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处田间试验表明,施氮肥和机械灭茬对肯塔基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都有影响,所有试验中施氮肥及灭茬高度(0~2.5cm)处理都增加了种子产量,三年生草地较其五年生草地有较大的增产幅度。施氮肥能增加草丛密度、草丛产量及植株产量;灭茬能增加草丛密度但减少丛重、茎高及植株产量,而另一方面却增加了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2.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粗、单株重量影响较大,对株高影响不大,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密度与生物产量存在相关性。在西昌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川单15号、凉单6号、先玉508,适宜种植的密度为11.1万~14.4万株/hm2,其中11.1万株/hm2为最佳种植密度,川单15号种植密度为11.1万株/hm2时的生物产量最高,达104 144.00kg/hm2。  相似文献   

3.
以中原单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茎粗随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导致田间倒伏率、倒折率逐渐严重。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时,生物产量、植株性状及干物质等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各种植密度对饲用型甜高粱BJ0603生育时期、生长特性、植株含糖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13.9万株/hm2时,饲用型甜高粱BJ0603含糖量及产量均高于其他种植密度,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西宁地区白马牙玉米不同播种量对植株密度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播种量为4.5,9.0,13.5,18.0g/m~2,行距为60cm下点播,乳熟期收割时植株密度分别为8.3,14.1,29.8,38.9株/m~2,差异极显著,鲜重分别为7.0,10.1,14.2,13.9kg/m~2,以播种量13.5g/m~2的鲜重产量最高,与4.5,9.0g/m~2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李沛  张浩  郭童天  徐恒康  韦斌  张英俊  刘楠 《草地学报》2022,30(12):3423-3432
本研究旨在探究使用燕麦(Avena sativa)作为保护草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建植人工草地时,不同保护播种方式(间行播种、交叉播种)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人工草地杂草抑制和牧草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豆禾混播草地高效生产的技术模式,为该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与无保护播种的对照相比,2种播种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混播草地杂草株高、密度及生物量,并在兼顾混播草种产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混播草种植株总密度。其中,保护行与混播行交叉播种时,植株总密度增加了53.76%,与混播行间行播种时,植株总密度增加了50.69%。2种播种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全年牧草产量,但两种播种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播种方式的可操作性,建议在呼伦贝尔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建植中,使用燕麦作为保护草种,与混播行交叉播种,能够较好的抑制杂草入侵,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鹏  温定英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1,28(12):2203-2208
以科多8号青贮专用型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设低(6.80万株/hm2)、中(8.00万株/hm2)、高(9.5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单株叶质量、茎质量均最高,但鲜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却低于其他处理;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密度变化不一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青贮降低了原料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种植密度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比较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和青贮质量较高,为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鲜重产量的影响,选用青贮玉米品种红单10号,在5个种植密度下(4500株/亩、5000株/亩、5500株/亩、6000株/亩、6600株/亩),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茎粗、穗重、株重有显著影响(P<0.05)。种植密度在5500株/亩时,鲜重产量达到最高,为7810 kg/亩;在5500株/亩以下时,随着密度的增加,鲜重产量增加;在5500株/亩以上时,随着密度的增加,鲜重产量下降。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种子、肥料成本等因素条件下,建议该地区青贮玉米红单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乌头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植3 a的乌头株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种种植密度(株行距10 cm×10 cm、8 cm×8 cm和5 cm×5 cm)对乌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乌头的株高、茎粗、花序长度和花朵大小呈减少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在越夏时,密度越大叶片衰亡比例越高。综合植株的健壮程度、开花质量和群体花产量,认为最适宜乌头园林应用的密度是8 cm×8 cm。  相似文献   

10.
李莉  王元素 《草地学报》2019,27(3):745-750
开展牧草初始密度对种群动态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对确定合理播种量、保障种群稳定性和生产力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温室条件下,探索白三叶(Trifulium repens)不同初始密度对植株和生长点动态与生物量等种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密度下植株都存在自疏现象,密度越高,个体死亡率越高,但是生长点数没有显著差异;植株密度对生长点数、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等性状影响不显著,生长点数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等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遵循产量恒定法则。这说明,具有根孽性的白三叶牧草,植株个体间竞争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加剧,生长点在较大播种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量,是影响种群生物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南部山区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陇单339玉米杂交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排列,每500株为一处理梯度,种植密度由4500-7000株/亩。通过试验分析,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逐渐减少,但叶面积指数随之增加;密度在4500-5500株/亩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达到5500株/亩时产量为628.36公斤/亩,群体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形成拐点,超过5500株/亩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下降。因此在海拔1600米区域内和高产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增加到5500株/亩。  相似文献   

12.
对5省(区)沙打旺主产区进行了病害调查,除辽宁建平之外,沙打旺黄矮根腐病在甘肃环县、宁夏盐池、陕西横山、内蒙松山和敖汉均有发生,发病率为5.7%~82.6%,病情指数为2.7~53.7。各级严重度的植株在病株中的比例因调查地点而异。与健康植株比较,病株枝条数增加16.7%~63.7%,但单株干重下降8.5%~32.9%。各地的植株密度、牧草产量、平均枝条数和单株干重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发病率最高的甘肃环县,植株密度、牧草产量分别与发病率和严重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氮肥与植株密度互作对鸭茅种子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及对其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所设各试验因素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o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 喷施PP333 (X3).氮和植株密度、植株密度和PP333 的互作效应对鸭茅种子产量为拮抗作用,氮和PP333为协同作用;同时得出了三因素对鸭茅种子产量的最优配比方案:植株密度355.3万~430.9万株/hm2,施氮量159.8~164 kg/hm2 ,喷施PP333量0.21~0.22 a.i.,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健虹  尚以顺 《四川草原》2006,(4):20-21,42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g时,产量最高为3226.83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 g时,产量最高为3 226.83 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凯  朱铁霞  乌日娜  刘辉 《草地学报》2014,22(5):1127-1130
通过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株高、产量和各器官生物量等指标,探讨密度对其株高、产量和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茎秆、块茎及地上生物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小花、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密度为0.6 m×0.6 m时达最高;单株根系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单株叶片、小花、茎秆、块茎和总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株生物量贡献率顺序为茎秆>叶片>块茎>小花>根系,且与密度无关;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以饲用为目的宜高度密度种植,以块茎产品为目的种植密度宜为0.6 m×0.6 m。  相似文献   

17.
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Zea maysL)生产的最佳群体,设置5个种植密度(4.8×104,5.85×104,6.9×104,7.95×104,9.0×104株·hm-2),研究其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最佳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低,群体干物质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高,而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的营养含量影响显著,植株粗蛋白(CP)、无氮浸出物(NFE)、粗灰分(CA)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密度对玉米CP,EE,NFE,CA,CF和GE等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其籽粒和秸秆干物质产量的显著差异形成。从不同品种来看,青贮型玉米籽粒中的CP和EE产量显著低于粮饲兼用型玉米,而秸秆的CP和EE产量明显高于粮饲兼用型玉米。从玉米整体饲用营养产量来看,在陕西,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8.86×104株·hm-2,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陕单8806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7.77×104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制度对老芒麦人工草地和羔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河北省沽源县苏鲁滩牧场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人工草地上,研究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对草地和当年公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利用均可降低再生老芒麦植株的高度,放牧时间的长短对于老芒麦再生植株的高度具有不同影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老芒麦草地植株密度下降明显,但放牧利用可以促进植株的分蘖和植株密度的提高.老芒麦草地产草量年际间变化较小,放牧利用后再生草产量有限.划区轮牧后羔羊体重均低于自由放牧,而且羔羊增重幅度差异显著(P<0.05).在老芒麦人工草地的放牧利用中难以体现划区轮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在长江二号多花黑麦草不同播量梯度下,研究出苗率、分蘖数、密度、株高和生物量等指标,验证竞争一密度、密度一产量等效应。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播量大的出苗率反而低;在生长后期,高密度小区的竞争更为激烈,对资源(包括空间)的争夺时,小个体植株首先受到死亡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死亡率增大,使不同播量下多花黑麦草的密度基本趋于一致;同时在不同播量下同样单位面积下的多花黑麦草最终产量基本相同,符合最终恒值产量法则。  相似文献   

20.
撒播量对大豆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重和植株生长特性存在差异的两个大豆品种南豆12和南夏豆25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撒播量下的大豆成活株数、茎秆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为人工撒播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相同撒播量条件下,南豆12单位面积出苗数显著高于南夏豆25,成株数和成株率则显著低于南夏豆25,成株数表现为品种和撒播量互作显著。2)随着撒播量的增加,大豆茎秆粗度显著减小,主茎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显著增加;群体密度的增加促进茎秆的伸长生长、抑制横向生长;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下降,倒伏率增加。品种间表现为南夏豆25对群体密度的增加响应更为敏感。3)随着撒播量的增加,南豆12单株粒数的下降幅度大于南夏豆25,百粒重的降幅小于南夏豆25,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对撒播量的响应程度不同;随着撒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成活株数增加,群体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品种间单株粒重无显著差异,成株数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较倒伏更为明显,南豆12在90 kg·hm-2时产量最高,南夏豆25则在120 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