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两种,即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具有高于甲鱼27倍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毛荣耀 《新农村》2006,(4):18-18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两种。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1·生活习性大鲵性情温驯、食性杂,天然食物包括鱼、虾、蛙、软体动物、肉类、水生昆虫和贝类等。人工饲养生长速度较快,在适温下从1  相似文献   

3.
大鲵     
正大鲵(见第24页图2),俗称娃娃鱼,是一种稀有的野生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野生大鲵资源存量极少,但目前大鲵人工繁养技术不断成熟,发展人工养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形态特点体表裸露,皮肤光滑,全身布满不规则点状或斑块状青灰色素,体色常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腹部为灰白色,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圆形,具有捕捉食物的锋利牙齿。幼体具鳃,用鳃呼吸,成体不具鳃,用肺呼吸。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两栖类动物中,大鲵属于体积较大且较为珍惜的动物,它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及使用价值等。该文介绍了大鲵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以促进大鲵这一珍惜动物的保护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的动物,通常简称为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鲵是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化而成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其叫声似婴儿哭声,故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贵州省黔南州珍珠泉大鲵科研发展公司是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及研究保护和经营利用等后续产品开发销售为一  相似文献   

6.
大鲵的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大鲵是生物进化上的活化石;大鲵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佳肴和滋补品;据《本草纲目》记载,娃娃鱼具有黑发美容、延年  相似文献   

7.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医药和美容等开发价值。湘西州是全国大鲵四大原产地和适生区之一,发展大鲵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湘西州各级政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是稀有和最大的两栖类生物,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生和驯养的中国大鲵具有生态学和经 济学的意义,但系列的传染性疾病造成了中国大鲵的“生恢复减缓和驯养大鲵的经济损失,这些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对近年来在研究中国大鲵传染性病原体中发现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特别是2011 年后引起驯养大鲵大量死亡的蛙病毒进行了综述,可为中国大鲵的疾病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建议提供综合性基础 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别提取4育龄汉中人工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测定其营养元素、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肌肉更具开发价值。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3.85%;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EAA/TAA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高11.37%,且矿物质含量丰富。由此看出,4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更重要的市场价值,具有高蛋白及脂肪的特点,口味鲜美,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鲵的形态观察和内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4属中国大鲵的外形和内脏进行了系统研究。消化系统:大鲵的口裂很宽,口咽腔底壁的前方有不发达的舌,上颌有内外两排并列的尖细牙齿;下颌有1排密集的小牙齿,上颌内齿弓的两端各有1个后鼻孔,向前通鼻孔。食管短而粗,粘膜上有纵行皱襞,胃呈纺锤形的长囊,肌层发达,贲门口很大。直肠特别粗大,长达腹爱伥匠一半。肝极为发达,有胆囊。胰独立,不与肝混合,但胰管与胆管合并,呼吸系统;肺为两个锥形的薄壁长  相似文献   

11.
分别使用电刺激法和直接刮擦法刺激大鲵,收集其所分泌的黏液。利用海洋曲霉菌酸性蛋白酶酶解大鲵体表黏液获得了大鲵低聚糖肽,研究大鲵低聚糖肽的酶解法条件、生物学特性、理化活性。结果表明,大鲵皮肤黏液中存在抑菌成分,即低聚糖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氯化汞(HgCl_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心脏和胰腺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幼龄中国大鲵分别暴露于0 (对照)、1、10、100 ng/L HgCl_2中24、48、72 h,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HgCl_2处理不同时间后,大鲵皮肤CATH-BF、心脏和胰腺中CATH-2、CATH-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鲵暴露于HgCl_2 24 h后,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均呈现下降变化趋势,即1、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下调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P0.01),1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显著下调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P0.05),10、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48 h显著诱导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P0.05),大鲵暴露于HgCl_2 72 h后,HgCl_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大鲵暴露于HgCl_2 24 h后,不同质量浓度HgCl_2对大鲵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即1、10 ng/L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下调了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1),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上调了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1),10、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48 h后显著下调了大鲵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5);10、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显著下调了大鲵胰腺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5);1、1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诱导了心脏CATH-3基因表达水平(P0.01),大鲵暴露于HgCl_2 24、48、72 h后,HgCl_2对胰腺CATH-3基因表达均无显著性影响。可见,HgCl_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胰腺和心脏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处于动态变化模式,并且HgCl_2对大鲵胰腺和心脏CATH-2、CATH-3基因表达影响存在组织特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鲵内脏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4尾中国大鲵的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器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消化系统,大鲵的口裂很宽,口咽腔底壁的前方有不发达的舌,上颌有内外两排并列的尖细牙齿,外面的一排长;下颌有一排密集的小牙齿。上颌内齿弓的两端各有一个后鼻孔,向前通鼻孔,食管短而粗,粘膜上有纵行皱襞,胃呈纺锤形的长囊,肌层发达,贲门口很大,直肠特别粗大,长达腹腔长度的一半,肝极为发达,有量囊,胰独立,不与肝混合,但胰管与胆管合并,呼吸系统,肺为两个雏形的薄壁 长囊,构造简单,囊壁形成蜂窝状,泌尿生殖系统,肾为长柱状,前部的细段趋于退化,输尿管不直接通膀胱,尿液先到泄殖腔,然后再到膀胱,雄性大鲵无专门的输精管,而是借助于输尿管输精,但保留有输卵管(即Mullerian duct),雌性大鲵有卵巢一对,呈带形的囊状卵巢。  相似文献   

14.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人工养殖大鲵逐渐兴起,但病害也随之蔓延。防治大鲵病害有喂药、搽药、打针、药浴等多种给药方法。大鲵一旦发病,治疗上的工作与其他动物有很大区别,因为大鲵皮肤薄,容易受伤感染病菌,个体较大,大嘴有齿能咬人。根据我公司大鲵养殖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打针这一方法最有效,因为药液直接注入大鲵体内吸收快,但给大鲵打针的技术值得注意的地方较多,现将绎马台.甑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发现该区年日照数为1027.5~1158.6 h,年日照百分率为23%~26%,年大阳总辐射为3435.0~3667.8MJ/m2;年均温为14.5℃左右,日均温≥10℃持续日数约为229.0 d,≥10℃积温约为4433.3℃.d;年降雨量为1142.9~1474.3 mm。该区属北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石山林立,溶洞遍布,洞内水质清澈,是野生大鲵的天然小生境,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价值、大鲵自然保护价值和自然景观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鲵是我国珍贵稀有的物种资源,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有分布,并且这3个地区的大鲵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大鲵是我国两栖物种中特有的濒危物种之一,其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材料。近年来,野生大鲵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和人工养殖的要求,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著述颇多。文章对近期大鲵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回顾,并简要探讨了大鲵今后主要的研究工作,以期为后续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在我国大鲵的分布范围很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由于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等价值,导致大鲵被大量的捕捞,这使得野生大鲵的数量逐年减少。另外,人类所带来的生态污染也对大鲵的栖息地进行不断的破坏,这也是导致野生大鲵数  相似文献   

18.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珍稀动物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将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大鲵是一种濒危两栖动物,尽管目前对它各种状况的研究尚未清楚,但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CITES的附录Ⅰ中。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布状况、栖息环境、繁殖和人工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价值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生物学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在群众中人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完善法律制度、严禁在大鲵生活区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强大鲵的生态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同时认为人类对其生境的严重破坏和过度的捕杀使其种群分布和数量遭到大幅度下降。因此,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鲵生存的概况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鲵的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大鲵是一种濒危两栖动物,尽管目前对它各种状况的研究尚未清楚,但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CITES的附录Ⅰ中。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布状况、栖息环境、繁殖和人工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价值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生物学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在群众中人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完善法律制度、严禁在大鲵生活区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强大鲵的生态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同时认为人类对其生境的严重破坏和过度的捕杀使其种群分布和数量遭到大幅度下降。因此,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鲵生存的概况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