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莲藕新害虫威剑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卵发育历期为4~6 d,幼虫总发育历期为14~22 d,蛹期为12~16 d,成虫寿命为12~21 d;生长发育最适温区为25~31℃,当温度高于31℃时,其各虫态存活率大大下降,温度高至37℃时,存活率为零;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大多后半夜交配,交配当天即可产卵;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或卵粒的习性,喜群集于卵块附近,1~3龄幼虫只取食莲叶上表皮和叶肉,4龄后开始取食全叶,5龄后进入暴食期。成虫触角丝状,翅展26.3~58.5 mm,前翅相对窄;卵圆形略扁,相互重叠呈链状,初产时为淡黄色,随后颜色不断加深至深黑褐色;幼虫共6龄,头黑褐色,腹部棕黑色,有长毛;蛹红褐色,有光泽,长12.2~15.2 mm。  相似文献   

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多种夜蛾类害虫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为12h:12h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卵为寄主,系统观察了夜蛾黑卵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6个发育阶段。从卵发育到成虫约需10d,其中卵、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3h,59h和24h,预蛹期24h,蛹期5d。在实验室条件下,夜蛾黑卵蜂过寄生现象明显,但通常只有1头蜂能完成发育。夜蛾黑卵蜂成虫羽化时在寄主卵壳咬出1个羽化孔,雄蜂通常会比雌蜂早羽化约1d;雄蜂羽化后会守候在未羽化的雌蜂旁边,待雌蜂羽化,立刻与之交配。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条件下对甘蔗红尾白螟蛹、雌雄成虫及卵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了雌雄蛹和成虫每头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宽(翅展),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36:1;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14±0.370d,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10±0.220d和7.13±0.451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1.58±0.267d;雄成虫的体重和翅展没有相关性,雌雄蛹和成虫的体重、体长及体宽(翅展)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朱捷 《长江蔬菜》2013,(18):110-112
莲藕食根金花虫是莲藕的重要害虫之一,对莲藕食根金花虫的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生物、农业、化学防治方法,以期为有效抑制该虫的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温度对粗胫翠尺蛾各虫态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的影响,为准确预测粗胫翠尺蛾发生期及提高田间防控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的方法,以荔枝嫩梢为寄主,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测定20、23、26、29、32℃5个温度下粗胫翠尺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20~32℃范围内,粗胫翠尺蛾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存活率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32℃下各虫态的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他温度,其中1龄幼虫受影响较大,存活率低于80%。雌雄成虫的寿命在32℃下最短,单雌产卵量也最少,仅为(125.20±29.38)粒。20~32℃条件下,内禀增长率r值分别为0.08±0.01、0.08±0.01、0.11±0.01、0.12±0.01和0.10±0.01,净繁殖率R0分别为139.63±7.69、142.09±10.38、176.92±8.52、107.01±9.11和45.57±5.21。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二次回归模型,利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得到粗...  相似文献   

6.
以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测定法,通过研究成虫、蛹、卵在不同温度和湿度胁迫下,成虫存活率及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期明确温湿度胁迫对该虫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在39~43℃下处理1 h,其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1.5~42.5℃是成虫的致死敏感高温区;35℃或41℃下处理0.5~10.0 d,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成虫在31~41℃下驯化1 h后,在43℃高温下的存活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在43℃处理2 h或4℃处理3 d后,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蛹在33~47℃下处理4 h,羽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在41~43℃下分别处理15、30、45 min,卵孵化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蛹的羽化率随沙土含水量升高而降低;湿度胁迫不同日龄蛹的羽化率差异显著;蛹在沙土含水量0%下处理1~9 d,羽化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25℃下,成虫在RH 0%或RH 100%下处理10~130 h,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干旱胁迫下,羽化率随高温或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以上研究表明,温、湿度胁迫对瓜实蝇存活和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温、湿度持续时间及胁迫时各虫态龄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室内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灭幼脲、毒死蜱和辛硫磷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成虫、卵和初孵幼虫的防治效果,为合理化学防治铜绿丽金龟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剂浸叶胃毒法处理铜绿丽金龟成虫,分别调查药后1、3、5、7 d死亡率,并对6种药剂各质量浓度处理进行回归分析,计算LT50和LT95值。参照杀虫剂点滴法、浸渍法和浸虫法处理铜绿丽金龟卵,并于药后15 d调查卵孵化数、初孵幼虫死亡数量。【结果】6种药剂对铜绿丽金龟成虫的杀虫效果高低顺序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胺腈灭幼脲。回归分析发现,对成虫速效性最好的是毒死蜱,其LT50和LT95值均小于1 d。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次之,氟虫双酰胺、氟啶虫胺腈和灭幼脲较差。对卵孵化率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氟虫双酰胺灭幼脲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胺腈;对初孵幼虫死亡率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辛硫磷灭幼脲氟虫双酰胺。【结论】推荐在铜绿丽金龟成虫发生期,喷施毒死蜱400 mg·L-1、辛硫磷400 mg·L-1和氯虫苯甲酰胺175 mg·L-1可有效控制其危害,达到良好防治效果。在卵和初孵幼虫期,利用毒死蜱200~400 mg·L-1、氯虫苯甲酰胺87.5~175 mg·L-1和辛硫磷200~400 mg·L-1浇灌土壤,可有效控制其卵孵化并毒杀初孵幼虫。  相似文献   

8.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21,24,27,30℃五个温度对菜粉蝶(Pieris rapeasp 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8.8,8.3,8.3,8.6,8.6,14.5℃,有效积温分别为56.4,53.8,53.1,53.1,47.7,47.7,82.8 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8d,11~22 d,5~16 d;成虫寿命4~6 d.延安地区菜粉蝶1 a可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9.
莲藕食根金花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猛 《上海蔬菜》2001,(6):32-33
莲藕食根金花虫 (DonaciaprovstiFairmaire) ,又名稻根叶甲 ,属鞘翅目、叶甲科。幼虫形体似蛆 ,俗称地蛆或水蛆。是广大莲藕产区特别是江淮流域莲藕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潜入泥中危害地下茎根须部位 ,进入结藕期后 ,即在莲藕节间附近危害 ,造成地上部立叶发黄 ,生长衰退 ;地下藕身形成黑色虫斑 (俗称蛆眼 ) ,藕变细小 ,降低产量和品质 ,一般减产 15 %~2 0 %。1 发生规律莲藕食根金花虫 ,在江苏地区一年一般发生 1个世代。以幼虫在荷藕根须和藕节间于田间越冬 ,翌年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危害 ,5~ 6月…  相似文献   

10.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可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温度(26±1)℃(、29±1)℃(、32±1)℃(、35±1)℃(、38±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对梨小食心虫初羽化成虫进行48 h处理,以(26±1)℃为对照,观察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的影响。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雌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雄虫各10头配对,置温度26℃±1℃,湿度70%±10%,光照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成虫繁殖的影响,直至成虫死亡;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雄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雌虫各10头配对,与前同法观察高温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雌虫繁殖的影响。【结果】38℃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处理48 h后雌虫的死亡率为91.67%,雄虫的死亡率为95%。短期高温处理雌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显著,但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有显著影响,产卵期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缩短趋势,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期最长,为12 d;35℃处理雄虫的产卵期最短,为6.67 d;短期高温处理雌、雄虫对梨小食心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26℃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74.83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卵孵化率最高,为98.89%,35℃雄虫处理的孵化率最低,为28.89%;雌雄虫的寿命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6℃条件下雌雄虫的寿命最长,雌虫寿命为14.64 d,雄虫寿命为14.35 d,二者均显著长于32℃和35℃处理。【结论】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存活、繁殖与寿命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8℃高温处理48 h,雌雄虫几乎不能存活;35℃高温处理48 h,存活率虽然受影响不大,但繁殖力急剧下降。短期高温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在果树大棚内通过短期提高棚内温度来防治梨小食心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莲藕害虫发生情况,介绍了莲缢管蚜、斜纹夜蛾、莲潜叶摇蚊、食根金花虫等7种主要害虫的为害特点,并针对这些主要害虫总结了相应的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大久保桃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萍  韩涛 《果树学报》2000,17(2):97-100
大久保桃采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然后分别于室温和冷库中贮藏。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对果实有保硬作用,但这种作用与水杨酸浓度及处理后果实的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有关;常温下水杨酸的保硬作用不显著,(2 ± 2)℃和 8~ 10℃冷藏的后期,0.3 g·1~(-1)和0.5 g.1~(-1)处理的果实硬度明显高于对照。水杨酸对桃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水杨酸处理后果实总酸含量均先下降,低于对照;虽然在低温贮藏后期,水杨酸处理果实总酸有高于对照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水杨酸对常温和低温贮藏果实总酸含量并无显著影响。水杨酸处理可增加冷藏后期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3.
2009~2013 年在鄂西南山区174~1 800 m 不同海拔高度上进行了小气候观测及蔬菜田间试验,对不同界限温度(5、
10、15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喜温蔬菜辣椒、耐寒蔬菜莴苣等蔬菜产量、品质与气象条件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 5 ℃、≥ 10 ℃、≥ 15 ℃的持续天数随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 分别递减4.8、5.5、6.8 d,
降水量及地表湿润指数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辣椒单株坐果数、单位面积产量与开花结果期≥ 15 ℃的持续天数呈显
著线性相关,≥ 15 ℃持续每增加1 d 对单株坐果数、单产贡献率分别增加0.32 个、73.47 kg·(667 m2-1;海拔800~1 200 m
高度≥ 15 ℃的持续时间为100~130 d,且无高温天气胁迫,是喜温蔬菜最佳种植带;海拔1 600 m 以上高度基本无夏季,是
喜冷凉蔬菜的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冷藏对油桃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慧  饶景萍 《果树学报》2004,21(2):173-175
在(1±0.5)℃、(3±0.5)℃、(5±0.5)℃及常温条件下,研究了油桃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可延缓油桃果肉硬度的下降及叶绿素的分解速度,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迟呼吸跃变时期,并抑制了果实后熟过程中PG、CX的活性。其中(1±0.5)℃的效果最为显著,(3±0.5)℃和(5±0.5)℃对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且后者还出现冷害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历期有显著的影响 ,在 17~ 35℃温度范围内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Logistic曲线关系。湿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发育历期无明显的影响。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0 4、9.70、10 .2 0、9.7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5.2 6、80 .70、14 7.96、2 98.33℃。美洲斑潜蝇存活的最适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 2 0~ 31℃和 80 %~ 92 %。在35℃温度下 ,成虫繁殖力极低 ;10 0 %相对湿度下 ,成虫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草地贪夜蛾在冀中南的生物学特性,从田间采集草地贪夜蛾卵块,在室内温度24~27℃,相对湿度50%~75%条件下模拟冀中南农田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了草地贪夜蛾从卵到成虫羽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以及相应历期,初步明确了在相同生活环境条件下,幼虫生长发育进度不整齐,不同虫龄成活率不同,1龄和2龄时存活率为100%,6龄时存活率为78.33%;且雌蛾发育比雄蛾早1~2 d,草地贪夜蛾在冀中南完成1个世代约需32 d.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明确的针对性,为冀中南的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天敌捕食螨—胡瓜钝绥螨雌螨(Neoseiulus cucumeris)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枇杷上的害螨—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的若螨、雌螨、雄螨的功能反应和胡瓜钝绥螨以比哈小爪螨雌螨为猎物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在14~33℃胡瓜钝绥螨雌螨均能捕食比哈小爪螨若螨,日最大捕食量为3~6只;14~26℃随着温度上升,胡瓜钝绥螨雌螨对比哈小爪螨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25±1)℃达最高值(a'/Th=9.3785),30℃后捕食能力逐渐减弱;(25±1)℃条件下胡瓜钝绥螨雌螨对比哈小爪螨雌螨的瞬时猎物发现率(a')>对比哈小爪螨雄螨>对比哈小爪螨若螨,对比哈小爪螨的控制能力依次是对若螨>雄螨>雌螨;干扰反应的研究表明,14~33℃,胡瓜钝绥螨雌螨对比哈小爪螨雌螨的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呈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