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椹、草莓椹、红果1号3个果桑品种桑椹的感观性状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方法]对果桑3个品种的桑椹质量、可溶性固形物、pH值等进行感观性状调查.[结果]白椹、草莓椹桑椹的可溶性固形物、pH值较高,单果重、纵径、横径较小,口感甜,而红果1号桑椹的可溶性固形物、pH值较小,单果重、纵径、横径较大,口感酸而甜.[结论]白椹、草莓椹2个品种的桑椹适合鲜食和加工,红果1号适合加工.  相似文献   

2.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1%和0.072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3.
9个果桑品种在山东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山东果桑栽植品种,增加桑农收入,从国内其他省市引进9个果桑品种,在山东夏津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试验于2013—2015年连续3年调查各果桑品种的植物学特性、果实特性和物候期,测定果实产量及品质;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数据进行综合因素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红果2号、日本甜椹、无核大十、红果1号、韩国大白珍珠、台湾果桑品种性状稳定,品质较佳,丰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适合在山东地区引种栽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7个果桑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方法]2014年引进7个果桑品种(大十、红果2号、四季2号、台湾超级长果、果选2号、珍珠白、桂花蜜),并连续4年对其进行引种观察,比较其树体特征、物候期特征、结果习性特征。[结果]7个果桑品种中,6个品种适应性表现较好,能正常生长结果,只有台湾超级长果越冬时新稍冻死,从而影响其长势、产量。其中,大十、四季2号在引种地表现优良;大十出芽时间早、长势优良、叶形大、分枝数多,产量高;四季2号长势、产量次之,但口味甜,果色紫黑色,果质优良。桂花蜜、珍珠白发芽迟,成熟晚,能延长果桑采摘期。[结论]大十、四季2号能作为优良品种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推广;桂花蜜、珍珠白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辅助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生产上可用的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方法]采用自然接种法对30个安徽主栽油菜品种进行抗菌核病鉴定和利用评价。[结果]在鉴定的30个品种中,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4个抗感类群分别占品种数的10.0%、76.7%、10.0%和3.3%,中感以上品种占80.0%,没有高抗类型。最感病品种为秦优10号,最抗病品种为沣油792F1。[结论]为合理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油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郑州的优质果桑品种,引进红果2号、大十、黑珍珠和白玉王等4个品种,从物候期、果实品质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大十”产量高、品质优,是适合采摘的果桑品种;红果2号可以作为加工用果进行适量栽培。  相似文献   

7.
选用优良品种桑树有果用和叶用之分,果用桑树被称为果桑.果桑主要有白色和紫色两种,紫色品种产量高、果形大,但品质较白色品种差.紫色品种有滇缅3-2、大实、张庄4号、滇缅1号等,白色品种有大白椹、绿椹子、东光小白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盆栽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及复水条件下12个果桑品种的膜透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果桑品种的电导值、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提高,MDA、SOD、CAT活性、SS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OD活性和SPC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果桑品种对土壤干旱胁迫和复水的响应不同,其抗旱性存在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将12个果桑品种的抗旱性分成3类:澳玉、台湾46c019、日本胡橙为高抗型,台湾76c002、红宝石、8632、天圣1号、北方红为中抗型,红果1号、白玉王、宁夏红和绿椹子为低抗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桑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为促进桑树的生长发育、提高其经济利用价值和培育更高品质的桑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3个品种桑树(粤椹大10、嘉陵30号和红果1号)根际土壤细菌的16S rDNA序列V3~V5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结果]3个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出细菌26门76纲88目149科370属.不同品种桑树根际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丰富度方面表现为嘉陵30号>粤椹大10>红果1号;多样性方面表现为红果1号>嘉陵30号>粤椹大10.3个品种桑树的根际土壤细菌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及所占比例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7.2%)、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24.3%)、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24.3%)、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14.2%)、拟杆菌属(Bacteroides,14.2%);随着分类的细化,不同桑树品种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越大.[结论]变形菌门在3种桑树根际土壤中均是最优势细菌类群,嘉陵30号桑树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种类最多,红果1号桑树品种土壤细菌分布最均匀.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种类和均匀度可作为桑树差异规模化种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葡萄缺素症状及其矫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优良品种桑树有果用和叶用之分,果用桑树被称为果桑。果桑主要有白色和紫色两种,紫色品种产量高、果形大,但品质较白色品种差。紫色品种有滇缅3-2、大实、张庄4号、滇缅1号等,白色品种有大白椹、绿椹子、东光小白等。扦插育苗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选择排灌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1.
蔡荣荣  姜东青  贾姗姗  袁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07-12308,12346
[目的]优化桑葚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浙江省内栽培种植的大十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提取桑葚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以10个不同品种的桑葚为研究对象,对桑葚果汁和果渣中总花青素类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花青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泡次数>提取液pH>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液pH 4、料液比1∶1 g/ml、浸泡3次.大十品种的果汁和果渣干粉得率和总花青素含量都是供试的10个品种中最高的,值得推广种植.[结论]研究可为桑葚花青素的进一步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桑葚果渣的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楚渠  彭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09-10710
[目的]探讨安康新引进桑品种饲养原蚕制种的成绩。[方法]采用生物试验的方法,对几个新引进的桑品种进行饲养原蚕试验。[结果]引进桑品种对原蚕发育经过及生命率、茧质、卵质影响无明显差异,与对照品种相近,且秋蚕期各桑品种饲育原蚕的产卵平均良卵率均达到95.96%以上。[结论]桑品种强桑1号、陕桑305、金十、丰田5号、农桑14号、育71-1、湖桑32号均可用于秋期原蚕饲育。  相似文献   

13.
李刚  朱水芬  杨卫  杨继芬  杨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18-13420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几个桑品种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主要桑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桑品种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分别饲养原蚕,测定调查龄期经过、蛹期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良卵率等指标。[结果]蚕期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显著差异;但死笼率盛东1号较高,育71-1较低的倾向。春期用育71-1的桑叶饲育原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均高于对照,茧层率略高于对照。[结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农桑14号、湖桑32号、盛东1号;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湖桑32号、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王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40-8941
[目的]为了因地制宜地指导低产桑园改造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湖州市的42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桑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分别为16.671、.13 g/kg;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37.951、27.97 mg/kg;有效钙、镁、硫、硅等中量元素及有效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有效硼、钼含量较低。部分桑园土壤存在酸化趋势和重金属汞含量超标。[结论]该研究为湖州市的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果桑菌核病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药剂组合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防控区(处理1~处理4)于始花期、盛花期和花末期用药3~4次,经采果盛期多次调查防效均在93%以上;平均单枝果实数、健果率、单枝果实总重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区(处理5);桑果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建议秋冬季以石硫合剂封园,抓住防治适期选用50%啶酰菌胺WDG 1500倍液+50%异菌脲SC 1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WDG 3500倍液的药剂组合进行防控,其他处理的防控模式可作为替换方法进行轮换使用,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刘斌  黄玉溢  陈桂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52-11354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土壤铁养分状况及影响铁有效性的因素,为有效预防桑树缺铁失绿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研究和化验分析对广西桑园土壤铁及其他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桑园土壤全铁的平均含量为3.57%,有效铁为32.40mg/kg;水田桑园土壤有效铁含量为13.57mg/kg,是旱地桑园的30.28%;棕泥田有效铁含量最低;黄化桑园土壤有效铁仅为正常桑园的38.95%;土壤有效铁与pH值、HCO3-、有效钙、有效镁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广西桑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大部分属于适量以上,但区域分布极不均匀,部分地区土壤有效铁含量较低,石灰性水田桑园容易发生桑树缺铁失绿症。  相似文献   

18.
孙景汉  蔡国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9-4561
[目的]筛选出抑制桑黑枯型疫病的理想药剂。[方法]以常规药剂100 mg/kg链霉素作对照,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小区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浓度药剂的抑菌效果。[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对桑黑枯型疫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以盐酸环丙沙星最为经济有效,其次是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和头孢塞呋。室外药剂防治效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其中链霉素和诺氟沙星的防治效果接近。使用药剂的经济有效浓度为100 mg/kg,最低有效浓度为12.5 mg/kg,药剂间复配未见有增效作用。[结论]盐酸环丙沙星是对桑黑枯型疫病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经济有效的抗菌素。  相似文献   

19.
桑的药理性质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包括桑叶、桑椹、桑枝、桑白皮)的药理性质及其开发利用进行综述。针对四川省凉山州实际情况,指出应将重点放在桑副产物桑枝的药用开发研究、果叶两用桑园的建立及桑椹系列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上,以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