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 1987年和 2 0 0 0年美国陆地卫星TM数据资料 ,对青海省龙羊峡库区 13年来草地的面积、分布、发展和演变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龙羊峡库区天然草地面积 13年中减少了6 984 .0 9hm2 ,平均年递减速率为 0 .14 % ,草地盖度、高度、产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草地盖度平均下降 5 %~ 10 % ,牧草高度下降 3~ 2 8cm ,牧草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龙羊峡库区天然草地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图象,对龙羊峡水库库区的天然草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面积减少7084.09hm^2。其中减幅较大的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10年中分别减少了7299.27hm^2和1015.65hm^2。另外,草地盖度,牧草高度和草地产量也有下降,其中草地盖度下降5%-15%;牧草种数减少4-20种;牧草产量下降73.5-1090.05kg/hm^2。并对变化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碌曲县地形地貌复杂的特点,应用M ODIS产品数据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该县2018年6-9月的数据为例,研究了不同类型草地主要生长季节的植被盖度和产量动态.结果 表明:NDVI像元二分模型和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草地的植被盖度和草产量,碌曲县主要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面积为37.55万hm2,高寒草甸占比较大,为56.86%.碌曲县草地生长季植被平均盖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7月达到峰值,为81.77%,9月最小,为49.45%;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平均盖度也是7月最大,分别为82.38%和81.33%;6-8月的草地平均盖度以I级为主,分别占全县草地面积的65.53%、93.32%和69.84%,9月以Ⅱ级为主,占比为58.74%.根据样地样方实测数据与相应点影像NDVI提取值,建立6-9月产量估测模型,各月全县和各草地类型的可食牧草干草平均产量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9月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飞播草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证明飞播草地植被处于明显的演替变化之中,其演替方向是向着原生植被方向进行的,其中飞播牧草生长的高度、盖度、产量动态呈凸形曲线型演替,频度逐年减小,呈直线型下降,而原生牧草其高度、盖度、产量、频度都呈直线型上升,飞播草地产量高峰出现在第三-五年,可利用年限为五-七年。根据植被演替动态,草地应进行合理利用,适时改良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庆阳地区草原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措施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雅楠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55-56,58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典型的农牧过渡地带,草畜业是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现有天然草地69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5%。二十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乱挖滥采、鼠虫病害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市草地“三化”面积达到4l万hm2,占可利用面积的59.6%,草地等级普遍下降,盖度平均下降209/5~25%,优质牧草比例下降15%-25%,产草量平均下降30%~40%,  相似文献   

6.
围栏封育改良荒漠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耕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11,28(5):874-876
2004-2006年,对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围栏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对恢复草地植被效果明显.围栏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多度、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牧草成分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产量与种类增加,杂类草种类与产量下降;围栏封育区区域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面监测方法,2007~2010年对福泉市天然草地的龙昌、藜山、高石实行4年的草层高度、盖度以及产量3个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牧草的草层平均盖度为90.55%,平均高度为36.15cm;平均鲜草产量6 813.25 kg/hm2,牧草风干产量为3 844.95 kg/hm2;可食牧草鲜重、风干重分别为5 560.48 kg/hm2、3 014.54 kg/hm2,年可产鲜草8 730kg/hm2,根据监测结果和福泉市人工草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加快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协商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9.
几种豆科牧草旱作生产性能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较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10.
放牧对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物量预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海晏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5年围封与自由放牧地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5年生长季(5–9月)自由放牧草地植被高度、产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盖度仅6–7月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2)以围封草地7月末观测数据作为年牧草高度和盖度最大值,发现2003–2015年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盖度呈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3)年牧草产量最大值与6–7月平均气温趋势一致,且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降水对牧草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即年牧草产量与上一年降水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4)利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做年牧草产量预测模型结果为y=124.44T6-7月+2.59R上一年–2 180.23(P0.0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封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尖山自然村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各经济类群植被盖度、高度、密度、鲜草产量等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下各经济类群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年内均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到最高,出现峰值。从不同年份相同季节上看,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封育草地内大多数优良牧草的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优良牧草比例及年鲜草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杂类草则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天然草地(对照区  相似文献   

13.
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2003-2005年,通过对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禁牧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措施对恢复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种类与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2~2019年对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8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及优势植物的盖度、频度及生殖枝高度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9年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逐年增加。2012~2019年,老鹳草、早熟禾、赖草、鸭茅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有了显著提高;地榆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虽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朱宝文 《青海草业》2010,19(1):2-6,10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08年观测的天然牧草生长特征资料,分析了近12a来该区域牧草生育期、高度、盖度、产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猪毛蒿返青、开花期推迟外,其余牧草返青和开花期均提前;除矮生嵩草外,其余牧草黄枯期推迟,生育期延长;群落盖度呈下降趋势;虽然分种牧草高度和产量变化表现有所不同,但群落草层高度明显上升,总产量也呈增加趋势。说明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青海湖北岸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围栏封育草场,并对监测点内、外牧草的生长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监测点内、外牧草的高度和产量有显著的差异,围栏草地较未围栏草地平均高度高出4cm,多度高出80个株丛,投影盖度高出33.7%,频度高出160%,产草量高出180.9g/m2;说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内,禁牧有利于提高天然牧草的产量和高度,表明禁牧有利于恢复退化草地并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对封育禁牧2年的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的植被结构、产草量变化以及围栏的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类型不同年限封育的样地共18个,分别在封育围栏内、外设置样方,于2011年、2012年对其封育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荒漠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经过1—7年围封后的效果调查显示:封育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总盖度、单位面积鲜草、干草产量相比未围封草地(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气象局2005~2020年5~9月全生育期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6 a牧草高度、盖度、生物量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季5~9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牧草高度、盖度、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牧草高度、盖度下降速率分别为8.5cm/10 a和10.0%/10 a,生物量以每年4.2 kg/ha速率下降;牧草高度月变化规律5~6月牧草长势较快,6~7月长势稍弱,7~8月变化不明显;牧草盖度均呈增加趋势;生长季牧草高度、盖度与同期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牧草高度受气象要素影响不明显,牧草盖度受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影响较明显,气温、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北疆牧区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柴琦  李霞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09,26(4):12-15
研究采用实地样方测量法,分析了北疆山地草甸草地盖度、草层平均高度和鲜草产量的季节和年份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地盖度、平均草层高度和鲜草产量在年内呈单峰变化,在6月中旬或7月中旬达到最高,分别为96%、36.4 cm和8 422 kg/hm2;年际间的变化受水、热条件影响,其中鲜草产量对水、热条件响应最为敏感,2004-2006年草地盖度、平均草层高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幅分别达到2.94%、3.36%和4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