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坡位营造木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木荷的树高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下坡生长最好,中坡次之,上坡最差;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时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5年生幼林时,影响较小,不同坡位对木荷树高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10年生及以后对木荷的树高生长影响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坡位对木荷人工林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坡位营造木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木荷的胸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下坡生长最好,中坡次之,上坡最差;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时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5年生幼林时,影响较小,不同坡位对木荷胸径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10年生及以后对木荷的胸径生长影响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林分密度对木荷生长的影响,选择生长良好的23年生木荷人工林,按不同密度设置标准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木荷的胸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小生长越好,密度越大生长越差;不同密度对木荷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木荷单株蓄积生长影响较大,密度越小生长越好,密度越大生长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修枝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修枝高度对木荷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修枝对木荷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表现为B>C>A>D,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不同的修枝高度对木荷的各项生长有较大的差异,修枝高度为6m的处理虽然能够促进主干生长,但由于修枝太多,所留的营养枝太少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树木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修枝高度为2m的处理.由于修枝较少,侧枝较多,树木生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比修枝太多的处理好一些;修枝为4m的处理生长最好,说明这种修枝高度最为合适,既能保证较好的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生长能力,又能保证主干的生长从而达到树木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木荷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木荷上坡位平均树高分别比中坡位、下坡位减少0.25m、2.81cm,平均胸径分别减少0.39cm,3.32cm;上坡和中坡的木荷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分配率最小的为叶,下坡位的木荷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分配率最小的为枝。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50年生木荷人工林生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坡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且下坡位林分不同层次水源涵养能力与上坡位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章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55-13257,13259
分析了不同坡位5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生长量、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从杉木木荷混交林的胸径生长、树高生长、鲜生物量、干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来看,均表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平均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木荷不同坡位均表现为树干〉枝〉叶。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木荷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小根〉细根〉大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坡位条件下秃杉人工成熟林生长过程,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34年生秃杉人工林中采用不同坡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建立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9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秃杉的生长过程有较大的差异,下坡位与中、上坡位的差异较大,而中坡位与上坡位的差异较小。胸径生长速生持续期,下坡为3~20年,中坡为3~13年,上坡为3~7年;树高生长速生持续期,下坡为4~17年,中坡为7~12年,上坡为8~10年;材积生长速生持续期下坡为8~34年,中坡为11~32年,上坡为16~21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速生期均表现为下坡的速生期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而且峰值大,中坡次之,上坡的速生期出现时间迟、持续时间短而且峰值小。34年生时,胸径中坡位只有下坡位的73.0%,上坡位只有下坡位的65.3%,上坡位只有中坡位的76.1%;树高中坡位只有下坡位的78.4%,上坡位只有下坡位的59.7%,上坡位只有中坡位的65.3%;材积中坡位只有下坡位的48.4%,上坡位只有下坡位的26.8%,上坡位只有中坡位的55.4%。秃杉人工林生长快,不同坡位间生长差异大,中下坡位林地适宜秃杉人工林的生长,是杉木、马尾松迹地更新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坡位对7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杉木3个生长性状存在真实影响;坡位对材积性状影响最大,对胸径性状影响次之,对树高性状影响最小;中下坡和下坡位的生长最好,显著优于其它3个坡位,上坡位的生长最差;中下坡和下坡位的保存率也最高,上坡位的保存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汀溪国有防护林场17 a生不同坡位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的马占相思人工林树高差异极显著,平均木材积差异显著,胸径均值差异不显著,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马占相思在不同坡位之间平均木及林分生物量差异均显著,各器官大小依次为:树干主根树枝树叶,侧根和细根生物量最小,平均木及林分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持水量较大且对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及土壤养分充足,利于植物的生物量积累;(3)不同坡位胸径、树高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均呈现先快速增长、之后缓慢持续增长,生长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快速下降到稳步降低的变化趋势;(4)经显著性检验,所拟合的马占相思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生长模型,各指标拟合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精确度,可用于其生长评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杉木种子园不同代数良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代数良种对林木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代数越高,生长越好;5年生树高、胸径生长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树高生长三代与初级、二代与初级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胸径生长三代与初级、二代与初级、一代与初级间均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马尾松施肥后3年生长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开展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施肥后3年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8年生和14年生马尾松施肥小区的3年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均高于未施肥的,各林龄加施Cu或Zn肥的3年生长量均高于单施NPK肥的。施肥对3年生、8年生马尾松的3年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14年生马尾松,单施NPK肥对3年胸径、蓄积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加施Cu肥或Zn肥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肥对3年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和含水率的影响。[方法]以武夷山市长滩国有林场为试验地,分别设上、中、下3个坡位,测定木荷各径级根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含水率。[结果]不同坡位间,木荷根部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含水率均差异显著(P0.05)。木荷根鲜生物量在不同坡位的分配规律与干生物量一致,且各径级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分配规律一致,而含水率情况与生物量分配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木荷合理种植于山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尧邦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90-92,133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寿宁县3年生苦楝与不同坡向、坡位的生长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与坡位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阳坡能显著促进苦楝生长,苦楝造林最好选择阳坡下部山地、农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蓄积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蓄积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密度>施肥,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密度是重要的因子,而施肥对蓄积生长影响较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单株平均蓄积为0.0807 m3,中坡为0.0545 m3,上坡为0.0347 m3,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48.1%、232.6%,中坡是上坡的157.1%;下坡林地的林分平均蓄积为205.74 m3/hm2,中坡为139.38 m3/hm2,上坡为91.80 m3/hm2,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47.6%、224.1%,中坡是上坡的151.8%。在密度因子中,密度与单株林木的蓄积生长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蓄积越大;密度与林分蓄积成正比,密度越大林分蓄积也越大,但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机耕整地营造杉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营林生产投工大的特点,进行了不同整地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地对杉木1~3年生树高生长有较大影响,机耕整地最好,3年生平均树高达到3.90m,已经郁闭成林,与炼山整地及不炼山整地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木荷林冠下套种草珊瑚,调查分析不同郁闭度、不同坡向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的木荷林下种植草珊瑚的当年成活率相差不大,而3年后的保存率差别明显,郁闭度0.9林冠下套种的造林保存率较低、草珊瑚生长不良,而郁闭度0.6的林冠下套种生长好,造林保存率也高。不同坡向的木荷林下种植草珊瑚的当年成活率和3年后的保存率相差不大,草珊瑚生长为南坡优于西南坡,西南坡优于东南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