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绵羊羊毛的类型、品质的主要性状指标及其毛纤维的发生和发育,并分析了与绵羊羊毛纤维相关的主要基因及其分类、形成机制机理,以期为后续细毛羊的保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估计巩乃斯种羊场中国美利奴羊羊毛性状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为种羊选择及育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测定巩乃斯种羊场1 351只中国美利奴羊周岁母羊羊毛自然长度、剪毛量、羊毛纤维直径、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等性状,利用DMUv6软件及SAS v8.2,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和平均信息最大似然法(AIREML)分析各性状的方差组分,估计遗传参数.[结果]研究估计出中国美利奴羊羊毛自然长度、羊毛纤维直径、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剪毛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52、0.30、0.37.羊毛纤维直径及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间遗传相关为-0.73,羊毛自然长度与剪毛量、羊毛纤维直径与羊毛自然长度之问遗传相关为0.24、0.33.[结论]研究估计出中国美利奴羊羊毛自然长度、剪毛量、羊毛纤维直径、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以及剪毛量的遗传力,可为今后制定中国美利奴羊育种方案、种羊遗传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滩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_1羔羊主要性状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S V6.12统计分析软件对185只滩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羔羊体重以及7个羊毛性状指标进行了表型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生弯曲数与其他各项羊毛性状间均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说明在选育中加强羔羊毛初生弯曲数的选择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其他各项羊毛性状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相符率达66.67%,说明芯片数据是可靠的。[结论]免疫赦免机制可能参与羊毛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5.
赵金山  李和刚  刘开东  柳楠  李金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31-14733,14740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相符率达66.67%,说明芯片数据是可靠的。[结论]免疫赦免机制可能参与羊毛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简单相关,因子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了边新藏横交后代的33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毛囊性状与羊毛性状间的相关除少数显著外,大多数不显著。毛囊性状与体性状间只有少数显著相关。羊毛性状除羊毛长度与毛囊内径比和外径比显著正相关,其它均无显著相关。因子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指出,这两种方法对绵羊育种中多性状关系研究比用一般相关更有意义。前者可用少量几个独立综合因子简化,众多观测性状的解释,同时保持原有全部观测性状的特征。典范相关既可分析多方面的成组性状间的相关,又能解释引起相关的原因,最后达到简化多性状分析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构建了东北细毛羊肉用类型群,并进行了生长与屠宰性状、肉质性状和毛用性状的检测与评定。结果表明:杂交羔羊适于舍饲强度育肥,对高营养水平反应敏感,平均日增重>180 g,屠宰率>45%;成年母羊羊毛细度23 μm,羊毛长约13 cm,毛用性状与东北细毛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影响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毛量及体质量性状的基因组区域,利用OvineSNP50BeadChip对36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个体基因分型,并采用single-locus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基因组水平的Permutations校正,检测到2个与羊毛长度及3个与毛量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邻近5个已知基因(9.16~143.32kb)。其中FIBIN、HSD17B11及PIAS1 3个基因参与羊毛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且均包含于已知羊毛性状相关QTL区域内,为所检测到的关联结果提供进一步证据。对这些目标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细毛羊羊毛长度、产量等性状的遗传机理。  相似文献   

9.
羊毛是养羊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是由皮肤内的附属器官毛囊发育而来,其中弯曲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NF-κB家族各亚基(NFκB1、NFκB2、RELA、RELB和REL)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与形成毛发性状差异相关的关键性基因,选取美利奴羊和晋中绵羊2个不同品种的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NF-κB各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F-κB各亚基在美利奴羊和晋中绵羊背部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有差异,除RELA外,其余各亚基mRNA的相对表达量美利奴羊均高于晋中绵羊;美利奴羊皮肤中,NFκB2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RELA mRNA次之;晋中绵羊皮肤中,RELA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NFκB2 mRNA次之。结果揭示,NFκB2可能对于羊毛弯曲性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RELA可能对于羊毛弯曲性状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NFκB2与RELA适当的相对表达水平可能对于毛发弯曲性状的形成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别影响细羊毛弯曲频率性状的基因组区域.[方法]利用OvineSNP50 BeadChip芯片对23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个体基因分型,基于Case/Control设计对弯曲频率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通过基因组水平的Permutations校正,检测到18个与细羊毛弯曲频率性状显著关联的SNPs.5个SNPs定位于已知基因内(内含子),13个SNPs分别邻近已知基因(距离1.8 kb~841.39 kb).多数候选基因/SNP均为首次检测到与羊毛性状相关,其中基因PML、LAMC2、PDGF、CDC42SE2及DiRas3参与了人、小鼠毛发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结论]鉴别出了与羊毛弯曲频率性状关联的新的候选基因/SNP,对这些目标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的遗传机理.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敖汉细毛羊主要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和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估计了12个主要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出生年份或性状鉴定年份对所有性状有显著影响;性别和场别对所有早期性状有显著影响,场别还对产毛性状中的剪毛量、体重和毛长度有显著影响;出生类型对所有产毛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对早期性状中的初生重、断乳重、断乳毛长度和断乳毛细度有显著影响;母亲年龄对初生重和断乳重有显著影响,对其余性状无显著影响;年龄对毛密度分和毛油汗分无显著影响,对其余产毛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细毛羊高弯腹毛面积的大小对其主要经济性状和羊毛品质的影响与年龄有关,也即随细毛羊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育成羊(1.5岁)和青年羊(2.5岁以内)时期,高弯腹毛对体重、毛长、毛量三大经济性状和羊毛品质的影响不大。但成年以后则表现为对体重、毛长、毛量及沖度的影响较大。分析证明,3.5岁以上的成年母羊,腹毛高弯面积在1.5cm×1.5cm以上时,体重较大,自然毛长变短。腹毛高弯面积为10cm×10cm和15cm×15cm以上的净毛量降低,伸度减小,对细度和强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产区滩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测结果表明,滩羊初生期、二毛期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值除优良花穗面积偏低(h~2=0.18)外,余为中等遗传力(h~2=0.21—0.32)。为提高这些性状的遗传进展,应将个体表型同祖先和后代品质结合进行选择才是正确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除了初生毛长与够毛日龄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则呈程度不等的正相关,其中初生毛长与初生毛弯的遗传相关r_A=0.41,初生毛长与二毛毛弯的遗传相关r_A=0.44,选择初生毛长长的羊,有利于后代毛股弯曲性状的提高,同时还能缩短够毛日龄。滩羊周岁龄活重和毛量性状为高遗传力性状(h~2分别为0.14,0.38)因此,只要不断地选择周岁龄时体大毛量高的羊只留种,就会逐代提高成年滩羊的毛肉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15个微卫星位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153只母羊的个体基因型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程序下的GLM对具有多态性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与羊毛及体重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7个微卫星位点与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羊毛及体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同时在这些位点上找到了对经济性状有利的基因型,为集成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的早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獭兔生产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0只法系成年獭兔的10个性状记录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体长、体重与胸围、体长与胸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556、0 580、0 337,胸围和背毛密度、臀毛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190和0 256,头宽和背毛密度、臀毛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187和0 173,体重和臀毛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 176,体长与臀毛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 150,经显著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体尺指标和体重与毛密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体重和体尺的正向选择,有可能提高毛密度指标。由相关矩阵得到的前7个主因子占全部变异的85 433%,主成分相对不集中。在育种过程中要选择诸多优秀性状集中于一体是很困难的。但通过选育不同指标体系的专门化品系,进而配套组装来获得理想的品种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KAP6.1基因与绵羊羊毛性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KAP6.1基因功能及细毛羊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69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技术、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并开展与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KAP6.1基因存在C159T碱基突变,经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C159T位点AA、BB和AB基因型间的平均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净毛率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平均污毛产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结论】KAP6.1基因可作为绵羊污毛产量的候选基因之一,BB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选择污毛产量高的个体。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毛用、毛肉兼用和肉毛兼用型生长绵羊为对象,探讨营养水平对全身净毛量、净毛率、毛能沉积量、羊毛细度、羊毛伸直长度、单位皮肤面积净毛量,以及反映羊毛着生面积的胸围和体长的影响作用。为揭示不同类群试羊的种质特性和确定合理的营养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型细毛羊群体的Hb、Tf、Alb、Es等血液蛋白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对存在多态性的位点与细毛羊经济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群体血红蛋白、血浆酯酶位点的不同表现型与体侧毛长、羊毛伸度、羊毛细度及剪毛量等存在显著相关;部分位点可为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品系培育的早期选种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