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是产业带动。围绕"4+3+X"特色农业体系,为3.54万户落实2 000元/户产业发展资金,累计培育油橄榄、中药材、烟叶等产业1.057万公顷。二是信贷撬动。采取金融扶贫+特色产业、金融扶贫+乡村旅游等模式,为1.1万户建卡贫困户发放扶贫信贷5.31亿元。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12,(11):59
一是重点推进仙女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建设,目前,木根村、荞子村、龙宝塘村、桃园村、明星村等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基本建成,1—9月接待避署休闲游客169.6万人次,直接收入9201.93万元。二是大力打造白马镇车盘村、豹岩村,赵家乡新华村、厢房村,和顺镇打蕨村等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11,(5):52
重庆市扶贫办启动"引导百万市民两翼避暑纳凉"行动,以休闲避暑纳凉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迅速,助农增收效果好。据统计,截止到8月15日,100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共接待游客98万余人次,其中7天以上纳凉避暑长住游客达到40余万人次,7天以下周末休闲度假游客达到58万余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到2.386亿元,贫困农户平均增收0.93万元。50多天时间,完成了全年的农户增收计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五个到位:即推动产业到位、资金扶持到位、宣传推介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和价格指导到位。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业》2013,(7):49
7月16日,"重庆市第二届乡村旅游扶贫避暑休闲开村仪式暨百万市民两翼地区避暑休闲活动",在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横梁村启动。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发展避暑休闲接待户1万余农户,接待床位达到10余万张,年接待能力达500余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20余亿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农户成本利润率达到120%以上,是传统农业的4倍以上。乡村旅游,已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业》2012,(9):52
一是"建"基础。整合资金8000余万,建成农民新村5个、巴渝新居10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208户,新建、整治公路190公里,新修人行便道140公里,实现村级公路全硬化。二是"强"产业。大力发展林果、蔬菜、畜禽、花木和乡村旅游等"4+1"主导产业,成功建立国家现代梨和优质柑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旅游扶贫"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得出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巩固调整4个阶段;有关旅游扶贫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中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扶贫战略模式、旅游扶贫生态问题、旅游扶贫效用6个方面;通过文献评价,提出乡村旅游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大产业来抓,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最美休闲乡村3个、中国美丽田园11个。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000余个,休闲果园5300多个,休闲渔业3267 hm2,高山扶贫纳凉村177个,农家乐2万余家。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27亿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近230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50万人、农民脱贫致富20余万人。分析总结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措施(抓规划引导、抓主题推进、抓政策支持、抓结合配套、抓营销推介),发展形势(集群式发展迅速、发展类别类型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逐步规范、休闲产业日趋形成),发展优势,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论述加快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论述乡村旅游与扶贫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经验,指出了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基础设施、区域教育水平等在内的西藏乡村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提出了西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业》2012,(11):28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提质上档。打造1.33万hm2蔬菜基地,已建成1.05万hm2,年底产量将达60万t,产值9.5亿元;打造"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税收2亿元。二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到2012年底新增70家产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1000户农信通示范户,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数字化服务平台"全覆盖;与永辉、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水利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及水利部《城口县水利对口帮扶工作方案》,2016年12月15日至16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带队,赴重庆市城口县,了解了2016年定点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就2017年扶贫工作安排与城口县政府、有关单位进行了对接,并走访慰问了明通镇金六村和龙泉村贫困户、明通小学贫困学生。2016年城口县水利对口帮扶"八大工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完成中央投资及市级配套1222万元,受益贫困人口4740人。二是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完成中央投资2918万元,建成80口山坪塘。三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农业》2013,(7):30
一是特色产业同步发展。在仙女山镇、赵家乡等高山移民点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100余户,发展农家乐343家,户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二是公共服务同步跟进。加快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点建设,54个集中安置点共建设公路78千米、农村饮水工程17处、沼气池3284个,实现了水、路、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一次配套到位。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22件"民生实事",其中过半涉及农村。实施一年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山坪塘整治、通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农村"民生实事"顺利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条件加快发改善,农民生活更上一层楼。"23.9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是市委、市政府22件民生实事中的头等大事。去年,共安排落实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37.7亿元,签订搬迁协议23.9万人,超出年度目标19.5%,下达搬迁计划19.9万人,完成搬迁安置17.6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房地产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边缘学科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旅游房地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其快速发展,也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作者以重庆近年来的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例子,提出对重庆旅游房地产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3月底,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达2988户,其中农家乐2500户,休闲农庄268户,农业观光采摘园220户,休闲旅游农业营业收入125.5亿元,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人次1445万人次,已发展成为有质量、有品位、有规模的朝阳产业。近日,吉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未来  相似文献   

15.
根据贫困地区的特色,将其发展为旅游地区,可以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是目前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思路。而在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效摆脱这些困难,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找到更好的思路和方法,以此通过旅游精准扶贫,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基于此,从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在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基于这些难题提出了有效的旅游精准扶贫出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丰县佛手瓜村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广东省新丰县佛手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和威胁,阐述佛手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提出突出主题、加强佛手瓜的深度加工、旅游资源区域组合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查厦门同安区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对同安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和旅游市场趋势分析,确定同安区的5个旅游主题,结论是随着旅游发展,厦门同安区城市旅游主题开发的出现将是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主题开发满足同安建设“城市后花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驱动因素视角的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农业旅游在我国各地悄然兴起,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新形态和旅游发展的生力军.农业旅游的发展对丰富农业产业形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旅游产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与研究现状,从市场需求、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背景,总结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类型:区位交通驱动、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自身垄断资源驱动等,基于驱动类型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的对应开发策略:区位交通驱动型——产品开发特色化策略、城市带动型——主题深入化发展策略、旅游地拉动型——联动化发展策略、资源驱动型——品牌化发展策略、综合驱动型——优先发展,以期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是创品牌。编制完成乡村旅游规划20个,重点打造田园综合体25个、桃源人家10 000户,着力创建黑水、毛坝等乡村旅游示范乡镇5个。二是育文化。依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国家非遗项目3项、市级25项、县级198项,培育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48人,开发河湾山寨、石泉苗寨等特色村寨21个。三是兴产业。扶持  相似文献   

20.
正驱车从南川城区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公路边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小洋楼"便映入眼帘:青山碧水脚下绿树环绕,独门独院静谧整洁……这是南川区东城街道高桥村4组马堡山的扶贫搬迁安置点。近年来,南川区以生活在边远高寒、环境恶劣、灾害严重的贫困农户为主要对象,积极推进扶贫搬迁。至今,已建成扶贫搬迁安置点76个,完成搬迁14 118人,其中贫困户搬迁8 371人,占搬迁总数的59.1%,帮助1.4万名困难群众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