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2002年5月22日联合国大会把“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管理”确定为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表明人类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也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都遭受到了外来生物入侵的威胁,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外来生物入侵形成的原因,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总结了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并探讨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郑勇奇  张川红 《林业科学》2006,42(11):114-122
外来树种如果形成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具有爆发性和长期性,且不可逆转.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比,外来树种的入侵具有很长的时滞,预测比较困难.我国引种的外来树种数量多,过去对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研究很少,开展外来树种入侵性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标准,确定各种外来树种的入侵性等级,对我国林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在外来树种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外来树种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制定外来树种入侵评价标准与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建立外来树种监测及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正确处理林木引种与生物入侵的相互关系,对外来树种进行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制定生物入侵防范战略,可以有效地防止生物入侵的发生.同时也要针对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特点,避免夸大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风险,更好地促进外来树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1新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现状1.1有害生物入侵形势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中国农业生物入侵研究室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确定入侵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到580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2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相似文献   

5.
植物引种与外来物种入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莉 《森林工程》2004,20(6):6-8
生物入侵正在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 ,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 ,如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种类、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传入途径以及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引种是历史悠久且永恒的主题,也直接导致了外来植物的比例升高;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又致弱了生态系统韧性,加剧了生物入侵风险。文章在介绍引种和入侵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并提出了预防、控制和利用入侵植物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及有效防止入侵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系统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生物入侵给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巨额损失。为有效、持续防控生物入侵,大力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管理,急需构建符合我国生物入侵现状的预警系统。在分析预警系统构建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预警系统构建的策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植物入侵是外来物种入侵的组成部分,也是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改变了原有的植物种群结构,给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也给农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加强外来植物入侵的防范和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简要介绍了外来入侵植物的概念、入侵途径及危害现状,并对提出了外来植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豚草是一种对农业危害极大的外来“生物杀手”,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被列入国际“恶性杂草”名单,是全世界的公害。外来人侵生物是指会给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栖息环境及物种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外来危险生物的入侵会对人类生存、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理条件多样,为外来入侵生物提供了便利条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生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宜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外来种火炬树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种火炬树引入后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特性,继而引起现在大面积的栽植,导致火炬树大量的繁殖,这样火炬树可能由一个外来种变为一个生物入侵种,所以我们应当吸取国内外入侵种造成生物灾难的教训,对火炬树大量种植后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做出生物预警。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刻不容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外来生物入侵的定义。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分析。云南省是外来生物入侵的重灾区。分析了云南省在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位于香格里拉县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181hm^2,保持着完整的高原湿地系统和周边森林生态系统。文章分析了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存在的旅游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林权不清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搞好规划、理顺关系、禁止引进外来物种、开展社区共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迄今红河州主要入侵生物包括橡胶树白根病、橡胶棒孢霉落叶病2种病害,椰心叶甲、红棕象甲、水椰八角铁甲、褐纹甘蔗象4种棕榈科害虫,紫茎泽兰、飞机草等26种有害植物.文章在系统报道全州入侵生物分布、危害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外来有害生物成功入侵原因包括地理区位、森林生态系统恶化、气候变暖、有害生物适应能力增强、缺乏有效的自然控制机制、检疫执法难度大等.提出加强检疫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监测体系、多渠道筹集防控经费、依法除治等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介绍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种类的基础上,论述了其侵入途径、分布范围及危害状况,提出了人工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预防和控制措施,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钱柳子叶不定根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钱柳子叶为材料,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ABA和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并对不定根发生与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0.5~5 mg·L~(-1) 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1.5 mg·L~(-1)效果最佳,诱导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根长均达最大,生根率可达到100%;而添加0.01~0.5 mg·L~(-1) ABA和不加激素的对照没有不定根的发生.内源激素的动态测定表明IAA对不定根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根原基的启动需要较高的内源IAA,而不定根的形成与根的伸长需要相对较低的内源IAA水平.较高的IAA/ABA,IAA/GA_3比值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能较好反映出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间的平衡需求,GA_3可能不是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青钱柳生根诱导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杭州市7区、县(市)的野外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杭州市主要外来入侵植物72种,隶属30科63属.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生境特点、入侵途径及危害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植物检疫、谨慎引种,建立植物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利用的研究等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松材线虫病为例,在初步探讨生物入侵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和旅游发展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入侵与旅游发展交互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物种的入侵已导致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随着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带来的影响也愈来愈严重,已严重危胁全球的生态安全,成为危害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我国作为受害国之一,预防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安全影响要从生态安全认识、生态安全管理和生态安全预警等方面入...  相似文献   

19.
Niche conservatism providing support for using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in biological invasions has been widely noticed; nonetheless, the impa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niche changes and model predictions are not fully recognized. In this study, climate niche changes during the invasion of Japanese beetle (Popillia japonica) were studi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iche unfilling, stability, and expansion situations. The beetle might undergo niche expansion because of the small native range (Japan) relative to the broad invade range (North America). Relative roles of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determining the spread of P. japonica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limate niche was conserved during P. japonica invasion, climate niche unfilling rather than niche expansion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there are suitable climate space remain unoccupied. Inclusion of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to climate niche model has improved niche model prediction values in areas of high human activity. During P. japonica invasion,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fluenced the climate niche expression and altered the effect of climate suitability. In areas of poor or unsuitable climate, the human activities facilit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 japonica and functioned synergistically, whereas in highly suitable areas, including anthropogenic variables decreased climate suitability. These findings are pivot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niche conservatism and niche model transferability when predicting areas of invasion of P. japonica and can be applied elsewhere for predicting other pest’s invas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