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省茶叶生产的基本情况,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茶叶产销形势的变化,市场对茶类结构的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京是产品质量竞争。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类资源丰富,品种多,名、优、特种茶的生产和消费,举世瞩目。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物和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研究多茶类产销结构、发展多茶类生产,既有控制、争夺国际茶叶市场、调剂国内供需矛盾,保证边销、团结兄弟民族的战略意义,又有保护茶叶生产,充分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发展的作用。一、多茶类生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茶叶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产大于销的矛盾,目前已有所缓和,预计今后茶叶产销形势将日趋好转。自茶叶产销形势发生变化以来,国务院和各省有关部门从茶叶产销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茶叶生产单位扩大生产,调整茶类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同时进一步放宽购销政策,降低茶叶税收,有效地促进茶叶的流通和消费。截止1984年10月底,全国茶叶收购总量基本维持1983年同期水平,而适销的红茶和边销茶分别增长3%和29.8%。商业系统茶叶销售总量比1983年  相似文献   

4.
茶叶产销滑坡的原因与振兴措施胡松柏(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1茶叶产销面临的严峻现实茶叶被中国人誉为“国饮”,我国茶类齐全,花色品种繁多,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享有盛名。然而,自1992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茶叶产销处于滑坡趋势。茶...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开放14年来,我省茶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茶叶产销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焦点,无非是科技之争、质量之争、信息之争,最终是综合实力之争。纵观浙江茶业在这场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实力,笔者认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是一次历史机遇,又是一次严峻挑战。其一,浙江茶叶通过几次起落,现已基本走出低谷,茶叶生产素质有所增强。具体表现在:茶类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现已基本具备按市场需要生产加工的能力;茶叶产量稳定,常年维持在11万吨左右,产销基本平衡;茶叶  相似文献   

6.
1985年内销茶市场活跃,贸易价格上浮很大,茶叶产销基本平衡,个别花色品种呈紧俏状态,名茶价出现先涨后跌;茉莉花价下跌数倍。为了作好1986年茶类生产的准备,对部分茶叶的行情动态提些看法,供生  相似文献   

7.
红茶在世界茶叶产销中是最大的茶类,据1984年统计,红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5%,红茶出口约占茶叶出口贸易总量的90.6%,红茶消费地区几乎遍及各大洲的国家(地区)。世界茶叶产销中,红茶的比重,长期来占绝对优势,今后估计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特别是红碎茶,更是世界上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的康乐饮料。  相似文献   

8.
富阳县新民茶场现有密植速生茶园912亩,1985年产茶91500公斤,比84年增加300公斤,亩产100.3公斤,与上年持平。随着茶叶收购政策的改革,流通领域放开,茶叶生产由原来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实行多茶类生产,产销直接见面,提高了经济效益。茶叶产值由1984年的30.7万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于1999年11月在贵阳市召开。会议对我国1999年茶叶产销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估测2000年茶叶产销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重点。 一、1999年我国茶叶产销情况 1999年我国茶园面积稳定,产量增加,收购价略有下降,茶农收入基本稳定;内销市场销量增加,消费档次下降,销售价格下降,茶叶质量有所提高;出口总量下降,各茶类出口均价下降;库存增加,主要是外销低档绿茶原料积压情况突出。 (一)茶叶生产情况 1999年茶叶形势总体比较好,农业部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指导方针,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省经济迅猛发展,茶叶产销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批茶农外出珠三角发展;部分有制茶经验的茶农转农为商经营茶叶;国营茶场转制承包经营;外省茶叶大量涌入广东占领市场等,造成我省茶业的竞争力日渐趋下。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重新树立广东茶叶知名度,本人从多种茶类名优茶开发的角度,就如何提高茶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应变力,谈一点个人看法。一、我省名优茶的现状及竞争力浅析广东茶叶,历来是一个多种茶类的产茶大省,有许多地方名茶。最早在陆羽《茶经》中就有韶关产绿茶的记载;五十年代开始生产红茶;六十年代,英…  相似文献   

11.
茶叶产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把生产者茶农推进市场,这是茶叶产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新的起点.21世纪的茶叶,主要茶类品种高档化,各类名优茶将占主要市场;经营体制上,把生产者、经营者和科技工作者全面推向市场。作者还根据当前出现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调整茶叶生产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务院国发(84)75号文件精神,1985年开始,浙江省所有茶类都将实行议购议销,茶叶销售将为多渠道销售,茶叶市场将为开放式市场,茶叶的产销体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为适应茶叶生产的新形势,开创茶叶生产的新局面,调整茶叶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一、调整茶园结构茶园结构包括树龄结构、品种结构和生态结构。树龄结构浙江省现有茶园275万亩,其中生产茶园215万亩,幼龄茶园60万亩,在生产茶园中,老茶园约70万亩。面对这种情况,应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原则下,采取“发展、改造、淘汰”同步进行的措施,在生态条件优越的名茶、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省经济迅猛发展,茶叶产销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批茶农外出珠三角发展;部分有制茶经验的茶农转农为商经营茶叶;国营茶场转制承包经营;外省茶叶大量涌入广东占领市场等,造成我省茶业的竞争力日渐趋下.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重新树立广东茶叶知名度,本人从多种茶类名优茶开发的角度,就如何提高茶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应变力,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省经济迅猛发展,茶叶产销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批茶农外出珠三角发展;部分有制茶经验的茶农转农为商经营茶叶;国营茶场转制承包经营;外省茶叶大量涌入广东占领市场等,造成我省茶业的竞争力日渐趋下.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重新树立广东茶叶知名度,本人从多种茶类名优茶开发的角度,就如何提高茶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应变力,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省经济迅猛发展,茶叶产销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批茶农外出珠三角发展;部分有制茶经验的茶农转农为商经营茶叶;国营茶场转制承包经营;外省茶叶大量涌入广东占领市场等,造成我省茶业的竞争力日渐趋下。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重新树立广东茶叶知名度,本人从多种茶类名优茶开发的角度,就如何提高茶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应变力,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1我省茶叶产销现状我省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山地资源丰富,是茶叶生产的最适宜区。目前,除了个别海岛外,全省各地均有产茶。至2001年末,茶园总面积13.1万hm2,产量13.39万t,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一位。我省茶叶生产的最大特点是无性系良种多(占95%)、多茶类生产。除黑茶、黄茶外,所有茶类都有一定产量,其中乌龙茶产量5.4万t,占全国77%;白茶是我省独有的茶类,产量占全国的96%;绿茶虽只占全国的14.8%,但却有早芽、多毫、高香的优势;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也独具特色,产品全部外销。从国内外市场走向看,绿茶、红茶竞争激烈,而乌龙茶和白茶市场正在…  相似文献   

18.
黄茶漫话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加工精妙,品质独特,在我国茶叶产销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对黄茶起源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对黄茶生产及贸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呼吁业界加快传统黄茶的创新开发,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茶是我省的一个主要茶类 ,生产企业越来越多 ,生产规模在 5 0 t以上的企业就有几十家。据 1 996~ 1 999年初步调查统计 ,我省花茶年产量在 1 .0~ 1 .2 5万 t,这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形势的变化 ,直接影响着我省甚至周边省份茶叶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加入 WTO后 ,面对茶叶产销形势的变化 ,如何组织我省茉莉花茶的生产 ,理顺生产与销售间的各种关系 ,花茶企业间如何建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共兴茶业的联合机制 ,是值得我省茶业界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我省花茶生产和营销工作谈几点建议 ,以供同仁们参考。1 我省花茶生产现状我省…  相似文献   

20.
发展茶叶生产的共同目的:一是多生产各类优质商品茶。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二是讲究种茶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理论分析和初步实践可看出:实行多茶类生产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好办法。现就我们五年来发展多茶类生产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