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控释复合肥对番茄生长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采用流化床包膜技术制作的控释期为90d的4种养分比例不同的控释复合肥与等养分量的普通复合肥进行了番茄肥效对比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复合肥具有养分缓慢释放的特点,施肥后40d达到高峰,有利于番茄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施用控释复合肥番茄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和鲜果重明显优于普通复合肥,且对防止病虫害有良好效果。施用控释复合肥番茄鲜果产量平均比普通复合肥提高63.1%。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3处理,N-P2O5-K2O用量为0.4-0.26-0.37g/kg(即N:P2O5:K2O养分比例为1:0.65:0.93)肥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糜子氮、磷、钾肥的效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糜子氮、 磷、 钾肥效应,并提出最优推荐施肥量组合,本试验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糜子氮、 磷、 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糜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氮、 磷、 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 施用氮、 磷、 钾肥, 糜子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52.31%,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糜子产量的关键因子。氮、 磷、 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三因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磷>钾,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糜子氮(N)、 磷(P2O5)、 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21.61、 78.09、 24.23 kg/hm2,适宜的氮、 磷、 钾施肥比例为1∶0.64∶0.20。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磷(P)效率小麦品种(品系)对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3种P肥的相对肥效。结果表明,施用各种P肥均有效增加小麦分蘖数,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但P肥类型以及小麦品种间表现出较大差异,相同施P量条件下,重过磷酸钙的肥效最高,其次是钙镁磷肥,而磷矿粉也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钙镁磷肥表现出对小麦品种间的差异最大,如施用钙镁磷肥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15.82g/盆,其中“洛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高羊茅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生长、叶绿素含量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草坪草生长、叶绿素合成及提高抗寒性。NPK处理的叶片数、叶长及株高分别是不施氮处理的1.23、1.73和1.68倍,是不施磷处理的1.96、2.25和2.04倍。播种后100.d,NPK处理SPAD值分别比PK和NK处理高出2.53和3.14倍;越冬期NPK处理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电解质渗透率(EL)分别是PK处理的313.6%、36.4%和13.4%,是NK处理的104.2%、14.0%和11.6%。试验结果还表明,磷肥对草坪草生长影响最大,氮肥次之,氮磷肥缺乏均降低草坪草抗寒性;钾肥施用与否对草坪草生长及抗寒性影响不大。说明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越冬期草坪质量。  相似文献   

5.
生活污泥对白菜供磷和土壤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好气培养和盆栽试验以探明污泥磷的肥效,降低污泥施用导致的土壤磷累积引起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单施污泥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白菜吸磷量均显著低于施用磷酸一铵和鸡粪处理;施用污泥后有利于增加白菜生长后期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Olsen-P含量。在白菜等产量条件下,单施污泥处理土壤中Olsen-P残留量显著高于污泥与化肥混施处理;在P2O5施用量为902~70 kg/hm2时,污泥堆肥磷的肥效为磷酸一铵的25%左右。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早、中、晚稻施钾增产效应及钾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2006~2009年,在湖北省18个县(市、区)布置多点田间肥效试验,研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推荐施用钾肥对早、中、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当前水稻生产中的钾肥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氮、磷肥的基础上,早、中、晚稻施用钾肥的增产量平均分别为716、679和691 kg/hm2,增产率平均分别为12.6%、9.6%和12.0%,钾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0.8%、8.2%和10.3%。说明当前生产条件下,高产水稻生产必须施用钾肥。施钾之所以增产,早稻主要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中稻主要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而晚稻主要由于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提高所致。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总吸钾量及百千克子粒吸钾量的提高和钾素收获指数的下降。在当前生产条件和推荐施钾量水平下,早、中、晚稻百千克子粒吸钾(K2O)量平均分别为2.96、3.45和2.72 kg,钾肥(K2O)农学利用率分别为9.6、8.2和7.2 kg/kg,偏生产力分别为92.3、101.5和75.4 kg/kg,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7.1%、53.8%和46.3%,生理利用率分别为21.1、24.1和23.7 kg/kg,土壤钾素依存率分别为78.0%、83.0%和70.4%。3种类型水稻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虽有不同,但其吸收的钾都主要来自于土壤,因此改善土壤供钾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节约钾肥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施用硼钼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用广东省花生主产区的 2种代表性土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采用盆栽试验 ,探讨施用硼、钼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钼拌种对花生早期出苗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对其总出苗数的影响不明显。硼、钼配合施用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提高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 ,促使其花期提前 ,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移 ,从而极显著地提高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乔显亮  骆永明 《土壤》2001,33(4):218-221
本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泥施用对青菜和番茄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污泥施用可显促进青菜和番茄的生长,但和长在酸酸性红壤和太源水稻土上两种蔬菜对污泥施用的响应不同,香港碱性污泥产品对青菜在酸性红壤上的增产效果优于无锡污染;无锡污泥随施用量增加产量有所增加:太湖水稻土上无锡污泥的肥效优于香港碱性污泥产品。污泥施用不仅对当茬蔬菜增产明显,对后茬蔬菜也有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9.
施肥和外源砷对小白菜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料与氮、 磷、 钾肥以及不同浓度砷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株高、 根长、 单株鲜重、 砷含量以及小白菜植株脯氨酸(Pro)、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肥条件下外源砷10 mg/kg促进小白菜生长,鲜重最高,株高、 根长增加,外源砷继续提高则抑制小白菜生长; 小白菜砷含量随外源砷提高而增加,施肥则促进砷吸收; 小白菜Pro和MDA含量随外源砷提高而增加,施肥则有助于降低Pro和MDA含量; 小白菜POD活性在不施肥处理下随砷浓度的提高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以砷 50 mg/kg时最高; 在施肥条件下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小白菜SOD活性在有机肥处理下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不施肥、 施氮磷钾肥以及氮磷钾肥和有机肥混施处理下随砷浓度的升高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均以砷 50 mg/kg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
镁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吸收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施镁水平,即:Mg 0、40、80、160 mg/kg,研究了不同水平镁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块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镁相比,适宜施镁量能显著降低了滇重楼株高和生物量及块茎产量。Mg 80和40 mg/kg处理,滇重楼生物量和块茎增加百分率最高,超过以上水平时,总生物量和块茎产量显著下降。施Mg对滇重楼各部位N含量影响较小,但低镁水平(Mg 40 mg/kg)可显著提高滇重楼各部位P、K的含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各部位镁含量随镁施用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施Mg 80 mg/kg时,新块茎总皂甙含量最高;而施Mg 40 mg/kg时,老块茎总皂甙含量最高。综合考虑滇重楼生长、药用部位生物量累积和总皂甙含量,本试验条件下,以施Mg 40 m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草产量及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缺钾地区,开展了不同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 Qingyin No.1)干物质产量和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N 54.75 kg/hm2和施P2O5 51.75 kg/hm2的基础上,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燕麦开花期收获时可获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蛋白产量,分别为29575.0和2099.8 kg/hm2,二者均符合Y=a+bK+cK2函数变化。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燕麦株高、总分蘖数、根长和根数最大,分别为184.5 cm、3.22个/株、15.90 cm和26.17 条/株; 施K2O 20 kg/hm2时,植株茎粗和根量达最大,分别为0.585 cm和0.540 g/株。各产量性状、地下生物量以及饲草和蛋白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膜荚黄芪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膜荚黄芪根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膜荚黄芪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对黄芪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磷肥>氮肥,其中钾肥为负效应,氮肥、磷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目标产量在6000~7000 kg/hm2之间,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66.85~102.92 kg/hm2,P2O5 64.64~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膜荚黄芪多糖含量在13%~14%之间,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66.85~102.92 kg/hm2,P2O5 64.64~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膜荚黄芪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优化施肥量为:N 99.52~102.92 kg/hm2,P2O5 94.20~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 0.92~0.95:1.16~1.62。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菜园土壤养分淋溶流失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栽种植空心菜和菜心并收集测定土壤渗漏水氮磷钾养分浓度,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氮磷钾淋溶流失浓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较大施肥量或化肥当季损失量范围内,土壤渗漏水硝态氮、总磷和钾浓度与氮、磷、钾施肥量或损失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但在中低施肥量时则表现为线性关系。化肥当季损失量与土壤渗漏水养分浓度呈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由此提出“双速率转折点”概念用以评价土壤养分流失潜力。当施肥量或化肥当季损失量超过双速率转折点X0后,土壤淋溶排水养分浓度将以非线性形式急剧增加。因此,从环保角度看,施肥量不应超过X0。盆栽试验表明,以化肥当季损失量为基础的灰泥土、灰黄泥土和黄泥土的氮肥X0分别为每盆N 0.35、0.32和0.34 g,磷肥X0分别为每盆P 0.06、0.06和0.09 g,灰泥土和灰黄泥土的钾肥X0则分别为K 0.17和0.18 g;与土壤渗漏水养分浓度为基础所确定的氮、磷、钾X0有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以环保为目标的氮磷钾用量X0大多数低于以产量为目标的经济施肥量。化肥当季损失量参数较易获得,可作为环保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河南洛阳孟津干旱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钾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用量能明显提高旱作区冬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提高光合性能。钾肥用量在225 kg/hm2以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明显增加。施钾量在75~150 kg/hm2能明显地增加冬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出粉率、面粉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K0处理相比,不同施钾处理的上述前5项指标分别增加了10.8%~13.5%、2.7%~11.8%、4.3%~13.3%、23.5%~41.2%、26%~34%,且弱化度降低28.6~31.6%。施钾为150 kg/hm2时能明显促进旱作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进一步提高钾肥用量则导致NR活性降低。在供试施钾量范围内,同一生育期旗叶和子粒中的GPT活性、叶绿素和PSII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同一处理随生育期的延续而降低。冬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钾素当季回收率则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施钾75 kg/hm2的钾素当季回收率最高,为43.3%。  相似文献   

15.
磷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设施P2O5 0、15、30、60 mg/kg 等4个水平,研究了磷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施P2O5 30 mg/kg苦参根鲜重、干重和根直径显著高于对照和60 mg/kg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23.5%、18.5%和14%;施P2O515 mg/kg处理苦参叶绿素含量、总碱含量和单株总碱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60 mg/kg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17.1%、34.8%和56.3%。磷对单株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主根干重增加所致;苦参根中苦参总碱含量的增加则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施磷量30 mg/kg根干重最高,施磷量15 mg/kg苦参总碱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获得较高的单株苦参总碱产量适宜的施P2O5量是15 mg/kg。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310),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氮、磷、钾施用量为变量因子,洋葱产量及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氮、磷、钾肥对洋葱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均以磷肥的影响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430.7、449.5和1152.7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 0。氮磷、氮钾交互对洋葱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互作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为N 240.0~720.0 kg/hm2、P2O5 250.0~500.0 kg/hm2、K2O 600.0~1500.0 kg/hm2。本试验条件下,洋葱产量达 75 t/hm2、品质综合评分达90分以上的综合施肥方案为:N 294.0~480.6 kg/hm2、P2O5 332.8~388.5 kg/hm2、K2O 861.8~1119.8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93∶2.56。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大葱商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田间试验,建立大葱施用氮、磷、钾肥对大葱株高、葱白直径、产量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株高极大值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1.30、P2O5 157.50、K2O 309.58 kg/hm2,此时的株高为92.88 cm;葱白直径极大值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50.63、P2O5 157.50、K2O 225.00 kg/hm2,此时葱白的直径为1.769 cm;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94.08、P2O5 193.62、K2O 225.00 kg/hm2,此时产量为55805.06 kg/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91.35、P2O5 192.97、K2O 225.00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136865.60元/hm2,经济产量达55802.74 kg/hm2。  相似文献   

18.
洋葱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研究了秋栽洋葱生长特性及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洋葱幼苗期生长极为缓慢,干物质积累量较少,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较低,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的4%左右;发棵期植株生长迅速,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速率分别达 22.03、8.60和15.65 mg/(plant·d),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 92.74%、91.01%和71.79%;鳞茎膨大期氮、磷吸收速率迅速降低,而钾仍高达 7.23 mg/(plant·d)。洋葱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40:0.92;但随着生长的进行,磷钾吸收比例升高,在鳞茎膨大期达1:0.92:9.04。洋葱幼苗期吸收的氮磷钾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发棵期则以鳞茎和叶片分配率较高,鳞茎膨大期则主要分配在鳞茎中,在这一时期分配率分别达75.88%、87.77%和71.81%。在本试验条件下,每生产1000 kg鳞茎,约分别吸收N、P2O5、K2O为2.93、1.16和2.69 kg。  相似文献   

19.
氮、钾营养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氮、钾不同供应水平对香蕉产量、品质、贮藏性和抗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适量配施氮钾肥的N2PK2处理香蕉果实农艺性状最佳,品质最优,产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6.1%;且果实贮藏性好,吸芽受冻死亡率最低。在广州市番禺区香蕉产区,为获得第一年蕉45 t/hm2左右的高产,需要施 N 667~709、P2O5 200~213、K2O 748~851 kg/hm2;保持氮钾肥施用比例N: K2O为1: 1.12~1.20为宜。  相似文献   

20.
云南湿热地区优良牧草距瓣豆的磷钾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湿热地区赤红壤上开展优良热带豆科牧草—距瓣豆的磷、钾营养需求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钾肥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干物质产量、氮磷钾总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明显提高;施磷可使距瓣豆的磷含量增加,氮含量相对稳定,钾含量逐渐下降;而且年均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与施磷量存在的一元二次曲线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Yp=1289+50.5X-0.55X2, r=0.9519**;Ycp=254+12.2X1-0.14X12,r=0.9398**)。施钾使距瓣豆的氮、磷含量趋于相对稳定,钾含量有所提高;年均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与施钾量亦存在的一元二次曲线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Yk=1259+19.2X-0.087X2,r=0.8546**;Ycp=248+4.3X1-0.0204X12,r=0.8055**)。结果还表明,距瓣豆定植的第三年,必须按照磷钾比例1∶0.5~1.2施入磷、钾肥,以满足距瓣豆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维持距瓣豆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