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重力侵蚀具有与水力侵蚀相伴发生的特点,对水力侵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由于重力侵蚀研究滞后,在进行水力侵蚀过程的模拟研究中很难考虑重力侵蚀产生的影响。这是造成模拟计算精度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概述了辽宁省气候、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及社会人文环境,分析了这些环境因素对辽宁省土壤侵蚀与侵蚀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壤侵蚀产生和加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辽西、辽东和辽中等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与侵蚀沟分布密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侵蚀环境不同造成的.在人类活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地凸现出来,侵蚀沟的产生与发展是土壤侵蚀达到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长汀土壤侵蚀核心区的治理效果,为长汀未来水保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合RS、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对侵蚀核心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侵蚀治理措施探讨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土壤侵蚀总面积较1999年降低49.02%;侵蚀以轻度为主,轻度侵蚀区面积占76.91%;1988-2013年,侵蚀治理效果呈由强度侵蚀区向轻度侵蚀区推进的趋势,2007-2013年,除中度侵蚀等级外,其他各侵蚀等级的面积比例变化1%;长汀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显著,侵蚀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侵蚀治理转为巩固措施,出现整体好转的同时仍存在局部恶化,未来的侵蚀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6.
李凤英  何小武  金伟  何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65-11967,11970
土壤侵蚀一直是世界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引起的土壤侵蚀正日益受到重视。以剖析公路工程建筑特点入手,分析公路侵蚀的特点,并对各自然因素对公路侵蚀的影响、公路侵蚀预测方法等进行了评述,旨在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防蚀植被的涵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现有防蚀植被定义的缺陷,在阐明防蚀植被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防蚀植被应当是在侵蚀地区,以防止土壤侵蚀或以固沙为目的,植物充分占据地面空间,一般具紧密结构,或者显著具有有机体(枯落物以及生物量)贴地面覆盖特征的植被。进一步分析表明,防蚀植被就是发育良好的自然植被或者接近自然的人工植被,与纯粹追求经济目标的人工植被,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演替、经营等方面是不同的。还就荒坡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当将灌草坡,尤其草坡与真正的荒坡区别开来对待。  相似文献   

8.
卢江勇  陈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35-15938
概述了我国农村贫困的总体状况及地区差异,指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状况表现尤甚。结合前人研究,以农业GDP为因变量,以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灌溉面积、化肥用量等为自变量,建立了反映水土流失对农村贫困影响的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劳动力、资本、灌溉、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GDP有正效应,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有显著的负效应;我国西部的全要素生产力最低,水土流失也最为严重。为走出水土流失与农村贫困的双重困境,必须改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生态集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模型常被作为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强度、预报水土流失、指导人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研究对国内外各种土壤侵蚀模型进行了评价,总结了今后土壤侵蚀模型应该注重的发展方向:注重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从以侵蚀因子为基础的侵蚀预报向侵蚀过程的量化研究和理论完善;充分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和BP神经网络理论结合的发展趋势,为侵蚀模型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源,以利于对土壤侵蚀模型的检验;加快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研究;着眼于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这一实际情况,根据土壤各养分流失的差异,给出指导性建议,以便改良和保护土壤,并合理的耕种。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给生态和人类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37Cs在土壤中的再分配和侵蚀小区土壤的运移之间紧密相关,用它做示踪剂可推算出土壤侵蚀的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研究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和土壤迁移的空间分配。采用137Cs示踪技术对铜山地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影响。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1 732.48 Bq/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137Cs质量浓度呈对数下降的趋势。该研究区137Cs含量的范围是787.62~2 380.96 Bq/m2,土壤沉积和土壤侵蚀同时发生在研究区内,林地中137Cs含量最高,其次是竹林和茶园。TN、TP和SOC在不同用地类型中的分布也有差异。SOC与137Cs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137Cs与TN、TP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侵蚀运动对于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显著,与背景区相比,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表层(0~5 cm)的137Cs和SOC都有明显的损失,分别达到了31%、17%和45%、29%。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地抵抗土壤侵蚀的能力相较于茶园和竹林更强;②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再分配对SOC、TN和TP的分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于SOC的影响最强烈;③土壤侵蚀对于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上层通常是养分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养分的流失以及富集养分的径流污染下游河流,引起很多农业环境问题都值得被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颗粒组成在水蚀过程中的流失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10μm土壤颗粒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4和0.6750,与〈1μm粘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254和0.7329;有机质和全氮在泥沙中的富集现象主要由侵蚀泥沙〈1μm粘粒富集造成;坡度与侵蚀泥沙粘粒、有机质和全氮的富集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2、-0.9395和-0.8146。  相似文献   

12.
用人工降雨法进行土壤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人工降雨法对内蒙古哲盟库伦旗黄土低山丘陵区的土壤侵蚀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选用线性模型理论,通过微机计算分析,找出了影响该地区土壤侵蚀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3.
Judson S 《Science (New York, N.Y.)》1968,160(3835):1444-1446
Before man's intensive use of the land the rates of erosion near Rome, Italy, were approximately 2 to 3 centimeters per thousand years. With intensive occupation by man the rates have increased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4.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37 Cs示踪了陕北安塞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并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在山坡中、上部是侵蚀最严为强烈的地带,而在坡顶侵蚀较弱,在坡下有土壤堆积;土壤全N、碱解N和速效K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成线性相关;有机质、速效P、阳离子代换量及土壤质地则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紫色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力  郑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04-2805
概述了紫色土土壤侵蚀过程、侵蚀机理、土壤抗蚀性、侵蚀预报模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尚需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Soil erosion caused by water is an increasing global problem. In order to relieve this problem, several erosion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rate of erosion for soil conservation planning. This study takes Lee County, South Carolina, USA as an example to map soil erosion within ArcGIS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RUSLE with erosion indexes retrieved from DEM This study prov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oil erosion models with GIS is a very simple but efficient tool for soil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79年水土保持统计资料,减少土壤流失对各种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做了概略的估计,从总的减沙效益来看,在剧烈侵蚀区为20%,在极强侵蚀区为29%,全区平均为24%。其中沟道治理起决定性作用,约占总减沙效益的71%。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区域水生态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淮海地区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区域.据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确定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进行泰安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泰安市土壤侵蚀不敏感面积占市域的42.54%,但轻度及以上的面积仍高达57.46%,说明泰安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敏感性.此外,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有着正相关关系,敏感性大的地方土壤侵蚀一般较严重,但并不绝对,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RS与GIS技术,研究东江源区200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利用研究区地形图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派生出坡度、坡向图。借助于分布指数,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从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方面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土壤侵蚀在这3个方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是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或减弱的主导因素。因此,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的保育和重建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施申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19-120,126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地表覆盖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东至县的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东至县的土壤敏感性的影响因子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至县总体上土壤侵蚀的敏感性程度很高,高度及高度以上敏感类型的面积为2183.35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67.05%,其中,极度敏感性面积最大,为1312.94 km2,占40.32%,其次为中度敏感、高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26.73%、25.96%、6.97%和0.02%。从空间分布看,南部与东南部主要以高敏感与极敏感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