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济南地区日光温室养分投入特征和利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济南地区日光温室的肥料投入种类、投入量、蔬菜类型、产量等状况,分析了日光温室不同蔬菜生产体系中的氮、磷、钾输入输出特点及其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日光温室氮、磷、钾养分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683.6、1964.9、2375.1kg· hm-2,投入比例为1∶0.73∶0.89,其中随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总养分的45.6%、75.4%、60.8%.不同蔬菜温室由有机肥和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含量频数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氮、磷、钾的养分投入量表现为黄瓜>番茄>甜椒,都存在磷素投入比例过高,钾素投入比例相对较低的问题.日光温室氮磷钾养分均表现为大量的盈余.氮、磷、钾的表观利用率为18.6%、7.3%、31.4%.不同蔬菜作物肥料利用率也有差别,黄瓜、番茄、甜椒的氮、磷、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4.4%、9.9%、27.4%;17.7%、5.1%、32.1%;29.6%、7.2%、41.3%.  相似文献   

2.
钾足肥料三要素之一,很多蔬菜对钾的需要量往往大于氮、磷,生长良好的蔬菜含钾量为其干物质含量的2.5%~7%,高于氮、磷含量。大部分蔬菜吸收的钾都比氮多,如黄瓜吸收的氮钾比为1:1.5~1.7,南瓜为1:2.1,番茄为1:1.9,  相似文献   

3.
对烟台市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测定分析表明,烟台市各区(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也较低,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酸化,有少量的轻盐渍化土壤,基本属非盐渍化土壤;日光温室土壤的养分优于大、中、小棚,低棚龄的日光温室内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较低,棚龄10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内,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中度积累,速效磷高度富积;随着日光温室种植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pH有下降的趋势,土壤酸化程度加重,土壤轻盐渍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温环境对日光温室黄瓜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裴孝伯  张福墁  王柳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10-1513
 研究了华北地区秋冬、冬春不同季节茬口日光温室内的不同光温环境对黄瓜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室内黄瓜结瓜期的光温环境变化 ,冬春茬较秋冬茬利于黄瓜根系发育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冬春茬黄瓜根系生长速率、根系活力均比秋冬茬高。冬春茬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不断增加 ,秋冬茬则不断下降。结瓜期的光温环境显著影响氮、磷、钾在黄瓜不同部位的分配。黄瓜生育前期氮、磷、钾以向茎叶分配为主 ,结瓜后向果实的分配增加  相似文献   

5.
孙立纬 《新农业》2006,(8):41-42
很多蔬菜对钾的需要量大于氮、磷,生长良好的蔬菜含钾量为其干物质含量的2.5%~7%,高于氮、磷的含量。大部分蔬菜吸收的钾都比氮多,如黄瓜吸收的氮钾比为1∶(1.5~1.7),南瓜为1∶2.1,番茄为1∶1.9,茄子为1∶(1.5~1.65),青椒为1∶1.3,胡萝卜为1∶(1.1~1.3),萝卜为1∶(1.1~1.3  相似文献   

6.
蔬菜大多是喜钾作物(比如黄瓜,每生产100公斤黄瓜需氮280克、磷90克、钾990克,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1:11),然而随着作物种类及其产量的不断增加,作物带走的土壤钾素日趋增加,且人工补钾量极少,导致土壤缺钾日趋严重,由此可见,蔬菜生产增施钾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白芨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吸收分配的规律,为白芨科学施肥和高产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采集不同生长时期的白芨植株,分别测定白芨植株全株以及各个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结果表明,白芨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强弱为氮>钾>磷,体内氮、磷、钾素的积累总量与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相似的特性,白芨植株干物质...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连作为对照,研究了日光温室中黄瓜—休闲、黄瓜—番茄、黄瓜—玉米、黄瓜—大蒜、黄瓜—菠菜和黄瓜—芹菜6种轮作方式对土壤养分、盐分、微生物区系、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休闲和黄瓜—大蒜轮作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黄瓜—番茄轮作土壤的全氮和速效氮高于对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对照;黄瓜—玉米轮作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高于对照,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对照;黄瓜—菠菜和黄瓜—芹菜轮作土壤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黄瓜—芹菜轮作土壤的速效氮除外)。轮作可以降低土壤EC值、盐分和硝态氮含量。轮作和休闲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可提高酶的活性;轮作增加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了真菌数量,休闲降低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黄瓜—大蒜和黄瓜—玉米是改良土壤生态环境效果较理想的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大棚蔬菜产量高,投入大,对水、温度、养分要求高,菜农对水、温度方便观察,容易控制,而对各种养分用量很难做到准确施用。另外,为了一味追求高产量,生产中菜农往往盲目过量追肥,造成养分大量浪费及环境污染,并降低蔬菜品质。因此,菜农需要了解蔬菜养分需求知识,从而做到合理施肥。本文就设施蔬菜养分积累特点试验,谈谈山西省大棚蔬菜施肥中的一些问题。一、试验结果简介试验以大棚黄瓜与青帮青菜为供试品种,试验主要结果是:1.黄瓜对主要养分需求量的顺序是:钾>钙>氮>镁>磷,青菜对主要养分需求量的顺序是:氮>钾>钙>磷。2.黄瓜营养需求高峰是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T-04为研究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66.7 ~99.5、56.0 ~88.1、68.9~105.2和61.6 ~95.6 d,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和氮磷钾的最大积累潜力及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增加,快速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在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快速积累规律上表现出,快速积累开始时间依次为氮、钾、干物质,磷最晚,快速积累结束时间呈同样规律.施氮量390 kg/hm2具有最大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潜力,过量施氮无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与淹灌相比,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干物质及氮、磷、钾的最大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淹灌处理,且干物质及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小于常规淹灌处理,而磷、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土壤肥力及不同肥料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入手,以期找出黄瓜的合理施肥方法及肥料配方,确保实现黄瓜优质高产,特进行了大棚黄瓜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三种养分全面供应,有利于黄瓜植株生长,提高黄瓜产量和商品率,且这三种养分对黄瓜经济性状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12.
沙化地日光温室黄瓜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沙化地日光温室内黄瓜的最佳施肥方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在含沙量为237.6 g/kg的沙化土中氮、磷、钾施肥量与黄瓜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解析,探讨了氮、磷、钾肥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边际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该土壤条件下的日光温室内,氮(N)、磷(P2O5)、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64.28,82.94和290.34 kg/hm2时,黄瓜可达到的最高产量为114 045.3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对烟台市不同棚龄的蔬菜日光温室土壤质量状况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露地明显增加;棚龄10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内,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中度积累,速效磷高度富积,种植15年以上的棚室土壤已开始出现轻度盐渍化,呈现一定程度的酸化;分析提出了蔬菜合理施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出现的偏施氮 ,忽略施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使用的实际 ,根据结合研究结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 ,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日光温室施肥需要推广的几项技术 :限氮增磷补钾 ;重视叶面施肥 ;严格使用腐熟的有机肥 ;扩大沼肥施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实施配方施肥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状况,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与相应的施肥技术。几种大棚蔬菜对氮、磷、钾的最大需求期分别为:黄瓜在种植后75~140天,番茄30~52天,甜椒30~60天。最佳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黄瓜1:0.67:1.83,番茄为1:0.38:1.75,甜椒为1:0.38:1。蔬菜对微量元素虽说需要量极少,但必不可少,使用微肥叶面喷洒,应把握好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指在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选择良好的生产地,采取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一、实施配方施肥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状况,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与相应的施肥技术。大棚蔬菜对氮、磷、钾的最大需求期分别为:黄瓜在种植后75~140天,番茄在30~52天,甜椒在30~60天。最佳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黄瓜1∶0.67∶1.83,番茄为1∶0.38∶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5,(6):21
<正>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施肥原则华北等北方地区多为日光温室,华中、西南地区多为中小拱棚,针对生产中存在过量施肥,氮、磷、钾化肥用量偏高,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过量灌溉导致养分损失严重土壤酸化现象普遍,土壤钙镁、硼等元素供应出现障碍连作障碍等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和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提出以下  相似文献   

18.
1.合理利用土壤的有效养分 把需要氮、磷、钾较多的蔬菜进行轮作,或把浅根性蔬菜与深根性蔬菜进行轮作,就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壤中各层次的养分.一般来说,可以把需氮较多的叶菜类蔬菜的后茬,最好安排需磷较多的茄果类蔬粟;吸肥快的黄瓜、芹菜、菠菜等蔬菜的下茬,最好是安排对有机肥反应较好的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新品系需肥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在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排名前3位的马铃薯新品系S01-335、S01-85和S01-29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不同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新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变化趋势相同.在整个生育进程中马铃薯植株中氮积累量表现为M型变化趋势,磷积累量表现为A型变化趋势,钾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20.
红小豆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潮土区红小豆 15 2 4 6 0kg·hm-2 产量水平下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每生产 10 0kg红小豆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 5 2 7kg、磷 0 73kg、钾 2 40kg。红小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全生育期植株含氮量最高 ,含钾量次之 ,含磷量最低。氮、磷、钾的积累强度曲线为单峰曲线 ,始花到花后 2 0d为养分积累的高峰期 ,花后 2 0d左右积累强度达到最大。相对积累强度曲线为双峰曲线 ,第一个高峰为苗期至分枝期 ,是氮、磷、钾营养临界期 ;第二个高峰为始花期至花后 2 0d ,是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整个生育期间 ,叶片与花荚中氮的积累量最多 ,钾次之 ,磷最少 ;叶柄与茎秆中钾的积累量最多 ,氮次之 ,磷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