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相等电解质平衡值(DEB为250mEq/kg)的三种Na盐(NaHCO3、Na2CO3、Na2SO4)和三种K盐(KHCO3、K2CO3、K2SO4)以及两种DEB为50mEq/kg的氯盐(CaCl2和NH4Cl)对肉鸡生产性能的相对效果,采用324只817肉鸡在周期性热应激环境(最低29.2℃,最高37.9℃)下饲养42d。一种基础日粮和8种试验日粮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有12只鸡)。结果显示:除了KHCO3以外的K盐添加组的生产性能较Na盐添加组要低很多。NaHCO3、Na2CO3、Na2SO4和NH4Cl添加组与K2CO3和K2SO4相比,使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增加;同时这些添加组提高了饮水量,从而使体温和死亡率降低。CaCl2添加组的生产性能较低与钙、磷比例失调和血液pH值较低有关。碳酸氢盐添加组比碳酸盐和硫酸盐组生产性能要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了电解质平衡值(DEB)为250mmol/kg的3种钠盐(NaHCO3、Na2CO3和Na2SO4)对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钠盐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增质量、采食量、饮水量及饮水量/采食量比;并使料重比和病死率显著降低;2)添加钠盐,尤其是NaHCO3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屠体质量、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而使腹脂率显著降低;3)钠盐组与对照组相比,使血液中淋巴细胞、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值显著提高,而使血糖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日粮电解质对夏季笼养初产蛋鸭血液酸碱平衡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7周龄体重相近的金定蛋鸭1 15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鸭,以不同的日粮DEB值[DEB=(Na++K+-Cl-)mmol/kg]为试验处理,即DEB对照组200 mmol/kg、试验Ⅰ组250 mmol/kg、试验Ⅱ组300 mmol/kg、试验Ⅲ组350 mmol/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DEB值的提高,鸭血液pH值和HCO3-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的试鸭开产日龄比对照组提前约8 d;试验Ⅰ、Ⅱ组试鸭的产蛋率和产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夏季笼养初产蛋鸭日粮电解质平衡值以250~300 mmol/kg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电解质和蛋白质水平对家禽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选取5周龄金定鸭240只,随机分为10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饲喂相同代谢能水平(11.7 MJ/kg),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6%或19%)和电解质水平(-50、150、250、350和500 mmol/kg)的10种饲粮。血液生化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日粮蛋白质和电解质水平互作对pH、CO2浓度、渗透压、HCO-3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阴离子间隙的影响不显著(P>0.05)。CP为16%,日粮电解质平衡(dietary electrolyte balance,DEB)为-50 mmol/kg组血液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CO2、HCO-3浓度和渗透压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蛋白质和电解质水平互作对钠、钾、氯离子和肌酐的浓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钙、磷、镁离子、血清尿素氮、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代谢试验结果显示: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各组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质为16%、DEB为500 mmol/kg组蛋白质利用率最高;粗蛋白质为19%、DEB为250 mmol/kg组最低。钙、磷、钾、铜和锰的利用率粗蛋白质为16%、DEB为500 mmol/kg组最高。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为19%组粗蛋白质及各种矿物元素的利用率都低于粗蛋白质为16%组。日粮电解质和蛋白质水平对家禽体内酸碱平衡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盐分胁迫对高冰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高冰草种子在4种盐分NaCl、Na2SO4、Na2CO3、NaHCO3的8个不同浓度(0.2%、0.4%、0.6%、0.8%、1.0%、1.2%、1.4%、1.6%)的胁迫下进行发芽试验,分别观测其发芽情况,胚根和幼苗的生长。结果表明:高冰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耐盐顺序为Na2SO4>NaCl>NaHCO3>Na2CO3。  相似文献   

6.
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SFA0)、1.5%(SFA1.5)和3.0%(SFA3)饱和脂肪酸试验组,来研究饱和脂肪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血液CO2、离子浓度和离子平衡的影响,旨在为合理利用饱和脂肪酸及其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奶牛血清中CO2的平均含量对照组、1.5%饱和脂肪酸组和3%饱和脂肪酸组分别为20.92,21.82和21.31 mmol/L,1.5%饱和脂肪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对热应激奶牛血液K、Na、Cl、Ca离子和离子平衡无显著影响,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和干物质含量(P<0.05)。说明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缓解热应激奶牛血液CO2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北盐碱地区栽培土壤资源有限问题,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相关酶特性的影响,旨在探讨与揭示醉马草对盐碱土壤环境的适应机制,为西北盐碱地区的耐盐草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为模拟西北地区复杂的盐碱环境,本研究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A:NaCl:Na2SO4=1:1;B:NaCl:Na2SO4:NaHCO3=1:2: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D: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E: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9),并设置50、100、150、200 mmol·L-14个盐浓度梯度对带菌(E+)和不带菌(E-)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进行胁迫,分析盐胁迫下醉马草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生长阶段的苗长、胚根长度、根冠比、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line)含量.并通过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盐胁迫下的醉马草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盐碱胁迫均使醉马草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及平均发芽时间延长,且随盐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盐碱胁迫亦随盐浓度的增加使醉马草胚根长度、根冠比显著降低.除C、E处理外,其余混合盐碱胁迫下的醉马草幼苗生理指标(POD、SOD、MDA、proline)均随盐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混合盐碱胁迫下的醉马草耐盐性大小顺序为A>D>B>C>E.综上可知,盐碱胁迫显著抑制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P<0.05),其中碱性盐(NaHCO3、Na2CO3),尤以Na2CO3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活力指数、胚根长度、POD、SOD、proline为评价醉马草耐盐性的主要指标.E+醉马草耐盐性优于E-,内生真菌可有效提高醉马草渗透调节和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醉马草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溶液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芽长和根长等指标,研究长穗偃麦草种子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用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相比,随着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浓度的增加,长穗偃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NaCl、Na2SO4、NaHCO3、Na2CO3对胚芽长和胚根长的抑制规律一致,表现为随盐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且胚根比胚芽对盐浓度反应更敏感;但是低浓度NaHCO3对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单盐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二价盐>一价盐。  相似文献   

9.
马丽贤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0,18(4):556-559
研究华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分别在4种盐碱(NaCl、Na2SO4、Na2CO3、NaHCO3)胁迫下,PM-ATPase活性和质膜5′-AMPase活性变化,探讨华蒲公英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并对其耐盐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华蒲公英体内PM-ATPase和质膜5′-AMPase活性都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不同种类盐碱胁迫下存在差异;在盐碱胁迫下,华蒲公英根系首先对逆境作出了积极地反映,而叶片对盐碱胁迫的调节能力强于根系;华蒲公英耐盐碱顺序为NaCl>Na2SO4>NaHCO3>Na2CO3.  相似文献   

10.
复盐胁迫下二种虉草K~+、Na~+吸收与运输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模拟土壤盐碱环境条件,对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幼苗进行21d复盐胁迫处理,测定茎、叶和根内K+、Na+含量,探讨复盐胁迫下2种虉草体内K+、Na+吸收与运输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2种虉草叶、根的Na+含量显著升高,K+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新品系叶和根的K+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川草3号"均呈下降趋势。在等盐度下,新品系N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川草3号"虉草,而K+含量和K+/Na+值、SK,Na(根系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值显著高于"川草3号"虉草,表明新品系对K+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较强。当盐胁迫浓度超过50mmol.L-1时,碱性盐胁迫使2种虉草体内K+含量下降和Na+含量升高的程度极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时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 苗期分别以NaHCO3,和Na2CO3进行胁迫,浓度为0(CK)、30mmol/L、60mmol/L、90mmol/L、120mmol/L、150mmol/L、180mmol/L,测定其根冠比、相对生长率、根长、株高及存活率,以确定其耐盐生长特性.结果表明:Na2CO3胁迫对碱地风毛菊造成的伤害大于NaHCO3;随碱浓度的增加,根冠比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根长、株高及相时生长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NaHCO3胁迫下,碱地风毛菊能够完全存活,而Na2CO3胁迫下,碱地风毛菊的存活率随碱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羊草对不同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用不同浓度的NaCl(0~700 mmol/L)和Na2CO3(0~200 mmol/L)对羊草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与生长相关的生理指标,从而分析了2种盐对羊草生长的胁迫作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羊草对NaCl、Na2CO3处理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是600和175 mmol/L。NaCl、Na2CO3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羊草的营养生长以及物质代谢,具体表现为分蘖率、平均根茎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生长率、叶绿素、氮含量的降低,其中以Na2CO3胁迫处理组尤为明显。NaCl、Na2CO3破坏羊草质膜功能,K 、电解质外渗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表明质膜的透性增大。TTC(红四氮唑)含量水平反映了NaCl、Na2CO3处理对羊草根系活力的影响,2种盐的处理降低了根系活力,特别是在Na2CO3处理组中,当Na 浓度超过200 mmol/L时,植株根系TTC含量几乎为0。以上各生理指标表明:NaCl、Na2CO3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羊草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物质代谢,其中以Na2CO3处理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冷季草种相比,猫尾草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Na K)-(Cl S)]较低。若将猫尾草种植在低K土壤中,并施以CaCl2,则其DCAD可进一步减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干奶期奶牛饲喂低DCAD干猫尾草的效应。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选用6头非妊娠和非泌乳奶牛。各处理组如下:①对照组(对照组;DCAD=296 m Eq/kg干物质);②以低负DCAD猫尾草为基础的低DCAD日粮(L-干草;DCAD=-24 m Eq/kg干物质);③加HCl的低质DCAD日粮(L-HCl;DCAD=-19 m Eq/kg干物质)。结果发现:L-干草处理组虽然降低了日粮的DCAD,但对干物质采食量(11.8 kg/d)或干物质消化率(71.5%)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L-干草处理组奶牛尿pH从8.21降低到5.89。L-干草处理组奶牛碱储(-0.4 vs 3.8 mmol/L)和HCO3-(23 vs 27 mmol/L)水平降低,Ca2 (5.3 vs 5.1 mg/dl),Cl-(30.5 vs 29.5 mg/dl)和Na (60.8 vs 60.1 mg/dl)水平升高。和对照组相比,L-干草组中尿液Ca2 较多(13.4 vs 1.2g/d)。与L-HCl组相比,L-干草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11.5 vs 9.8 kg/d)和血液pH(7.37 vs 7.31)较高。尿液pH、总干物质及Ca、K、P和Mg的表观吸收和表观存留呈现相同的规律。和L-HCl组相比,L-干草组中Na和Cl的吸收率即占采食量的百分比较低。EDTA诱发试验显示,L-干草组奶牛血液中Ca2 恢复到初始水平并且下降速度为对照组(339 vs 708 min)的2倍;L-干草组与L-HC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证实给干奶期奶牛饲喂低DCAD干草是减少日粮中DCAD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碱性盐胁迫对芨芨草苗期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苗期,分别用浓度为0,25,50,75,100,125,150 mmol/L的NaHCO3和Na2CO3进行胁迫,并测定叶片与根系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Na2CO3和NaHCO3胁迫下,芨芨草叶片与根系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胁迫组(P〈0.05);在浓度相同的两种碱性盐的胁迫下,芨芨草叶片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在根系中的含量(P〈0.05);Na2CO3对芨芨草的伤害程度大于NaHCO3。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泌乳中后期热应激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试验奶牛32头分为4组,每组8头,日粮DCAB分别为对照组83 mEq/kgDM、试验Ⅰ组172 mEq/kgDM、试验Ⅱ组217 mEq/kgDM、试验Ⅲ组357 mEq/kgDM.研究结果表明:DCAB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血液的缓冲能力,缓解奶牛热应激,随DCAB增加,血液的pH值及HCO3-浓度升高,CO2分压下降,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的DCAB能增加血液Na+、K+浓度,K+显著增加,Cl-显著下降(P<0.05);高水平的DCAB日粮,能使泌乳中后期血液ALP含量增加, CK、ALT含量减少,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DCAB对血液缓冲能力、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考虑,在泌乳中后期DCAB为217 mEq/kgDM时饲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CK)、25mmol/L、50mmol/L、75mmol/L、100mmol/L、125mmol/L和150mmol/L的NaHCO,和Na2CO3对其苗期进行胁迫,测定其根长、株高、相对生长率(RGR)和根冠比(R/T),以确定其耐碱胁迫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碱性盐胁迫下,芨芨草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P〈0.05);与NaHCO3相比,在Na2CO3的胁迫下,芨芨草的株高、根长、相对生长率、存活率受到的影响较大。低浓度的NaHCO3对芨芨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a2CO3却严重抑制了芨芨草的生长。在相同浓度下,Na2CO3对芨芨草的伤害程度大于NaHCO3且对根系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5种盐碱(NaCl、Na2SO4、NaHCO3、Na2CO3及该4种盐按1:9:9:1的物质的量比例配置成的混合溶液)及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对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适渐降低,种子萌发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给夏季肉鸡生产带来极大困扰。过高的温度使肉鸡生理机能紊乱,呼吸加快,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血液中钾(K)、钠(Na)、钙(Ca)、磷(P)和氯(Cl)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肉鸡营养物质摄入量下降,生长减缓,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增加(Smith,1 987;傅玲玉等,1 998;田允波,2 0 0 0 )。本试验模拟夏季高温环境,在肉鸡日粮中加入0 62 %和1 0 0 %两个水平的氯化铵(NH4 Cl) ,并设计低粗蛋白质(CP)日粮,观察其对1~5周龄肉鸡生产性能和饲料表观代谢率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在深圳康达尔(高陵)饲料有限公司饲料研发基…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硫酸钠(Na2SO4)与硫酸镁(MgSO4)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粪便评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选用体重为(164.50±4.50)kg、健康和预产期相近的第2胎大白妊娠母猪3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基础饲粮+0.2%Na2SO4+0.1%MgSO4组(Ⅰ组)、基础饲粮+0.2%Na2SO4+0.2%MgSO4组(Ⅱ组)、基础饲粮+0.4%Na2SO4+0.1%MgSO4组(Ⅲ组)和基础饲粮+0.4%Na2SO4+0.2%MgSO4组(Ⅳ组)。试验从妊娠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Ⅲ组显著提高了21d总泌乳量(P0.05);2)Ⅲ组显著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3)Ⅲ组极显著改善了全期哺乳母猪粪便评分(P0.01);4)Ⅲ组显著提高了哺乳母猪血清催乳素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P0.05)。由此可见,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适量的Na2SO4与MgSO4可以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对改善粪便评分有良好效果,同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试验、Western blot试验、Hoche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探究不同氮源(蛋氨酸与氯化铵)对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对瘤胃上皮细胞来说,处理36 h时,添加0.12 mmol NH4Cl组和0 mmol Met缺失组的OD值均达到对照组的一半,且均显著低于0.048 mmol Met组、0.12 mmol Met组(对照组)和0.048 mmol NH4Cl组(P <0.05),0 mmol Met组比0.12 mmol NH4Cl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 <0.05);添加0 mmol Met组的总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最高,显著高于0.12 mmol Met组(对照组)和0.12 mmol NH4Cl组(P <0.05),而0 mmol Met组和0.12 mmol NH4Cl组的早期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0.12 mmol Met组(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0.12 mmol NH4Cl组和0 mmol Met组的线粒体膜电势分别显著下降到71.99%和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