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99~2005年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1.4)内,其中,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增长水平最快.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数增长不明显。而资源的减量投入指标则一直呈下降趋势。结合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促进张家口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充分理解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产出、投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环境生态化4个类指标共15个操作化指标。并对影响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农业经济产出始终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首要目标,根据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制定不同的经济策略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法和Delphi法构建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AHP法和变异系数法共同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最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05—2014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检验各项指标的障碍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综合评价系数是2005年的1.76倍,年均增长率为6.77%;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2项分类指标对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对2014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阻碍最强的分类指标分别是资源减量投入(48.22%)和资源环境安全(19.27%)。并针对提高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BPEIR模型及Delphi法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90—2008年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河南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是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推进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亭县2003~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除了2006年有所下降外,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促进因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升高,而制约因素为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两个指标。盐亭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绵阳市其它丘陵区县有较大的差距。应调整农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耕地占用,增加林地面积,加强科技、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大庆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社会经济效益、资源减量投入和生态环境三方面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庆1980-2012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可知:大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稳定提高,该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从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出发,构建包括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县域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权重,运用加权函数法对全州县2005—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做综合评价,旨在为全州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蓉  唐望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4-12426
运用BPEIR(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构建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再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类指标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湖南农业循环经济总体上呈向前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1.89%;1999~2003年,资源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减量投入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为25%和11%,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而2003年后以资源减量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原则,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叙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算过程,以监测和评价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循环型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玉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 分支,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玉米产业的关系,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 意义。以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 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玉米产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南京市1985年~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具有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发展快速下滑阶段(1985年~1988年)、发展缓慢下滑阶段(1989年~1999年)和发展快速上升阶段(2000年~2005年)。根据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结果的变化形式,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第1种类型,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2个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第2种类型,包括了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这3项类指标,它们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共18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南京市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进行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优化趋势;而各分项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的变化态势,说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甚至有局部恶化的情况.评价的结果也指出,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产品的使用强度,并不断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进行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布置下一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共选取了4类20个指标,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强,且近年来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从分类指标来看,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资源减量投入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应构建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加快生态文明视域下农业科技体系的完善,强化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进一步提升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休闲农业的定义和内容,剖析了黑龙江省休闲农业现状及问题,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角度,在分析黑龙江省休闲农业总体规模小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北大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策划、规划的实例,提出了近期在战略决策上要将城市近郊具有多功能的农业科技园区摆在休闲农业发展首位,充分发挥省科协、科研单位的信息、管理、规划、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利用院县科技共建网络优势,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韬  林鹏  赵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34-3736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相互关系,表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薄弱;政府政策指导不足;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树立全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创新;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Delphi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提升速率为6.45%。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成为制约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11年影响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其障碍度为24.06%,其次为资源环境安全因素,障碍度为19.12%,接着为资源循环再利用因素(9.73%),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障碍度最小(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影响黑龙江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政府体制僵化致使角色错位;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垦区监督组织较落后。结论是黑龙江垦区要协调明确循环农业生产各主体关系;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推进其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发展机制良性运行,为农垦总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垦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强化政府行政和执法力度,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积极促进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的建设,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国内外引资和国际合作,建设生态垦区是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