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枣棉间套作条件下红枣供水状况与单作红枣间的差异性,研究红枣种植中主要应用的3种灌溉模式和不同红枣灌水量对红枣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3因素2水平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红枣枣吊长度、枣吊数量、开花数量、果径变化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模式下,枣吊长度滴灌〉沟灌〉微喷,单个枣股枣吊数量和单个枣吊蕾、花数以及横纵径之积均为滴灌〉微喷〉沟灌,且红枣单株产量滴灌〉沟灌〉微喷,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灌水量水平下,红枣各项调查指标均表现为高灌溉量处理优于低灌量处理,枣单株产量高灌量显著大于低灌量。[结论]该研究表明,滴灌、微喷和沟灌增加灌水量都能显著促进红枣的生长和产量提高,3种灌溉模式对红枣的影响表现为滴灌〉沟灌〉微喷。  相似文献   

2.
[目的]枣棉间套作条件下,红枣供水状况与单作红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红枣主要应用的3种灌溉模式和不同灌水量对红枣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红枣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红枣枣吊长度、枣吊数量、开花数量、果径变化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模式下,枣吊长度滴灌>沟灌>微喷,单个枣股枣吊数量和单个枣吊蕾、花数以及横纵径之积比较均为滴灌>微喷>沟灌,并且红枣单株产量滴灌>沟灌>微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灌水量水平下,红枣各项调查指标均表现高灌溉量处理优于低灌量处理,枣单株产量高灌量显著大于低灌量产量.[结论]滴灌、微喷和沟灌增加灌水量都能显著促进红枣的生长和提高红枣产量,3种灌溉模式对红枣的影响表现为滴灌>沟灌>微喷.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 cm、80—100 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 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 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相似文献   

5.
灌溉模式对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cm、80—10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滴灌施肥和沟灌施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氮素吸收和土壤Nmin(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滴灌施肥较传统的沟灌施肥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促进番茄地上部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在0~40cm土层中滴灌施肥方式土壤Nmin残留量明显高于沟灌施肥土壤Nmin残留量(P〈0.05),说明滴灌施肥方式可以减少浅层土壤中的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8.
赵俊晔  赵亮  张峭 《农业展望》2014,(11):52-56
西甜瓜节水是北京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通过定点监测和问卷调研发现,北京市西甜瓜种植一半以上采用漫灌或沟灌等传统灌溉方式,而按户计约5.04%、按面积计约10.8%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水量存在差异,采用漫灌和沟灌、膜上灌、膜下灌、滴灌和微喷的平均灌水量依次为2 967 m3/hm2、2 178 m3/hm2、2 070 m3/hm2和1 589 m3/hm2。北京市西甜瓜年总灌水量估计为1 521.4万m3,如全部采用滴灌或微灌,总灌水量可降至985万m3。同时,北京市西甜瓜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技术储备方面已有较好基础,但生产者节水意识普遍缺乏,节水技术和设备在田间应用环节还有待改进,建议从设施、农艺、管理等方面推进节水灌溉方式改进,挖掘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9.
1、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高山地区推广“微蓄微灌”技术。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十分适合于茄果类蔬菜,水利用率在90%以上,较沟灌、满灌提高1倍以上。微喷则适用于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叶菜类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惠农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与沟灌的灌水量、产量、管理费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省工等效果,与沟灌技术相比节约用水达67%;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增产30%;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的水分生产率提高301%~333%;采用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可以节约(降低)生产成本60%.研究表明在宁夏银北灌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李远新 《北京农业》2006,(11):12-12
1.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高山地区推广"微蓄微灌"技术.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十分适合于茄果类蔬菜,水利用率在90%以上,较沟灌、漫灌提高1倍以上.微喷则适用于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叶菜类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灌水量对滴灌甜菜产量及含糖量的调控效应,为干旱区滴灌甜菜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甜1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四种灌水量的小区控制试验,通过破坏性取样,调查滴灌甜菜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以及块根含糖量指标.[结果]不同灌水量处理下,滴灌甜菜LAI与单株叶丛干重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为单峰曲线.甜菜块根重量、块根含糖率以及根冠比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甜菜产量与含糖量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当灌水量为8 060m3/hm2时,有利于北疆地区滴灌甜菜达到8.31×104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1.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高山地区推广"微蓄微灌"技术。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十分适合于茄果类蔬菜,水利用率在90%以上,较沟灌、漫灌提高1倍以上。微喷则适用于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叶菜类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  相似文献   

14.
以Beta356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滴灌甜菜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氮素运筹模式处理N4(4∶4∶2)产糖量达到1.953万kg/hm2,显著高出其他处理。该处理下甜菜全生育期叶绿素含量适中,至生育后期尤其是糖分积累期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甜菜最终根产量的形成提供保证。本研究认为,在生育中后期补充一定氮素,有利于提高干旱区滴灌甜菜块根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烟草节水灌溉的意义、微喷灌溉的技术要点和特点。并在河南烟区,以不灌水和传统沟灌为对照进行多点微喷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微喷灌水量对烟叶经济性状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质效果,在烟草伸根和旺长期干旱条件下微喷2次,每次微喷24~36mm,可显著促进烟株生长,比不灌水增产43.0%~65.6%,增加产值70.7%~103.4%,比传统沟灌增产3.83%~9.53%,水分生产率增加15%~20%,灌水增产率提高200%以上,烟草微喷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设施蔬菜种植的水肥运筹技术,掌握肥料施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番茄垄膜沟灌与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尿素施用量为600 kg/hm~2时,番茄产量和纯收益均最高,分别为145 464 kg/hm~2和21.519 24万元/hm~2;在相同的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高先增加后降低;氮肥施用量相同时,膜下滴灌的产量高于垄膜沟灌的产量;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垄膜沟灌模式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82-785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滴灌施肥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果径均较沟灌施肥处理高,均表现为滴灌8 d施肥处理滴灌16 d施肥处理沟灌8 d施肥处理沟灌16 d施肥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增产23.3%;滴灌8 d施肥处理番茄果实Vc含量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高13.7%;各处理间番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硝酸盐含量整体低于沟灌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滴灌16 d处理降低9.48%;滴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总体高于沟灌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沟灌处理间基本没有差异。总体上说明,滴灌施肥处理方法比沟灌施肥更能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灌溉方式对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沟灌、滴灌、交替沟灌和固定沟灌4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不同;黄瓜前期产量是交替沟灌滴灌常规沟灌固定沟灌,中期和后期产量是滴灌交替沟灌固定沟灌常规沟灌,总产量的变化与中期和后期产量的变化相同;滴灌和交替沟灌的黄瓜根系活力无显著差异,但二者的根系活力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沟灌和固定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的变化趋势一致,滴灌最高,交替沟灌次之,常规沟灌最低,而耗水量的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的变化相反.说明日光温室内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为滴灌和交替沟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滴灌条件下减氮施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影响。[方法]以NC5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3个减氮施肥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SOD及NR活性的影响。[结果]滴灌条件下减施20%氮肥(T_3)与沟灌条件下100%施氮肥(CK)的株高、茎围及最大叶面积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滴灌条件下减施20%氮肥处理根系活力高于沟灌条件下100%施氮肥处理;成熟期沟灌条件下100%施氮肥处理SOD和NR活性显著高于滴灌条件下减施20%氮肥处理。[结论]成熟期滴灌条件下减施20%氮肥处理叶片较成熟期沟灌条件下100%施氮肥处理叶片成熟性好。滴灌条件下减施20%氮肥可以获得较好的农艺性状、根系活力,且叶片适熟。  相似文献   

20.
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分析了番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灌水定额及土壤水分胁迫对其产量的影响.对番茄滴灌与沟灌2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灌溉定额进行了量化比较.滴灌的节水效果明显高于沟灌.筛选出了番茄滴灌最佳的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