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区梨树面积的扩大,梨树产量的增加,各种病虫害日趋严重。梨锈病、梨叶疹病、梨缩叶病,在发病初期外部特征极相似,很易被误诊。梨锈病由梨胶锈真菌引起,而梨叶疹病和梨缩叶病分别由于梨肿叶瘿螨和梨缩叶瘿螨危害所引起,貌似病害实为虫害,极易被果农误诊误治,延误最佳防治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们通过3a(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摸清了此3种病(虫)害的病源、症状(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方早熟梨是南方种植的早熟梨类群,在福建指7月中旬前成熟的梨,浙江指8月初前成熟的梨,四川、重庆指7月底前成熟的梨。分析探讨了气候、土壤,早熟梨品种,种植规模、梨鲜果市场,栽培技术几方面因素对南方早熟梨种植效益的影响,其中栽培技术包括:配植适量的授粉树,花期人工授粉;严格疏花疏果;对部分品种实施果实套袋;解决早期落叶与二次开花问题。  相似文献   

3.
梨果象甲又名梨实象虫、朝鲜梨象甲、梨虎,主要危害梨,也可危害苹果、杏、桃等。 1)危害特点。成虫、幼虫都危害梨树,成虫取食嫩芽,啃果皮果肉,造成果面粗糙,俗称“麻脸梨”,并于产卵前咬伤产卵果的果柄,造成落果。幼虫于果内蛀食,使被害果皱缩或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相似文献   

4.
吴昊  胡展森 《中国果树》2023,(5):136-140
梨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现阶段在我国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下,梨产业发展必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梨产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梨产业是乡村规划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乡村规划反过来又可推动梨产业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融合共赢。河北省是我国梨生产大省,摸清河北省梨产业结构和布局,分析其与乡村规划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对于河北省乃至全国梨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春晓 《中国果菜》2011,(11):58-60
通过建立标准化莱阳梨生产基地,维持莱阳梨的高品质,满足市场对绿色果品的需求,提高梨农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莱阳梨产业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6.
新育梨优良品种最佳授粉组合选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梨杂交育种,连续推出一系列的优良品种,如七月酥、早美酥、中梨1号(绿宝石)、金星、红香酥、满天红、中华玉梨等。诸多新优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改善了我国梨生产品种结构,推动了我国梨生产的发展,提高了我国梨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梨网蝽又名梨花网蝽、梨冠网蝽、梨军配虫,土名花扁虫、花蚰虫等。是梨树上比较老的一种害虫,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海棠、花红、沙果、桃、李、杏、樱桃等果树。分布区域广,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梨组织培养为梨优良品种的保存与改良、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梨组织培养研究现状,重点对外植体类型、基础培养基及其添加物、培养条件等因素对梨组织培养的影响进行概述。提出了现阶段梨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梨组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梨瘤蛾又称梨枝瘤蛾、梨瘦麦蛾,俗称糖葫芦、梨疙瘩等,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近年来在忻府区下佐、双堡放任梨园危害较重,通过调查发现轻者危害枝率可达21.5%以上,发生严重的可达74.3%以上,严重影响梨果的品质与产量。现将梨瘤蛾的发生与防治简介如下,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长江中下游梨产区轻简化栽培树形和品种的适配性,实现梨产业良种良法配套和省力高效栽培,以长江中下游产区代表性梨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梨品种在不同树形下的新梢长势、萌芽率、成枝力、中短枝比率、早果性、产量等生长结果指标进行了调查,并利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平棚架栽培模式综合评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翠玉梨、翠冠梨、新玉梨,开心形则为黄花梨、翠玉梨、翠冠梨、蜜雪梨;采用“Y”字形树形后翠冠梨表现要优于丰水梨;采用圆柱形树形的丰水梨、秋月梨、若光梨综合评价值较低,分别为0.564、0.615、0.621,新玉梨、清香梨、翠玉梨、黄冠梨、晚翠梨、翠冠梨综合评价值均在0.70以上。翠冠梨采用不同树形或模式的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开心形>“3+1”树形>水平棚架>圆柱形>倒“个”形>“Y”字形>纺锤形;翠玉梨的综合评价值在0.70以上的只有圆柱形1种树形;倒“个”形和“3+1”树形是适合丰水梨轻简化栽培的树形;不同树形黄花梨综合排名由前到后依次为开心形、圆柱形;圆柱形比纺锤形树形更适合苏翠1号梨的轻简化栽培。综上,水平棚架栽培、圆柱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梨产区主栽品种病毒种类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1988-1993年对梨树的病毒鉴定表明,我国北方梨产区15个主栽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86.3%,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4.3%、梨脉黄病毒61.8%、  矮化病毒11.5%、苹果茎沟病毒32.8%;国家梨种质资源圃(辽宁兴城)5个梨系统23个主要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60.9%,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1.3%、梨脉黄病毒54.4%、矮化病毒27.2%、苹果茎沟病毒38.0%。研究显示,上述4种病毒与指示植物的最佳组合为杂种/梨脉黄病毒、A20/梨环纹花叶病毒、  C7/1/矮化病毒、弗吉尼亚小苹果/苹果茎沟病毒。经鉴定证明,梨环纹花叶病毒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梨脉黄病毒与苹果茎痘病毒分别为同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12.
使用SSR荧光分子标记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保存于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的100份梨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8份新的梨多倍体种质,其中三倍体梨种质17份,二、三倍体嵌合体1份;4份存在争议的三倍体种质,分别是其力阿木提、骚梨、六月鲜、窝窝。少量SSR位点的多等位基因扩增不能作为梨多倍体种质资源的判断依据,多个SSR位点的3个等位基因扩增,并结合流式细胞术可以准确鉴别梨多倍体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7~8月天气炎热,梨是人们防暑降温的佳品。北方梨成熟晚,一般9月中旬成熟,7~8月成熟的梨远远不能满足全国市场的需要。因此,南方各地竞相发展早熟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南方早熟梨面积6.8万hm2(占南方梨总面积的30%),总产28.6万t。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南方发展早熟梨应当走名牌之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选准品种白梨、秋子梨、新疆梨等系统的品种不适应高温高湿,可在南方高海拔地区试种。砂梨原产长江上中游,适宜南方种植。在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主办的优质早熟梨评选活动上,提出早熟梨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梨面积、产量及品种结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梨品种结构的几点思考,特别提出了恢复传统品种声誉,日韩梨的正确定位及应适当发展晚熟梨和制汁用梨。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梨果业流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面积和产量上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梨的生产面积、产量在世界上都是最多的,世界上产梨的国家有76个,遍及五大洲,面积达1600千公顷,产量1600万t,我国梨的产量为780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48.5%。河北是我国产梨大省,商品产量在180万t,占我国梨总产量的1,3,其次是山东、湖北、安徽、陕西、辽宁、江苏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的授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常用的几个梨品种为早熟优质梨新品种“新梨7号”授粉,坐果率显著提高,且表现亲“母”不亲“父”现象。不同品种授粉影响新梨7号果实外观和大小,但对果实内在品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鸭梨、砀山梨、慈梨、香梨可作为新梨7号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目前梨生产中存在品种杂乱的实际问题,为优化梨品种结构,促进梨生产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于2001年引进了10个早熟梨品种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从中选出适宜四川及南方温湿生态区发展的早熟梨品种。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官员表示,澳大利亚生物安全局于近期发布了扩大从中国进口梨的修订法案,在已经进口河北鸭梨、山东鸭梨、亚洲梨的基础上,批准进口中国新疆香梨、陕西梨、河北亚洲梨。  相似文献   

19.
极早熟梨新品系——七月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早熟梨新品系——七月酥@魏闻东@韦小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极早熟梨新品系——七月酥魏闻东韦小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450004)我国梨生产上缺乏早熟的中国梨优良品种。现有的早熟品种,如孟津天生伏梨、早酥梨、翠伏梨等,但孟津天生伏梨果实...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梨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112.2万hm2、1 949.9万t,均占世界的7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1]。河北省是世界公认的梨发源地,梨果种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第一梨产业大省。近年来,河北省梨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左右,年产350多万t,出口20万t以上[2],均居全国第一位。2020年河北鲜梨出口额1.35亿美元,全世界7个梨中、全中国5个梨中就有1个产自河北,梨产业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