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门诊部最近在上海地区蛋鸭群中,发现一种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鸭病。来势迅猛,传播甚快。症状主要表现为3—5天内产蛋急剧下降,多家养殖户3日内从产蛋高峰跌至不到一成的产蛋率,但死亡极少;剖检少数病死鸭仅见卵巢变性的输卵管炎症。已诊断类似病例来自闵行区、浦东新区、南汇、青浦、松江、奉贤、嘉定等地鸭群。与发病蛋鸭群相邻的肉鸭及青年后备蛋鸭群也有发病,并有比蛋鸭高的死亡率,鸭农反映用抗菌药物无治疗效果。估计该病为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可能由南方传入,目前对付该病尚无良策。市郊鸭…  相似文献   

4.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以产蛋鸭产蛋量骤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和快速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消毒防疫和卫生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旨在指导养殖场有效地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5.
2021年11月,贵州某蛋鸭场280日龄蛋鸭发病,发病率约70%,病死率约80%,为弄清发病原因,根据发病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特点,结合细菌分离培养和疑似鸭的疾病病原核酸检测,最终将该病诊断为鸭的鸭瘟病毒感染,本研究旨在为临床鸭瘟病毒感染及其防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二类传染病之一.前几年,很少爆发大型鸭瘟,而且及时的预防措施一般能防止鸭瘟的流行和发生.2000年以来,一种新型鸭瘟已在我省的几个地区流行,且呈爆发性,其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与传统鸭瘟相同,但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很少发病,常规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该病的发生,且发病后用鸭瘟抗血清治疗无效.根据对这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可达70%~100%,死亡率高达50%~80%.由于目前对该病无有效的防治措施,因而给我省的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这一“新型鸭瘟”(暂命名)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分离与培养、电镜观察及国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暴发一种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ovaritis,DHO)。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武汉市郊某鸭场肉鸭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并提出防治该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鸭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暴发一种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 ovaritis,DHO)[1].少数学者提出了鸭病毒性脑炎、鸭鹅脑炎-卵巢炎综合征、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等名称[2-4].  相似文献   

11.
鸭蛔虫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该文介绍一起肉鸭蛔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及治疗措施,并对该病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率骤降以及肉鸭发育迟缓,给养鸭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山东省博兴某蛋鸭场发生一起以产蛋率急剧下降和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特征的鸭病,为掌握发病鸭场的病原,通过对发病鸭场的病鸭进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与鉴定,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确定该鸭场的致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 月以来,我国爆发了一种主要危害蛋鸭和种鸭以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急、发病率高(可达 100%)、死亡率低(产蛋鸭一般在5%以下)为特征的鸭坦布苏病毒病(以下称黄病毒病),该病普及范围广,可对我国养鸭业造成重大损失.到目前为止,黄病毒病已流行十多年时间,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特点、临床特征、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14.
鸭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病后会导致患病鸭的血管、消化道黏膜以及淋巴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其生长缓慢、体重下降以及产蛋量下降,死亡风险性较高.在肉鸭、蛋鸭、种鸭和番鸭上均有该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鸭瘟(new duck plague)是一种由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同鸭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极为相似,使用已有的鸭瘟疫苗、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抗体及药物均不能有效防治该病,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山东省某养鸭场发病症状比较明显的病鸭采取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病毒的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查等诊断措施,确诊该鸭场病鸭感染的疾病是新型鸭瘟.详细介绍了该次新型鸭瘟的诊断过程,旨在为生产中新型鸭瘟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烈性、高致病性的传染病。笔者根据接诊的的1例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情况,总结了该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从近几年安徽省六安市动物医院鸭病门诊病例看,该病已成为当地养鸭生产中的头号传染病,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04年夏末以来,约占鸭病门诊病例的75%以上,给养鸭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现将根据门诊病例总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作一叙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可达90%以上,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本文通过对某鸭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鸭窦炎又称为鸭传染性眶下窦炎、鸭慢性呼吸道病,是鸭的一种以单侧或双侧眶下窦出现肿胀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报道认为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低,肉鸭感染该病后,直接表现为呼吸困难,食欲减少,生长减缓,甚至消瘦;在产蛋鸭除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患病鸭产蛋量下降。对于该病病原目前报道不一,有的认为该病病原为败血性霉形体,而有的通过试验证明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可引起鸭窦炎。  相似文献   

20.
蛋鸭疑似坏死性肠炎病的治疗方法1994年8月绍兴某种鸭场发生一起以小肠充满气体,肠浆膜和粘膜发炎为特症的疾病。后经临床剖检、实验室检验及治疗效果分析,诊断为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鸭坏死性肠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该场饲养绍兴麻鸭种鸭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