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来源及目的“天达2116”是国家“863”计划成果推广产品,2001年~2003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连续三年进行联网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正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试验目的是针对北方寒地稻区自然生态特点,检验“天达2116”对北方粳稻提高抗逆作用及促熟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2.
蘑菇施用"肥大佬"生物菌肥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是漳州市的主要农产品,不仅为漳州农民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带动了蘑菇罐头等一批加工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兴起,推动了漳州农产品全面地走向国内外市场。为了鉴比“肥大佬”复合微生物菌剂、菌液在蘑菇上的施用效果而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省今年由于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三次明显的冻害,分别为元月1日、元月15日和3月6日,对各种亚热带果树如:香蕉、龙眼、荔枝、蜜柚、杨桃等,蔬菜类如:黄瓜、番茄、四季豆等,花卉如:虎皮兰,食用菌如:蘑菇、木耳等造成严重影响.根据2003~2004年防冻的经验,我们着重推荐采用"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进行防冻,取得了明显的防御霜冻效果,结果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吃大米,人们会想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吃大葱,人们会想到“中国杂交大葱之父”杨日如。“天达2116”在大葱上使用的效果如何?请看“中国杂交大葱之父”杨日如的试验报告。杨日如,男,1925年生,江苏金坛人。1953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山东章丘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杨日如从事大葱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40余年,硕果累累,贡献卓越。出版《章丘大葱新一代》等专著4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奖。杨日如是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被誉为“中国杂交大葱之父”,经常赴国内各地及国外讲学,还兼任十多个省市的政府技术顾问。杨日如在大葱上进行了“天达2116”喷施试验,由于喷过“天达2116”的大葱长得特别好,多次被人偷走,杨老先生气得向公安局报了案。2003年再作试验,为了防止别人偷葱,已经80高龄的杨日如同志天天守在大葱田里。  相似文献   

5.
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对茶树芽叶生长、抗病性及制茶品质的效果。试验时间和地点:2002年7月22日、29日和8月6日在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茶园内进行三次喷药,8月15日采摘茶青。2.试验条件2.1供试作物:铁观音2001年5月种植。2.2环境条件:2  相似文献   

6.
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最边远的山区镇--徐古镇,选用本地资源丰富的稻草作原料,从1997年开始,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蘑菇产业,采取干部、群众一起上,入股经营,推动了全镇蘑菇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32个行政村28个发展蘑菇产业,总规模达7.22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沼液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对中棚地栽双孢蘑菇应用沼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沼液能有效地补充蘑菇生长所需的营养,从而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产量达3900kg/400m^2,较喷施清水增产24.2%,增值56.81%,较喷施0.2%蘑菇健壮素增值58.00元/400m^2,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是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研制、山东天达制药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一种广谱、高效、抗病增产制剂,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高科技产品。该制剂不仅能提高大豆抗病、抗灾能力,而且促进作物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4-2005年,我们在佳木斯市所属五个县(市)大豆上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汪铁锁 《新农业》2005,(7):11-11
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二连农工吴卫疆,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发展蘑菇种植。种植蘑菇15年来,累计收入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王”。  相似文献   

10.
姬松茸属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又名巴西蘑菇。原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地。姬松茸子实体肉质脆嫩,香味浓郁,具有较强的防癌抗癌作用,对降低血糖、改善动脉硬化等有明显疗效,很受日本消费者欢迎。2001年辽宁省抚顺特产所开始引进栽培,经两年室内床栽、室外地栽试验,栽培技术基本成熟。发酵料室外地床栽培,接种后20~25天出菇,每平方米产量5~6公斤,省架省工,省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了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研究,并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 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可栽培双孢蘑菇,且有提高双孢蘑菇品质和提升双孢蘑菇风味的效果,双孢蘑菇重金属含量符合NY/T 224-2006《双孢蘑菇》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开展了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研究,并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可栽培双孢蘑菇,且有提高双孢蘑菇品质和提升双孢蘑菇风味的效果,双孢蘑菇重金属含量符合《双孢蘑菇》(NY/T 224—2006)标准。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种植属于劳动密集的菌类产业。栽培技术易学易懂,所需原料包括粪、麦秸。易取易得,可以变废为宝。原料经堆积发酵播种后40~50天即可出菇。种菇后的废料还是一种难得的优质菌体蛋白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效果尤为显著。近年来,西华县双孢蘑菇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种植面积达180万m^2,其中。大王庄、清河驿等乡镇已大规模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菌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AS2796”是一个菇型较大,菌丝长势旺,抗杂菌能力强的高产菌种,适宜继续作为我地的主栽菌种应用。新引进的“AS3003”菌种生长势旺盛,出菇可比对照早7天。有利于均衡上市,建议作为搭配菌种推广应用。新品种“棕秀一号”的产量、品质和生长势均较好,食用口味更是较普通蘑菇细腻、鲜美,极具特色,有望成为我地蘑菇栽培的后起之秀。高温蘑菇“夏菇93”能在我地6-9月气候条件下栽培,并在8-9月高温期间出菇,可以填补夏季蘑菇市场的空缺。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大肥蘑菇液体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大肥蘑菇最佳碳源(葡萄糖)、最佳氮源(蛋白胨)及矿物质的适宜浓度(用量)范围,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个参数对大肥蘑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以获得适宜的配方组合。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对大肥蘑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矿物质添加剂用量达显著水平。最优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浓度33.26 g/L、蛋白胨浓度4.24 g/L、矿物质添加剂1.82 mL/L,在该参数组合下,28℃振荡培养8 d,菌丝干重可达16.44 g/L,且经反复试验验证可行。  相似文献   

16.
黄蘑菇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开发黄蘑菇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蘑菇的深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黄蘑菇发酵的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牛肉浸膏;黄蘑菇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4%蔗糖、0.1%牛肉浸膏、0.10%KH2PO4、0.10%MgSO4;适宜接种的种龄为4d,接种量(移入液体菌种的体积与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为15%,发酵时间为8d,在此条件下,黄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每1mL发酵液中收集的菌丝体干重)达1.137mg/mL.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开始,长乐市希尔帆食用菌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合作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棕色蘑菇品种,进行了栽培试验,累计种植了近5万m2。所引品种适合秋冬季栽培,其栽培技术与白色双孢蘑菇相近。棕色蘑菇出菇期略比白色蘑菇品种提早几天;产品不易褐变,保质期长;出菇温度范围广,尤其是低温结实能力比常规白色蘑菇强,  相似文献   

18.
以蘑菇渣和污泥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2种女贞的容器苗进行蘑菇渣和城市污泥发酵基质不同配比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基质的总孔隙、通气孔隙和大小孔隙比主要受污泥添加量的影响,污泥含量越高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大小孔隙比越低,基质配比的 pH 受蘑菇渣和污泥含量影响较大;基质配比为6∶4和5∶5的处理能显著提高金叶女贞和金森女贞容器苗的成活率和高生长,说明该基质配方可作为女贞容器苗生产的推广配方。  相似文献   

19.
蘑菇是目前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栽培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一种著名食用菌 ,也是最受世界各国消费者欢迎的一种菇类 ,故有“世界菇”之称。我国是世界蘑菇生产大国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蘑菇出口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蘑菇罐头、盐水蘑菇、脱水蘑菇、蘑菇干片及鲜蘑菇出口世界各地 ,其创汇率占我国食用菌出口产品的 80 %左右。随着“入世”的到来 ,我国的蘑菇生产将进入一个新的飞跃时期。不仅罐头产品、干制品等市场更广阔 ,而冷冻鲜蘑菇也将进入千家万户 ,势必形成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因此 ,蘑菇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实践证明 ,每 …  相似文献   

20.
刘红 《农家致富》2006,(19):26-26
“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简称“天达2116”)是由山东大学研制、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营养液,属于国家“863计划”的科技产品,并已获得农业部肥料登记(证号为农肥准字292号)。近几年,该产品已在各地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多种作物施用该产品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且对提高作物抗逆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