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与肠炎沙门氏菌50041进行基因组片段的差异分析,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差减文库。经Dot-blot筛选,并对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序列主要分为3类,即型分泌系统相关序列、质粒转移相关序列、未知功能序列。其中2个差减片段与编码福氏志贺菌侵入质粒抗原IpaJ蛋白基因的同源性达50%。证明所构建的差减文库可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特异性致病基因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PCR-RFLP分子鉴别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fliC基因可变区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出约600bp的产物,用Hin6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经RFLP分析区分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型。利用该技术对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及2株鸡伤寒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分子鉴别,得到的结果与预计的RFLP模式相符,证明该方法可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191株鸡沙门氏菌进行分子鉴别,191株中有185株分离株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RFLP模式,6株分离株符合鸡伤寒沙门氏菌的RFLP模式,其中有176株PCR—RFLP鉴定结果与生化特性符合率达100%,另有15株根据生化特性不能鉴别。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鸡白痢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染色体DNA,用设计的专一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入侵因子基因保守序列,PCR产物经凝胶回收纯化,克隆于TE栽体,在含X—gal、IPTG的AmpLB平板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基因序列一致。通过Blast比对,发现从3种沙门氏菌菌株克隆出的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相嗣,鸡白痢沙门氏菌与前两种相差1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青枯菌M5菌株特有的序列,利用SSH技术对青枯菌生理小种5号菌株M5(tester)和生理小种1号菌株GMI1000(driver)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别提取二者基因组DNA,RsaⅠ酶切,将酶切后M5菌株DNA分为两份,分别与接头1和接头2R连接,然后进行两轮杂交和两轮PCR扩增,并检测连接效率与消减效率。将获得的消减PCR产物,即差异基因/差异DNA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建立消减文库。随机挑取96个白色克隆,经菌液PCR法测定,80个为预期阳性,含有预期的插入片段。首次构建了青枯菌M5菌株特异基因的抑制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青枯菌M5菌株特异核苷酸片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克隆和研究淋球菌耐药相关基因,分别从耐药性淋球菌菌株RSM292C4和WHO标准参考淋球菌株WHO-A细胞中提取DNA,用RsaⅠ酶切成400-600bp的片段。将酶切耐药菌株基因DNA片段分别与不同的接头连接,再与标准参考菌株DNA进行消减杂交及抑制性PCR检测,将所得PCR产物与克隆载体连接,构建差异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获得2500个克隆。随机挑取96个制备质粒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100-600bp大小的片段。耐药淋球菌差异DNA消减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耐药淋球菌特异的未知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80年代中期以前,鸡沙门氏菌病在我国曾得到了较好地控制,但近年来危害比较严重,成为困扰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某些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细菌性传染病,一般分鸡白痢、鸡伤寒、副伤寒三种病型,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其中鸡白痢和副伤寒雏鸡多发,成年鸡带菌;而鸡伤寒成年鸡多发。从发病情况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四碱基限制性内切酶对鹿结核病流行株和卡介苗基因组分别酶切,以鹿结核流行株酶切产物为testerDNA,卡介苗酶切产物为driver DNA,testerDNA接头连接后与driver D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将获得的消减PCR产物与pMD-18连接,JM109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结果表明,RsaI酶切产生的酶切产物在0.1~2.0 kb之间,将消减PCR产物克隆后,挑取208个转化子,构建了鹿结核病流行株与卡介苗的差异基因文库。结果表明,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鹿结核病流行株与卡介苗基因组差减文库,可为鹿结核病自然感染和卡介苗免疫的鉴别诊断及鹿结核病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鉴别鸡白痢、肠炎、鼠伤寒、伤寒4种养禽业中常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利用每种血清型的特异基因位点,建立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方法,并通过试验对多重PCR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非沙门氏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度13.1 pg/mL,肠炎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限度达12.5 pg/mL,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度13.7 pg/mL,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限度12.3 pg/mL.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望成为以后检测沙门氏菌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的鸡、鸭、鹅、鸽等禽类疾病。该属引起的禽病有4种,即鸡白痢、禽伤寒、副伤寒和亚利桑那菌病。鸡白痢沙门菌可引起雏鸡的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鸡伤寒则是危害成年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病,副伤寒是由多种沙门菌引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鼠伤  相似文献   

10.
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灭活菌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鸡沙门氏菌株C79-13和C79-20及新疆分离株AS97-19和AS96-4四株菌,经自制的改良硫代硫酸钠培养基,通气搅拌培养,甲醛灭活制成氢氧化铝佐剂苗,经免疫接种健康鸡,免疫后21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经ANAE方法和T淋巴细胞E花环方法检测,免疫组的细胞免疫水平明显高于非免疫对照组,差异极显著,10LD剂量强毒株攻菌试验,死亡保护率达94.7%,免疫组分离菌率为3.1%。表明该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69-570
介绍了沙门氏菌污染的危害,并探讨了几种主要的检测方法。这些快速检测方法对于沙门氏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相互作用显著;在球虫感染后第4,10,14d 时,柔嫩艾美耳虫球虫感染可显著地(P<0.01)增加盲肠内容物中肠炎沙门氏菌数量。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之间协同作用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大小和感染后的时间显著相关(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肝脏、脾脏中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不同感染量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鸡盲肠的球虫病变记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沙门氏菌毒性质粒spvR基因设计PCR引物,检测具有毒性质粒的沙门氏菌.6株常见具有毒性质粒的沙门氏菌均获得特异性扩增,11株常见的无毒性质粒的沙门氏菌均未获得特异性扩增,5株非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所设计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适用于具毒性质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福州市销售的生食蔬菜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污染沙门氏菌的高危生食蔬菜种类,本研究按照GB/T 4789.1-2008规定的方法采集福州市4家综合型超市的生食蔬菜样品48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采用PCR技术对疑似沙门氏菌菌落进行鉴定。结果发现4大类生食蔬菜中,生菜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状况最为严重,阳性检出率16.7%,而其余3大类生食蔬菜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污染。从结果可得出,福州市销售的生菜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利用设计的4条特殊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DNA的新技术。研究选取沙门氏菌编码DNA解旋酶B亚单位的gyrB基因设计了1套引物,总反应体系25μL,63℃恒温1 h,用LAMP对9株沙门氏菌属扩增的结果均为阳性,而大肠杆菌O216等7株致病菌株扩增的结果均为阴性;LAMP的灵敏度为6.8×101cfu/mL。LAMP检测方法更快速、灵敏,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一次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实验室对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方法]按照GB 4789.4-2010对标号分别为1#、2#、3#、4#、5#的5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了分型.[结果]试验得出,供试的1#~5#样品中1#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2#为蒙得维的丽沙门氏菌,3#为阿贡纳沙门氏菌,4#、5#样品均为非沙门氏菌.[结论]通过此次能力验证,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得到了有效验证,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定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动力学,用该菌的标准菌株C79—13接种5种液体培养基,于接种后0,4,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材,按标准琼脂平板计数法计算了每ml培养基内的活菌数。结果表明,营养成分和培养时间对本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影响。每ml培养基内活菌平均数以接种后4小时最少;以接种后16或20小时最多。本菌的世代时间不是常数,以2号培养基接种后12~16小时最短(18′16″),以4号培养基接种后4~8小时最长(83′20″)。本试验还试图建立本菌生长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包括3个直线方程和1个确定性模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抗沙门氏菌菌体抗原O_1、O_2、O_3、O_4、O_7、O_8、O_9,O_(11)、O_(12)、O_(19)一组单克隆抗体(单抗)对692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A群4株、B群210株、C_1群61株、C_2群109株、D_1群119株、E群182株和F群7株.这一结果与用常规O血清进行的平行试验的鉴定结果一致.同时,这组单抗与172株非沙门氏菌分离菌株不反应.说明这组单抗可以取代常规O单因子血清和A-F群O多价血清用于沙门氏菌的分群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