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6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3:00、23:00-01:00、01:00-03:00、03:00-05:00和05:00-06:00,7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2:30、22:30-00:00、00:00-01:30、01:30-03:00、03:00-04:30和04:30-06:00。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迁入峰期,6月底本地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出,7月上、中旬大量迁出。在不同的迁飞期分别选择探照灯上出现的突增高峰日作为迁飞高峰期,进行单个晚上扑灯节律分析。划定单个晚上的扑灯高峰时段,把每个时段的诱虫量分别与当晚的时段平均诱虫量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诱虫量显著大于平均诱虫量的时段定为扑灯高峰时段。【结果】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3代和第4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01:00-03:00和03:00-05:00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19:30-21:00和21:00-22:30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500 m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行了3 h,05:00-06: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长,飞行了10 h。在进行迁入虫源分析时,以具体到某一天的扑灯高峰时间为起始时间逆推至黄昏的起飞时刻,得出的虫源地分布可能会更加准确。【结论】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探照灯比传统诱虫灯得到的扑灯信息更全面,明确稻纵卷叶螟的扑灯节律可以为轨迹模拟提供更加准确的轨迹分析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2.
几种夜出性昆虫夜间扑灯节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棉铃虫、暗黑金龟、非洲蝼蛄、大豆毒蛾、稻螟蛉、桃蛀螟、稻纵卷叶螟等7种夜出性昆虫的扑灯节律进行了观察和分类。提出在灯光防治中,根据害虫的扑灯高峰确定亮灯时间,可大幅度降低电耗,提高效能比。防治暗黑金龟和非洲蝼蛄,可设定19:00~0:00亮灯,比全夜亮灯节约电能近55%,效能比增加1倍;防治棉铃虫,实行间歇亮灯,时间为18:00~22:00和1:00~5:00,可节约用电近30%,效能比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3.
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频振式杀虫灯(灯高0.8 m和1.3 m)进行了5 d诱杀设施菜田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杀的害虫涉及6目21科34种;灯高0.8 m诱杀害虫数量显著大于1.3 m的;20:00~21:00害虫扑灯最活跃;高1.3 m灯下益害比值(0.0809±0.0146)显著大于高0.8 m灯(0.0542±0.0081)。提出了评价杀虫灯诱杀昆虫能力的时间参数"扑灯中时间MTDL50"和"扑灯黄金时间GTDL61.8",高0.8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6:25,黄金时间22:10:08;高1.3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2:46,黄金时间22:07:54。  相似文献   

4.
通过太阳能17种波长诱虫灯暨智能电网式灭虫器诱杀害虫试验,统计出昆虫种类、数量涉及8目25科42种,以鳞翅目、鞘翅目为主,通过对害虫数量比、昆虫益害比、控虫效果及范围等的分析,为进一步查明不同波长及多频谱太阳能灯对害虫及天敌的趋避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遵义地区烟田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在遵义绥阳烟区比较佳多、宝迪、绿防和众归4种太阳能杀虫灯对烟田昆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佳多杀虫灯的总诱虫量和主要害虫总诱虫量最多,分别为5 302头和3 695头,单灯平均诱虫量也显著高于其余3种杀虫灯;宝迪和众归的害虫总诱虫量和单灯平均诱虫量差异不显著;宝迪杀虫灯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最小,灯下益害比仅为0.16∶1;众归诱虫灯的灯下益害比最大,为0.60∶1;绿防杀虫灯的总诱虫量最低,仅1 163头,显著低于其余3种杀虫灯;4种杀虫灯对中性昆虫亦有一定诱杀作用,但诱杀量较小。综合考虑,佳多和宝迪杀虫灯适用于遵义地区烟田害虫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自然种群扑灯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背稻虱自然种群扑灯日照阈限为0.91x,其典型的扑灯活动是一个扑灯量呈型的节律性过程。这种扑灯节律是其种群离株起飞节律的一个局部反映。 33米和1.3米两个高度的对照灯诱试验表明,前者灯下稻飞虱诱集量通常大大高于后者灯下诱量。表明稻飞虱种群存在趋光延迟现象,即夜间离株后首先表现强烈的升空飞行习性,在经历一定时间和距离的飞行活动后趋光表现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7.
几种害虫夜间上灯节律分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Misot de Beauvios)、暗黑金龟(Holotrichia padlela Motschulsky)和铜绿金龟(Ap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成虫在3种不同诱虫灯下的夜间上灯节律进行了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灯下,上述3种害虫的上灯节律基本趋于一致,全夜各有1个上灯高峰,均在开灯后1h内,上灯比例分别为全夜的37.39%、40.49%和48.20%。进行综合各灯种逐时段的上灯累积百分率分析,发现该3种害虫到凌晨1:00止,累积上灯百分率分别为全夜诱虫量的88.69%、88.30%和85.63%,据此,可以结合田间实际虫情和防治要求,将凌晨1:00确定为最佳关灯时间,以节约诱虫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9.
频振灯对蔬菜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防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频振灯对昆虫的诱杀作用、对害虫种群的影响,评价其防虫效果。结果表明,频振灯能够诱杀多种蔬菜害虫,对有益昆虫的诱杀作用较小;频振灯对田间害虫种群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菜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80.27%,是一种很好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光谱LED茶园专用杀虫灯是根据茶园主要害虫的生态特征和趋光性的波段范围、夜晚活动旺盛时间(扑灯节律)的差异,实现最大量诱捕害虫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该灯在江西省靖安县茶园使用中,共诱杀到5目13科15种,主要有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金龟甲、茶天牛、茶芽小象甲、小地老虎、土白蚁等,说明该灯的杀虫谱较广。诱杀害虫中鳞翅目占54.0%,半翅目占35.2%,鞘翅目占7.3%,其他害虫类别占3.5%;诱杀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显示出所诱茶园主要害虫的成虫发生期,对茶园虫情预测预报和防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诱杀大量害虫的同时,也可诱杀到益虫,其种类有蜻蜓、瓢虫、步甲、草岭虫等,益害比约为1.89∶1.00,对益虫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和利用益虫,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减少茶树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茶树遭受小绿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以自制便携式LED节能诱虫灯为诱捕器,研究不同滤色光波对皖南茶园主要昆虫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滤色光波以金黄色、土黄色和橙黄色光波对植食性害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469头,410头和403头。以橙红色,土黄色和金黄色光波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其诱集数量分别为29头,31头和33头,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09,0.08和0.07。利用金黄色、土黄色和黄绿色3种滤色光波连续诱杀茶小绿叶蝉3晚(每晚诱杀2 h),诱杀结束后11 d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7.2%、64.8%和57.3%,校正防效分别为72.2%,81.5%和77.5%。茶园灯光诱杀防治小绿叶蝉推荐采用土黄色光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波长诱测灯对大豆害虫防治效果差异。[方法]利用3种不同波长的诱测灯在千亩大豆田进行了害虫防治试验。[结果]3种不同波长的诱测灯对大豆田害虫的诱杀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400~460 nm波长的2号灯诱杀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种方式;330~400 nm波长的1号灯和450~510 nm波长的3号灯之间的诱杀效果差异不明显。[结论]为诱测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太阳能诱虫灯在烟草上的生产应用试验,分析不同发生时期对成虫的诱杀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太阳能诱虫灯有效地减少成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同时破坏害虫的繁殖产卵,防虫害效果、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有利于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更加准确测报预报玉米螟发生情况的方法。[方法]设玉米螟性诱剂试验田,并在附近设虫情测报灯,对比利用性诱剂和虫情测报灯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结果]性诱剂诱捕玉米螟较虫情测报灯所诱蛾量多,且两种测报方法测出的各代成虫高峰期与历期推算的吻合度高。[结论]利用性诱剂诱捕玉米螟丰富了病虫测报预报手段,提高了预报测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频振光源对皖南茶园主要昆虫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灯光诱集法,研究了12种频振光源对皖南丘陵茶园主要昆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5#、6#、3#和9#光源对植食性昆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 719头、1 467头、1 223头和1 155头。6#、3#、8#和4#光源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较大,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00头、99头、81头和76头。皖南丘陵茶园主要害虫灯诱防治推荐采用5#(光谱范围295~490 nm,峰值350 nm)和9#(光谱范围300~390 nm,400~505 nm,峰值348 nm,452 nm)频振光源,其田间诱集益害比均为0.04,既能有效诱杀主要茶树害虫,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6.
借鉴黑光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经验,再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的频振式杀虫灯,诱集的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既大幅度降低了田间落卵量,又显著减少了虫口密度;节能省电,成本低;对昆虫天敌杀伤力较小,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种灭虫灯灯诱昆虫种类及数量的调查,鉴定了18科30余种昆虫.灭虫灯灭虫效果较好,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提出了灭虫灯制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LED杀虫灯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治温室害虫提供安全有效的杀虫手段。[方法]以高压电网和粘虫黄板为对照,研究自制LED灯板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在4月20日和21日,强、中、弱光黄色LED杀虫灯的杀虫量分别为36、20、19和93、82、80头;其对射黄板的杀虫量分别为20、15、10和57、40、39头;无杀虫灯对射黄板的杀虫量分别为5和8头。光强越强,杀虫越多。LED杀虫灯的诱杀效果高于相应对射黄板,杀虫灯对射黄板的杀虫量高于无杀虫灯对射的黄板。在4月26日和27日,绿、蓝、黄、红杀虫灯的杀虫量分别为66、56、43、5和228、234、120、23头;绿色、蓝色LED杀虫灯杀虫最多,黄色杀虫灯次之,红色杀虫灯最少。[结论]LED杀虫灯适用于防治温室害虫。  相似文献   

19.
在果园内采用井式分布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调查虫口密度、种类、数量,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能够诱杀成虫,从而减轻害虫对果树的为害。使用该灯成本低、投入少,可防治果树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频振式杀虫灯在烟草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云南烟叶生产中害虫防治的有效方法,在火木龙现代烟草示范区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了烟草主要害虫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虫灯把杀虫工作日常化,能有效防止爆发大面积虫害;对蚜茧蜂、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烟青虫、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防效显著;投入成本低,控制面积大,操作简便;通过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了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人畜中毒事件发生。这说明频振式杀虫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烟草害虫防治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