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欣明 《今日农村》2006,(10):11-11
“种植蔬菜让我尝到了生活的甜头。”上海市万隆村村民王松根提起蔬菜种植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前几年他家种植了3亩(1亩=1/15公顷)多稻田,一年到头收入微薄,而这两年跟着村里转种蔬菜,每年收入超过1万元。在万隆村,蔬菜种植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蔬菜地里种出了“和谐家园”。万隆村还准备把这个“富民”工程进一步扩大,让更多的村民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农民陈二龙,依靠种植反季节蔬菜而走上了一条生财之路。每年获利2万余元。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于无公害蔬菜生产。近年来,高山蔬菜发展迅猛,其中,高山黄瓜是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上市时间集中在蔬菜供应淡季的7-9月份,当地收购价均高于1.20元/kg,主要供应温州、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经济效益显着,农民种植积极性高。但由于多年种植,黄瓜连作障碍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2005年,我们在莲都区双黄乡贾坑村利用黄瓜嫁接栽培技术进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农民陈二龙,依靠种植反季节蔬菜走上了一条生财之路,2004年,他获得纯利2万余元。  相似文献   

5.
提起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周围四乡八疃都知晓这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据了角,崖头村有736户,共建有冬暖式蔬菜大棚520个,春暖式大棚30个。近年来,崖头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好规模、品质、特色“三张牌”,蔬菜大棚种植鼓起了崖头村民的钱袋子。2005年,仅大棚蔬菜种植一项,该村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平均每个大棚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全村大棚总收入700多万元,村内三分之二的农户成为蔬菜种植专业户。  相似文献   

6.
黄源乡位于云和县西南山区,海拔均在900m以上,具有夏季凉爽,空气新鲜,无工业污染的资源优势,十分有利栽培高山蔬菜。早在1980年,就有50亩反季节高山蔬菜(甜椒、番茄)的项目在该乡叶洋村实施,并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年又获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随着云和县小县大城战略的不断实施,反季节高山蔬菜市场行情一路看好,农民的种植热情高涨,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乡反季节高山蔬菜栽培面积达2000亩左右,已成为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项目,每年可为山区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但发展不平衡,年际之问的收益差别大,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发展反季节高山蔬菜,提高效益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7.
王丽芬 《甘肃农业》2014,(22):F0004-F0004
优质蔬菜产业助农增收 临洮县依托洮河谷地38万亩水浇地,按照打造“洮河百里绿色蔬菜瓜果长廊”的定位,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资金配套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撩蔬菜种植规模逐年扩欠种植效益不断提高。2013年金县蔬菜面积达21.5万亩.蔬菜总产量遮76.32万吨,实现产值9.03亿元,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中获得纯出入741元。  相似文献   

8.
为拓展农民增收领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宣威市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进一步壮大特色经济,涌现出一批“大棚蔬菜村”、“鲜切花村”、“药材村”、“水果村”等农业特色村。热水陡沟村建设100余个大棚发展鲜切花种植,从上海、台湾等地引进自由、玛斯特等40余个康乃馨品种,  相似文献   

9.
漳平市西元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水量充足,土壤肥沃。全乡9个村(居)委会,农业人口1.38万人,耕地面积6470亩,以种植各种蔬菜为主,尤其是种植苦瓜,具有“苦瓜之乡”的美称。为生产无公害蔬菜,做大做强蔬菜文章,突出西元苦瓜这一特色蔬菜产业,有效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市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中,实施了“压粗增细,压常增特”的策略。目前我市特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已达0.2万hm^2,种植种类(品种)80余个。为了使特菜由单一种植改变为模式种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菜农收入和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根据特种蔬菜的特性,对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季节,利用不同的设施(温室、大棚、中小棚)进行试验,总结出了适合我市的特种蔬菜生产栽培茬口模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蚊帐种菜     
《农家致富》2006,(10):21-21
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农民种菜在大棚架上覆盖了一层像“蚊帐”一样的白色防虫网,这样无需使用过多农药,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能生产出安全,洁净的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12.
反季节蔬菜,是近几年种植结构调整中农民普遍种植的产品,有的地方已出现了新的“卖难”。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指出,单凭种植结构调整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业》2010,(5):1-1
江苏省徐州市农民洪泉升多年种植蔬菜,近年来,常规菜效益下滑。为了提高种菜的经济效益,他利用送菜的机会到徐州市各家菜市场“转悠”,并跟菜贩和消费者交流,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蔬菜种植结构,新种植了绿芦笋、茴香等新特蔬菜,亩收益达到万元以上。邻近菜农向他求取种菜效益经,他笑呵呵地说:“效益源自调研来。”  相似文献   

14.
种植蔬菜一直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便捷途径。下面笔者给大家介绍几种蔬菜巧种植、多赚钱的小门道。 种规模菜。即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生产。近年来蔬菜生产的实践证明,有规模才有市场,形不成较大的规模,就难以解决“卖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海希是安阳市汤阴县易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近年来他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种蔬菜种植,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给所在地农民播洒了丰收的绿色希望。  相似文献   

16.
葱、姜、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种蔬菜,人们习惯称之为“三辣”。它们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经常供不应求,而且价格不菲。相比其他蔬菜,种植“三辣”投入少、产量高、常年价格稳定。近年来,很多山区农民瞄准市场种植“三辣”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7.
翼城县是一个沟壑纵横、水源奇缺的半山丘陵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533公顷(其中保护地蔬菜800公顷),年产蔬菜13.3万吨,商品率80%左右,商品菜年总收入11250万元.菜区农民人均收入超千元,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芮城县蔬菜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菜农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之一,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不但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对蔬菜消费的需求,还远销陕西、河南等周边县市。至今,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年总产量达15万吨。今后蔬菜生产发展必将被无公害蔬菜生产所替代,只有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盛夏的田阳,到处是芒果飘香。“田阳农民一年到头都特别繁忙,从秋冬种植蔬菜、砍运甘蔗一直忙到春夏瓜果丰收,人没歇息,土地也没闲过,就是腰包鼓了。”  相似文献   

20.
创业者语录     
①冯氏蔬菜箱 河北省永清县人冯志先。经营生鲜蔬菜包装1年。之前他搞蔬菜种植,是地道的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