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在不同切削条件下木材切削加工过程木工刀具磨损的多组试验数据,采用PLSR方法,根据变量重要性指标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从7个变量及其组合中筛选出了5个用于建模的自变量,以刀具磨损量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对所选自变量(切削速度 vc、切削路径lc、切削深度ae、刀具后角α以及刃磨角β等)的PLSR模型;采用建模数据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和建模数据未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LSR方法选择的自变量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木工刀具磨损的回归模型可以较满意地计算出不同切削条件下木工刀具的磨损量。  相似文献   

2.
对在不同切削条件下木材切削加工过程木工刀具磨损的多组试验数据,采用PLSR方法,根据变量重要性指标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从7个变量及其组合中筛选出了5个用于建模的自变量,以刀具磨损量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对所选自变量(切削速度vc、切削路径lc、切削深度ae、刀具后角α以及刃磨角β等)的PLSR模型;采用建模数据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和建模数据未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LSR方法选择的自变量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木工刀具磨损的回归模型可以较满意地计算出不同切削条件下木工刀具的磨损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建立我国90年代以来全国房屋均价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线性模型,选取4个宏观经济指标作为方程初始导入自变量,与全国房屋均价进行初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并解决了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而修正为3个自变量与全国房屋均价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方程效果良好的结论,指出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湖北省2004—2011年间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粮食产量有显著影响,而化肥施用量对湖北省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综合研究结果,给出了确保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河南粮食产量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旗  温建  雷丽娟  孙福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71-13973
通过对1990~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的分析,在影响粮食产量的诸多因素中选出农业生产条件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粮食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与BP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偏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自变量中的信息进行组合和提取,有效克服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实现了对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同时降低了神经网络的输入维数,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和稳健性,从而充分利用了2类现代建模方法的优点。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研究河南粮食产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近年来山东省有关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从单位面积产量、农机总动力、播种面积、财政支农支出比重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2种模型的输出结果基本反映了各项指标对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乡村劳动力、单位面积产量是影响山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线性PLSR模型的地下水水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地下水水质预测中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采用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PLSR)模型进行地下水水质预测研究,为地下水水质的准确预测提供支持。【方法】运用拟线性方法建立非线性PLSR模型,选用核函数对原自变量进行非线性变换,以陕西咸阳市某观测井2001-2009年地下水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地下水硬度预测,并将其与BP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咸阳市地下水前8年(2001-2008)的水质资料建立非线性PLSR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咸阳市地下水2009年硬度进行预测,与实测值相比,非线性PLSR模型、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44%和1.354%,可知非线性PLS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结论】基于核函数变化的非线性PLSR模型,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性问题,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预测精度,为地下水水质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的14个驱动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软件建立各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农业用电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年平均气温、年底耕地面积5个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作用较大,进而提出要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面积、做好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多方面入手提高黄淮海平原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
科学统计粮食产量数据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以及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模型,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预测。以河北省保定市在1996—2014年粮食产量及16个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等历史数据为例,预测2015、2016和2017年粮食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RIMA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6%,基于LSTM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0%,基于ARIMAGRNN组合模型预测的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7%。相比于其他预测模型,ARIMA-GRNN组合模型可有效地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为粮食产量的预测提供了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ε-SVR(支持向量回归)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大型传染病对当年各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型,通过选取感染人口占比、近5年播种面积等16个因素,用1961—2020年被戊型肝炎、霍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新冠肺炎影响的北京等52省(市、自治区)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建模,通过GA(贪婪算法)对核函数参数进行局部最优取值,当核函数中的γ值取值0.031、惩罚系数C取值5.0E+4、损失函数参数P取值0.000 98时,模型拟合平均相对误差0.92%,决定系数0.99。应用该模型对2020年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的浙江、湖北省,2003年被SARS病毒影响到的甘肃、陕西、广东省以及1978年被登革热影响到的广东省的6组产量数据进行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3.12%。为衡量大型传染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对去除感染人口占比和死亡人口占比2个因素后重新建模,新模型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0.97%,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3.52%,表明大型传染病对粮食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基于GA-SVR的大型传染病对国内粮食产量影响的模型可有效预测疫情下当年各省粮食产量,为短期内地区粮食产量预测提供了新方法,也为国...  相似文献   

11.
明确粮食生产能力,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为样本,选取九项对粮食生产有较大影响的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成灾面积,影响程度分别为92.0%、24.8%、16.9%、-22.2%。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对策是: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加强电力资源管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董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45-16247
选取我国粮食产量最大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以1978~2009年粮食产量作为产出指标,从业人数、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作为投入要素指标,运用逐步回归进行演算,定量分析河南省农业投入要素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耕地要素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化肥和电力的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突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粮食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及2个虚拟变量(D1、D2)为解释变量。经过多元回归,获得了拟合度较好的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其预测产量历年平均相对误差为3.02%,说明该模型预测性较好。从分析结果看,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用量和农业劳动力,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尚处在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过渡时期,适度增加化肥和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金京淑  刘妍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3):57-59,64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研究其单产的变化对确保吉林省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以1984~2007年主要农业生产条件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对单产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灌溉比例、每公顷化肥施用量、农机动力、成灾比例等4个因素对粮食单产水平的解释力达87.9%。其中灌溉比例、化肥施用量、减少成灾比例对单产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增加机械动力减少了粮食产量,对此,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朱俊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6-6259
根据2004~2007年湖北省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生产和粮食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而讨论湖北省粮食供应能力。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湖北粮食生产在2002年以前有明显萎缩,2004年以后粮食生产规模和商品粮供应能力逐渐恢复增长,预计2020年湖北可向国家提供1310.00万t商品粮,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省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1995—2015年山东省县域粮食产量等数据资料,运用ESDA、重心迁移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地理集聚特征,探索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东省粮食生产波动较大,粮食产量由1995年的4 245万t减少到2002年的3 293万t,然后通过十三连增,到2015年达到4 713万t;县域尺度上,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但西部地区产量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重心向西移动显著,逐步形成了"西热东冷"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和年末总人口等因素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用电量表现为负向影响,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发展和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有效保障粮食产能。  相似文献   

17.
Extrem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ffects on grain product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anger degree of hazard-induced factors and vulnerability degree of hazard-affected bodies. This paper treats physical exposure,sensitivity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mpact,and capabiliti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s a complex system for vulnerability degree of hazard-affected bodies,which included the external shocks and internal stability mechanism. Hazard-induced factors generate external shocks on grain production systems though exposure and sensitivity of hazard-affected body,and the result can be represented as affected area of grain. By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this paper depict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zard-induced factors of extrem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nd the affected area in the tail of the distribution. Moreover,the model of production function have also been utilized to expound and prov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ffected area and final grain output under the internal 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the input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the capacity of defending disaste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is paper finds that impact effects of drought disaster to grain production system presents the basic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loss",namely,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grade of drought,marginal affected area produced by hazard-induced factors will be diminishing. Scenario simulation of extreme drought impact shows that by every 1% reduction in summer average rainfall,grain production of Jilin Province will fell 0.2549% and cut production of grain 14.69% eventually. In response to ensure China's grain securit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and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 tools should be also included in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agenda.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粮食供求、人口状况、耕地面积和政策调节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湖北省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对湖北省进行的初始预测表明,未来省内能够完全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家庭经营面积也不断扩大,逐步实现规模经营;2)人口政策的开放短期内对湖北省粮食安全不会产生威胁。提高耕地安全基线,加大单位面积耕地资金投入和提高粮食种植比例都能够对粮食产量进行一定调节;3)上调耕地安全基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速调节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但这种形式的调节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农村人口总量增加,会减慢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城镇化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和定量分析,得出几个有价值的结论,即:(1)乡村劳动力对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率最大;(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在诸要素中较大;(3)农业排灌机械动力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与粮食生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省域之间粮食生产变化的分解因素效应有比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河北、湖北、新疆等14个区域的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效应的叠加效应使得其粮食生产增加显著,而上海、浙江、福建等复种指数与粮作比例的叠加效应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最大。粮食单产效应的逐渐减小与耕地面积累积效应起负面作用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增加主要是粮食单产作用,且正逼于其上限,耕地利用中要严格保护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