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91-94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效果好于灯诱效果;可使茶细蛾下一代田间虫口量平均下降98.07%,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100%。性引诱剂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要做好越冬代卵块密度调查、卵块孵化进度和寄生率调查、幼虫发育进度虫口调查和田间发蛾进度调查。幼虫在2龄前,可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0.5%苦参碱水剂等生物农药防治是有效防治茶毛虫的重要措施,也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的背景下,研究了性诱剂对露地蔬菜害虫,尤其是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蛾类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可大量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蛾类害虫,能有效降低害虫的寄生率和幼虫虫口密度,从而控制田间幼虫为害,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5.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方法主要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农药残留、抗药性及再猖獗问题日益严重。为明确不同绿色防治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甘蓝田进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和诱芯比较、7种生物农药筛选及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小菜蛾的3种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和诱芯诱蛾效果差异显著,天然橡胶塞诱芯诱蛾效果明显优于毛细管型诱芯,船型诱捕器配绿色天然橡胶塞型诱芯或红色塑料毛细管型诱芯为最佳组合。生物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防治小菜蛾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防效达到78.93%;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在药后7 d防效达到最高,达到86.68%,但持效性较短。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寄生率均达到65%以上,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效果良好。这3种技术对小菜蛾的绿色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可在田间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导柑桔木蛾有寄生蜂35种,其中初寄生蜂27种,重寄生蜂8种。考查结果表明,以寄生低龄幼虫的绒茧蜂类最重要,最高寄生率达68.2%,最低寄生率为0.8%,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4.4%。越冬代蛹寄生率为7.3%。初步调查表明,不除草桔园的,寄生蜂群落较除草桔园有三个特点:寄生蜂数量多、种类丰富;施用农药后寄生蜂数量恢复快;柑桔木蛾幼虫和蛹寄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一般变态为成虫、卵、幼虫、蛹或成虫、卵、若虫等阶段。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等特性,进行诱蛾杀虫,可杀一灭百。一头雌蛾产卵量一般为几十粒至几百粒,多的达几千粒,如粘虫一头雌蛾产卵300多粒,多的达2000多粒。诱蛾杀虫,可降低成虫交配率,降低田间落卵量,减少幼虫危害,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公害治虫技术,应积极推广应用。1糖醋酒诱杀成虫  粘虫、夜蛾、地老虎、粟秆蝇、小食心虫等害虫的成虫趋化性很强,喜食甜酸物质。在成虫发生期,可用糖、醋、酒进行诱杀。食糖、醋、酒的配比为4.5∶1.2∶2.5…  相似文献   

9.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是贵州茶区主要害虫之一。以"人工摘除+灯诱性诱"的技术模式,实践了有机茶园第1代茶毛虫的绿色防控。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可有效控制茶园茶毛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害虫7目32科66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茶园虫害生态综合防控技术。[方法]在湖北省十堰市果茶研究所茶园内,研究采用粘虫黄板(规格:200 mm ×250 mm)、OK-TS1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防控技术对茶园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4~6月黄板防控效果较好,进入7、8月后杀虫灯防控效果显著;通过统计黄板和杀虫灯害虫捕捉量,十堰茶园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其中,假眼小绿叶蝉以5~6月和入秋时节为暴发期,茶蚜主要在初春及6、7月为害,茶橙瘿螨主要在6、8月为害嫩叶;蓟马在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茶毛虫和茶尺蠖主要在6~8月为害成熟叶。[结论]研究结果为茶叶绿色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阳茶区茶黄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保锋  刘学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9-5560
[目的]为茶黄毒蛾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荼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在信阳茶区的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茶黄毒蛾在信阳荼区1年发生3代,幼虫为害期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1~2龄幼虫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幼虫分群迁散为害荼丛上部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老叶、芽叶、嫩梢、花果全部食光。害虫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及时修剪茶树、清理茶园,控制氮肥用量,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人工捕捉1~3龄幼虫,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成虫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结论]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茶毛虫生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巴山区茶区茶毛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卵块越冬,卵粒量一般在100~200粒,幼虫具群集生活,3~4龄有在茶丛两侧分布的习性。成虫羽化有明显节律,约67.8%的成虫在17~19时羽化。在自然情况下,茶毛虫成虫雌虫数量多于雄虫,约占70%。本文还报道了茶毛虫成虫消长规律,幼虫适宜生境及天敌对茶毛虫发生为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防治有机茶园茶毛虫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进行荼毛虫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化学农药10%联苯菊酯乳油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生物农药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0.3%苦参碱水剂对茶毛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建议在有机茶生产中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毛虫,采取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丙酮虫体粗提物,采用划线法和方格诱集法测试表明,茶毛虫(鳞翅目毒蛾科)对丙酮虫体粗提物无反应;经测试茶毛虫幼虫体毛对群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幼虫个体相互联系及传感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不同虫群幼虫互不排斥,可聚集成新的较大的虫群。并讨论了茶毛虫虫群密度的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信阳茶区害虫调查(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8年,采用踏查和定点调查方法,对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光山县、固始县、商城县等地茶区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600多个带回实验室整理,依据相关资料并请相关专家鉴定。经调查分析可知,信阳茶区害虫分属鳞翅目Lepidoptera、同翅目Hom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等翅目Is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和螨类Acalodes,共计35科70种。其中,以鳞翅目种类最多,包括12科30种;同翅目次之,包括8科17种;鞘翅目居其后,包括4科9种;以等翅目和缨翅目害虫种类最少,分别有蓟马科的茶黄蓟马1种和黑翅白蚁1种。另外,还有螨类,包括3科4种。绝大部分种类在各茶园均有分布,其中,危害较重的害虫依次为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绿鳞象甲、柑桔灰象甲、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11种。应对信阳茶区主要害虫的种类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清其发生规律,分别制定防治的技术要点,建立信阳茶区有害生物无公害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安徽茶区采获茶园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107种,鉴定了66种,分属于2目15科。主要有茧蜂、小蜂、缘腹卵蜂和寄蝇等类,均对害虫具有较大的自然控制效应。茶园山林植被繁杂,有利于多种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存繁衍;大量施用农药,则对天敌昆虫威胁很大。作者认为应发展生物防治,建立良好的茶园生态系,充分发挥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茶园害虫的制约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合防治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蚜的黄色防虫板。[方法]研究了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防虫板对北方无性茶园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规格防虫板对茶树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黄色防虫板对茶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达85.6%和62.4%,60 d诱捕到的茶树蚜虫分别为2 369.8、981.6头,即164.6、136.3头/(m2·d)。[结论]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 cm×40 cm黄色防虫板更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树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