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技术背景粮食安全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稻田面积刚性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水稻单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稻农收入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的产量潜力达到800~1000kg/亩,但大面积生产仅500~600kg/亩,仅实现品种产量潜力的60%左右。要实现大面积水稻产量的提高,实现高产与优质、高效、节水、  相似文献   

2.
水稻高产攻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品种龙粳21进行高产攻关,产量指标750kg/亩.这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产量为696.5kg/亩,未达到预期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旱稻277在黄淮地区表现接麦茬旱直播全生育期105~115天,一生灌水仅需2~3次(合100~150m3/亩),是水稻的1/5以下,而产量却稳定在350~400kg/亩,高产达到500kg/亩,已与同熟期水稻品种产量接进或持平,使灌水生产效能(公斤稻谷/m3)由同季水稻的0.5提高到2.0.与农家老旱稻相比生育期平均缩短了10~30天,而单产却翻了1~2番.例如苏北地区丰县和集乡袁寨村1997年接麦茬连片旱直播旱稻277约220亩,逢旱年灌水3次(合120m3/亩),平均实收稻谷378kg/亩,高产户达450kg/亩.1998年在同一片旱地上再按同样方式种植230亩.逢正常年灌水仅1~2次(合50~100m3/亩),平均实收稻谷392.5kg/亩.1999年广播于苏北、皖北、鲁西南、河南省大部分区域的几十个县(市)近20万亩旱稻277,在遭遇少有干旱年情况下,一般仅灌水2~3次,却普遍获得好收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系统总结了花育25号花生品种在低山丘陵生态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在品种对比试验中,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平均产量(荚果)379.5kg/亩,较对照增产18.9%;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11.2万亩平均单产(荚果)359.2kg/亩;在小面积高产攻关中,15亩最高单产(荚果)实现643.0 kg/亩,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并对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出了在低山丘陵区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冬春季极端气温频发,强筋小麦品种因其早熟性、抗病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规模种植户的喜爱。为筛选出适合高邮市的优质稳产强筋小麦品种,该市开展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以高邮市大面积主推品种扬辐麦4号为对照,比较8个强筋小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综合抗性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镇麦12产量最高,为506.53~554.1 kg/亩,其次为农麦88、扬麦23、扬麦33,2年产量范围分别为503.4~546.7 kg/亩、505.0~553.0 kg/亩、497.9~527.0 kg/亩。这4个品种综合抗性较强,产量潜力大,适合在高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均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提高遵义市小麦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6万hm2左右,单产水平低,1996~1998年平均单产仅1954.05kg/hm2.为了进一步挖掘遵义市小麦增产潜力,探索小麦实现高产、再高产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推动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1998~2001年,遵义市土肥站组织实施<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遵义市中海拔区的仁怀市、遵义县、红花岗区实施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2264.62hm2,由于普及推广"小麦综合配套集成增产技术",获得了平均产量3052.5kg/hm2的好收成.现根据3年大面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实施结果,总结制定出小麦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供各地进行小麦高产栽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颜家辉 《农技服务》2010,27(8):971-971,983
为筛选适合遵义市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推动水稻生产的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对4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中优85、Q优6号产量都在9 000 kg/hm2以上,且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遵义市海拔600~1 000 m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系统总结了徐薯27甘薯品种在丘陵旱地生态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在品种对比试验中,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单产鲜薯3 073 kg/亩,较对照徐薯18增产25%;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0.67万hm2平均单产鲜薯2 876.6 kg/亩;在小面积高产攻关中,15亩最高单产鲜薯平均实现4 863.8 kg/亩,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和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总结形成了丘陵旱作生态条件下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东台市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对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持续稳定增加其单产一直是农技推广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为给高产水稻品种南粳9108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5个播量对其产量及群体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行距控制在20~25 cm、播量在5~7 kg/亩时,有利于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农业科学》2005,(1):40-40
2003年,上海市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培育的我国第1个节水旱稻品种“中旱3号”通过国家审定,现已大面积种植。据调查,该品种不但比普通水稻至少节水50%,且米质与产量都与水稻相近;即使在严重缺水的环境里,也有3000~4500kg/hm^2的稳定产量。目前,全球旱稻种植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13%,而我国旱稻面积仅占总稻作面积的1%。专家估计,早稻在我国发展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总量平衡,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为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2005年我区农技部门加强了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和技术集成,打造出了280亩高产示范片。经专家测产,最高亩产754.8公斤,示范片平均亩产702公斤,比大面积每亩增产140公斤.充分说明只要增加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区水稻产量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筛选出适宜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水稻新品种,2022年,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南粳5718、金香玉1号、南粳9108、扬香玉1号等1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各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逆性等方面。结果表明,镇稻4709、扬香玉1号、金香玉1号、南粳9108、南粳9068、南粳5718等6个品种产量分别为763.6 kg/亩、731.6 kg/亩、725.4 kg/亩、713.8 kg/亩、710.3 kg/亩、702.1 kg/亩,在2022年前期高温干旱叠加、后期低温的历史罕见天气影响下,产量潜力较高、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徐丕兰 《云南农业》2014,(12):64-64
景谷县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多年来在广大制种人员的努力下,制种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制种技术体系。制种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亩发展到目前的几千亩,亩产从过去的几千克提高到现在的300 kg。然而大面积制种产量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表现为年份、品种组合之间的差异极大,高的亩产达310.2 kg,低的只有183.84 kg,提高制种产量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承德地区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020年对隆化县水稻产区6个引进品种开展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粳29、松粳16在产量上与其他品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松粳29在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为584.75 kg/亩,比对照吉大6增产4.74%;其次为松粳16,平均产量582.39 kg/亩,居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品种增产4.32%。松粳29、松粳16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承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各地     
<正>四川水稻育种攻关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本刊讯四川省水稻面积有3000多万亩,在稳定粮食产量方面居首位。经过30余年持续不断的育种攻关,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品质历史跨越。全省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一是审定品种实现重大突破。仅2014年,四川省就选育出39个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完善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进行了双季晚稻旱育保姆塑盘育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加壮秧剂育秧秧苗素质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其他育秧,旱育保姆加壮秧剂育秧的产量为522.2 kg/亩,旱育保姆的产量为513.3 kg/亩,壮秧剂育秧的产量为500.5 kg/亩,习惯育秧的产量为492.6 kg/亩,旱育保姆加壮秧剂育秧比习惯育秧增收29.6 kg/亩,增幅6.0%.因此,应用旱育保姆加壮秧剂育秧,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泰和县双季稻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其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和11叶品种垦稻17号,产量分别为738kg/亩和725kg/亩;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号,分别为516kg/亩和588kg/亩。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11片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12片叶品种垦鉴稻6  相似文献   

19.
优质超级稻P88S/0293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8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研究选育出来的两系超级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倒、抗逆能力强等特点,是实现农业部超级稻二期目标产量的苗头组合.为更好推广和利用这一组合,德安县农业局协同九江隆平高科种业公司从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该品种,作一季稻栽培进行试验示范.试种示范田选定在共青开发区农业一分场和宝塔乡梅桥村七组农民方学明承包田中,实插110亩.该试验田为湖田和丘陵梯田,土质属粘土,肥力中等,座落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靠堤水灌溉,阳光充足,适宜超级稻生育生长.从9月30日实地测产情况看,理论产量可达680kg/亩.实收产量平均每亩达到616kg,创造了当地水稻产量历史最高记录.比2003年一晚杂交稻平均亩产360kg,平均亩增产256kg,增产率达到70.98%以上,可见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尝试通过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水肥管理以及防病虫药剂的使用,对水稻品种绥粳4进行试验,从而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目标产量700kg/亩。经实收测产,实际产量为635.8kg/亩,未能达到预期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