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球坚蚧形态及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球坚蚧主要为害国槐枝条和叶片,其寄主植物有10科11种。在山东济南,泰安每年发生1世代,以二龄若虫在寄主枝条上越冬。越冬后的若虫不再转移,3月中旬就在原处相继为害,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严重为害期。5月上、中旬为雌、雄成虫交配、产卵期,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1943粒。若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沿寄主枝条爬行扩散,最后全部爬到寄主叶片上固定。10月上、中旬寄主落叶之前,变为二龄若虫,然后转移回寄主枝条上越冬。其雌成虫分为皱和光滑两种型。重要天敌是Encyrtus sasakii和Anicetus sp.两种寄生蜂。  相似文献   

2.
朝鲜球蜡蚧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虫在梅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雌雄若虫分别变为成虫或化蛹.4月中、下旬雌虫虫体增大、雄虫羽化.5月上中旬产卵.若由于5月中下旬孵出,5月下旬绝大多数若虫巳固着不动,直至9月下旬10月上旬方进入二龄,11月开始越冬。 每雌平均产卵594.3粒.平均卵期7.25天.一龄若虫期一般在110天以上,二龄若虫期长达7个月之久.雌成虫寿命约45天.雄蛹期14天左右,雄成虫寿命短,仅1—2天即死亡. 5月下旬初孵若虫出壳盛未期,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和25%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的杀虫效果分别达90~99%、91.6%和97~98%.7月上旬一龄若虫覆蜡期,渗透性较强的25%喹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达94%以上.12月至翌年2月二龄若虫越冬期,机油乳剂20~30倍的杀虫效果也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陈阿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9-17300,17339
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树皮缝里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产卵于芽缝间,5月上、中旬出现若虫,若虫5龄,第1代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世代重叠,6~7月为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槐豆木虱形成3个成虫高峰期。卵期21d,若虫期43d,雌雄性比为1.05:1.00。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泰山红蚧各发育虫期作了详细的外形和显微形态描述,研究了该蚧的生活史和习性,该蚧1年1代,12月上旬以二龄若虫雌雄分群在芽革或枝干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芽基不动,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则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物上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则继续为害至6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腹腔内,平均卵量3114粒,孵化后若虫在枝干为为害并越夏,当秋季寄主叶片变时,一部分奖来发育为雌虫的若虫爬到芽基,然后脱皮,表现出性分化并越冬,该蚧不能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白蜡虫在长春市的分布。经观察,白蜡虫在长春市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水蜡树枝上越冬。4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卵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经1周后在水蜡树叶片上固定取食。2龄若虫在枝条上为害,至8月下旬羽化成虫。雌虫经交尾后越冬。对2龄若虫进行化学防治试验表明,以体积分数为3%顺式氯氰菊酯1:3 000~7 000倍液和40%毒死蜱1: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理县甜樱桃园桑白蚧发生情况的调查和生活史观察,摸清了该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该虫在理县甜樱桃园年发生2代,第1代:4月下旬越冬代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6月上旬为1龄若虫盛期;6月中旬为2龄若虫盛期;6月下旬可见雄虫伪蛹,同时进入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下旬1龄若虫盛期,9月上旬为2龄若虫盛期,9月下旬可见雄虫伪蛹,同时进入成虫期,雌虫进入休眠期。根据其为害规律,制定了三项综合防治措施:做好休眠期修剪,及时剔除发生严重的受害枝条,并带出园区烧毁,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的虫体;石硫合剂清园;甜樱桃采摘后,在若虫发生盛期喷施1~2次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紫薇绒蚧(Eriococous lagerstroemiae Kuwana)寄生于千屈菜科(Lythraceae)的紫薇(Lager-stroenia indica Linnaeus)和石榴科(Punicaceae)的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aeus),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东半部发生比较普遍而严重,因其为害而造成紫薇的死亡在公园、庭院中并不鲜见,是这两种观賞植物的最重要害虫。据1980~1983年在山东泰安观察,此种蚧每年发生2代,10月中、下旬以第二代的二龄若虫在寄主枝条表而越冬。越冬若虫体暗红色,体背被薄蜡粉层,体緣周围有蜡丝,越冬死亡率为66%。次年3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发育,体色转鲜艳,4月上旬转移一次場所,随之雌雄分化,4月末越冬代成虫即出现。雄性成虫存活时间短,未能观察到雌雄交配过程。5月末6月初雌成虫性成熟并产卵,卵产于植绒伪介壳内的虫体后方。6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孵化并沿寄主枝条的纵裂縫处固定为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第二代若虫,以該代的二龄若虫越冬。  相似文献   

8.
杏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中华松梢蚧的危害症状,描述了中华松梢蚧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弄清了中华松梢蚧在三门峡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或2龄无肢若虫在当年生的针叶上越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成虫出现,卵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末为若虫孵化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若虫进入滞育期,8月下旬1龄固定若虫脱皮进入2龄期,为害至10月中旬逐渐进入越冬期。该虫的雄成虫羽化后短时间内即可交尾后即死亡;其幼虫只为害当年新针叶,以3龄雄若虫出壳后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杂草、松针下及石块下结茧化蛹,中华松针蚧种群数量依次为中层下层上层,中层与上层、下层与上层间的虫量差异达十分显著和显著水平;在水平方向上,东、西、南、北4个方位间的虫量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其差异不显著;对糖醋液无趋性,对黄色趋性较强。采用40%杀扑磷1 000-2 000倍超低容量弥雾对中华松梢蚧有较好防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4~2005年对远东杉苞蚧生活史的观察,证明该虫在哈尔滨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针叶表面越冬。越冬若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雌雄交配盛期,6月下旬为初孵若虫孵化盛期,8月末1龄若虫开始蜕皮变为2龄若虫。药剂防治试验的研究表明,若虫初孵阶段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并筛选出几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龙眼角颊木虱是龙眼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龙眼新梢嫩叶.在厦门市同安区年发生十二万亩次,笔者于1988-2000年对该害虫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该虫在本地区年发生6代,主害代为第一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第五代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报道了该虫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现各个世代若虫都有滞育的现象,研究分析了若虫滞育对越冬虫源、主害代虫源等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探讨了龙眼角颊木虱的药剂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2.
苹褐球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hi Borchs)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多于小枝条上及侧芽部位越冬。寄生萌芽期越冬若虫开始多在原处继续危害,越冬若虫危害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初,此时虫体明显膨大,5月中旬至6月初成为虫期和卵盛期,6月上旬当年若虫自介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叶片、叶柄、嫩枝上危害,若虫共2龄。雄虫数量很少,多行孤雌生殖。主要天敌有多种瓢虫和寄生蜂等。生产上可在若虫越冬后,为害盛期前和当年若虫出壳分散期,用化学药剂40%乳油螨净、45%晶体石硫合剂、40%乳油水胺硫磷进行喷雾防治。以40%乳油螨净500倍液效果最佳,7天后虫口死亡率达96.2%。  相似文献   

13.
苹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hi Borchs)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多于小枝条上及侧芽部位越冬.寄主萌芽期越冬若虫开始多在原处继续危害,越冬若虫危害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初,此时虫体明显膨大,5月中旬至6月初为成虫期和卵盛期,6月上旬当年若虫自介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叶片、叶柄、嫩枝上危害,若虫共2龄.雄虫数量很少,多行孤雌生殖.主要天敌有多种瓢虫和寄生蜂等.生产上可在若虫越冬后,为害盛期前和当年若虫出壳分散期,用化学药剂40%乳油螨净、45%晶体石硫合剂、40%乳油水胺硫磷进行喷雾防治.以40%乳油螨净500倍液效果最佳,7天后虫口死亡率达96.2%.  相似文献   

14.
朝鲜球坚蜡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朝鲜球坚蜡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缝隙处越冬。4月至5月为主要为害期。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也为害叶片、果实。防治上应重点抓好果树开花前越冬若虫期和6月至7月1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开花期~幼果期应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尽量避免喷洒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5.
梧桐木虱又称梧桐裂头木虱,在南京一年主要发生一代,部分二代。一代为主害代,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危害最重。一代发生期为4月中旬末至7月上、中旬,成虫产于叶背上的卵当年能孵化为二代,产于枝干上的卵则滞育越冬。第二代发生于6月至11月上旬,成虫产卵于枝干上越冬。越冬卵孵化与青桐顶芽萌发具有明显的物候联系。若虫有群集性,通常潜居在自身分泌的大量白色蜡质物中。成虫产卵前期平均为6±1.2天,卵期平均为15.6±2.1天。一、二代各龄若虫平均历期,一龄分别为13.8±1.8和11.2±0.8天,二龄分别为5.8±0.9和5.0±1.2天,三龄分别为8.4±1.2和6.5±0.7天。成虫繁殖力强,最高产卵量可达1701粒。一代发生期主要捕食性天敌有大草岭和两种寄生于若虫的寄生蜂。药剂试验表明,梧桐木虱对药剂反应敏感,室外使用40%乐果、40%氧化乐果和50%甲胺磷各2000倍喷雾,防效达98—100%。4月下旬越冬卵盛孵期用内吸剂氧化乐果涂树干一次,即能控制一代危害。  相似文献   

16.
松片圆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和第四代二龄若虫在罗汉松叶片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或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上旬;9月中旬~11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本文还提出了重点防治第一代松片圆蚧的建议,并分析了“敌故灵”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7.
黄柏丽木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柏丽木虱(Calophya nigra Kuwayama)属同翅目木虱科,是近年发现的为害黄柏的一种新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于树皮裂缝、杂草和土块下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产卵,卵单个散产于叶背主脉沟内和叶边缘上。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枝条、嫩芽和叶片。  相似文献   

18.
山植喀木虱(Cacopsylla sp.)属同翅目木虱科,是为害山楂树的一种新害虫,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第一代成虫和若虫4月中旬到6月下旬为害山楂树的嫩芽、叶片和新梢。从1987~1989年,我们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本文报道了山楂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墨玉县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2006年,在新疆墨玉县对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真葡萄粉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3代,以若虫藏在老蔓翘皮下、裂开处和根基部分的土壤内群体越冬.3月中下旬葡萄树出土萌动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危害,4月中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5月中旬孵化.第一代雌成虫6月中旬出现,7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7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8月中旬出现,8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于9月初孵化,10月开始越冬.此虫有四次最佳药剂防治适期,第一次为4月中旬;第二次为6月下旬;第三次为8月中下旬;第四次为11月,即葡萄秋季修剪后埋土前.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20.
桑白蚧在三门峡市西南山区的卢氏县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和受精的雌成虫在寄主2 a生以上的枝条上越冬。各代不同虫态发生期分别为:一代卵盛期为4月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2龄若虫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为雌成虫发生盛期;二代卵盛期为6月下旬,若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9月上旬为雌成虫发生高峰期。9月底以2代少量若虫和雌虫越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5%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3%苯氧威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核桃树桑白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无公害防治及经济有效诸方面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3%苯氧威乳油2 000倍液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