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外源对羟基苯甲酸和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浓度下,外源酚酸对黄瓜幼苗N、P和K吸收的化感效应均为抑制效应,除苯丙烯酸对K吸收的化感效应外,其他处理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化感抑制效应增强。说明一定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可以抑制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作物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分别采用0.01,0.1,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白菜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白菜幼苗苗高、干质量、主根长、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了100 mg·L~(-1)阿魏酸处理对白菜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外,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处理对白菜幼苗的苗高和干质量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不显著;各种质量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水平。不同质量浓度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白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0 mg·L~(-1)丁香酸以及0.10,50,100 mg·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酚酸类物质处理组对白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除了低质量浓度0.01 mg·L~(-1)丁香酸显著增加了CAT活性,其他不同质量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对白菜幼苗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100 mg·L~(-1)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的POD活性;除了对羟基苯甲酸外,其他4种酚酸处理组对白菜幼苗SOD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3.
采用营养钵土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苯丙烯酸对津美1号、绿衣天使、C90和翠龙等不同黄瓜品种幼苗生长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受抑制的程度加强.在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氧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低浓度升高,高浓度下降的趋势;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苯丙烯酸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不同黄瓜品种对苯丙烯酸胁迫的响应存在着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0.01,0.10,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玉米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玉米幼苗株高、主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玉米幼苗苗高、主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均降低,0.01,0.1,1,10 mg·L~(-1)的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0.1 mg·L~(-1)的对香豆酸处理玉米幼苗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处理玉米幼苗CAT活性均降低;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处理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对羟基苯甲酸处理降低。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香草酸、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为代表的酚酸类物质对嫁接哈密瓜植株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酚酸类物质对嫁接哈密瓜植株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而对自根哈密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强,香草酸比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3种酚酸类物质对嫁接哈密瓜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并保持较高水平,而对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显著低于各个处理。另外,高浓度酚酸类物质可使对照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铝毒害被认为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试验以巨尾桉9号(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 GLGU 9)组织培养苗为材料,探讨了5种外源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对120 mg/L Al3+胁迫下桉树幼苗生长状况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3+胁迫下,桉树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幼苗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而叶绿素含量降低;在加入外源酚酸后,桉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CAT、PPO活性呈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添加低浓度的外源酚酸后,铝胁迫得到明显缓解,可促进桉树幼苗的生长,均以10 mg/L的香草酸和苯甲酸处理的缓解效果最佳;高浓度的酚酸处理则抑制桉树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化感物质抑制连作黄瓜生长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为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化感物质组分。通过模拟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证明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连作黄瓜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5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加大,抑制根系对K+、NO3、H2PO4吸收的作用显著,养分外渗速率加快,组织外渗相对电导率逐渐提高。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强烈地抑制黄瓜根系脱氢酶、根系结合ATP酶、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理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3种酚酸类物质对花生发芽和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系分泌物中3种酚酸类物质,即: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对花生种子发芽、花生炭疽病菌与固氮菌的影响和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较高添加浓度时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对炭疽病菌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3种酚酸类物质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当两两互作时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有增强的趋势,对炭疽病菌生长的化感效应有减弱的趋势,而对固氮菌生长的化感效应表现出低浓度时增强、高浓度时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根长、CAT活性、POD活性等形态、生理指标,为小麦与药用植物轮作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50.00 mg/L对香豆酸和0.01、0.10、1.00 mg/L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组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8.79%、42.60%、42.69%、26.57%,均达显著水平;阿魏酸、对香豆酸和香草酸降低了小麦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对羟基苯甲酸增加了幼苗的主根长,但均不显著;对香豆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以及SOD活性均有所降低,而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均有所升高,0.01、0.10、10.00、100.00 mg/L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蒸馏水)显著增加9.63%、11.22%、11.50%、8.13%。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SOD活性也有所增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魏酸、对香豆酸对小麦幼苗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的化感指数均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羟基苯甲酸、间苯三酚、丁香酸、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等6种酚酸类物质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线粒体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育苗基质栽培平邑甜茶幼苗,分别用50 mL浓度为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处理,测定平邑甜茶幼苗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程度、膜流动性、细胞色素Cyt c/a比值的变化。【结果】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均抑制了平邑甜茶植株生长,降低了SOD、POD、CAT活性;使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增大,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色素Cyt c/a比值下降,使线粒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其它处理比,20.0 mmol•L-1苯甲酸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结论】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都抑制了平邑甜茶抗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功能,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苯甲酸比另外5种酚酸类物质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壤缓慢水分胁迫下柽柳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多花柽柳(Tamarix.hohenackeri Bge)、长穗柽柳(T.elongata Ledeb)在土壤缓慢水分胁迫条件下,在干旱处理前期,水分胁迫程度较轻时,脱落酸(ABA)含量增加不多,至干旱处理后期水分胁迫程度较严重,ABA含量急剧增加。两种柽柳的吲哚乙酸(IA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赤霉素(GA)含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12.
腐殖酸是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存在于土壤、煤炭、湖泊、河流及海洋中,传统方法生产腐殖酸主要是采用氨水直接氨化法、碳化氨水法和堆沤发酵法等,现采用碱化酸析法生产腐殖酸,研究其生产的主要设备、操作要点、技术参数及使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碱化酸析法生产腐殖酸,产品含量高,使用方便,且便于保存。  相似文献   

13.
夏枯草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夏枯草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不同器官不同时期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夏枯草根、茎、叶和花中均有分布,但含量不同;总黄酮在叶中含量最高,齐墩果酸在根中含量最高;熊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花中含量最高。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同一器官不同生长时期含量不同。研究认为夏枯草根、茎、叶、花中都分布有药用成分,可全草入药,并且在终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各部位药用成分含量较高,可在此期间采收。  相似文献   

14.
对74份木瓜属种质资源果实的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木瓜中未检测到绿原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106~0.108 mg/g、0.694~0.840mg/g,总黄酮含量为16.135~28.182 mg/g;日本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117~1.694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441~0.911 mg/g、0.366~0.487 mg/g,总黄酮含量为16.424~19.804 mg/g;皱皮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096~2.746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60~1.836 mg/g、0.110~1.604 mg/g,总黄酮含量为6.661~40.839 mg/g;毛叶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297~4.017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11~1.520 mg/g、0.031~1.345 mg/g,总黄酮含量为8.428~39.517 mg/g。  相似文献   

15.
腐殖质对丁草胺在水中的光解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太阳光,氙灯,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胡敏酸,Fu啡酸对水中丁草胺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和氙灯光辐射下,HA和FA均使丁草胺的光解速度减缓,而在自然光下HA,FA却使丁草胺光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取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添加亚油酸(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瘤胃原虫中奇数碳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奇数碳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OBCFA)是原虫脂肪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单独添加LA或DHA对瘤胃原虫中主要OBCFA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当LA和DHA协同添加时C15∶0和C17∶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对异构酸和反异构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参中焦谷氨酸的分离及其在加工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中国红参中提取分离鉴定出焦谷氨酸,其含量测定表明,从高到低依次是群人参>红参>大力参>生晒参;在红参不同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根茎>侧根>主根。通过试验阐明了焦谷氨酸在不同加工方法中转化机理,主要是人参中的谷氨酸与焦谷氨酸互为可逆反应所致,由于不同加工方法处理条件不同,焦谷氨酸与谷氨酸达到某一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顺反混合菊酸(顺/反=43/57),用氢氧化钠-乙二醇处理,反应产物经~1HNMR 测定表明:反式异构体的含量可达95%,反应收率为86%。  相似文献   

19.
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红一号、简阳红花以及来自32个国家的共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展了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含油率、籽油中各脂肪酸含量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法国的PI253529的种子含油率最高,分别达32.68%和31.60%。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奥地利的PI253518亚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3.79%和81.67%。孟加拉国的PI401479油酸含量最高,达53.10%。综合单株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和亚油酸、油酸含量等几个重要指标,发现以加拿大PI559909和匈牙利的PI312275表现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种子含油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与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负偏相关。油酸的含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含量分别与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油酸含量则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