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2.
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黄瓜抗病材料鉴定和选择的分子方法。【方法】以黄瓜抗黑星病和感黑星病亲本组合(Q6×Q12)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AFLP引物组合E20M64在抗病池和感病池间约130 bp处表现多态性。经F2单株分析,在抗病个体中扩增出了约为130 bp的特异片段,而感病个体无此条带。该特异标记与黑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4.83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为125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了SCAR标记。【结论】提供了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手段,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甘蔗与河八王杂交F_1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为筛选河八王亲本进行抗黑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蔗区甘蔗黑穗病混合孢子粉为接种源,采用人工浸渍接种与自然感病相结合的发法,对甘蔗与河八王杂交F_1与对照品种(系)共18个材料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通过潜伏期、接种发病率、自然发病率,结合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评价参试品系的抗性,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验证。【结果】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品系有SNF_110-6-11、SNF_110-6-22、SNF_110-6-23,占16.67%;抗(R)品系有SNF_110-6-13、SNF_110-6-14、SNF_110-6-17、SNF_110-6-20,占22.22%;中抗(MR)品系有F_134、SNF_110-6-12、SNF_110-6-15,占16.67%;中感(MS)品系有NCo310、NCo376、SNF_110-6-21,占16.67%;感(S)品系有Ya71-374、ROC22、SNF_110-6-18,占16.7%。【结论】甘蔗与河八王杂交F_1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较高,可作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斑茅野生种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抗旱性优良的育种材料,为甘蔗的抗旱育种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8个不同无性系斑茅野生种为试验材料,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在甘蔗伸长期初期需水量最大时进行干旱胁迫,测定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等抗旱生理指标,并对各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8个不同无性系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斑茅90-14斑茅83-180斑茅Ⅱ91-125斑茅Ⅰ91-39斑茅92-37斑茅89-8斑茅93-77斑茅82-53。【结论】在伸长期干旱胁迫下,斑茅90-14在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物质代谢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AFLP技术,对17个荷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从64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以17个荷花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共获得条带52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70条,多态性比例达到70.75%;根据扩增条带信息进行聚类,可将17个品种分为2组;其中有5对引物,每对引物单独使用均可将17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结论】AFLP用于鉴别荷花品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为荷花分类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14个烟草品种为试材,初步建立了适合于烟草AFLP分析的银染分析体系:烟草基因组的DNA提取采用CTAB法;地酶切连接同步进行;预扩增选用E+A和M+C引物;选择性扩增选用E+3和M+3引物;扩增产物利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银染法检测。采用优化的体系,20对引物组合扩增出清晰的烟草AFLP图谱。  相似文献   

7.
野生种抗豆象绿豆种质资源TC1966对多个豆象小种均具有很好的抗虫性。通过对抗虫亲本TC1966、感虫亲本绿1号及以中绿1号为轮回亲本经多代回交后获得的3个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抗虫鉴定.结果轮回亲本中绿1号的种子被害率〉90%.表现高感(HS);抗性亲本TC1966及三个高代材料种子被害率〈10%,表现高抗(HR).说明抗虫亲本TC1966中的抗虫基因呈显性遗传,且能够在后代材料中稳定遗传和表达。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5份试验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从83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在抗、感虫材料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组合100对。将部分多态性AFLP特异扩增条带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然后将二次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同源性序列比较的手段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豆象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及其转化研究乃至抗豆象基因的克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SRAP标记对桃进行标记,比较了两种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方法。染色结果显示,弱碱银染法背景颜色浅,灵敏度较高。强碱银染法对条带的鉴别力稍差,但因省时省力,适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大规模引物筛选时的染色。  相似文献   

9.
对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真实性进行ITS鉴定,同时在水分胁迫下对斑茅及其杂种后代的生理进行研究,参照已建立的甘蔗抗旱鉴定技术体系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崖城96-40、崖21号、崖城01-3和崖城01-6等都是斑茅的真实杂种;海南92-105(斑茅)、崖城92-77(斑茅)都表现为高抗或特抗,可见斑茅具有很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调控甘蔗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优化乙烯利调控甘蔗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体系和银染体系,利用该技术对乙烯利处理的甘蔗进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探讨乙烯利调控甘蔗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甘蔗品种ROC16为材料,在甘蔗生长40d左右时,叶面喷施200mg/L乙烯利溶液(对照为清水)0、3、6、12、24、48h后,分别取甘蔗叶片提取,总RNA,建立cDNA—AFLP分析体系和银染体系;利用193对引物组合对乙烯利处理和对照的甘蔗叶片RNA混合池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部分差异转录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等。【结果】经cDNA—AFLP体系反应扩增,乙烯利处理和对照每个样品的扩增条带数均在35~80之间,处理和对照之间条带多态性明显。在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分析中,24个测试样品中有11个无差异,假阳性率高达46%;在乙烯利作用下,甘蔗的CHI、GST、ARP、LHC、核结合蛋白基因以及一批未知基因差异表达,其中CHI、GST,LHC和核结合蛋白基因是与促进植物的抗病抗逆、提高光合作用等密切相关的因子。【结论】cDNA—AFLP技术是研究乙烯利诱导甘蔗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和调控的一种较有效方法,具有可行性。乙烯利可能是通过调控甘蔗体内GST、CHI、A脐口LHC等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光合作用、增强抗病抗逆性等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真实杂种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供试的28个杂交后代材料(15个GT05-164与GXASF108-2-28杂交BC1代,13个GT42与GXASBC112-A6-25杂交BC2代)均为真实杂种。选择在2对SSR引物中均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后代(5个BC1代和7个BC2代)进行染色体观察,结果发现,5个BC1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5~98条,其染色体按“n+n”方式传递;7个BC2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4~101条,其染色体也按“n+n”方式传递。【结论】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BC1和BC2代中染色体传递方式均为“n+n”,母本甘蔗的染色体未加倍,高贵化育种进程减慢,可能需要更高的杂交代数才能获得聚集斑茅和割手密血缘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甘蔗F2后代材料间是否存在遗传差异。[方法]采用11条引物对20份蔗茅杂种F2材料进行ISSR分析。[结果]共扩增出121条带,其中110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达90.91%,说明栽培甘蔗与蔗茅杂交F2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供试F2代材料与其母本"崖城89-9"及父本"昆明蔗茅"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1和0.54,且从聚类结果来看,各子代材料均与母本聚为一类,说明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材料中占绝对优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蔗创新种质材料在甘蔗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不同的酶切组合,即EcoRⅠ/MseⅠ组合240对引物、PstⅠ/MseⅠ组合96对引物、PstⅠ/TaqⅠ组合96对引物,分别对花生高油酸品种Sunoleic95R和低油酸品种汕油162进行AFLP分析.分析了两亲本之间的差异,回收了72条AFLP多态性条带,在所选定高和低O/L比值亲本材料之间建立了AFLP...  相似文献   

14.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甜高梁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南珠  李玥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81-6883
[目的]应用RAPD技术对甜高粱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方法]以抗病亲本7050B与感病亲本TX622B杂交后的F2代以及抗病甜高粱品种8113和感病甜高粱品种8101为试材,用CrAB法提取DNA,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DNA进行多态性扩增与初步分析,同时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体系进行优化。[结果]CTAB法适宜提取DNA。在对抗病亲本7050B与感病亲本TX622B杂交后的F1代进行RAPD标记时,用60个引物进行筛选,其中27个引物扩增出了多态性谱带;应用20个具有多态性扩增谱带的引物对抗病甜高粱品种8113和感病甜高粱品种8101进行RAID分析时,共有7个引物扩增出了差异谱带,分别为S56、S66、S67、S70、S72、S75、S78。[结论]该研究为甜高粱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甘蔗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发育的角度,利用已建立的甘蔗抗旱生理鉴定技术评价甘蔗属5个种及其衍生品种资源的抗旱性,从中筛选出江西竹蔗、NCo310、ROC5、福建斑茅等几个在甘蔗育种中可利用的强抗旱种质材料。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或含有较高的割手密种血缘,一般都在12.5%以上,或基础种质的世代较低,或者这些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含有较高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的血缘。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mplification system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DNA templates based on AFLP assays, and als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FLP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of streptomyces or even actinomyces. [Method] The DNAs were extracted by the modified CTAB method and amplified by the Pst Ⅰ/Mse Ⅰ AFLP kit and its reaction system. Th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the denature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 The genomic DNAs of ten antagonistic strains of Streptomyces were extracted and tested. The result of 0.8%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DNA bands were clear without degradation and RNA residue, with the fragment sizes ranging from 37.64 to 40.86 Kb.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the OD260/OD280 values varying from 1.625 to 1.833 were obtained. Furthermore, th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DNA products digested by Pst Ⅰ/Mse Ⅰ presented the dispersed fluorescent long ban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was fully carried out. The amplified bands of DNA templates by the screened three pairs of primers were clear with rich polymorphism.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mplification system of DNA template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in the AFLP analysis of 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17.
拮抗链霉菌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供试拮抗链霉菌共10个菌株,均由该课题组分离自京郊菜田土壤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表1)。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基因组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大白菜种质材料32份,分别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品种资源库及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育种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材料编号、品种名称、来源地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甘蔗种质遗传基础的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6份甘蔗种质(39份祖亲种、57份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构建了甘蔗96份种质的ISSR指纹图谱,这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5条谱带,其多态性为100%.96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59~0.918,平均0.656.聚类分析表明,随着相似系数结合线的不同,可分别将参试的甘蔗种质从属间(甘蔗属与斑茅种)、野生种(割手密种、大茎野生种、印度种、中国种)与栽培种(热带种)间、栽培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间区别开来.各祖亲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相似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带种、印度种和中国种、大茎野生种、云南割手密种,其他割手密种,斑茅.多数品种(品系)的ISSR聚类结果与系谱基本相符,某一品种常与其父代或其祖代的某一亲本聚在同一组中.  相似文献   

20.
以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Retzius)Jeswiet]为亲本进行甘蔗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的种子发芽率低;斑茅杂种F1代具有极高的不育性;斑茅的绵心、侧芽等不良性状具有很强的传递力;经多年艰辛探索,育成的斑茅杂种甘蔗BC1品系,已得到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分析鉴定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