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于害虫抗药性的关注,首推Melander于1908年有关梨园盾蚧(Aspidiotus perntciosus)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的报道。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不少害虫对各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根据1988年Georghiou报道,全世界已有504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我国自1963年发现棉蚜和棉红蜘蛛对内吸磷产生抗性以来,根据文献初步统计至少已有30多种害虫产生了抗性。尽管人们在对杀虫剂的更新、混合、交替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延缓了害虫对于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但是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仍明显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昆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昆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成龙  米智  朱勇 《蚕业科学》2012,38(2):322-328
由于杀虫剂的长期使用,昆虫产生的抗药性已成为农林虫害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昆虫抗药性机制有助于为农林害虫防控、资源昆虫抗性品系选育及新型杀虫剂研发提供科学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模式昆虫、卫生昆虫和农林害虫的研究,对昆虫的代谢抗性、靶标抗性有了一定认识,继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分析了一些抗性相关基因,目前正从基因组学角度去深入阐明昆虫抗药性机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由昆虫抗药性涉及的主要解毒酶入手,对昆虫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杀虫剂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可持续控制。本文对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发展、机理及治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杀虫剂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治有害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世界各地大量施用化学杀虫剂,不仅导致了昆虫的抗药性,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开发安全、有效的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杀虫剂是防治害虫的主要趋向,杆状病毒杀虫剂是一种用于害虫防治的新兴农药。杆状病毒是闭合双链DNA病毒,具有很高的宿主选择性,它的全部宿主成员只限于无脊椎动物,对脊椎动物是安全的。许多野生型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已被广泛用于森林、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的害虫防治,而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是改进病毒杀虫剂性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家蚕和野蚕的细胞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沈卫德 《中国蚕业》2002,23(4):67-69
从Grace(1962)首次建立天蚕蛾(Antheraea eucalypti)的4个细胞系以来,昆虫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离体培养的细胞为研究昆虫病原物、病原物的增殖,以及利用这些病原物作为杀虫剂提供了理想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已意识到化学农药作为杀虫剂对人类产生的有害影响;昆虫对农药的抗性渐增,使农药的发展与更新难以与之抗衡.因此,人们试图利用生物杀虫剂取而代之.其中利用昆虫病毒防治虫害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6.
有益于人类的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有化学防治法,但在其杀虫剂中亦有称为昆虫发育控制剂(IGR)和制虫剂这类物质。这些杀虫剂可控制昆虫的发育和生殖等而降低害虫密度。农药一般对人畜来说是有害的,那么高尔夫球场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就成为问题,而昆虫发育控制剂和  相似文献   

7.
美找到推迟害虫产生抗药性新方法美国科学家找到一种新方法,可有效减缓农业害虫通过遗传而产生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新方法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时间推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目前,一种杀虫剂一旦使用多年,害虫就会对它产生抗药性,人们不得不用另一种化学药剂来替代,直至害虫再次“适应”。然而,新发明的 NCR 方法通过混合使用多种杀虫剂,可十分方便地测出一种特效药剂来控制已对某种杀虫  相似文献   

8.
蟑螂是一类常见的病媒昆虫,目前主要采取化学杀虫剂的办法来防治,但存在污染环境和抗药性问题,在某些场合还存在不适合使用杀虫剂的问题。采用驱避剂驱赶昆虫来防治蟑螂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法。驱避剂是一类能引起害虫产生忌避作用的化学物质,驱避剂的使用历史悠久。文中就近年来蟑螂驱避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几十年里 ,我们在生产中大量施用农药 ,促进农业增产 ,但同时导致害虫抗药性呈几十倍提高 ,农药残留过高 ,给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现就昆虫的生理特性谈谈抗药性产生的机理。首先从昆虫排泄杀虫剂过程谈起。昆虫体内马氏管和后肠组成的排泄系统 ,功能上很像人体的肾 ,它能使杀虫剂转变为水溶性苊化合物 ,不被直肠壁吸收 ,由直肠排泄体外。昆虫体内的脂肪体有类似人的肝功能 ,这些脂肪体大部分裸露在昆虫的血液中 ,因此 ,进入血液中的杀虫剂大部分容易被脂肪体吸收 ,只有一小部分达到杀虫的作用 ,形成了昆虫体内大量贮存、缓慢…  相似文献   

10.
正据《北京农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不同施药方式下烯啶虫胺对苹果黄蚜及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研究》(作者寇弘儒等)报道,为了明确不同施药方式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常规喷雾和树干注射2种方法施药,调查烯啶虫胺施药后苹果黄蚜和非靶标昆虫的田间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有机合成杀虫剂为主的农药开发对农作物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越想彻底防治害虫,就会向频繁使用更多更强的杀虫剂方向发展。而且投入巨额的研制费而研究出的新型杀虫剂也因害虫抗性产生速度的加快而迅速失去作用。杀虫剂的研制与抗性的产生象征着人与害虫的战斗是无限的战斗。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亮  李兵  浦冠勤 《蚕业科学》2010,36(1):138-142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EC3.1.1.7)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斜纹夜蛾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FJ95938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全长1 191 bp,编码397个氨基酸,包含了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特征位点区域。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氨基酸同源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棉蚜(Aphis gossypii)的亲缘关系最远。该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有助于对斜纹夜蛾乙酰胆碱酯酶结构、功能及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几种桑园杀虫剂的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园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造成桑树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其后果是杀虫剂使用浓度越来越高 ,而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由此造成桑园杀虫剂品种结构发生变化 ,灭多威等高毒性杀虫剂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 3] 。通常 ,高毒性杀虫剂更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4] 。有研究报道 ,农药合理混用可产生增效作用 ,并具有兼治作用 ,以及延缓抗药性与降低防治成本等优点。本试验用按比例混合法[5] ,测定了灭多威与辛硫磷、灭多威与敌敌畏混用最大增效作用配比 ,并测定了几个复配组合的室内及田间增效作用。yh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供试杀虫剂 98%灭多威原粉、…  相似文献   

1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在模拟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的基础上由人工合成的一类杀虫剂。该农药具有广谱、高效、对高等动物及鸟类毒性较低、使用比较安全,在自然界容易降解,较少污染等特点。它对抗药性昆虫有效,为近代杀虫剂的发展方向和新途径。本类农药除保留了天然除虫菊素固有低毒、低残留特点外,还具有强大的触杀、杀卵作用,并兼有胃毒作用的神经毒剂,脂溶性大,易于渗透昆虫表皮,对害虫作用快,有强大的杀虫力。它们防治植物害虫的有效成分用量,一般每亩只需几g,有的不到1g,故有“超高杀虫剂”之称。最初此类农药主要用于棉花、…  相似文献   

15.
桑螟是桑园的主要害虫,由于气候、防治不当等原因,近年来在我国蚕桑主产区频繁发生,给当地桑农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桑螟对杀虫剂抗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桑螟抗药性机理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艳君  浦冠勤 《中国蚕业》2011,32(3):76-77,79
斜纹夜蛾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害虫和杀虫剂筛选靶标,被用于害虫抗性监测和杀虫剂生物测定等,人工饲养斜纹夜蛾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比较了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的优缺点,提出了防止斜纹夜蛾种群衰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药的使用可有效地防治桑树害虫,同时也带来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在防治桑树害虫时,由于害虫产生抗药性,将影响其防治效果.一些蚕农每年都在使用农药防治桑树病虫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因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仍不理想.如本镇卫东村6社2007年春季大面积发生红蜘蛛危害,该社仍使用三氯杀螨醇防治,7d后观察,红蜘蛛危害面仍达80%以上.因此,弄清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桑叶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量.  相似文献   

18.
正吡虫啉杀虫剂(Imidacloprid)是属于硝基亚甲基类(烟碱类)内吸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虫害难以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对人类、动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使虫害和药物接触之后,药物作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感染虫害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1]。本药物有效预防蚜虫、双翅  相似文献   

19.
化学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由于茶树上使用农药的安全指标较严,能够使用的农药种类有限,农药轮换使用的选择范围小,害虫的抗性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常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使用时需要增加到很高的浓度才有效果,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易造成茶园及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添加农  相似文献   

20.
房守敏 《蚕学通讯》2010,30(4):28-35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生物体的重要解毒酶系。它的功能广泛,主要包括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有毒亲电子化合物扼合,以增加毒性物质的水溶性而排除体外;作为过氧化物酶,对脂质过氧化产物进行解毒,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以隔离机制被动结合杀虫剂等。昆虫GSTs主要分为6个已知的基因家族,其中Delta和Epsilon为昆虫特异的家族,已鉴定的抗药性相关基因则主要分属于这两个家族。本文主要对昆虫GSTs的比较基因组学及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