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施永新 《植物保护》1985,11(6):48-48
我区多年来一直沿用六六六毒沙防治玉米螟,效果甚差,经试验,用50%甲胺磷乳油10000倍稀释液,每株灌10—20ml,杀虫效果达100%,同样稀释倍数的2.5%溴氰菊酯和20%杀灭菊酯防效分别为94%和90%。 1983年在栖霞县藏家庄镇和中桥乡,用50%甲胺磷乳油8000倍稀释液进行20000亩防治试验示范,对玉米螟防效比六六六毒沙提高45%。 甲胺磷是高毒农药,但稀释8000—10000倍后就比较安全了。施药时,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顺行前进,遇到玉米螟为害的花叶株,  相似文献   

2.
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枣尺蠖在苹果树上危害,也日趋严重。生产上普遍采用六六六、滴滴涕、对硫磷进行防治,由于长期使用,产生了明显抗性,防治效果显著降低。1980~1982年我们喷布菊酯农药进行室内外试验及田间示范防治,证明用2.5%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3万倍液防治枣尺蠖,效果高,成本低,省劳力,使用方便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地优于六六六、滴滴涕、对硫磷。1982年在河南省中牟、新郑、民权县及郑州市郊区枣和苹果上开展大面积生产防治,面积达9万余亩,防治181万株,收效显著,平均防治效果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3.
1965年,聊城地区黄地老虎大发生,为历年所罕见,由于及时防治,基本未造成灾害,主要经验如下: 在卵孵化盛期及幼虫一、二龄阶段: 1.喷粉:低龄期喷1%六六六粉和5%滴滴涕粉等量混合,每亩4—5斤。冠县孙町大队在4月下、5月上中旬喷粉二次,防治的危害株1.1%,未防治的30% 2.喷雾:用6%可湿性六六六和25%滴滴涕乳剂各1斤,兑水300—400斤,结合防治棉蚜,每亩用药水50—60斤,防治的受害株2.2%,不治的30%。 3.毒土:6%六六六粉1斤,兑土30斤,在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栾城县玉米、大豆间作面积逐步扩大,伏后,玉米红蜘蛛发展蔓延很快,严重威胁玉米丰收。我们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几种药剂试验: 试验设12个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以直接杀伤计算杀螨效果,药械为普通压缩式喷雾器。 试验表明:以8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最好;700倍50%“1059”乳油为第二位;600倍50%“1605”乳  相似文献   

5.
苹果巢蛾(Hyponomeuta malinella Zeller)幼虫巢网孔隙約为0.28—2.25微米,平均0.53微米,一般噴雾液滴約100—400微米,无法喷入网內。利用烟剂毒杀幼虫药效测定結果証明:45%六六六烟剂不及45%滴滴涕烟剂和六六六-滴滴涕混合烟剂(45%等量六六六和滴滴涕)。每公頃用六六六-滴滴涕混合烟剂15—20斤,风速1—1.5米/秒,于越冬幼虫出鞘活动初期,日落后采用定点或定点与移动相結合的方法施烟一次,田間防治效果达77.9%—94.3%;平均示范防治效果为74.3%、73.3%。烟剂防治效果高于敌百虫,稍遜于对硫磷噴雾,且施药安全、防治費低,比噴液提高工效30倍,适于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6.
供试农药为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亩用1.5两,日本产品),对比用药是40%克瘟散乳剂(亩用2两)、50%稻瘟净乳油(亩用2.5两),另三种是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托布津和退菌特(每亩都用1.5两)。 小区试验面积5厘,每个处理重复一次,共14个小区。大田示范面积11亩,单独使用富士一号(严重的每亩用2两),以不施药为对照。供试水稻品种,小区试验为厦革四号。大田示范为金丝糯,四优二号。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試驗研究和大面积防治調查資料表明:在小地老虎一龄盛期时(4月25日左右),田間杂草(小薊)密度大、栖食的幼虫数量多,当幼虫尚未向玉米上迁移之前,充分发揮除草的作用,可以減少田间虫群密度,減輕玉米受害。小地老虎一龄盛期是除草防治的最适时期。适期除草防治的效果与撒6%六六六毒土和噴5%二二三粉剂的防治效果不相上下,4月下旬除草減少死苗(断茎),效果达到45.83—58.5%,除草結合噴药有增效作用,減少死苗效果达到73.9%。除草防治具有农业防治的优点,經济有效、簡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甲胺磷拌种防治小地老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1979~1981年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港地区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越冬代蛾峰有三个,初峰在4月初,中峰在4月中旬,末峰在4月下旬,其中的中、末峰是一代幼虫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虫量80%是预报和防治的重点,研究还指出:5月初初峰发育的幼虫正值3龄,中峰为2龄,末峰为1龄,此时,春玉米幼苗为2~3叶期。试验证明,用20%甲胺磷(缓释剂)以2%用量拌种,保苗效果为83.1%,经5000亩应用平均效果为88.4%,用50%甲胺磷(乳油)以1.0%用量拌种防治效果为91.5%,经50000亩应用平均效果为92.2%。对玉米、棉花安全,同时能兼治蝼蛄、金针虫,该法适用于地下虫混合发生区。  相似文献   

9.
鉴于隆林县大部分玉米种植在山坡上,水源缺乏的实际情况,1991年上半年我们在隆林县桠杈镇纳贡村采用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的98%巴丹原粉,进行了不同施药方式的防治玉米铁甲虫幼虫试验,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试验设计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98%巴丹原粉:设亩用50克加混草木灰20公斤撒施和兑水60公斤喷雾;20%速灭杀丁亩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喷施清水作对照共4个处理。 1.2 试验方法:试验选择铁甲虫发生严重、玉米长势一致的地块进行。小区面积0.1亩,重复三次,试验地共1.2亩。田间设计随机排列,各处理只用药一次。 1.3 调查方法:施药前及药后6天按每小区定点调查12株玉米的幼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据1974—1980年在本地区研究,小地老虎越冬代发生有三个蛾峰。初峰多在4月上旬,中峰在中旬,末峰一般在下旬。而中末蛾峰和田间幼虫发生关系至为密切,约占总虫量的80%以上,是予报和防治的重点。当地玉米播期为4月20日左右,4月底至5月上旬,恰在2—3个叶片生育期,如在玉米播种时,用内吸剂处理种子,使种苗带毒,可以防治小地老虎的为害。 1979—1980年试用20%甲胺磷缓释剂拌种,经室内毒效测定:1%、2%、4%用量杀虫率均达100%。拌种后21天田间小区观察,2%用量的保苗效果达83.1—86.1%:在5000亩春玉米、棉花大面积示范,平均保苗效果88.4%。此法不  相似文献   

11.
抗霉菌素“120”是中国农科院从土中分离所得的一种吸水刺孢链霉菌北京变种所产生的一种抗菌素。1983年,在无锡市郊区蠡园乡进行“120”防治西瓜炭疽病小区试验并与5种常用杀菌剂(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波尔多液、农抗“401”)对比。以“120”和托布津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2.22%和61.97%。1984年,在蠡园乡东红村(1亩小区试验)、河埒乡农科站(1.5亩大田示范试验)进一步对比“120”和托布津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120”防病效果60%以上、保瓜效果50%以上、增产30%以上,而托布津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2.
小地老虎对几类杀虫剂的毒力反应及其抗药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系统地了解小地老虎对几类主要杀虫剂的毒力反应,及其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用药和提高现有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5类、18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五龄幼虫的触杀毒力,以及小地老虎对数种药剂的抗性程度。结果得出,触杀毒力顺序依次为: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剂>六六六和沙蚕毒系杀虫单>>氨基甲酸酯类≥滴滴涕。与1965年的毒力测定资料对比,小地老虎幼虫对敌百虫和滴滴涕的抗性都有明显增加。本试验还发现辛硫磷和敌百虫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建议在生产上应用合理的混配药剂来提高杀虫效果,减少施药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13.
1984—1987年,通过人工模拟产量损失试验和黄地老虎幼虫三龄前在玉米叶片上的蛀孔株与枯心株的关系调查,提出以玉米植株定苗期虫孔株率确定防治指标。即玉米定苗前10天,植株叶片上出现的虫孔株率超过11.33%时进行防治。此法经在1987、1988年大田生产中验证较原防治指标法亩节约药费5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中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1984年我们进行了甲胺磷颗粒剂防治三代稻飞虱及对稻田蜘蛛等天敌影响的试验。 试验农药为3%的甲胺磷颗粒剂。对照农药是甲六混合粉(含有效成份1.5%的甲基1605加3%的六六六粉)和用甲磷粉(含有效成份1.5%的甲胺磷加1.5%的甲基1605)。各农药药量均为3斤/亩,拌细黄土50斤撒施,设不施药为空白对照。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05亩。  相似文献   

15.
速朴威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省植保值检站之托,我们进行了速朴威防治晚稻四代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993年我县第4代精纵卷叶螟属中等发生。试验设在发生较重的田块中,晚播品种为汕优64。农药为25%速朴威(浙江东风农药厂生产),50%甲胺磷(上海农药厂生产)。设三个处理:(l)市用25%速朴威SOrnl;()亩用SO%甲胺磷乳油IOO克;(3)空白对照。供试田块施药前8月ZO日调查卵量为20.4万粒/市,在幼虫H龄高峰期(8月26日),采用细水喷雾施药,亩用水量为SO公斤。小区采用随机安排设计,重复3次,共9小区,每小区…  相似文献   

16.
3种药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等3种农药防治茶尺蠖的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和7 d,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0%。药后7 d,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达86.7%,而48%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低于80%。说明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田极易形成草荒,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为了寻找夏玉米田的优良除草剂,1986~1987年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经田间试验进一步证明西玛津、都尔、丁草胺等除草剂适用于夏玉米田除草。几种除草剂对玉米出苗、植株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和使用剂量 (1)72%都尔乳油,150克/亩(瑞士汽巴—嘉基公司);(2)48%甲草胺乳油,200克/亩(美国孟山都公司);(3)60%丁草胺乳油,150克/亩(广州农药厂);(4)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稻螟赤眼蜂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不同地区的稻螟赤眼蜂,对六六六、甲基一六○五和一些常用药、新农药的抗药性测定,摸索害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途径。供试材料供试杀虫剂:14.5%六六六原粉(广州化工厂),6%六六六可湿性粉剂(沈阳农药厂),甲基一六○五原油(美国),50%乐果乳油(广州农药厂),20%叶蝉散乳油)广东江门农药厂),50%甲胺磷乳油(广东江门农药厂),20%杀灭菊酯乳油(S—5602,上海14制药厂)。供试赤眼蜂:各地稻螟赤眼蜂均系试验之前采集三化螟卵,在室内出蜂后,在25±1℃、RH80±5%的恒温室中,用米蛾(Corcyra cepnalonica Stainton)卵繁殖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摸清丁草胺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稻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6~1987年在江浦县进行了两年的小区试验。并经1988~1989年两年全县5万亩大面积应用证实,丁草胺对水稻生育安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60%丁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产品);25%除草醚(江苏江都农药厂产品)。 (二)处理:1.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亩;2.60%丁草胺乳油125毫升/亩;3.60%丁草胺乳油150毫升/亩;4.25%除草醚500克/亩;5.CK(不用药)。以上处理  相似文献   

20.
顾万钧 《植物保护》1966,4(3):87-87
尉氏县是豫东地势低洼、易涝的一个产棉县。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棉田,因小地老虎为害造成缺苗断垅,群众采用六六六拌种防治效果很好。在1962年取得经验后,经过三年推广,1965年防治面积57,000亩,占全县棉田的80%。据县农场检查,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