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7月13日,江苏一种禽场从美国进口祖代雏鸡1905只,运输途中死亡4只,进入隔离场后,群体检查发现绝大多数雏鸡脱水,部分精神倦怠,闭眼嗜睡,站立不稳,轻轻一碰就跌倒。上笼后先饮葡萄糖生理盐水,两小时后喂食,开食后一小时即出现糊肛雏,并逐渐增多。次日大部分雏鸡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但经统计,糊肛雏达1201只,占总数66.54%。第三日白色、黄褐色的粪便已在雏鸡肛门处粘结,致排便困难。经用0.5%KMnO_4水软化肛部粪结,连同肛门周围羽毛一起剪掉,再用药水洗净,同时在饮水中添加0.02%的痢特灵以防止细菌感染,2—3天不再出现糊肛雏。  相似文献   

2.
雏鸡糊肛(就是肛门被粪便粘住)是各种应激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高,环境温度低以及疾病诸因素所引起.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易导致雏鸡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和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3.
刘佩 《北方牧业》2007,(11):18-18
<正>1异常鸡粪的常见种类1.1白色稀粪:鸡粪白色如糊,首先要考虑是否有鸡白痢,发生白痢时常见糊肛;如果发现白色水样稀粪(如牛奶状),常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兆。  相似文献   

4.
郭传臻 《中国家禽》2000,22(11):21-21
育雏初期即 10日龄之前,有时会遇到雏鸡糊肛现象。雏鸡排出的白色粘稠粪便并不自然脱落,而是干结在泄殖腔口下面。糊肛的雏鸡占全群的 10%~ 40%,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人工帮助清除可减少影响。许多养鸡户认为糊肛是因为雏鸡感染了沙门氏菌而产生的白痢,我们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测,认定这是因蛋白质过剩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1沙门氏菌检测 对 4~ 10日龄糊肛雏鸡 620只,泄殖腔拭子采样,接种在有新霉素的煌绿琼脂平板 (BGN)和有新霉素的 XLDN琼脂平板上培养,没有检出沙门氏菌。 2发生糊肛的主要原因   分析…  相似文献   

5.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发的一种症状,其多发于出壳后3~7d的雏鸡。雏鸡主要发病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并附着于肛门周围,甚至堵塞肛门。  相似文献   

6.
正雏鸡在出生3~7天内容易出现糊肛的现象,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松乱,厌食甚至不食,肛门附近被水样粪便污染,有的病鸡甚至排不出粪便,呻吟,直至死亡。雏鸡糊肛症个别发生时不容易被发现,危害性较小,因此得不到养殖户的重视。直到鸡群发病严重了再去治疗,已经引起较大的伤亡损失。雏鸡糊肛症主要是由应激和病理两方面原因引起的。1应激原因(1)开水时间过迟。雏鸡出壳后的饮水时间过迟,  相似文献   

7.
雏鸡出壳后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环境温度过低等,容易造成雏鸡糊肛,病鸡肛门被粪便粘住,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雏鸡糊肛多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做好雏鸡出壳后的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预防。通常应在雏出壳后  相似文献   

8.
雏鸡糊肛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雏鸡糊肛症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在实践中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你见过四只脚的鸡吗?5月17号无锡南泉中学哺坊就孵出一只四脚罗斯鸡。这只白色绒毛小鸡与正常小鸡一样大,两只脚行走灵活。还有两只脚连在尾骨上,挂在尾部,象是备用腿。腊黄的四只鸡爪,一个摸样。翻看小鸡尻部,还发现它的肛门不在正中,而有两个肛门分列两边。仔细观察,两个肛门均能排泄正常粪便。目下,这只出  相似文献   

10.
一、细菌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病变 1.鸡沙门氏杆菌。该病在成鸡多呈隐性感染.带菌鸡可引起垂直传播.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肝脏病因鸡龄大小而有所差异.3周龄以下雏鸡除剖检可见肝脏表面散在或密布灰黄色坏死点,肝脏略显,少数可见“肺质样”病变外.还伴有白色下痢糊肛门.小鸡闭目呆立。外观可见腹部膨大.老百姓俗称“黑肚子”等典型白痢症状。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杆菌病通常主要危害雏鸡,成鸡多为隐性感染,但近年来发现育成鸡和成鸡因本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或严重发育不良,不产蛋或停产。患本病的雏鸡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排白色稀粪、糊肛等。严重  相似文献   

12.
育雏初期即10日龄之前.有时会遇到雏鸡糊肛现象。雏鸡排出的白色黏稠粪便粘于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不能自然脱落,甚至堵塞泄殖腔。糊肛的雏鸡占全群的10%~40%,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人工帮助清除可以减少死亡。许多养鸡户认为糊肛是由于雏鸡感染了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我们对这种较为普遍的想象进行了分析和监测.认为这是由于饲料蛋白质过高和管理不当引起的非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雏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雏鸡常见传染病,雏鸡多发病于2~3周龄,死亡率较高,病鸡拉白色糊状的稀样便,糊肛为其主要表现特征,可采用西药法、中药法、土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雏鸭食盐中毒胡延巍姜永良吕伟邹德娟(辽宁省本溪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17000)1中毒经过我市溪湖区大连寨镇米×于1995年5月20日从外市购入金定蛋鸭雏650只,饲养1周后群中部分雏鸭发生“糊肛”,治愈后原“糊肛”患鸭肛门周围仍粘附着粪便,呈球...  相似文献   

15.
羔羊出生一周内,最易患腹泻病。病羊排黄白色粪便,粪便糊在肛门周围结块,不及时治疗和清除,将影响羔羊的生长。治疗的方法是:方一: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2克、次硝酸铋2克、小苏打2克,研粉、水调喂服,每日3次,连服3—4日。方二: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氟哌酸4克,加温水1000毫升,每次30~50毫升灌服,每天2~3次。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清洗肛门,再用石蜡油或花生油涂在肛门之下方,排出粪便即自行掉落,再不糊肛了羔羊糊肛的治疗@黄祥旭$隆安县畜牧兽医站!532…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养鹅中,雏鹅糊肛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的应激症状,雏鹅常因肛门被粪便堵塞,使雏鹅排便困难,若粪便排不出来,最后则衰竭死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本溪市一养鹅户于2007年6月20日从外市购入豁鹅650只,饲养1周后群中部分雏鹅发生“糊肛”,治愈后原“糊肛”患鹅肛门周围仍粘附着粪便,呈球状,而且变得干固。欲采用盐水润湿粪球,将其除掉,于是取食盐2把(约0.25kg),放入盆中加水约2kg,混合后用棉球蘸取盐水润湿粪球。  相似文献   

18.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d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它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养鹅中,雏鹅糊肛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的应激症状,雏鹅常因肛门被粪便堵塞,使雏鹅排便困难,若粪便排不出来,最后则衰竭死亡.如防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使雏鹅生长、发育缓慢,使成活率低下,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几年来,笔者在作售后服务时,总结了雏鹅糊肛的常见病发生原因与防治,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兽医临床中,给猫进行体温测量是测肛温,时常发现温度计从猫肛门插入时,插入肛门一点点就插不进去,若强行插入,则易将猫肛门刺破。猫的粪便要比温度计粗得多,为什么比粪便细的温度计有时就插不进去呢?查阅资料,猫、狗等肛门有肛旁窦(sinus paranalis),位于肛门的侧壁,并以肛旁窦管开口于肛门的侧壁,且有些描述与标本观察不相一致。是不是猫肛旁窦管的开口过大,温度计插入猫肛旁窦管呢?未见这方面的相关资料。为了兽医临床的需要和为动物解剖学提供形态学资料,因此对猫肛门的肛旁窦进行了局部大体解剖学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