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庭院养殖观赏鱼鱼病防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笔者应一宾馆要求前往诊治鱼病。该宾馆庭院采用微流水养殖红鲫鱼和锦鲤,发病约10天,每天死亡近百尾。病鱼体表溃烂,体质较瘦弱,竖鳞、烂鳃,有少量水霉寄生。经解剖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显微镜观察:鳃及体表有大量车轮虫、一些三代虫、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细菌性败血症(暴发病)成了我县白鲢养殖中流行区域最广、危害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急性传染病。由于我县以前很少发生此类鱼病,我们对此类鱼病的防治知之甚少,以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1997年发病面积133-33ha,感染率60%,发病鱼12万尾,死亡10万尾,死亡率83-3%;1998年发病面积200ha,感染率80%,发病鱼25万尾,死亡20万尾,死亡率80%;1999年发病面积120ha,感染率40%,发病鱼8万尾,死亡1万尾,死亡率12-5%。为了控制鲢鱼暴发性鱼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6月,茂名市电白区一个养殖户报告罗非鱼发病死亡,每天死亡达50~400尾。现将该罗非鱼发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从业人员参考。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面积31亩,平均水深约3.5米,有猪粪直排入塘,属当地典型罗非鱼养殖模式。6月2日把罗非鱼苗种移到成鱼塘,苗种规格约130克/尾,共放养8.6万尾。同时过塘大规格鲢鳙苗种,过塘后罗非鱼从开始每天死亡400多尾到后期每天死亡50多尾。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解剖发现肠内有少量食物,有典型的淡水鱼出血病症状。症状严重的罗非鱼体表严重充血,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同塘配养的鲢鳙鱼没有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虹鳟鱼链球菌病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建坤  杨雪珍 《淡水渔业》1999,29(12):27-27
链球菌病是虹鳟鱼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也是虹鳟鱼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俗称“营养性肝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它的发生与食物中毒有关,临床上较难治愈。1998年邢台县冀家村乡石板房村一虹鳟鱼养殖场发生此病,我们进行了药物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诊断情况1-1 发病经过:该鱼场养殖水面为0-4亩,养有1~2龄虹鳟鱼3200多尾,其中发病约2100尾,发病率65-6%发病自6月初开始,不间断的零星死亡,至7月2日共计死鱼295尾。主要症状:2龄以上病鱼体色变黑,个别鱼眼球外突、白浊、鳃呈粉红…  相似文献   

5.
侯江宏 《科学养鱼》2001,(10):39-39
今年,我市水产局从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杂交鲶,该鱼基本特性跟大口鲶一样,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但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恶化,易患细菌性出血病,现将杂交鲶细菌性出血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7月份高温季节,正是鱼病流行时期。据我市西河一养殖户反映,他网箱养的杂交鲶出现死鱼,开始是零星死亡,后来每天死鱼100~200尾。通过诊断,确定为细菌性出血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最初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张开,稍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又上游,鳍基部有轻度充血现象,临近死…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实用养殖技术(六)──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显得突出,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落实好防病治病的措施。一、病毒性疾病病原:斑点叉尾病毒(CCVD)病状:病鱼皮肤及...  相似文献   

7.
1989年6月上句至8月中旬,江苏省溧阳县暴发了一种出血性鱼病,涉及该县14个乡镇渔场和养鱼户的鱼池,发病鱼类主要是白鲫、鳊鱼,有的鱼池中,鲢鳙鱼及其他鱼类也发病。这次鱼病来势猛、范围广。我们对10个渔场和3户养鱼户的鱼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病鱼症状主要是口腔、鳃盖骨或眼睛出血、体表鳞片鳍条等多处充血发炎、肛门红肿突出、皮下出血、肌肉呈鲜红色、有的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或肝脏发白或有腹水;发病鱼池水深从0.8米至2米,多数为1~1.5米,池底淤泥厚30~50厘米,已养鱼5~10年;5~7月的气象特点是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8.
1999年,我市搞了百亩江滩围拦养殖。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银鲫、团头鲂、鳜鱼、暗纹东方鲸等,其中河纯养在网箱内。6月中旬,河豚摄食量减少并逐渐停食,以后开始死鱼,日死亡量由1~2尾增加到3~4尾,经检查确诊为锚头鳋与烂尾病并发症。一、症状多数病鱼浮...  相似文献   

9.
我站有二口精养池,每天投喂从自由市场收集的残菜叶500公斤以上。十月十七日晨突然发现有十二尾草鱼、1尾鳊鱼死亡,后经分析是由于十六日投喂的菜叶上残留有农药1059,鱼食后中毒所致。因而在投喂收集的残叶时,应先用水冲洗.以免鱼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0.
肖鱼 《淡水渔业》1973,(12):18-19
我队两个莲湖面积:四千亩,去年夏秋季,青、草鱼发生了严重的鱼病。首先从一千亩小莲湖开始,自六月十四日起,平均每天死亡大青鱼十多尾。到了六月下旬,大草鱼也开始陆续死亡;两种鱼平均每天死亡二十多尾,最高的一天,达到四十多尾。由于缺少防治鱼病的常识,七月初将小莲湖的病鱼引入大莲湖,并开闸灌入大量清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黑龙江地区越冬池融冰后发生的鱼病呈上升趋势,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笔者自1999年~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对鱼类春片鱼种造成危害比较严重的鱼病按病灶部位归结起来有三大类,即鲤鱼出血病、原虫性鳃病和竖鳞病。一、鲤鱼出血病1.症状: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此鱼运输成活率低。2.判断:(1)出血性败血病:病鱼外观正常或腹部鳞下充血发红,解剖时病鱼体内冒出血水,内脏有淤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2…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开始,香鱼逐渐成为闽东新兴淡水养殖品种。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鱼病也相应加重,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笔者经过几年来对香鱼病害防治的摸索和研究,初步探索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一、白皮病1.病原白皮极毛杆菌。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死亡。主要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3.防治措施①避免鱼体受伤,用强氯精0.4克/米3浸洗20…  相似文献   

13.
2000年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在山东威海南圈水库网箱养殖的奥尼罗非鱼发病严重。病鱼在网箱表面活动滞缓,不摄食,精神萎顿,体色暗淡,鳃丝腐烂,肛门红肿。最初认为是缺氧、烂鳃和肠炎并发症,采取增氧,氯消毒剂进行水体鱼体消毒,投喂呋喃唑酮药饵等措施,但病情仍未好转。最后经解剖镜检,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粘孢子虫病,并对该病分析研究,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病鱼来源:山东威海南圈水库网箱养殖奥尼罗非鱼。放养时间: 2000年 6月上旬;放养规格: 100~ 200克 /尾。放养密度: 140尾 /…  相似文献   

14.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具有发病期长,危害种类广,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进入养殖高峰期以来,宁陵县发生多起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发病鱼种类有花白鲢,鲤鱼、草鱼、鲫鱼。以花白鲢最为严重。该病来势猛,几天时间即出现大批死亡,有的每天死亡1000多尾。宁陵县城郊乡有一养殖户发病7天内死鱼损失高达6万余元。广大养殖户谈“病”色变,出血病成为池塘养殖恶性病害之一。笔者在多次治疗的基础上,总结一些经验,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症状以鲫鱼为例,病鱼吻端、眼眶、鳃盖、鳃丝、鳍条基部充血发红,体侧有块状脱鳞充血,呈赤皮状,肛门红肿外突。打开体腔,腹…  相似文献   

15.
江苏如东县水产养殖场是以淡水养殖为主的一家大型养殖单位,近年来出血病在我场横行,严重地影响了渔业生产,我们一直在寻找对症的良药。今年6月初又有一池塘发病时,我们用“水族乐”进行试验: 1.该池塘18.2亩,水深2米,6月6日死鱼15公斤,以鳊鱼为主,病鱼特征为腹鳍、背鳍、下颌。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尸检内脏充血,切开肾脏和肿胀的脾脏时有流质的内溶物流出,经我们诊断为典型的暴发性出血病。曾用生石灰1320公斤,计54ppm进行治疗,但未收到明显效果。6月7日死鱼22.5公斤,6月8日列鱼22.5公斤。没有好转,下午使用“水族乐”采用全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四川一些地区网箱养鱼相继发生一种以烂尾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大批鱼种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烂尾病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鲤鱼种,尤以6~15厘米长的鱼种为多发。发病季节一般在5~7月份,以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50%左右,严重时整个网箱的鱼种皆可发生,并陆续死亡。常在清晨见到发病网箱水面浮满死于该病的鲤鱼种,有时一天之中可以见到几次死鱼。鱼种一旦发病后,多数发现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该病已成为当前较严重危害网箱养鲤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打印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症状:病鱼肛门附近两侧肌肉腐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酷似打了一个红印记,故称打印病。此病不及时治疗,可以烂穿肌肉,露出骨胳和内脏而死亡。本病主要危害白鲢、花鲢的成鱼和亲鱼,草鱼、青鱼也时有发生,发病季节为5—8月。治疗:肌肉注射青霉素(将青霉素溶解于6ml灭菌用水中,按每公斤重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计算)每天1次,连注4次。同时肌肉注射鱼腥草(公斤重注射1ml),每天1次,连注4次。外用红霉素软膏(患处用药棉将水吸干,再在患处涂上红霉素软膏),每天1次,连涂4次。笔者1990——1992年以来,用上述方法治疗病鱼75尾,成活73尾。  相似文献   

18.
南昌县蒋巷乡徐华苟精养鱼池30亩,平均水深为2米。自5月2日以来,20天内白鲢白鲫从每天死亡十几尾发展到每天死亡50kg-100kg。这期间曾在当地鱼病工作者指导下用过CuSO4FeSO4合剂07PPm、生石灰50ppm、漂白粉1ppm进行治疗,均无实效。1997年5月21日来我所治疗。一、病血症状:病鱼鳃盖、胸鳍、腹鳍及尾鳍基部充血,鳃部有大量粘液,肛门红肿;剖开腹腔发现:腹腔内有大量黄色腹水,肠道内有积水或气体,肠壁充血,肝脏膨大,根据症状,我们诊断为白鲢白鲫出血病。二、治疗方法:我们来有克暴安(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鱼药厂生产)和强氯…  相似文献   

19.
5月中下旬是淡水白鲳色种渡过越冬期进入成鱼养殖季节。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在成鱼养殖期间,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但在放养初期,由于淡水白鲳鳞细小、易脱落,拉网运输过程中容易受伤,放养水域水温又较低,易患白皮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病鱼腹部两侧、背鳍基部及尾柄部体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脱落,游动迟缓,离群独游。严重时病鱼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或侧躺水面或头朝下尾朝上,不久即死亡。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对淡水白鲳鱼种危害较大.常引起大量死亡。为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防治白皮…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斑点叉尾(鱼回)、黄颡鱼在主产区均出现了较为集中的病害暴发情况,个别养殖企业短期内死亡的斑点叉尾(鱼回)超过5万千克,局部区域的黄颡鱼接近100%发病,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鱼病防控的逻辑来看,通过标准化的鱼体检查,结合水质的检测、塘口的询问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鱼病,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治疗。现结合一线走访的情况及网络求助的信息,将黄颡鱼、斑点叉尾(鱼回)等无鳞鱼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