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自峰 《广东饲料》2006,15(4):24-26
啄癖是养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由饲养环境、日粮营养、饲养管理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生产中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蔓延。1常见啄癖种类1.1啄肛癖鸡群发生啄肛癖一般开始是一只鸡追啄某一只鸡的肛门,致使该鸡受伤出血后,其他鸡闻到或偿到血腥后,就会群起而追啄,以致  相似文献   

2.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因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应激、疾病等因素引起的鸡啄癖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水平较低的农村,经常给养鸡生产带来损失。根据病鸡啄食的部位不同,鸡啄癖可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及啄食其它异物的异食癖等。现对鸡啄癖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啄癖是指雏鸡养到2~3W以后,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鸡啄羽、啄趾、啄蛋和啄肛等。在蛋鸡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轻者引起炎症、溃疡,重者将导致死亡。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鸡群中有个别鸡一旦发生啄癖,其他鸡便互相模仿,易引起群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啄癖具有成瘾性,治愈特别困难,应以预防为主,_在饲养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以杜绝啄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夏鹰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14):37-37
鸡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调制不合理、应激因素等引起的综合征。如饲养密度过大,蛋鸡脱肛,饲料中缺乏蛋白质、某些氨基酸以及某些矿物质,环境温度过高,夜间光线太强,患有寄生虫病等,都可引发鸡啄癖。鸡啄癖一旦发生,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下列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改善饲养  相似文献   

5.
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紊乱所造成鸡群之间相互啄食组织器官或羽毛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羽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在养鸡生产中,鸡啄癖已成为养鸡生产中常见的病态行为,特别是规模养鸡场高密度饲养的鸡最易发生,危害极其严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啄癖是鸡正常啄斗行为的变异,对养鸡生产危害很大。鸡群中常见的啄癖现象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以及异食癖等。鸡啄癖的发生是多方面的,主要与饲养环境、营养代谢、管理和饲养方式以及鸡的生理习性有关,也与疾病感染有关。1发生原因1.1饲养环境鸡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且通风不良,常造成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啄癖称恶癖,是啄肛癖、啄蛋癖、啄脚趾癖、啄羽癖等几种啄癖现象的总称。以大群饲养的鸡群发生最多。一旦发生此现象,鸡互相啄食,鲜血直流,轻者受伤,严重的被啄死或压死,经济损失严重。根据笔者多年来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临床上常见的鸡啄癖原因有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硫化物不足等。为了帮助养鸡户有效的防治鸡啄癖行为,现将啄癖原因与防治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啄癖是因饲养管理和饲料调制不当环境应激因素等引起的综合症。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鸡啄癖给养殖户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避免此症的发生,根据本人20年来的实践经验,对鸡啄癖的病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1原因多数由于饲养管理和饲料调制不当(如饲料中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比例失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的原因。1.1饲养管理方面原因1.1.1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活动空间受限制,鸡舍湿度过大、通风…  相似文献   

9.
<正>鸡群饲养管理中,啄癖是最为常见而严重的问题。此病害易发雏鸡群和青年鸡群,而尤为常见蛋鸡和种鸡群。饲养管理不善、日粮配比不当、饲养环境不适宜、其他疾病感染等因素,均可诱发鸡啄癖病例出现。鸡啄癖临床根据啄食部位不同,可细分为啄肛癖、啄羽癖、啄蛋癖、啄趾癖、啄肉癖及其他的异食癖。一旦有啄癖出现,将严重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增加鸡群病死率,带来甚为惨重的经济损失。针对此,针对性分析啄癖的诱发因,并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鸡群养殖生产是  相似文献   

10.
鸡啄癖一直是影响养鸡业发展的重大囚素,是严重的家禽福利和经济问题。不管采用哪种饲养方式,也不沦饲养哪个鸡种,都有可能发生啄癖。啄癖行为主要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蛋、啄趾和啄肉等,会导致蛋鸡鸡群产蛋率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等;在肉鸡生产中,会严重影响肉鸡的饲料转换效率、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啄癖是蛋鸡的一种异常行为。常见的啄癖有啄肛、啄趾癖、啄羽癖、食蛋癖和异食癖。高密度大群饲养的鸡最容易发生啄癖。在我区养鸡生产中每年因啄癖造成大量鸡致残、致死,损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1啄癖
  1)啄癖又叫恶癖,异嗜癖,是指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群中鸡互相啄食,造成啄伤或死亡。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啄蛋癖。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啄肛癖。  相似文献   

13.
鸡啄癖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鸡的啄癖常见有啄肛、啄羽、啄趾、啄翅、食毛、食蛋癖等等,雏鸡和成年鸡一般多有啄肛和啄羽,而产蛋鸡多有食蛋癖。轻者啄伤造成流血伤残,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重者啄穿腹腔,啄出内脏以致死亡。啄食癖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当育雏温度过高,鸡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鸡群密度过大,光照过强,或是饲料配合不当,饲养管理不良,  相似文献   

14.
鸡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调制不合理.环境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综合症.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啄羽癖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它异物的异食癣等。鸡啄癖在养鸡生产中时有发生.稍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就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应如何避免鸡啄癖的发生呢?笔者总结长期的管理实践之经验对鸡啄癖的病因作简要分析.并作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啄癖啄癖是群养鸡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啄肛、啄翅、啄羽等。啄癖有其多种原因。 1.1病因(1)饲养密度过大,缺乏活动场所。(2)限制饲养,料槽中无饲料,处于饥饿状态。(3)地面硬实,无任何可啄的物体。啄、扒是鸡的一种正常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朱南山  张彬  王洁 《中国家禽》2006,28(2):32-34
啄癖又称恶癖、异食癖,是禽类的一种异常的行为。它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综合症,如:啄肛、啄尾、啄羽、食蛋癖等。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禽的不断增加,在饲养过程中,各种家禽生长的各个阶段都经常出现禽类互啄等不良现象,导致被啄者伤残甚至死亡,引起鸡群受惊,生产水平下降,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鸡的啄食癖发生率可高达83.5%,死亡率可高达52%,雉鸡啄食癖发生率可达87.5%,死亡率达53.1%。  相似文献   

17.
山鸡容易形成的啄癖主要是啄羽、啄肛 ,并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正 ,几只鸡形成可以引诱整群鸡 ,危害极大。引起啄癖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成份不均衡 ,日粮中蛋白质不足 ,钙、盐食入量不够 ,植物蛋白质过多 ,动物蛋白过少 ,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缺乏 ,粗纤维比例小 ;其次是环境条件不适宜 ,饲养密度过大 ,空间小 ,采食及饮水不及时 ,光照过强 ,通风不良、潮湿等。所以 ,必须在形成啄癖以前 ,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防止啄癖形成。一旦发现有啄癖及被啄的鸡 ,应立即检出。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 ,采取以下几项防制措施 ,可收到良好的防…  相似文献   

18.
张晖  张榜 《畜牧兽医杂志》2007,26(1):116-116
啄癖是由于鸡体内营养不平衡,代谢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疫病,表现病鸡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不仅给生产带来了损失,而且给养鸡户的经济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啄癖又称异食癖,恶食癖,是禽啄羽、啄肛和啄趾等恶癖的总称,以笼养鸡最常见,大小鸡只均可发生,尤其是啄肛危害较大。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清原因,对症处理。1原因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如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发生啄癖;日粮中动物蛋白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收稿日期:2001-09-26笔者从事禽病门诊工作,经常到公司饲料销售网点巡诊,期间,发现农村养殖户饲养的鸡群发生啄癖现象较为普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鸡发生啄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以及笔者在实践中对此病的认识和理解,作一简要剖析,欲与专家、养殖户共同商讨,以便从根源上杜绝本病的发生。啄癖是鸡正常啄斗行为的变异,对养鸡生产危害很大。鸡群中常见的啄癖现象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以及异食癖等。鸡啄癖的发生与饲养环境、营养代谢、管理和饲养方式有关,与鸡自身的遗传、生理、习性有关,也与疾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