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秀优5号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杂交粳稻组合。在余姚市种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株型好、抗性强、米质优。2006年通过国家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和湖北等地作单季晚稻推广种植。总结了秀优5号的特征特性表现及单季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氮肥用量对晚粳稻秀优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秀优5号是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粳稻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绍兴县2003~2005年试验、示范,表现出超高产潜力,2006年成为单季晚稻主推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秀优5号在油菜茬田种植、配施K2O 90 kg/hm2前提下,其氮肥用量折N 15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219t/hm2。  相似文献   

3.
“秀优5号”系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3年我市作单季晚稻引进试种,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在2005-2006年我市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新品种示范展示中,示范方平均亩产分别为565、635kg,较大田产量增18,2%、26.4%。在示范方实施过程中,笔者对移栽稻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合两年栽培实践,探索“秀优5号”移栽稻栽培中的最佳氮肥用量,寻求省肥、高产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863"课题组育成的两系法亚种间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即"超级稻".地处浙西丘陵地区的衢州市,引进试种已有四年.2000年全市作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以上,一般亩产550~600kg.预计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综合我市各地的高产经验,亩产600kg以上的栽培技术,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抗白粉病、赤霉病。2005年我镇种植“扬麦13号”19980亩,在旱灾、虫灾严重情况下,平均亩产355.4kg,其中两块千亩丰产方亩产达3814kg,比相邻的大面积“扬麦13号”单产增7.4%,比常规品种增21.7%。  相似文献   

6.
"史力丰"油菜是江苏省育成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抗病、高产、优质于一体的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审定,其高产水平位居全国油菜品种榜首;我县2002年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平均亩产228kg,比面上其它品种亩增83kg,增产增效十分显著.为了大力发展冬季高效农业,全面推广种植"史力丰"油菜,在其保优栽培过程中必须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7.
“浙秀12”是继“花30”大麦后又一个高产品种,我县2000年冬从嘉兴市农科院大麦育种组引进,次年试种3.7亩,平均亩产315.1kg,2001年区试折亩产356.5kg,比对照“花30”平均亩产增20.2%,2004年西塘镇邗上村种植305亩,总产95160kg,平均亩产312kg,其中产量最高田块9.1亩,总产3446.2k  相似文献   

8.
“协优5968”(“协青早A”/“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3、2004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单晚和连作晚稻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在省内外共种植35万亩。1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8.40、561.80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0%、16.2%,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7、5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6.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杂交晚粳甬优1540品种特性及机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甬优1540是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偏籼型杂交晚粳稻,201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4017)。2014年,洲泉镇清河村种植甬优1540高产示范方120亩,平均亩产745kg,比全镇晚稻平均单产578kg增产28.8%。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技术介绍如下。l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甬优1540具有超高产潜力。2011年参加省单季籼粳杂交稻区试,平均亩产682.7 kg,  相似文献   

10.
湘两优糯粱1号是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杂交糯高粱新品种,1996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6年浙江省诸暨市农科所从湖南引入种植初获成功;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3000亩,增产高粱150万kg;2000年扩大到8000亩,占全市高粱种植面积的60%以上。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20000亩。 1 特征特性 1.1 丰产性好春播一般亩产400kg,秋季再生栽培产量能达到或超过前季产量,一种二收全年亩产最高可超吨粮。1996年我市枫桥生态场2.2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522.5kg,1997年对比田亩产量370.4kg,比当地红高粱品种增产50.0%。 1.2 生育期短,再生力强,适宜再生利用属早熟种,浙江春播出苗至成熟115天,秋季再生约85天。夏秋播95~105天。浙江春播可蓄苗再生利用,一种二收,省工、省本、高效。  相似文献   

11.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 《浙江农业科学》2012,1(12):0-1739
秀优378(原名秀优17378)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表现中熟、高产、茎秆粗壮、抗性强的特点.适合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该组合200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水稻2009第004号).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萧山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均在35万亩左右,2008年种植面积为34.57万亩,主要选择品种为“秀水128”,该品种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培育的单季晚稻新品种。从2008年我区种植情况看,典型田块理论亩产为689kg,实际亩产为58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清流县引进示范推广.2007年在李家、龙津、嵩口等地进行规模示范表现良好。龙津镇俞坊村百亩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经实割验收,平均亩产593公斤.比对照谷优527亩增93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659公斤.增产增效显著。现将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2年引进在德化县大铭乡试种,2013年扩大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3002)。现将中浙优8号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 2012年德化县大铭乡引进中浙优8号在大铭村和琼英村作中稻试种,面积均为1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53.4kg和675.5kg,平均亩产664.5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3%。2013年在大铭村和琼英村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各7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67.5kg和676.9kg,平均亩产672.2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6%。经过2年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浙双6号”又名“鉴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油菜育种组选育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我市2000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2012kg,比CK“汇油50”增产14.6kg,增幅7.82%;2003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194.5kg,比CK“中杂油1号”增产34kg,增幅21.18%;两年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市马桥街道先锋村连片示范种植8.34万m^2,平均亩产为160,10kg;2006年在我市硖石街道军民村连片示范种植589万m^2,平均亩产达171.92k,其中姚一峰农户种植面积767.05m^2,平均亩产达205.22kg。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扬辐粳7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属中粳晚熟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5.5d,一般栽培条件下较易获得高产,大面积亩产600~650kg,高的田块亩产可达700~750kg。“扬辐粳7号”从2005年开始在我市作为粮补品种种植,该品种叶色深绿,植株高大,对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2006年推广面积达8万亩。现将两年来对该品种病害的发生情况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长谷4号(又名165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所选育的适宜山西省中晚熟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是采用阴天旱做母本、晋谷21做父本并回交,逐代水旱交替选育、优中选优而成。本县2008~2009年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从2010年开始推广,至今累计推广2.9万亩,平均亩产量310 kg,最高亩产可达353 kg。  相似文献   

19.
Ⅱ优084是江苏省镇江农科所用镇恢084与Ⅱ-32A配置而成的突破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其表现出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品质优良、好栽培、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为了推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率,我镇今年在坪洋村白砍口建立7hm^2单季晚稻优质高产示范方,采用杂交稻新组合Ⅱ优084,配套使用富硒增产剂等高产技术。经县农业局组成验收,结果每667m^2平均实割亩产642.7kg,每667m^2理论亩产663kg,在面上起到了推动作用。示范方的主要栽培技术为:  相似文献   

20.
"丰两优1号"系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 ×"9311"配组杂交育成的两系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国审稻涵盖福建(审定编号2005035),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品种区域对比试验,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南方稻区主导品种.本所于2006年引进并作单季中稻试种,2007~2008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635kg,表现为稳产、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