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元景 《齐鲁渔业》1999,16(2):45-47
1新《中日渔业协定》产生背景新的《中日渔业协定》(以下简称新《协定》)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后,现行《中日渔业协定》(以下简称旧《协定》)已不适应新的国际海洋渔业制度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公约》自1982年12月10日签订,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到1996年8月,已有106个国家批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涉及海洋各个领域的国际海洋法典,不仅包括领海、大陆架等传统性的海洋法条款,还包括专属经济区等海洋法的新概念,并规定沿海国具有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内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等。《公约》在赋予…  相似文献   

2.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7,19(4):183-187
<正>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于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予以批准。这标志着我国的海洋事业开始与国际接轨,按照《公约》规定的内容,对我管辖的海域行使相应的管辖权,并承担一定的义务。 《公约》是当代国际社会关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是在系统总结国际海洋法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并且创建了新的原则和制度,形成当代较为完整的国际海洋大法典,其内容涉及海洋法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扩大国家管辖权,确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及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专属经济区概况 专属经济区是现代国际海洋法的一个新概念,其形成与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是发展中国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争取200海里海洋权斗争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一个中心议题。在这次会议上,经过多方反复讨论协商,最后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部分规定的有关专属经济区制度。按照《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的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公约,1994年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重大变革.公约建立的新的海洋管理制度,以及公约生效后国际社会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海洋渔业秩序和资源分配格局,对世界海洋渔业发展和国际渔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渔船最多、渔民最多,加之我国特殊的周边海洋环境,新的海洋制度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和渔业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公约生效后,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海洋渔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东北亚新的渔业协定 韩国、中国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批准了海洋法公约并宣布要建立他们的专属经济区。海洋法公约和东北亚的专属经济区制度产生了三个渔业协定:韩日渔业协定、中日渔业协定和中韩渔业协定。由于相互之间的专属经济区边界尚未划定,三个协定都涉及到了在主张重叠的海域中因建立共同捕鱼区产生的悬而未决的边界划定中的渔业问  相似文献   

6.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7,19(3):97-102
<正> 一、公海渔业的基本概念 按照传统的观念,公海是指各国领海以外不受任何国家管辖和支配的海域。但是80年代以来,随着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确立,在领海范围以外还存在着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而且其范围日益扩大,而公海(国际水域)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域越来越小。公海的概念和范围因而发生了变化。1982年12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并于1994年11月16日起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七部分“公海”部分明确指出:“本部分的规定适用于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换言之,公海指各国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  相似文献   

7.
渔业是韩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韩国的海洋捕捞量,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中日韩专属经济区的设立,均给韩国的海洋渔业带来新的挑战.1996年,韩国成立海洋水产部,成为唯一实行海洋管理综合体制的国家.本文着重介绍了韩国海洋水产部的主要职能、韩国渔业管理的主要法规以及渔业管理政策,包括韩国TAC制度、人工鱼礁建设、水产种苗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开发,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渔业是韩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韩国的海洋捕捞量,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中日韩专属经济区的设立,均给韩国的海洋渔业带来新的挑战。1996年,韩国成立海洋水产部,成为唯一实行海洋管理综合体制的国家。本文着重介绍了韩国海洋水产部的主要职能、韩国渔业管理的主要法规以及渔业管理政策,包括韩国TAC制度、人工鱼礁建设、水产种苗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开发,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适应我国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面临的海洋管理新任务,农业部渔业局、渔政指挥中心从2000年开始组织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及沿海有关渔政执法机构开展了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不仅是贯彻实施《渔业法》《、专属经济  相似文献   

10.
胡海刚  周剑敏 《海洋渔业》2003,25(4):171-172,164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是当今世界海洋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按照专属经济区的有关制度对渔业活动进行管理,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我国自1998年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以来,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框架下,与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渔业协定,其中有《中日渔业协定》(于2000年6月1日正式生效)和《中韩渔业协定》(于2001年6月30日正式生效)。渔业协定的实施,不仅对我国的传统渔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渔  相似文献   

11.
林志锋  张敏 《海洋渔业》2002,24(2):58-60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以来,截止到2000年10月,世界上已经有105个国家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使原来在别国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作业的渔船纷纷转向公海,包括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在内的公海鱼类面临着形势更为严峻的捕捞压力。另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使得公海捕鱼必须严格遵守其有关公海鱼类的规定,如溯河产卵种群的规定,高度洄游鱼类和跨界鱼类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12.
<正>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涉及到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有关海洋区域划界理论和原则,但其论述毕竟简单。1982年《公约》签署至今,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其理论与方法有了全面发展,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纵观划界历史,目前总的形势是:二维海岸地理学因素正在代替三维海底地质地貌因素,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代替单纯大陆架或海底划界,200海里距离原则代替自然延伸原则,综合性单一海洋边界代替传统性大陆架或渔业边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建立大大增加了将要划出的海洋边界条款以及对这些边界划定的复杂性。现在愈来愈多的沿海国主张把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边界两者合并,用一条单一海洋边界将上覆水体和海底同时划出。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结使沿岸的海洋 裁决权从12海里扩张到200海里,沿岸国纷纷建立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加大了渔业资源养护力度,国家间通过协定、条约等商定溯河产卵鱼种、降河产卵鱼种和高度洄游鱼种的养护协助。养护渔业资源不再是各国为政,沿海 国相互协助、共同养护成为一种国际义务。 多数公约缔结国也能自觉遵守《公约》确定的公海捕鱼制度,但仍有一些国家因商业目的和国内需求等原因没有切实承担公约规定的义务,超限额捕捞或以种种借口大肆捕捞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由此产生国际渔业争端。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14.
郭文路  黄硕琳 《水产学报》2007,31(6):792-797
根据1958年通过的《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领海制度,沿海国在其领海内享有专属捕鱼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过国际社会的长期讨论与实践,传统捕鱼权得到了多数沿海国的认可与尊重,即沿海国在其专属渔区或管辖范围内拥有优先权,而其他国家在其国民长期以来惯常捕鱼的区域享有继续捕鱼的权利。但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专属经济区制度却否定了其他国家的国民在沿海国专属渔区或管辖范围内享有的传统捕鱼权。鉴于传统捕鱼权在专属经济区中的地位,当我国与有关国家进行东、黄海海域划界时,应强调地质、地貌、海岸线的长度、渔业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对渔业资源的公平利用等,特别是经济因素,以争取合理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是国际海洋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世界海洋管理的新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山东是海洋大省,建设“海上山东”是省委、省政府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公约》所创设的新坐标及其引发的世界海洋管理制  相似文献   

16.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在新的历史层面上将得到印证。随着’98国际海洋年的到来,世界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关注海洋。宣传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海洋热”。海洋资源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一场没有硝烟的“海战”已悄然向我们逼近。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海洋管理开始走向与国际海洋法接轨、以法治海的轨道。《公约》的正式批准生效和《中日渔业协定》的签署及韩国有关渔业…  相似文献   

18.
中韩渔业协定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我国与周边海洋相向国家签定的第二个向专属经济区制度过渡的渔业协定,对维护两国渔业秩序,保护黄海渔业资源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渔船多、近海资源衰退等原因,我国渔船对黄海东部,特别是韩国一侧海域的渔场有很强的依赖性,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使该海域原有作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自由捕捞转变为按照专属经济区制度和规范进行准入渔业的管理,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在过去的一年里,中韩渔业协定执行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  相似文献   

19.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8,20(1):38-42
<正> 自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后,由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扩大了各国管辖的渔业资源,一些沿海国家从《公约》的实施中获益匪浅,而一些远洋渔业国家的船队却蒙受很大损失。从全球来看,在海洋捕捞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而且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大幅度增加了200海里以外的公海捕捞力量。从70年代以来,全球渔船的增长速度是捕捞量增长速度的两倍,结果捕捞能力过剩达到了惊人的比例,资本回收占每年全年上市渔获总收入的46%。面对渔获率的不断下降,把部分过剩的捕捞能力转移到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公海去。在各国实施200海里管辖权以前,公海渔业产量只占世界渔业产量的5%左右,实施200海里管辖权以后,公海渔业产量的比例增至8~10%,而且公海渔业纠纷不断增多,公海渔业的竞争当前对各国的意义可想而知。由于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因捕捞强度过大、利用过度而造成传统渔业资源衰退,波  相似文献   

20.
现代渔业管理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初期出现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沿海国家对内加强丁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外极力限制他国渔船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捕鱼活动。世界渔业已由过去的开发型转为现今的管理型。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研究现代渔业管理的发展和趋向以及我国所应当采取的对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