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瑞 《农村科技》2013,(8):67-68
犊牛消化不良是犊牛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本病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腹泻。不仅使犊牛生长发育受阻,还易导致死亡,已成为影响犊牛成活率的一大因素。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因此,预防与治疗犊牛消化不良首先要从饲养管理入手,只要搞好饲养管理,该  相似文献   

2.
裴东昀 《现代农业》2007,(11):66-67
犊牛消化不良症是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是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要及  相似文献   

3.
犊牛消化不良是由于真胃和肠道的消化、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机能障碍或紊乱,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也是3月龄以内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常反复发作,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犊牛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犊牛消化不良是由于真胃和肠道的消化、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机能障碍或紊乱,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也是3月龄以内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常反复发作,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犊牛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犊牛腹泻又被称为犊牛消化不良,是犊牛胃肠道消化痉挛受到障碍所造成的一种疾病的总称。在犊牛生长过程中,犊牛腹泻常常发生在哺乳阶段和断奶阶段。犊牛断奶之后面临着较大的应激刺激,尽管年龄增加,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消化系统不完善,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养殖管理工作,就会造成犊牛的消化机能出现异常紊乱,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饲料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
犊牛消化不良症是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是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要及时治愈,必须弄清引发该病的原因,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宏忠 《农家致富》2007,(11):44-44
腹泻是犊牛胃肠道消化机能障碍和器质性变化的一种综合性疾病。一般三月龄内的犊牛易发病,一月龄内的发病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雨季更甚,发病急。 1.发病情况江苏省铜山县棠张镇刘庄村张某所饲养的出生五天的奶犊牛发生急性腹泻,经临床诊断为犊牛腹泻病。  相似文献   

8.
向群 《现代种业》2008,(5):40-40
奶牛不食症是消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紊乱所致的多种疾病的总和。虽然死亡率低,但对奶牛的乳汁质量、泌乳量及哺乳犊牛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于建超 《农家参谋》2014,(12):23-23
犊牛腹泻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犊牛自身体质和饲养管理两大因素.犊牛消化机能不健全或由于初生犊牛初乳饮喂较晚,喂量少,使犊牛获得的母源抗体不足,造成犊牛免疫力低下;饲养管理差及环境突变也易使犊牛出现腹泻.  相似文献   

10.
消化不良性腹泻是犊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因犊牛出世后人工喂乳时,乳汁温度过低或品质不良或喂给精料过多,加之犊牛的胃肠机能较弱,以致消化机能紊乱,发生分解不全,刺激胃肠,使之蠕动加快而出现腹泻.  相似文献   

11.
孙琦  崔修军 《吉林农业》2013,(3):234-234
犊牛出生及哺乳阶段的饲养和管理是牛养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犊牛出生后7天是患病和死亡的高峰时期,因此,必须做好新生犊牛饲养管理尤其是常见病防治工作,提高犊牛成活率,提升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在肉牛生产中,犊牛饲养管理的重点是"稳步过渡新生期,预防腹泻,促进瘤胃尽早发育,安全渡过断奶关"。其中犊牛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泻占30%,因此,在犊牛饲养管理中应高度重视。犊牛消化不良是犊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是哺乳期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本病可因腹泻及机体代谢紊乱引致中毒而表现为一种综合症。犊牛消化不良通常不具有传染性,但具有群发性的特点,临床以真胃和肠道的消化、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机能紊乱为特征。该病对犊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养牛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牛养殖技术随之推广,接踵而来的各种疾病发生率不断攀升.其中犊牛腹泻较为典型,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损害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犊牛腹泻都是由于摄入因细菌感染的母乳或变质食物导致犊牛腹泻.通常患有该症犊牛如果治疗不及时,最终将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进而转变为"僵牛",更严重者会导致犊牛死亡.本文针对犊牛腹泻的病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犊牛腹泻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犊牛腹泻的病因,文章对2017—2022年涉及BVDV、BRV、BCo V 3种病原体引起犊牛腹泻的国内调查文献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旨在找出这3种病原体在腹泻犊牛中的流行规律,用以指导犊牛腹泻的临床防治工作。结果表明,(1)犊牛BVD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4.58%,平均阳性率为14.61%;血清学阳性率为18.75%~65.00%,平均阳性率为47.28%;分别累计不同类别样品(粪便或肛拭子、血液)、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免疫牛与非免疫牛的BVDV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测数据,发现上述各组的检测数据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犊牛BR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56.74%,平均阳性率为10.42%;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累计检测数据存在极显著差异;犊牛BRV的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15.15%(5/33);各组犊牛的BRV病原学和血清学累计的检测数据无显著差异。(3)犊牛BCo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3.33%,平均阳性率为12.87%;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9.09%;各组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和血...  相似文献   

15.
犊牛出生后所处的环境及摄取营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其消化机能、防御机能、体温调节机能都不健全。因此,搞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犊牛成活率,扩大牛群头数有着积极的意义。1.尽早哺喂初乳初乳对犊牛免疫机能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犊牛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减弱,因此及早哺喂初乳十分重要。一般在犊牛出生后0.5~1小时,最迟不超过2小时哺喂初乳。对纯种肉用牛和杂交肉用牛,一般采用随母哺乳方法培育犊牛,在其出生后能站立时即引导犊牛吃初乳。具体作法为:将犊牛头引至乳房下,挤出乳汁于手指上,让犊牛舐食,并…  相似文献   

16.
提高新生奶犊牛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奶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往往由于营养缺乏和管理不善而造成奶犊牛的死亡,这不仅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乳牛的泌乳性能。犊牛死亡率高和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犊牛体质瘦弱、腹泻、营养吸收能力差。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前三胃(网、瓣、皱胃)不具备消化功能,瘤胃没有形成纤毛虫区系,新生犊牛出生1周之内只有被动的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09,26(3):103-103
<正>犊牛消化不良症是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是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想及时治愈,必须弄清病因,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方能奏效。1发病原因①与母畜和幼畜饲管失调有关。如犊牛吃食不到初乳  相似文献   

18.
犊牛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饲养的成败,按照奶牛生长阶段划分,出生至6月龄的牛叫做犊牛。犊牛抵抗力比较差,容易生病,尤其是夏、冬季发病较多,死亡率较高,主要是消化道疾病、胃肠炎、腹泻等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天因素,母体缺乏维生素(比如喂给怀孕、哺乳母牛的干秸秆、棉  相似文献   

19.
<正>幼畜消化不良是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总称,是幼畜哺乳期间经常发生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一般以羔羊、仔猪、犊牛等最为常见。治疗将幼畜放置于干燥、洁净、温暖的环境内,期间加强母畜护理工作,供给营养全价日粮,确保母畜哺乳乳汁洁净卫生、营养全价。早期治疗一般可采用饥饿疗法。将其禁喂、禁饮8~10小时,之后供饮温红茶水。腹泻轻微时,可考虑用油类、盐类泻剂缓泻,达到  相似文献   

20.
犊牛腹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全年均可发生的胃肠消化疾病,对犊牛组织器官发育和生长具有不良影响,若防治不当会威胁犊牛健康.通过对犊牛腹泻急性型和慢性型发病症状及临床症状的分析,从肠胃功能调整、西医治疗、中药治疗等方面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预防犊牛腹泻提出了疫苗接种、均衡营养、强化管理和定期检查的防治措施,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