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农药对蚯蚓毒理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概括了农药进入土壤中的途径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农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行为;归纳了农药暴露对蚯蚓产生的生长及生殖毒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等毒性影响,着重综述了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组学方法在揭示农药对蚯蚓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本文可为农药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并为农药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蚯蚓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2种常用农药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蚯蚓的毒性。结果表明:对蚯蚓的LC50(7d)毒死蜱为89.25mg/kg,甲氰菊酯为142.4mg/kg;LC50(14d)毒死蜱为83.63mg/kg,甲氰菊酯为36.41mg/kg。供试2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蚯蚓和植物为受试生物,将农药生产固体废物样品添加至人工土壤和石英砂中作为试验介质进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及植物生长抑制试验,目的在于探索蚯蚓急性毒性试验和植物生长抑制试验在农药生产固体废物固有生态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固体废物样品对蚯蚓和植物的毒性进行定量或定性,但由于目前尚缺乏可用的毒性分级标准,因此,尚不能根据毒性终点值进行毒性等级划分。研究为后续工作指出了重点。  相似文献   

4.
三种新烟碱类农药对蚯蚓体重及溶酶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非靶标生物受到威胁,如美国蜜蜂种群数量锐减等。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动物,是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采用标准化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吡虫啉、噻虫啉和氯噻啉3种新烟碱类农药对蚯蚓体重损失率和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仅高浓度吡虫啉(1.6mg/kg)、噻虫啉(6.4mg/kg)和氯噻啉(1.6mg/kg)对蚯蚓生长有抑制作用;3种药剂对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对溶酶体膜的毒性作用随着药剂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相同剂量下,处理7d时,氯噻啉引起的蚯蚓体重损失率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噻虫啉;而对于溶酶体膜的毒性,在处理第2天时,氯噻啉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噻虫啉。同时,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中性红保留时间较蚯蚓体重损失率更为敏感,更适合于监测低剂量污染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蚯蚓占了陆生无脊椎生物生物量的绝大部分,是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且蚯蚓对某些污染物比许多其它土壤动物更为敏感,是陆生生态系统中土壤农用化学品污染的理想指示生物。死亡率是最常用于评估化学品对蚯蚓毒性的参数,但大多数情况下蚯蚓死亡率变化对农用化学品暴露并不敏感,因此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并不能为评估化学品对蚯蚓种群危害提供最敏感的风险预测。因此,研究更多可应用于土壤污染评价的蚯蚓生物标志物十分有意义,可对保护整个土壤动物区系的安全阈值设定提供参考。本文从蚯蚓常用毒理学研究方法入手,重点综述了农药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毒性效应以及相关毒理学测试指标在农药土壤生物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影响蚯蚓生态毒理学测试结果的各项因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雷帕霉素在不同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光源中的水解特性,同时测定了其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紫外光照及高温有利于雷帕霉素的水解。当其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66.63、38.93及77.00 h;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144.38、105.00及165.00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家蚕和斑马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86.46和3.50 mg/L (有效成分,下同);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48 h-LD50值为8.95 μg/bee,急性接触毒性48 h-LD50值为16.79 μg/bee;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 d-LC50值为223. 81 mg/kg。按照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 (GB/T 31270—2014) 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雷帕霉素对家蚕、斑马鱼、赤子爱胜蚯蚓的急性毒性分别为 “低毒”、“中毒” 和 “低毒”,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 “中毒”,急性接触毒性为 “低毒”。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属于易降解性药剂,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手性农药因对映体在生物活性、毒性、环境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备受关注,充分了解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对开发高活性农药及减量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手性农药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效应,系统地调研了对映体生物活性和毒性选择性差异,并进行了分类梳理,重点综述了手性农药对映体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和环境风险的差异性,阐述了手性农药对非靶标生物造成的氧化应激、内分泌干扰等慢性毒性,同时关注选择性的规律与机制,为环境友好型高效手性农药的开发、手性农药的风险评估及管理、手性农药对映体立体选择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药在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农药应用后其母体和转化产物在农产品和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残留存在一定的生物活性或毒性风险。传统的农药活性和毒性的评估手段不仅耗时、耗力、耗成本, 且违背实验动物“3R”原则, 也难以快速准确预测种类繁多且不断增加的农药化学品对人体和生态健康的风险。计算毒理学为农药化合物的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毒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农药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 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农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该领域的研究对指导农药的安全生产、科学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4种苦参碱制品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靶标生物毒性评价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推进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的科学合理使用,本研究评价并比较了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 (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斑马鱼) 的毒性及农作物 (豇豆) 对其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豇豆属于低风险性,且0.3%苦参碱水剂对家蚕无慢性毒性;但不同苦参碱制品对同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的7 d-LD50值 (均为有效成分,下同) 分别为512、504、>1 000和 >3 000 mg/kg鹌鹑;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 000、1 300、>5 000和821 mg/L;对蜜蜂的48 h-LC50值分别为1 145、1 361、>3 000和337 mg/L;对蚯蚓的14 d-LC50值分别为549、428、564和 >1 000 mg/kg土壤;对蝌蚪的48 h-LC50值分别为 >100、>100、263和15 mg/L;对斑马鱼的96 h-LC50分别为85、65、193和20 mg/L;其中苦参乙醇浸膏的毒性最低。可见,苦参碱制品对环境生物较为安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07,20(2):21-21
农药的毒性是指药剂对人体、家畜、家禽、水生动物和其他有益动物的危害程度。有的农药毒性大、毒力大、药效也好,如涕灭威、克百威等,就有这种相关性;但也有不少农药,毒性低,其毒力和药效却很高,并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的超高效农药品种,对人的毒性都很低,但对病虫草鼠的毒力和药效却很高,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三唑酮、稻无草、烯效唑等。那么,农药的毒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了解这些问题对减轻农药对人畜危害,合理使用农药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熊蜂 (Bombus spp.) 和蜜蜂 (Apis mellifera L.) 是自然界中的重要传粉昆虫,近年来因为农药的大规模不合理使用造成了世界多个地区熊蜂和蜜蜂种群的持续下降。为了更好地评估农药对熊蜂和蜜蜂的毒性,本研究收集了61个共有的农药蜂毒数据,采用12种分子指纹联合8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了农药对熊蜂和蜜蜂急性接触毒性LD50值的分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农药对熊蜂和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分类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达86.7%和80.0%。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 和支持向量机 (SVM) 3种算法联合Fingerprinter、Klekota-Roth Count和Extend 3种分子指纹在本研究中的预测能力较好。此外,分别采用构建的熊蜂毒性预测模型和蜜蜂毒性预测模型开展交叉毒性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9%和66.7%,表明熊蜂毒性模型预测蜜蜂毒性的准确性高于蜜蜂毒性模型预测熊蜂毒性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为设计低蜂毒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开展不同昆虫靶标的毒性交叉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手性农药毒性机制的对映体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手性农药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细胞毒性、藻类与植物毒性及生物体富集方面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大量研究显示,手性农药的不同对映异构体对于非靶标作用体的毒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选择性差异既取决于手性农药的对映异构体,同时又与作用的受体相关。探讨了手性农药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在对映体水平上对手性农药的毒理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于评价农药对健康的风险及生产绿色高效的单一或复合的对映体农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7种常见农药助剂和7种水稻田常用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3种助剂的LC50在1.0~10mg/L之间,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较大,属中等毒级;4种助剂的LC5010mg/L,对非洲爪蟾的毒性较小,属低毒级;不同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中毒症状相似,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白,尾部弯曲,沉于缸底,游动缓慢等;7种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蝌蚪LC50100mg/L,均属低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上述结果说明农药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7种供试的水稻田使用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4.
氘标记农药作为探针或者内标在农药代谢、毒理研究或者农药残留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动力学同位素效应,C-D键比C-H键更为稳定,因此氘标记农药可能具有更长的半衰期,以及对非靶标生物更小的毒性。稻瘟酯是一种对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农用杀菌剂。本项研究利用单电子转移还原氘化反应和氘标记中间体,成功合成了4个不同位点被选择性氘代的稻瘟酯,其中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并对其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上述4种氘代稻瘟酯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未被标记的稻瘟酯无显著差异。氘标记稻瘟酯未来可作为代谢、毒理研究的探针及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内标。  相似文献   

15.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家蚕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农药十分敏感的重要经济昆虫,又是非靶标生物的代表物种之一。本文综述了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运用样方调查方法,于2016年对南泥湾湿地的蚯蚓种类、密度、生境等进行了调查,运用DNA测序技术对蚯蚓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现陆栖蚯蚓3科3属3种,分别为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和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湖北远盲蚓是优势种;湿地退化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开垦区,蚯蚓密度夏季高于秋季;影响蚯蚓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蚯蚓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蚯蚓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将有助于定量的预测和评估蚯蚓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 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 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相似文献   

18.
稻田常用农药对四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原药中氟虫腈、毒死蜱和三唑磷对该蜂毒性较高,杀虫单、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次之,氯虫苯甲酰胺则最低。12种杀虫剂制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种阿维菌素相关制剂对该蜂毒性相对较低,其余均具高毒性;4种杀菌剂中的异稻.三环唑对该蜂高毒,苯甲.丙环唑次之,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和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则毒性最低;2种除草剂中苄嘧.丙草胺毒性高于苄.二氯。此外,同一种药剂对不同地区雌蜂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农药是现有人类管理的所有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中被有意识的释放到环境中以实现其价值的物质,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使用农药是农业保产、增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农药又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使用不当、管理不严,就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甚至污染环境,危害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光活化农药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光活化农药作为一种新型农药,以其毒性小、作用能力强,引起了科学家对它极大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分类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