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导致远缘杂交失败的生殖障碍原因及其有效的克服方法,包括杂交不亲和等受精前障碍因素和胚胎败育等受精后障碍因素;概述了远缘杂种的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等鉴定方法,并对植物远缘杂交育种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采用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观察,以探明蓝盆花自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为今后蓝盆花人工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蓝盆花花粉饱满,具有1~3个萌发孔,二裂柱头,花柱细长通直,培养10 h花粉萌发率达86.06%,花粉活力高。授粉后4 h多数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后10 h花粉管进入花柱中上部;授粉后12 h多条花粉管进入花柱并到达中部;授粉后48 h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进入子房,但通过观察发现花柱顶端有胼胝质及花柱内的花粉管交叉缠绕停止生长的异常现象,从而花粉管不能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过程,这可能是导致果实空瘪的一个原因。由此推测,蓝盆花自交授粉存在受精前障碍,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3.
葛(Pueraria montana (Willd.) Ohwi)自然结实率不高,为了找到可靠的进行科学人工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葛为研究对象,采用I2-KI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对葛花粉活力进行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1)葛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前1 d最高,且此时花粉活性最强,开花后随散粉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开花后2~5 d有一个花粉活力较稳定的时期;(2)葛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第1天最强,此后可授性下降并迅速在第5天不再具有可授性。本研究通过对葛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进行研究,明确了葛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推导出葛的最佳授粉方法是:采集开花前1 d的花粉对开花后第1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为进一步对葛进行科学人工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制种田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母本异交结实率的构成,一是开花当天,柱头接受花粉受精结实,它包含非柱头外露结实和柱头外露结实。二是开花当天以后通过柱头外露来接受花粉受精结实。据测定,开花当天以后柱头外露的结实籽粒数约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60%~90%,后者是制种产量形成的产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母本花时越早,开花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82-5792
紫牡丹是进行栽培牡丹花色改良育种的关键亲本之一。设置紫牡丹与亚组内、亚组间、亚组间杂交后代及芍药组等多个杂交组合,并观察受精前障碍。结果表明:(1)紫牡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异株授粉结实率最高,自交结实率最低;(2)紫牡丹作母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于作父本,紫牡丹与其杂种后代组合亲和性较好;(3)紫牡丹为母本,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高于紫牡丹为父本的组合;(4)紫牡丹×黄牡丹受精前障碍主要表现为花粉粒附着、花粉管萌发慢、到达雌蕊各部分时间延迟,生长方向杂乱、管内出现胼胝质块,形态基本正常且能正常到达子房的花粉数量较少。探究紫牡丹结实特性及不同杂交组合亲和性差异,有助于获得更多杂交种子,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栽培种香石竹与野生种瞿麦种间杂交障碍,为获得抗逆性好且花色花型独特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基础。以瞿麦为父本,春之歌、四季红和Promesa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统计其膨大率和结实率;并采用压片法对亲本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测定;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石竹种间杂交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伸长及受精情况,探讨种间杂交不亲合性的原因。3个种间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为0,揭示石竹种间杂交存在杂交障碍。染色体倍性鉴定发现,瞿麦为二倍体(2n=2x=30),春之歌为二倍体(2n=2x=30)、四季红为三倍体(2n=3x=45)、香石竹栽培品种Promesa为二倍体(2n=2x=30);花粉活力测定发现瞿麦花粉活力高,为92.8%,且显微镜观察表明花粉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能伸入柱头及子房并与胚珠结合,但胚珠与花粉管结合率低。胚珠与花粉管结合率低可能是影响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的因素之一。结果揭示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的原因,为石竹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萍  马均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2012,38(9):1734-1742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 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 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 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 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鹃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相对于中国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国内杜鹃花种质创新进展缓慢。目前杂交育种仍是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的主要技术手段。杂交亲本的选择、正反杂交(向性)、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地位等都会影响杂交的亲和性,因杂交亲和性的差异,受精障碍可能发生在受精前、后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受精前、后障碍,可以通过不同的授粉方法、杂交组合的合理配置,结合胚拯救技术,克服受精障碍,提高杜鹃花属植物的育种效率。虽有杜鹃花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研究报道,但人工诱导的多倍体商业品种还比较少见。秋水仙素(Colchicine)、氨磺灵(Oryzalin)、氟乐灵(Trifluralin)等在杜鹃花多倍体诱导中都有应用,杜鹃花多倍体在观赏特性上表现出叶片肥厚、花大等性状,一般对逆境胁迫的生长适应性也会提高,但也有杜鹃花多倍体抗性减弱的报道。多倍体可以帮助恢复杂交亲本育性,作为杂交亲本进行远缘杂交,有利于提高远缘杂交亲和性,采用异源多倍体可以克服因远缘杂交带来的缺少成对染色体配对而导致的杂种不育等问题。杜鹃花的转基因工程中,主要以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为主,其中农杆菌介导法的基因转化率较高。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相关研究概况方面展开全面论述,以期为后期的杜鹃种质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应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F1(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加倍单倍体(DH)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化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本文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分析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较孤雄生殖、球茎大麦技术等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百合雄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百合的雄性生殖器官花药和花粉较一般植物大,因此是研究植物生殖发育生物学的常用材料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百合花药、花粉和花粉管等雄性生殖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通过SDS—PAGE,蛋白质双向电泳,SSH和RT-PCR等手段分离到了部分特异表达的多肽和蛋白及cDNA片段;并且对部分多肽的功能进行了预测和验证。此外,还分离到一些编码百合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与柱头互作的蛋白,并对其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推测。本文不仅介绍了百合雄性生殖器官发育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而且还对在相应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