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川省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的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通过桑园科学施肥提高四川丘陵蚕区的桑树产叶量与生产效益,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分别以桑叶产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对桑树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肥料元素氮(N)、磷(P)、钾(K)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桑树产叶量与N、P、K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到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共3种7类N、P、K肥料效应函数,各类型函数获得最佳桑树产叶量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P>NPK>NK>N>NP,产投比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NPK>P>NK>NP>N。其中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Y=20 313+0.25X1+43.48X2+34.47X3-0.01X12-0.14X22-0.06X32+0.05X1X2+0.02X1X3-0.07X2X3,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全因子模型,可作为桑园的推荐施肥方案。单因素效应分析显示K肥对桑树产叶量及产投比的影响最大,因而在所有模拟的函数中K肥因子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Y=25 002.27+44.728X3-0.084X32)获得的最佳产叶量和产投比最高,用600.00 kg/hm2 N、210.00 kg/hm2 P2O5、254.33 kg/hm2 K2O的最佳施肥方案,获得的桑树最佳经济产叶量达到30 945.00 kg/hm2,投入的肥料价值为4 403.65元/hm2,产投比高达17.57。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省蚕桑主产区石泉、汉滨、平利、汉阴、紫阳、勉县等县区的19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桑园土壤肥力水平普遍偏低,有机质含量平均只有1.29%,速效N、P、K含量分别为37.25 mg ? kg -1、26.32 mg ? kg -1和51.94 mg ? kg -1,缺乏比例分别为67.65%、58.82%、85.29%。不同类型桑园的土壤养分丰缺程度差异较大。进行了“有机-无机桑树专用复混肥”施肥试验示范,施用专用肥比单施尿素增产桑叶11.94%,比施用N、P、K的掺混肥增产6.44%。提出目前桑园肥培管理尤其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的配合,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桑树专用肥。  相似文献   

3.
宁夏灌区丰产桑园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  徐万仁 《蚕桑通报》2000,31(1):15-17
宁夏灌区丰产桑园施肥试验表明 6 6 7m2桑园施纯 N 5~ 2 5kg之间 ,产叶量随纯 N施入量的增加相应增加 ,同时 ,施入适量 K肥是非常必要的。另外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 ,分三次进行桑园叶面喷肥 ,不仅增加桑叶产量 ,而且能防止桑树秋后旺长而枝条不充实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N、P、K肥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施用量不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施肥量为47 kg N/hm2、120 kg P2O5/hm2、30 kg K2O/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1256.42 kg/hm2.N、P、K肥主要通过提高籽粒数/豆荚(x4)、豆荚数/花序(x3)和花序数/枝条(x2)来提高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68.194 14.213X3 27.024X4.  相似文献   

5.
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对该地区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CH6(N3P3K3)产量最高(3579.73kg/hm2),显著高于CK(P0.05)。该地区施肥量的最优组合为氮肥(181.96kg/hm2)+磷肥(321.84kg/hm2)+钾肥(47.01kg/hm2)。(2)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对不同施肥配比的响应不同,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CH3(N2P3K3)组合最优;粗脂肪含量的最优组合为CH13(N2P3K2);CH14(N3P2K2)、CH13(N3P2K2)分别是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3)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对不同N、P、K施肥水平的响应不同,牧草粗蛋白质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在N4和K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水平,酸性洗涤纤维在P2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牧草品质最优组合为N4P2K2。综合牧草产量、品质,呼伦贝尔天然割草地进行配方施肥时应保持N肥、P肥用量,减少K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兰引3号结缕草肥效试验,分析了施肥对植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坪期,随着N、P、K肥用量的增加,植株对养分吸收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N吸收量与施N量呈极显著相关(r=0.8858),地下部N吸收量与施N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r=0.7463);K吸收量与施K量之间相关不显著,而与施N量呈极显著相关(r=0.7921);氮肥能促进植株对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采用"311-B"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健宝牧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对健宝牧草的产量和效益影响最大;在较高施N水平下,P、K间交互效应有利于健宝牧草的增产增收;最优施肥方案为N303.89kg/hm2、P2O5240kg/hm2、K2O240kg/hm2,其产量为104378.58kg/hm2,效益为8154.38元/hm2。  相似文献   

8.
N、P、K肥配施对杂交甜高粱草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最优化设计研究N、P、K肥配施与杂交甜高粱品种甜格雷兹饲草产量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N肥对草产量和效益影响最大;在较高N水平下,P、K间交互效应均利于甜格雷兹的增产增收;其最优施肥方案为N 150.53kg/hm2、P2O550.82kg/hm2、K2O 75.71 kg/hm2,草产量为112.09t/hm2,获得效益20.902×103元/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以N、P和K3种肥料为因子,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地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缺乏N和P的高寒退化草地,不缺K,3个施肥因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K,草地牧草产量(Y,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kg/hm2)间的二元二次方程Y鲜重=11 027+742 N+728 P-2 540 N2-624 P2-1 055 NP和Y干重=3 706+243 N+232 P-716 N2-201 P2-306 NP很好地估测;牧草产量较优施肥组合为251.80 kg N/hm2+131.82 kg P/hm2和269.69 kg N/hm2+119.36 kg P/hm2。  相似文献   

10.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 kg/hm2),P(单施磷肥,100 kg/hm2),K(单施钾肥,100 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PK(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PK(氮、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研究贝加尔针茅草原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叶片性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叶片特性随养分供给条件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叶绿素含量、叶片养分在不同养分添加下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综合6种植物进行分析,SLA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片含P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N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含N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P量与土壤P、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研究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叶片含N量较低,植物叶片性状受N素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素添加的反应不同,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是叶片结构特性和叶片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围栏草地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草地由于超载放牧极其严重,草地质量退化迅速.为了维持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围栏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不完全试验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防止草地退化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速效氮、磷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牧草产量.连续2年施用N90和P30比不施肥增产265.3%;第2年连续施肥比第2年不施肥相对增产40%~135%;第1年施肥处理的肥料后效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112.3%;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直线相关;钾肥在该草地上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能显著提高围栏草地品质,高氮处理(N135)比无氮处理(N0)粗蛋白含量增加20%以上.综合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因素,川西北草地最佳施氮量为135~150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5~30 kg/hm2,而钾肥可以不施;在最佳氮、磷肥配施下,可以采用隔年施肥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对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春季桑叶1 脱氧野尻霉素(1 deoxynojimycin,DNJ)产量,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Morus alba)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含量也随之增加,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大;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含量。模拟的肥料效应函数表明,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 kg·hm 2,推荐施肥指标为N 286.11 kg·hm-2、P2O5 95.22 kg·hm-2、K2O 159.62 kg·hm-2。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冬、春不同施肥量对桑树春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韩世玉  杨红 《广西蚕业》2001,38(1):15-19
通过桑树冬、春不同施肥量对桑树春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施肥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少春肥或不施春肥,桑树春季经济性状指标及产叶量仍然达到较高水平。每株桑树冬施1.5kg蚕沙加春施23gN、13.8gP2O5、9.2gK2O增值最高;冬施1.5kg蚕沙,春季不施肥,对桑树春叶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苏丹草产草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施肥措施对苏丹草产草量以及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肥能显著提高产草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8.2%,比对照区增产150.0%。各处理的干物质日积累量均在出苗后第38~62d达最大值,分别为335.6、322.9和213.8 kg/hm2/d。在试验条件下,每生产1t苏丹草鲜草,推荐施肥需吸收N 2.59 kg、P2O50.65 kg和K2O 3.13 kg,其N:P2O5:K2O=1:0.25:1.21;习惯施肥需吸收N 2.56 kg、P2O50.76 kg和K2O 3.30 kg,其N:P2O5:K2O=1:0.30:1.29;对照区需吸收N 2.39 kg、P2O50.98 kg和K2O 3.06 kg,其N:P2O5:K2O=1:0.41:1.28。  相似文献   

17.
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在北京地区施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cv.Mengnong)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年内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春季全施和秋/春(1/2)蒙农红豆草的种子产量高于秋/春(1/1)施肥试验的种子产量。春季全施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钾肥18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低,为1 176kg/hm2。秋/春(1/1)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357.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秋/春(1/2)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19.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由相关分析可知,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的有效分枝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5,P<0.05),而与每个枝条的花序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1,P<0.01)。  相似文献   

18.
配方施肥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中苜2号苜蓿规模化种植中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确定等问题,通过“3414”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并结合理论优化模型及计算机模拟寻优技术,筛选中苜2号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中苜2号苜蓿生产性能有明显影响,处理N2P2K2株高最高,为22.76cm,较对照处理N0P0K0高4.39cm;冠幅最大处理是N3P2K2,为21.43cm,较对照处理N0P0K0高5.76cm。施肥后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为0.24%~16.75%,增产率最高为处理N2P3K2,产量10981.59kg/hm^2,最低为处理N2P2K3,产量9428.78kg/hm^2。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氮含量60.80kg/hm^2、磷含量52.12kg/hm^2、钾含量36kg/hm^2,产量为10363.74kg/hm^2;最优施肥配比区为氮含量60.03~61.60kg/hm^2、磷含量51.37~52.96kg/hm^2、钾含量35.63~36.25kg/hm^2,产草量10344.92~10382.56kg/hm^2。  相似文献   

19.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剑  邵生荣 《草业科学》1999,16(5):51-54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量和播利量及其组合对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处理间以N·P·K比例为80:30:30的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结实性能的种子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因此,在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中采用低播种量较好,对种子生产性能而言,施肥量效应与播种量效应间彼此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