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柑桔溃疡病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拟建立快速、特异、准确的检测柑桔溃疡病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5μL优化反应体系:10×PCR缓冲液2.5μL,10 mM/L dNTPs 0.5μL(终浓度为0.2 mM/L),2 U/μLTaq DNA聚合酶0.5μL(终浓度为0.04 U/μL),5 mM/L引物各0.5μL(终浓度为0.1 mM/L),DNA模板1μL(终浓度为6.0×10~6cfu/mL/mL),灭菌ddH_20 19.5μL;PCR扩增退火温度为59℃;柑桔溃疡病菌病茵浓度检测下限为6.0×10~3cfu/mL,可以获得柑桔溃疡病菌的特异性片段,能够满足生产中对柑桔溃疡病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2个番茄溃疡病菌株和其它6种植物病原菌为试验材料,以micA、cytC、TomA等3个特异性基因为检测靶标,采用检测引物设计与优化、特异性测试、灵敏度测试等方法,研究建立番茄溃疡病菌的定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依据这3个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特异、精准检测番茄溃疡病菌,其中,以TomA基因为检测靶标的方法灵敏度可达到5copy/μL或103 cfu/mL,优于另外2种方法,为番茄溃疡病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免疫捕捉PCR法检测西瓜种子带细菌性果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免疫捕捉PCR法检测瓜种携带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灵敏度并明确浙江省主要市售西瓜种子的带菌情况,以有效阻止该检疫性病害的扩散和蔓延。利用5种缓冲液配制浸提液并用免疫捕捉PCR法对国内市售的23批瓜种的18个品种进行了实际检测。结果表明,3-N-吗啡啉乙磺酸(MOPS)缓冲液最适宜于作少量瓜种的免疫捕捉PCR法检测的浸提液,来自病区的浙蜜4号、早佳84-24和寿山王3个品种的种子检测到西瓜果斑病菌,病菌主要附着在种皮上。有效阻止病区种子流入无病区及防治病种交互感染健种是该病检疫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西瓜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快速及时地检测出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枯萎病的早期监控预测及后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基因组的数据库,设计筛选西瓜枯萎病菌的特异引物,基于普通PCR技术建立快速简便的分子检测体系,对接种过的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该引物可获得556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体系的灵敏度为365 pg·μL~(-1)。利用PCR检测体系对感病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抗感品种接种1~5 d后都能检测到西瓜枯萎病菌,而此时植株没有病症,后期检测到的病菌量与其病情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接种过的土壤的灵敏度为5×102cfu·g~(-1),而在此密度的病菌土壤中,西瓜植株的发病株率较低。【结论】建立了一套基于普通PCR技术分子检测体系,可用于感病植株和土壤的西瓜枯萎病菌快速及时检测,为指导西瓜枯萎病的早期预测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其侵染途径及防治方法对于西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发现基质带菌能够导致西瓜幼苗 BFB 的发生。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了可杀得叁仟、加瑞农、加收米、注射用硫酸链霉素、90% 新植霉素 5 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发现 90% 新植霉素(100、200、300 mg.L-1)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加瑞农 (600、800 倍液)处理细菌 5 h,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杀灭效果达到 100%。在此基础上,研究在基质带菌量为 109cfu.kg-1的情况下,不同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 1 m3基质喷淋 100 kg药剂,播种后的第 15 天,加瑞农 600 倍液和加收米 400 倍液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分别达到 46.4% 和 30.4%。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的致病相关基因HrpZ为靶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st3F/Pst3R,能从Pst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61 bp的目的片段。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 000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检测模拟带菌种子中Pst的带菌量,检测下限为4.21 cfu·g-1;检测人工接种叶片组织中Pst的带菌量,检测到1级发病叶片带菌量为4.15×102 cfu·g-1。对田间采集的63个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明显症状和疑似症状样本,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和病原菌分离检测,检测到54个样本中含有Pst,3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番茄种子和发病组织中Pst的含量,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以37种生物药剂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试材,采用抑菌圈法研究37种生物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消菌剑魔)、80%乙蒜素EC(汉翔)、3 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DP、0.15%四霉素AS 4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该研究筛选出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一定防效的生防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126-127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促生菌NK1诱导白菜幼苗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辣椒根腐型疫病诊断与防治;表油菜素内酯诱导南瓜幼苗抗疫病研究;菱角萤叶甲的识别与防治;免疫捕捉PCR法检测西瓜种子带细菌性果斑病菌;  相似文献   

9.
郭立新 《北方园艺》2011,(7):181-18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能引起西瓜果斑病和哈密瓜果斑病等,由于病菌危害果实而成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常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对于该细菌病害,较为可行的控制措施是实行检疫控制其扩展,而这有赖于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的应用。该文章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杧果露水斑病是当前生产上影响杧果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潜伏期长常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而错过防治适期,建立其主要致病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控尤为重要。【方法】将该病菌的ITS序列与NCBI中的数据大量比对后,在差异位点大的区域设计了8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两对特异性良好的引物及其扩增条件。【结果】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是ML-SF9/ML-SR5和ML-SF10/ML-SR10,扩增条件:94℃4 min;94℃45 s,65℃45 s,72℃1 min,36周;72℃10 min,特异条带大小分别为408 bp和424 bp。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又与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结合后,建立了杧果露水斑病病原菌的两套巢式PCR快速检测体系,可检测病菌DNA的含量最低为3.55×10-9ng·μL-1,比常规PCR灵敏度提高了1万倍,且能实现对潜伏期果实的特异性检测。【结论】此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杧果露水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酵母菌对草莓果实防腐保鲜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草莓为材料,研究1×106、1×107、1×108 cfu/mL不同浓度的柠檬形克勒克酵母菌悬液浸泡对草莓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探讨生物防腐剂对草莓果实防腐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1×108 cfu/mL的酵母菌悬液处理对抑制草莓腐烂的效果最好,能够推迟草莓的后熟,有效保持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建立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中硫杂脯氨酸的检测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Inertsil HILIC 亲水作用色谱柱(4.6×250 mm,5μm)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85∶15,v/v)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193 nm,柱温30℃。前处理方法为:香菇样品采用甲醇-水(70∶30,v/v)提取,MAX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处理,甲醇-1.0%甲酸(90∶10,v/v)作为洗脱剂对目标物进行洗脱。检测结果表明,硫杂脯氨酸在2~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6.3%~101.7%,相对标准偏差在1.3%~4.8%之间,检出限为0.76μg/g,定量限为2.31μg/g。该方法回收率高、简单、快速、无需衍生化,适用于香菇子实体硫杂脯氨酸的定量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超  景赞  吕雪梅 《中国果菜》2020,(3):44-46,70
风险监测显示市面上陆续出现了添加硝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降血压药物的绿茶,而我国目前尚未有绿茶中硝苯地平的权威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绿茶中硝苯地平的方法。首先对绿茶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经过CARB-NH2固相萃取柱净化;然后进行色谱分析,以Inertsil ODS-3(150 mm×2.1 mm,5.0μm)为液相色谱柱,乙腈、0.2%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质谱采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绿茶中的硝苯地平含量。试验考察了方法学中的线性方程、检出限和定量限、加标回收率、重复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2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13.8μg/kg,定量限为46.0μg/kg;加标回收率在2、4、8 ng/mL三个水平分别为83.5%、86.3%、89.6%,相应水平重复性依次为3.98%、3.43%、1.16%;所考察的指标均满足方法学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行,适用于绿茶中硝苯地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乙腈-2%的乙酸水溶液(11∶89)等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28 nm,流速:0.4 min/mL,进样量:1μL,研究了测定朝鲜蓟叶中绿原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表明:绿原酸在0.013~1.3 mg/mL范围类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为1.87%,与常规HPLC方法比较,该方法分析时间短,节约溶剂,适用于朝鲜蓟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中柚皮素含量。瓦尼木层孔菌醇提物水解后采用RP-HPLC对柚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Hypersil ODS(4.6mm×100mm,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1%冰醋酸溶液-甲醇(62∶38),柱温为40℃,流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288nm。标准曲线为A=4.18×106 X+40109(r=0.9998,n=5),柚皮素进样量在0.0202~2.020μg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n=5),回收率为97.8%,重现性实验RSD为1.76%。该法适于瓦尼木层孔菌醇提物中柚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测定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3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毒力,而后将菌株LF17的菌悬液与化学药剂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甲基硫菌灵生物相容性最好;LF17的菌悬液与甲基硫菌灵复配剂(浓度为1.36×107 cfu/mL+1.0271μg/mL,按体积比5∶5配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81.36%、毒性比率为1.66、表现为增效作用,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为74.05%,显著高于2个单剂的防治效果,且复配剂中甲基硫菌灵的使用量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17.
以"烟富3号"苹果园土壤为试材,采用人工播种生草栽培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种植草类对黄淮地区苹果园常规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合理的土壤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蛇莓、匍枝委陵菜、五皮风、三叶草和黑麦草5种生草处理中,种植三叶草的园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有最高值,其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3.70 g·kg-1,全氮0.66 g·kg-1,有效磷28.03 mg·kg-1,速效钾19.60 mg·kg-1;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31 g·kg-1,全氮0.36 g·kg-1,有效磷4.76 mg·kg-1,速效钾104.05 mg·kg-1;表层土壤细菌数量10.75×106 cfu·g-1,真菌数量4.96×104 cfu·g-1,放线菌数量6.73×105 cfu·g-1。黄淮地区苹果园选择三叶草进行生草栽培更利于土壤的培肥和果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蕉根中4种内源激素:赤霉素(GA3)、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最佳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GA3、IAA、ABA测定的最佳条件是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pH 3.5)为15∶20∶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ZT测定最佳条件为: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pH 3.5)为15∶15∶70为流动相,波长265nm。4种激素的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5℃。选用外标法进行了定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回收率高,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