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黄绿蜜环菌生长区域的调查研究,确定黄绿蜜环菌的植被类型,鉴定其伴生植物,比较不同调查地伴生植物的差异,为黄绿蜜环菌的人工驯化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1)
黄绿蜜环菌(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真菌。总结了该真菌的形态特征与生态分布、蘑菇圈的植被与土壤、营养与化学成分、人工培养条件以及分子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微卫星引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究黄绿蜜环菌与植物的共生机制与实现人工驯化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亚硒酸钠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富硒培养适宜浓度为0.80 mmol/L;适宜添加硒时间为培养时间的第4天;培养时间5~8 d,硒促进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7 d时显著提高菌丝体生物量(P0.05)。  相似文献   

4.
将中草药浸提液添加到基础培养基中,研究6种中草药浸提液对黄绿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对黄绿蜜环菌生长有弱抑制作用,甘草、枸杞浸提液对黄绿蜜环菌的促进作用较强,二者最佳添加量均为4%。  相似文献   

5.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真菌,也是珍贵的高原生物资源,具有多种研究价值.从形态学特征、生态环境、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菌丝体培养、发酵工艺、应用价值等多方面对黄绿蜜环菌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青海草地黄绿蜜环菌生态学特性及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该文报道青海草地黄绿蜜环菌的生态习性,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研究表明,黄绿蜜环菌的寄主植物为嵩草属植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黄绿蜜环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生物碱和少量有机酸、黄酮、强心苷、甾体三萜类、苷类、皂苷,而挥发油、香豆素萜类、鞣质、酚类极少。通过定性分析黄绿蜜环菌的有效成分,为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黄绿蜜环菌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及甘肃省的西南部。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境内盛产有名食用菌——黄绿蜜环菌(见封底彩照)。此菌子实体肥嫩,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且有药效,被誉为“祁连一宝”。解放前,每当黄绿蜜环菌的出菇季节,四川、甘肃、西宁等地的商人就聚在俄博、八宝等地收购干菇,再转销他地。1984年8月间,我们实地调查了黄绿蜜环菌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营养成分和采集加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液体和固体培养方式研究硒对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生长的影响及其发酵液对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种子萌发特性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无硒培养基相比,浓度为1.0 mmol·L-1~8.0 mmol·L-1亚硒酸钠对菌落直径和菌丝体生物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黄绿蜜环菌富硒发酵液对中华羊茅幼苗生长指标的化感作用表现在稀释倍数越小,抑制作用越大;对幼苗不同生长指标的抑制作用由高至低依次为根长、苗长、苗鲜重、根鲜重;各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黄绿蜜环菌在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培养液起始pH值和培养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加入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1.5×10-7mg/mL效果显著,菌落直径达4.238cm,而对照只有3.237cm。培养液起始pH6.0~7.0时,菌丝体细胞干重达到5.474~5.828mg/mL。而培养温度在25~30℃菌丝体生长迅速,细胞干重达6.910~7.232mg/mL。  相似文献   

11.
王虹  游潇倩  余梅 《北方园艺》2010,(22):174-176
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精制培养基与粗犷培养基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以期获得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胞外多糖较优的精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 mL含马铃薯20 g、葡萄糖4 g、酵母膏0.20 g、KH2PO40.15 g、MgSO40.05 g,每1mL含VB112μg,pH 6.0。  相似文献   

12.
以CTAB法提取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 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Mg+、d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模板浓度5种因素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适合黄绿蜜环菌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对退火温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PCR Buffer,100 ng模板DNA,dNTPs 217ìmol/L,引物0.5 μmol/L,Taq DNA聚合酶0.75 U,Mg2+ 1.3 mmol/L.稳定性检测证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从34对引物中共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8对.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黄绿蜜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分析及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Alb. et Schw. : Fr. )Sacc.又名黄环菌.在青海俗称黄蘑菇.该菌在青海的环海四州及玉树、果洛的部分草原上均有分布.本调查区主要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草原,东经100°34′~100°28′,北纬34°45′~35°32′之间.海拔3500~4400m,此菌我国除分布于青海外,也见于西藏的亚东地区.黄绿蜜环菌,营养丰富,肉肥厚脆嫩,味鲜可口,是当地享有盛名的传统食用菇.干样品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绿蜜环菌的驯化培养试验中,筛选出几种较适宜的琼脂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采用斜面培养试验初步取得了生长温度、pH值等基本数据。其生长温度范围10℃~35℃,适宜温度25℃~30℃;pH值范围(灭菌前)4~10,适宜pH值6.0~7.0。  相似文献   

15.
青海野生黄绿蜜环菌生态环境及不同生态区菌株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野生黄绿蜜环菌在青海分布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对不同生态区菌株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青海海北州青海湖金银滩草原分离的AL-3号菌株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蜜环菌亦称蜜环蕈,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寄主植物有600余种,常见的有松、杉、栎等。它能和天麻生长在一起(见照片)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在人工栽培天麻时需在木材上培养蜜环菌作为营养基质。近年来,在人工栽培天麻基础上,国内采用蜜环菌发酵物制成蜜环菌片代天麻治头晕、肢麻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蜜环菌的形态】蜜环菌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子  相似文献   

17.
5 菌枝的培养蜜环菌枝是人工栽培猪苓 (直接伴栽 )和天麻培养菌材最好的菌种。用树枝杆中较幼嫩的枝段培养而成。5 .1 菌种准备 培养菌枝所采用的菌种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蜜环菌纯菌种。也可选用野生的蜜环菌菌种。若选用野生蜜环菌时 ,应挖取无杂菌污染 ,带有生长旺盛粗壮的蜜  相似文献   

18.
两种野生食用菌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生长在青海高原的两种野生食用菌——四孢子菌和黄绿蜜环菌不同溶剂粗提物组分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通过对O·-2、·OH、DPPH·和ABTS·+四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MTT法测定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发现,两种野生食用菌的剩余醇溶相和水溶粗多糖相对这四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好;四孢子菌石油醚相、黄绿蜜环菌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人肝癌细胞系7721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体外实验说明了两种野生食用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蜜环菌菌种是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天麻、猪苓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总结了枝条蜜环菌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要求以及栽培种液体培养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生长调节剂对黄绿蜜环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三十烷醇(triacontanol)和肌醇(inositol)两种生长调节剂对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和肌醇对菌丝生长都有较明显的影响,但肌醇效果不如三十烷醇。在培养基中添加1.5ⅹ10-7mg.mL-1三十烷醇,可明显提高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