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养猪生产中,各种传染病越来越威胁着养猪生产,除了严格检疫猪只的正常引入外,还要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来切断传播途径,保证猪群健康。消毒工作显然特别重要,消毒方式的选择和消毒剂的品种繁多,如何正确选择消毒药品和消毒方式以及怎样长期落实预防消毒工作这些问题常困扰着临床兽医人员。 1 如何认识消毒   消毒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手段,其目的在于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最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春、夏、秋季是猪传染病的高发期。由于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对养猪生产危害大,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除了做到定时消毒外,兽医人员还要掌握适时消毒的时机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毕朝安  溥明 《畜禽业》2012,(3):22-24
许多规模养殖场只重视防病治病,对消毒工作认识不足和消毒技术不规范,忽视消毒工作。往往许多疾病就是消毒技术不规范或不彻底所致,因此,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场消毒工作,是预防和防止传染病的感染、发生、蔓延、流行和控制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对消毒类型、消毒方法,人员、环境等消毒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3)
养殖场空舍消毒工作是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畜禽养殖场每一批畜禽出栏后,对畜禽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畜禽疫病的发生。介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空舍后6步消毒法。  相似文献   

4.
郭海山 《畜禽业》2004,(12):26-26
1养鸡场进行消毒定量检测的意义经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禽流感的冲击,消毒防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消毒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灭被各种带菌动物排泄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疾病传播链条,尽可能减少发病机率。然而我们在喷洒消毒剂或进行其它消毒措施之后,其效果究竟如何,如果不进行检测,仅凭估计,对消毒效果心中无数,那么这种消毒就不能认为科学有效,也就难免使消毒成为形式。事实上,各养殖场的污染程度、消毒环境的条件、温度、湿度、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消毒时间、药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正>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畜禽疫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才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防止畜禽发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1先清除污物后消毒在消毒前应先将畜(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粪便、污物、垫料、污染的物品等进行清除,能燃烧的污物最好焚烧掉,粪便可堆积发酵或使其进入沼  相似文献   

6.
杨环 《畜禽业》2005,(6):42-43
消毒是预防和扑灭畜、禽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方法有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学消毒4类。消毒时应根据消毒对象(如禽舍、孵化器等)和病原体的种类(病毒、有芽胞的或无芽胞的细菌等)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常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但也应联合应用其他消毒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消毒是畜禽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将养殖场、交通工具和各种被污染物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最低或无害的程度。通过消毒能够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消毒是规模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饲养管理者常常陷入误区,如:未发生疫病可不进行消毒;已经消过毒的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等。因此,探索规范、科学的消毒规程十分必要,经过3个月的试验表明,从出生重、断奶重、育成末重明显提高,哺乳期、育成期头平治疗药费明显下降,而哺乳期、育成期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经生物统计分析,差异非常显著,经济效益明显。证明了规范的消毒是提高规模化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种鸡场的消毒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不断开放,流通逐渐加强,但鸡病也更趋复杂化。尤其某些传染病,鸡场一旦发生,难以控制,往往大批死亡,造成惨重的损失。因此,搞好种鸡场的疫病防治和净化消毒越来越重要。现将种鸡场净化消毒措施介绍如下:1环境净化消毒环境消毒是鸡场综合防治的第一个消毒工序,也是控制疾病传入鸡舍的第一道防线。1.1车辆消毒在鸡场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放入2%~4%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保持有效的浓度,2-3d更换1次。池内药液的深度以车轮轮胎可浸入1/2为宜,并能使车轮通过两周的长度为佳。…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09,(5)
<正>1预防可用基因工程疫苗K88、K99在母猪临产前40、20d各注射1次,以预防仔猪腹泻、黄痢和白痢。同时,猪圈场地消毒要制度化,可每隔7d用百毒杀或3%的来苏儿液消毒1次。  相似文献   

11.
豆中义 《畜禽业》2011,(8):21-22
<正>带鸡消毒就是在舍内饲养鸡只情况下,使用对鸡只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合理配比后,利用一定压力将其均匀喷洒在鸡舍内空间之中,起到消毒降尘、预防疾病的一种消毒方法。带鸡消毒不仅能直接杀灭隐藏于鸡舍内环境以及  相似文献   

12.
预防鱼病是渔业上常说的“四消”、“四定”和定期药物预防。“四消”即清塘消毒、鱼种消毒、饵料和食场消毒、环境和工具消毒;“四定”即投饵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畜禽业》2005,(2):25-25
农村鸡场出鸡后,在新一批鸡苗引进前应进行彻底消毒,以清除鸡场累积污染,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证鸡只健康生长。消毒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是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措施。消毒工作的好坏是衡量鸡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任撑住 《畜禽业》2001,(7):46-48
病毒病是危害畜禽健康的主要疾病,消毒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ABB~(TM)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病毒能力,弥补了其它消毒剂的致命缺点—杀病毒能力弱或不具有杀病毒能力或其它因素影响了杀病毒效果。ABB~(TM)是一种优秀的环境消毒专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高密度饲养,使病原体不断复杂化,而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能造成疫病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搞好消毒工作就是通过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或防止传染病的扩大与蔓延,确保养殖生产安全。众所周知,传染病的三大要  相似文献   

16.
2.日常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鱼病的发生?答:应按照以下几点进行综合预防:(1)建立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即放养种苗必须经过检疫,证明不带病原才能用于生产。(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①彻底清塘;②四消:鱼体消毒(可采用药浴法、全池泼洒法、挂袋法等)、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③药物预防:疾病流行季节前外用、内服。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2,(10):11
<正>新城疫:(1)免疫疫预防:新城疫分别于7日龄、21日龄滴鼻点眼或饮水。(2)抗体监测: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3)药物控制:感立克(禽专用)+黄芪多糖+信必妥,同时配合福宁溶液+强力美控制继发感染,连用5d。(4)防疫消毒: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每周用青净农场或劲碘消毒2~3次。鸡呼吸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0,(7):59-59
猪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及猪舍门前设消毒池,消毒池放3%~4%的火碱水浸湿麻袋消毒,每周至少更换2次;猪舍带猪消毒应在清扫后进行,每周消毒1次,可采用0.3%~0.5%过氧乙酸或百毒杀等喷雾猪体及猪舍;出栏后,猪舍地面、栏墙或地板漏缝、栏杆。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1次;  相似文献   

19.
秦四海  孙睛  刘德福  徐大节 《畜禽业》2002,(4):X032-X033
为了保障锗群能够健康成长,除了定期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外,做好药物消毒预防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市8个大型养猪场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采取如下消毒方法和药物预防措施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规模畜禽养殖场消毒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养殖业迅速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行定期有效地消毒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显得越来越重要。所谓消毒就是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畜禽体表、养殖环境和其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