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这类农药特殊的分子形态能使它的活力中心进入昆虫体内,接触敏感中心。对自然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的科学研究便被引导到获碍适应昆虫生理的最好分子方面来。而在所有有效的农药中,只有“敌杀死”具备到达昆虫敏感中心的最适分子结构。所以它是防治害虫最好的杀虫剂。用它特殊的结构,不仅提供了一种空前的杀虫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上的危险性。①空前的杀虫作用。有机的“敌杀死”是害虫防治上最好的杀虫剂。它比目前所有的杀虫剂的作用都大得多。这种优越性可以从使用比率上明显看到:  相似文献   

2.
1998~ 1 999年 ,路易斯安那州、佐治亚州、南卡罗那州和北卡罗那州均出现了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产生了抗性 ,1 998年较 1 999年更严重。美国农业部研究站昆虫专家 Gary Elzen说 ,害虫的抗药性可分为四种 :( 1 )目标位置抗性。许多杀虫剂可以附着在昆虫的神经系统上 ,毒害神经。目标位置产生抗性 ,昆虫的生化适应性和在神经蛋白质上的目标位置发生了变化 ,使杀虫剂不能附着。通常昆虫先产生这种抗性。 ( 2 )代谢抗性。正常情况下 ,昆虫试图通过释放某种酶来消除杀虫剂的毒性。当一种酶发生变化后 ,可以更有效地附着在杀虫剂上 ,代谢抗性就产…  相似文献   

3.
海南长春花小叶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儋州地区的长春花上采集了表现小叶症状,疑似植原体感染的病样,利用植原体165 rDNA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应用PCR技术从该样品的总DNA提取物中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约1.4kb),该片段的序列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的结果表明,该片段与16Sr Ⅰ组中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99%以上,而与其它组的植原体16S rDNA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96%,与16Sr Ⅰ组植原体缬草黄化、翠菊黄化、桑萎缩和玉米丛矮等在同一条进化枝上.故初步认为引起海南长春花小叶病的植原体应归属于16Sr Ⅰ组,将其暂命名为长春花小叶植原体海南株系(Periwinkle little leaf phytoplasma strain Hainan,PLL-Hn).  相似文献   

4.
作者指出,现在、将来有可能实用化的2种新的防治方法:1.天敌微生物防治法:在茶园中需要防治的重要害虫种类很多,对利用施放繁殖天敌昆虫有界限,如果为防治某种害虫而施放天敌昆虫,对防治其他害虫采用杀虫剂是很容易把施放的天敌昆虫杀死的。所以,考虑利用不受杀虫剂影响的微生物。作者认为,侵入茶小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90年代初 ,棉粉虱已成为津巴布韦棉花的主要害虫 ,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 978~ 1 999年 ,津巴布韦对棉花上使用的白粉虱杀虫剂进行了研究 ,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一种氨基甲酸酯和最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 ( IGR)噻嗪酮、硫脲衍生物、丁醚脲这些杀虫剂注册推荐使用 7年后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这些杀虫剂中的一部分可以继续使用 ,其它的被禁用。特别对新产品噻嗪酮和丁醚脲规定每季只能喷洒 3次。津巴布韦加强对棉花白粉虱的抗性管理@牛巧鱼  相似文献   

6.
Kaolin是一种无毒、白色无机物 ,与水混和后喷洒在棉株上 ,相当于杀虫剂 ,可阻止棉铃象鼻虫和其它害虫对棉株的为害。在受棉铃象鼻虫侵染的区域一般喷洒 5~ 7次 ,当出现针头蕾时开始喷洒 ,直到棉铃准备吐絮终止。如果能找到一种控制雨水冲洗掉棉株上的 Kaolin方法 ,每季可以少喷几次。在果树上喷洒通过特殊处理的 Kaolin白色反射膜 ,苹果较未喷的大 1 7% (甚至比灌溉过的树 ) ,但总个数未下降 ,产量可增加两倍 ,可能是由于反射的Kaolin改善了树本身的环境 ,使树叶上的气孔保持开启 ,允许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 ,从而加快了光合作用Kaolin无…  相似文献   

7.
石春华 《茶叶》2006,32(1):36-37
一、硫丹在浙江省茶园中的应用情况硫丹,又名赛丹、硕丹,是一种具有杀虫杀螨作用的有机氯类杀虫剂,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它在昆虫体内能抑制单胺氧化酶和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引起兴奋而死亡。而有机磷杀虫剂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ACHE,抑制神经传导;菊酯类杀虫剂则主要通过干扰神  相似文献   

8.
农业和园艺上利用广谱杀虫剂,包括各种熏蒸剂来控制土生病原菌。但经常发现在没有发生病虫害时,这些药剂和其它灭菌处理也能促进植株的生长。最近一些田间试验观察到,土壤杀虫剂棉隆使玉米5年平均增产19%(Bar-nard 等,1982)。棉隆在土壤中分解成甲基异硫氢酸盐,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报刊上频现生态茶园的报导。两月来,曾见了三种不同的图景和文字报导如下:一是,在一本有关茶叶的书上,看到一"万亩生态茶场"的彩照。约有几百亩面积茶园。园中除茶树外,有几处大概是不宜种茶的小山丘上有一些小树。周边似有些树,不大明显。左上角有一片几十亩面积的荒山。实与普通茶园无异。我去过该场,其海拔似仅二三百米,而且近海风大,宜种防护林却无种,难能有雾多、温低、湿大、漫射光多等良性利茶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昆虫病毒治虫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本世纪四十年代,伯德(Bird,F.T.)将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随着昆虫天敌引入加拿大,经自然传播,竟控制了该地云杉叶蜂的危害。近廿多年来,各国对用昆虫病毒治虫非常重视,普遍认为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最有利用前途的杀虫剂;从防治  相似文献   

11.
新植苎麻采取幼苗打顶,能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显著提高纤维产量,这是新植麻园快速高产优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但此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时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抗性“免疫”的杀虫剂。据报道,1948年以来,抗性害虫的数量约每6年增加一倍,到1986年,已报道的抗性害虫达500种,实际存在的抗性昆虫远比报道的多。有关茶树害虫抗药性的报道甚少,本文拟就我国茶树化学防治的历史与现状对茶树  相似文献   

13.
新植苎麻采取幼苗打顶,能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显著提高纤维产量,这是新植麻园快速高产优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但此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时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4.
宝林有机环保液肥是由天然植物精华配制而成 ,主要是长叶松、畲树油等的提取物 ,对作物无毒无污染 ,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K、Zn、Mg、Fe、Cu等 ) ,定期使用能促进作物生长 ,改良品质和提高产量 ,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昆虫和菌类对作物的危害 ,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首选液肥。为了验证其对茶叶的作用效果及使用的适宜浓度 ,于 2 0 0 1年对夏茶、秋茶、冬茶进行叶面喷施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茶园 安溪县参内乡参山村茶园 ,海拔10 0m ,品种为毛蟹 ,2 0年生采摘茶园 ,树高 6 0cm ,树幅 12 0cm ,覆盖…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与方法灭幼脲类化合物,是一类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阻止昆虫蜕皮的活性。其中,灭幼脲1号:又名二氟苯隆,是用于杀灭昆虫幼虫效果较好的一种新型高效、低毒、低残毒杀虫剂;国外商品名称有“敌灭灵”(Dimilin)及 difluben Zuron、TH 6040、PH  相似文献   

16.
美国EcoSMART公司从天然植物和树油提取的安全高效杀虫剂研制成功,注册为Biorganic,是植物香精油的混合物,可直接作用于害虫的神经中枢而将其致死。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的神经系统无影响。此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如棉铃虫,粉虱,蚜虫等,属环境安全型农药。郭玉芳 摘译自CottonFarming2000,1新型环境安全杀虫剂@郭玉芳  相似文献   

17.
家蚕抗菌肽抑制水稻白叶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长期来不很清楚,但是昆虫在受到微生物侵入时,能够作出应答反应,其血液中的血细胞有识别外源物质的能力,经吞噬作用来攻击这些外源物质。昆虫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出现一个有效的体液杀菌系统。这个系统由一些具广谱杀菌效果的抗菌多肽和抗菌蛋白类物质组成。昆虫的免疫反应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普遍认为昆虫缺乏淋巴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因而其免疫系统较为特殊。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类抗菌肽,蚕抗菌肽一般由35~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对格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明显杀伤作用。在其它一些鳞翅目昆虫以及棕尾别麻蝇(Sarcophaga peregrina)、果蝇(Drosophila melangaster)等昆虫体内也报道有抗菌肽。Lee等在猪的肠中也发现抗菌肽。抗菌肽基因也已分离。各种抗菌肽对不同的细菌都有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敌灭灵(Dimilin),中文通用名称除虫脲,英文名称 Dliflubenzuron,是一种苯甲酰基苯基脲类杀虫剂,主要是胃毒及触杀作用,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据报道,对柑桔、棉花、蔬菜等作物上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效。为了探索敌灭灵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我们从1989—1991年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试验,现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供试药剂5%敌灭灵可湿性粉剂,由  相似文献   

19.
油桐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产量影响较大,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虽能取得速灭油桐尺蠖的效果,但也杀伤大量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因此,昆虫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控制虫害受到广泛重视,1978年6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谢天恩等人分离一株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BSNPV。近年来,利用该病毒防治油桐尺蠖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其安全性已成为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BSNPV杀虫剂的安全问题,祝庆荃等已对  相似文献   

20.
在茶业中对农药的使用日益增多,因此,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化学方法来检测它们对防治茶叶主要病虫害的效力.近几年来,合成除虫菊酯杀虫剂在农业上占有很重要地位,虽然合成除虫菊酯杀虫剂在口服时毒性很大,且对皮肤有些刺激,但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它们对害虫有较高的毒性,这类化合物(biod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