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 var.reticulata)、紫花马铃苣苔(O.argyreia)、大叶石上莲(O.benthamii)、疏花唇柱苣苔(Chirita laxiflora)、短序唇柱苣苔(C.depressa)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栽培在不同pH基质中的每种植物材料生长冠幅、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原生土壤的pH和电导率。结果表明,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均偏爱弱酸性环境,在5~6 pH范围的基质中生长良好,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增长。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出这5种苦苣苔科植物较耐瘠薄,但性喜湿润,对水分需求较大,在栽培中需根据其习性调节基质理化性质以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恩施州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多样性,2014—2015年不同季节采用线路调查和重点区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恩施州苦苣苔科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恩施州分布苦苣苔科植物13属32种,其中多数附生于石灰岩壁上,以多年生草本、紫花种类为主。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及开发潜力的苦苣苔科植物有16种,主要为粗筒苣苔属、唇柱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及蛛毛苣苔属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弄岗唇柱苣苔、药用唇柱苣苔和红苞半蒴苣苔3种广西珍稀濒危药用苦苣苔的引种驯化技术,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假山和花盆栽培,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对3种药用苦苣苔进行繁殖试验,调查不同方法的成活率和植株生长特性.结果表明,3种药用苦苣苔引种到南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自然条件下,引种地栽培的成活率均为100%,除了红苞半蒴苣苔在过于荫蔽的地方栽培时开花不能结实外,其他两种植株的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扦插繁殖成活率能达到60%以上,组织培养生根率达100%,扦插繁殖简便,材料充足,易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6.
对苦苣苔科植物光照度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提高苦苣苔盆栽花卉品质,并推动其在园林中的合理配置应用。测定蚂蝗七、牛耳朵、银色鹿角、纤细半蒴苣苔、革叶粗筒苣苔、吊石苣苔、粉绿异裂苣苔7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遮光情况下的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观察其生长量。综合分析比较表明,7种苦苣苔科植物都有较强的耐阴性,在光照度为2 000~8 000 lx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对光照度的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吊石苣苔、粉绿异裂苣苔、银色鹿角、革叶粗筒苣苔、蚂蝗七、纤细半蒴苣苔、牛耳朵。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5,(23)
对后蕊苣苔属8种植物进行观赏性状评价,筛选出观赏特性状综合评价为"优"的3种:毡毛后蕊苣苔(O.sinohenryi)、文采后蕊苣苔(O.wentsaii)和裂檐苣苔(O.pumila)。"中"的植物有3种:小花后蕊苣苔(O.acaulis)、鼎湖后蕊苣苔(O.dinghushanensis)、钝齿后蕊苣苔(O.obtusidentata);"一般"的植物有龙南后蕊苣苔(O.burttii)和汕头后蕊苣苔(O.dalzielii)。最后对苦苣苔科的资源利用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为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在晴朗天气下分别测定其成熟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等,探讨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不尽相同,不同物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叶表温度、大气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分别为蚂蝗七钟冠唇柱苣苔大根唇柱苣苔药用唇柱苣苔弄岗唇柱苣苔;其光饱和点(LSP)都在600~800μmol/(m2·s)之间,差别不大,但也明显低于一般植物;CO2补偿点(CCP)都介于80~125 mg/m3之间,而CO2饱和点(CSP)均在1 100 mg/m3以上,最高的钟冠唇柱苣苔甚至达到1 637 mg/m3。  相似文献   

9.
云南特有圆叶唇柱苣苔Henckelia dielsii (Borza) D.J.Middleton & Mich. Mller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适宜岩石造景和庭院盆栽。研究比较8种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NAA 02 mg·L-1+6 BA 20 mg·L-1的增殖效果最好,可作为圆叶唇柱苣苔组织快繁的培养基;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均不发生增殖,生根效果均较好,其中1/10MS可作为圆叶唇柱苣苔的离体保存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4种云南原产苦苣苔科植物叶插繁殖的影响以及筛选出最佳叶插组合,本研究以其叶片为试材,选用不同的叶片部位和吲哚丁酸(IBA)浓度,对4种云南原产苦苣苔科植物叶插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叶插效果3个因素的顺序为物种种类=叶片部位> IBA浓度;叶片部位与IBA浓度存在交互作用,对子株数和子株叶片数产生显著影响,对成活率和最长根长影响不显著;斑叶汉克苣苔叶插效果最佳组合为清水处理+上部叶片;大苞漏斗苣苔最佳组合为500 mg·L-1 IBA+上部叶片;圆叶汉克苣苔最佳组合为500 mg·L-1 IBA+下部叶片;紫花苣苔最佳组合为300 mg·L-1 IBA+上部叶片;3个因素对4个试验指标影响顺序为:对成活率的影响为IBA浓度>叶片部位>物种种类;对最长根长的影响为叶片部位>物种种类> IBA浓度;对子株数与子株叶片数的影响为物种种类>叶片部位> IBA浓度。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园林主要适生观赏树种选择及综合指标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兰州城市建设实际和园林绿地树种应用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适应性、观赏性及栽培管护特性3个方面,确定了兰州市园林主要适生观赏树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择耐旱性、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花的特色、叶的特色和树形特色,以及耐修剪性、管护难易性和萌糵情况9项指标因素,对兰州市常见的110种乡土及园林绿化植物进行综合指标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3大类因子的权重排序中,生态适应性B1(0.48004027)>观赏性B2(0.41676157)>栽培管护特性B3(0.1031981);在指标层的权重排序中,耐旱性C1>耐寒性C2>叶的特色C5>花的特色C4>树形特色C6>抗病虫害能力C3>管护难易性C8>耐修剪性C7>萌蘖情况C9。综合评价中I级树种34种,Ⅱ级树种41种,Ⅲ级树种25种,Ⅳ级树种10种,最终筛选出100种得分在1.80以上适宜在兰州地区推广的适生观赏树种,为兰州市适生园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引进的17个玉簪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在山东烟台的环境适应性、物候表现及景观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簪品种在烟台的生长表现不一,生长势、分蘖能力和抗逆性是其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叶色及生物量大小是影响其观赏价值的主要因子。根据AHP评价结果,将17个引种玉簪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包括夏香等4个品种,生长表现强健,观赏性状优良,适合在烟台地区进行栽培和园林应用;Ⅱ级包括大富豪等5个品种,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Ⅲ级为圆皱叶等6个品种,适应性与观赏价值综合评定中等;Ⅳ级为金鹰、小黄金叶2个品种,在烟台地区综合应用价值最低,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9个原生种魔芋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深圳地区引种,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适应性、抗逆性、观赏价值表现情况并建立包括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状等3个主要因子共13项次级因子的观赏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疣柄魔芋、珠芽魔芋抗逆性和适应性得分均较高,这2种魔芋引种后适应力强、发育良好、生命力旺盛,能很快适应深圳本地气候;野魔芋、疣柄魔芋、珠芽魔芋、南蛇棒综合观赏性得分较高,定植后植株紧凑,景观效果好,可大力引种并作为新优地被植物进行推广;魔芋和红柱魔芋引种生长势弱,观赏性表现不佳,不建议在深圳地区继续引种。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上海棚架绿化的藤本植物资源,结合野外调查和引种观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的28种野生藤本植物的棚架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蓑衣藤、南蛇藤、峨眉杠柳、小木通、威灵仙、川萼爬山虎、香花崖豆藤、菰腺忍冬、鞍叶羊蹄甲、钝药野木瓜、三叶木通、大血藤等植物在上海表现出良好的观赏价值、适应性和攀援特性,综合评分较高,适合用于棚架绿化,并对其中6种常绿观花藤本、1种色叶藤本和1种观果藤本进行重点推介。建议加大对常绿观花木质藤本植物的引种选育,并采用多种不同特性的藤本植物混合配置,以提升上海棚架绿化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15.
云南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昆明市城市绿化中所应用的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冬樱花等部分乡土树种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其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价值等,分析乡土树种的应用效果和特色表现,探讨乡土树种种类和数量与地带性特色的关系、当前影响乡土树种应用的因素,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16种野牡丹科植物观赏性及适应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充分发掘野牡丹科植物的园林绿化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对16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观赏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蒂牡花、巴西野牡丹、展毛野牡丹、银毛野牡丹、细叶野牡丹的园林绿化价值极高,地菍、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叶底红的园林绿化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鄢陵蜡梅纵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而鄢陵作为其分布和栽培中心之一,近年在蜡梅的生产、栽培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蜡梅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产生了很多的别名;蜡梅的适应性较强,品种多样;在观赏性状方面,其花色、花期、花香为人们所喜爱;蜡梅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8.
宜昌市野生特色园林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中介绍的湖北省分布植物为主要依据,选定107种具有园林应用潜力的植物作为考察对象,在宜昌市9个植被资源丰富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找到76种考察对象植物。通过调查植物的观赏性、生长性、适应性、地域特色性、苗源情况等特性,最终选定了29种重点推荐植物,旨在为宜昌市特色植物合理开发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观赏林木新品种火焰南天竹的引进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国引进火焰南天竹进行实地栽培和生物学习性、生长适应性及观赏特性进行观察,研究了常规扦插和组培两种繁殖方法,初步提出火焰南天竹的育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方红  章晓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38-8941
通过对小叶蚊母与华东地区最常见的火棘、龟甲冬青等8种地被植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小叶蚊母作为地被植物,具有优良的园林性状,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病虫害少。特别是该植物枝条婆娑,树高增长慢,片植群落冠面不易乱,耐阴性强,是最优良的林下地被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