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武  张惠明 《内陆水产》2000,25(3):22-23
4扣蟹饲养当一级池的蟹苗蜕壳3次 ,成为Ⅲ期仔蟹(2万只/kg 左右)时 ,即可将仔蟹扩大到二级池中暂养。如5月中旬购入的人工苗 ,则可培育至Ⅳ期仔蟹(8000只/kg左右)再扩大到二级池饲养。其饲养目的是提高扣蟹的成活率 ,保持规格均匀 ,防止产生小绿蟹。4.1重视经济水生植物的种植二级池四周以及深沟可种植水蕹菜。水蕹菜4月中、下旬在陆上种子田内散播 ,浇2次粪清水 ,待苗长至10~15cm时连根拔起 ,在池边贴水面种一圈(插入泥中) ,株距10cm。四周深沟上则种植“水面庄稼” ,即无土栽培水蕹菜。具体方法是 :…  相似文献   

2.
1997年5月于6670m^2池塘内投入扣蟹,采用配合饲料和青饲料,1997年11月下旬验收,商品蟹规格为101g,每100m^2产11.78kg商品蟹,投入产出比为1:2.6。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培育早期人繁蟹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早期人繁Ⅰ期仔蟹成活率,延长当年养殖时间,我们于1997年3月20日至4月30日,历时40天时间,采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早期人繁蟹苗的试验。放养Ⅰ期仔蟹3公斤(规格为15万只/公斤),最后起捕Ⅳ—Ⅴ期的豆蟹72万只。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4.
利用浅水草型湖泊网围养殖商品蟹,甲匡投放长江水质系隔年蟹种,乙匡投放当年5期幼稚蟹,丙匡投放辽河水系隔年蟹种,进行对比试验,甲匡成蟹平均上市规格142g/只,净增重7.0倍,投入产出比1:1.70,乙匡成蟹平均规格100g/只,净增重64倍,投入产出比1:1.09,丙匡成蟹平均规格105g/只,净增重3.1倍,投入产出比1:1.08。  相似文献   

5.
金湖县6为了提高宝应湖大面积围拦养鱼的经济效益,1987年在宝应湖伏家洼700亩土围大水面中搞了增养河蟹的试验。投放幼蟹150多公斤,当年产商品蟹960多公斤,取得6了较好的效果。88年大  相似文献   

6.
靖江市西来镇地处长江之滨。近年来,当地农民依托长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产,特别在河蟹养殖上独树一帜——利用稻田培育蟹种,即将V期幼蟹培育成扣蟹,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致富之路。2003年该镇仅义兴村就新发展19.3hm^2连片稻田育蟹,春季投放仔蟹75kg,育扣蟹660万只,农民从中增加纯收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蟹种是近年来兴起的水产养殖技术,因其是小面积精养,苗种用量少,成活率高,能为大水面提供较多的优质蟹种,故深受养殖者的亲睐。每亩放1斤蟹苗,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一般每亩可产80—120只/公斤的蟹种75公斤,纯收入达5000多元,即每亩投入7000元可获利5000元左右,比直接把蟹苗投入大水面的经济效益可观得多。池塘培育蟹种的操作、管理相当方便,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培育池的选择1.面积选择在5—10亩的池塘,最好是2—5亩,长方形,宽度便于拉网为限。水深1—1.5米,池底平坦,污泥少,不超过20cm,无污染,有水草(特…  相似文献   

8.
河蟹人工育苗,仔幼蟹培育,成蟹养殖已在我国南北方兴起,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地处淮河流域的淮南市有优越的河蟹养殖自然条件。但由于长江蟹苗资源衰退,幼蟹紧缺,造成河蟹人工养殖的苗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我市从1994年起采用人工繁殖的蟹苗在土地内进行仔幼蟹培育尝试,经4年的不断努力改进,幼压成活率由开始时的5%提高到20%,现将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探讨。1开蟹培育1.l池塘改造选择三口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电通、路通的池塘,面积分别为2亩,l亩,l亩,其中1亩为对照塘。将另1亩塘在其内侧…  相似文献   

9.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Ⅰ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调整产业结构,由单纯追求数量的增加转向注重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使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发展,是实现水产业"两高一优"有效途经。1992-1993年在双港斗牛山水库养鱼水面800亩进行鱼蟹混养试验,共投放蟹种1066kg,草鱼、鳊鲢鳙等鱼种8528kg,收获成蟹3091kg,鲜鱼5.97万kg,产值78.26万元,利润32万元,投入产出比1:1.7。  相似文献   

11.
孙先交 《齐鲁渔业》2001,18(4):18-20
近几年,对虾暴发性病毒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虾池养殖梭子蟹可望成为优良替代品种。通过1998年梭子蟹养殖情况看,养蟹池亩产梭子蟹25~75kg、亩效益1000~1500元,比较可观。同时,与此相关的梭子蟹苗种生产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日照市近3万亩虾池普遍放养了梭子蟹。笔者1998年利用70m3水体、1只抱卵蟹培育出Ⅲ期幼蟹 12.7万只; 1999年利用400m3水体、51只越冬抱卵蟹培育出Ⅱ、Ⅲ期蟹苗146万只,获利分别是6.3万元和36.5万元。现将2年来的生产经验和社会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短河蟹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探索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人工繁殖早苗经塑料大棚培育至Ⅴ—Ⅵ期幼蟹后在池塘中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蟹技术,我们于1996年在苏北滨海县正红乡红岗村选择12口池塘进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塘选用水源充沛,水质...  相似文献   

13.
万全 《水利渔业》1997,(3):24-25
围栏养殖瓯江蟹,收获成蟹平均体重99.4/只,群体增重19.13倍,回捕率8.72%,单产158.41kg/hm^2,利润9626元/hm^2,投入产出比1:1.90。围养效果表明,在长江蟹苗不足的情况下,瓯江蟹苗可以应用于围栏养殖。  相似文献   

14.
周齐志 《内陆水产》2004,29(12):9-9
丹霞湖原是一个枯竭的平原型湖泊。2002年经人工建堤坝.重新蓄水,形成一个面积约333hm^2的小型湖泊。并于当年6月份向湖内投入743.5kg的扣蟹种,到10月份以后开始继续出蟹。但结果所捕获的商品蟹很不理想,全年约为2485.7kg,2003年只有342.8kg,造成亏损158265.0元。给当地大水面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挫折。事后在分析这次河蟹养殖失败时,有几处严重错误事先没有估计到和处理好,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2,19(6):28-28
蟹种在放养初期,因对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应,易造成大量蟹种逃走。可事先在蟹池中围出1~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入蟹  相似文献   

16.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地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1988及1989年分别采用网箱、室内水泥池、室外水泥池等形式,将仔蟹经过18天左右的强化培育,养成Ⅳ-Ⅴ期的幼蟹,再投放至大水面养殖,成活率达79%。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和1999年笔者连续两次利用温泉水培育早期豆蟹,然后分别在山东威海市和湖北黄州市同时进行成蟹养殖,取得了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的预期效果,介绍如下:1早期豆蟹培育1.1 培育池的准备 用罗非鱼越冬池培育扣蟹,在进排水系统和充气设施完好的基础上,必须先培育好水草,使水面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早期可用大叶浮萍,后期以水花生为好。1. 2 蟹苗下塘 在 4月1~4日进行。每 50m2放大眼幼体 500g,平均1200~1400只/m2。下塘时水温与大眼幼体出池时的水温相同。此后由18℃每天升高1…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长江系中华绒螯蟹良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的实施工作。我们在搞好引进子一代大眼幼体培育优质扣蟹的同时,于前锋镇中营村选择面积均为8.6亩的3个塘口,进行生态养殖技术试验,投放规格为100只/千克的扣蟹13455只,年底获得亩产商品蟹41千克,平均规格达130克,亩产值2832元,亩利达1512元。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一、塘口改造1.选择良好水源水源为白马湖水系,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2.彻底清塘消毒池塘清整2000…  相似文献   

20.
赵军 《内陆水产》1999,24(5):8-9
随着河蟹繁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繁蟹苗当年培育成商品蟹成为可能。为此,我们于1995年12月~1998年11月在本镇开展了池塘人工种苦草(Valisnrtiaspiralis)利用早繁仔蟹当年养成商品蟹的养殖示范。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