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烟草提取物的抗TMV活性,为开发烟草内源性抗烟草花叶病物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半叶枯斑法对心叶烟、云烟203和K326三种烟草的根、茎、叶、杈甲醇提取物进行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活性筛选,并用叶盘法对部分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3种烟草根和茎的提取物对TMV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根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率范围分别为65.00%~79.75%、64.0 8%~74.31%、26.9%~42.40%,活性最强;茎的活性次之,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率范围分别为33.33%~44.25%、42.82%~66.06%、10.96%~47.76%。3种烟草叶和杈的提取物对TMV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较全株提取物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活性均降低,抑制活性不明显。【结论】3种烟草的根部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严重危害烟草、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为利用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防治TMV病毒病害提供先导化合物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枯斑计数法对从多脂大戟中分离的11种化合物进行抗TMV活性测定。【结果】接种TMV 24 h后施用100μg/mL的化合物制剂进行防控实验,其中化合物Euphorblin E (HZ-7)的抑制率为67.54%,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2.89%);先施用11种化合物制剂6 h后再接种TMV进行预防实验,其中化合物Euphorblin E (HZ-7)抑制率为72.29%,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8.21%)。【结论】多脂大戟中化合物Euphorblin E可作为抗TMV病毒病害环保型生物源农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烟草感病品种普通烟K326为材料,以毛头鬼伞多糖(CCP)为诱导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CCP对烟草体内水杨酸(S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CP可以诱导烟草感病品种体内SA含量增高,SA含量在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84 h达到最大值,为458.927 ng.g-1.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源自秦岭的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生防菌并进行分类鉴定,对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作用方式进行研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提供新资源。【方法】采用土壤分离法分离生防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无菌过滤法制备F01菌株发酵液,以心叶烟为材料,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生防菌F01菌株抗TMV的作用方式,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F01菌株的发酵体系。【结果】从秦岭土壤中分离到1株生防放线菌株F0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链霉菌。F01菌株发酵液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抗病作用方式包括体外病毒钝化和体内诱导抗病性,对TMV的抑制率为74.2%。优化后的发酵体系为:以高氏1号为培养基,以小米粉和酪蛋白胨为碳、氮源,在28℃、pH 8.0条件下培养5 d,发酵液对TMV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81.7%。【结论】分离得到的链霉菌F01菌株具有良好的抗TMV活性,优化后的发酵条件简单,发酵产物对TMV有显著抑制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抗TMV工程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揭示怀玉山马铃薯抗TMV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试管苗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抗TMV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RT-PCR技术克隆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基因cDNA总长度为4335 bp, G+C含量为38.22%;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由144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65 229.13 Da,等电点5.78,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43.77%)、β-片层(12.47%)、无规则卷曲(43.77%)构成;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主要存在细胞核中;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在进化上与马铃薯、番茄和野生种潘那利番茄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Solanum tuberosum(马铃薯)TMV resistance protein N-like isoform X1(类TMV抗性蛋白N亚型X1)和S.tuberosum(马铃薯)TMV resistance protein N-like isoform X2(类TMV抗性蛋白N亚型X2)在进化上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结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抗TMV蛋白具有典型抗TMV蛋白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及核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对进一步揭示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黏质沙雷氏菌次生代谢物对TMV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黏质沙雷氏菌2A2次生代谢物中具有抑制TMV侵染力的活性成分,明确其对TMV的抑制机理。【方法】通过病毒生物学测定,确定黏质沙雷氏菌2A2菌株对TMV的抑制效率。为明确黏质沙雷氏菌2A2发酵液次生代谢物中抑制TMV侵染力的活性成分,通过TLC和硅胶柱层析对其发酵液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主要的次生代谢物,通过局部枯斑法测定各代谢物的生物学活性,筛选可显著抑制TMV侵染活性的物质,经NMR分析,确定其成分结构,进而确定物质组分。为进一步揭示代谢物对TMV的抑制机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探索代谢物对TMV粒体形态的影响,TMV粒体与代谢物甲醇溶液混合30 min后,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TMV粒体形态。同时,用代谢物甲醇溶液喷施处理寄主下部3片叶,共设5个处理:处理Ⅰ,喷施代谢物24 h后,接种TMV;处理Ⅱ,代谢物与等体积TMV汁液混合30 min后,接种叶片;处理Ⅲ,先接种TMV,24 h后喷施代谢物;处理Ⅳ,宁南霉素(50 μL•mL-1)与等体积TMV汁液混合30 min后,接种下部叶3片做阳性对照;处理Ⅴ,无菌水与等体积TMV汁液混合30 min后,接种下部叶3片做空白对照。分别在次生代谢物诱导和TMV侵染后1、3、5、7、9 d,取未经任何处理的上部叶,TRIZOL法快速提取总RNA并反转录cDNA,利用real-time RT-PCR分析样品PR基因和TMV的RNA相对表达量,进而明确代谢物处理寄主对寄主PR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对TMV在寄主体内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黏质沙雷氏菌2A2菌株对TMV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3种主要代谢物,通过局部枯斑法测定,编号为BJH-2的代谢物可显著抑制TMV的侵染活性,经NMR分析,确定了该代谢物为灵菌红素(prodigiosin)。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灵菌红素可显著破坏TMV粒体,使TMV典型的杆状病毒粒体降解断裂成排列紊乱的短杆状。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灵菌红素处理植株后,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可诱导寄主体内PR基因表达随着时间逐渐上调,第7 天左右,三者处理的寄主体内PR1、PR2、PR4、PR5表达上调至高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亦高于处理Ⅳ的阳性对照,从而提高系统抗性;灵菌红素处理植株后,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寄主体内TMV RNA的表达量随着时间上调减缓,在接种TMV后的第9天,三者处理的寄主体内的TMV RNA含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的11.98%、5.23%、15.9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亦低于处理Ⅳ的阳性对照。【结论】灵菌红素既对TMV在寄主体内的复制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又可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性,整体效果高于宁南霉素,可作为防治植物病毒新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 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TMV具较强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89.02%、82.84%和84.74%;从木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戊酯(WZ-31,Dipentyl phthalate)、β-香树素(WZ-32,β-Amyrin)、(8E)-十六烯酸(L3,8E-hexadecenoic acid)和(8E)-十九烯酸(L4,8E-nonadecenoic acid)共4个化合物;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在浓度为1.0 mg•mL-1时对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27.51%、33.33%和41.08%,相当于或显著高于1.0 mg•mL-1 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MCA)。【结论】木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具备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是其抗TMV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水提醇沉法从苍耳幼苗中获得不同醇沉级分的苍耳多糖,枯斑半叶法在心叶烟上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检测,发现苍耳多糖对TM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mg/mL时,乙醇浓度为30%的条件下获得的多糖对TMV的抑制率为48.36%.测定了苍耳多糖处理普通烟后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变化,发现喷施苍耳多糖后,可提高烟草叶片POD、PPO、PAL酶的活性,因此苍耳幼苗多糖可能通过诱导烟草中防御酶活性形成对TMV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多糖。【方法】采用半叶法,测定了云芝、金针菇、姬松、杏鲍菇、双孢蘑菇、灵芝、猪苓菌、蜜环菌、黑木耳、虫草、白桦茸和平菇等12种真菌多糖在枯斑三生烟(Nitcotiana tabacumvar.Samsun NN)上对TMV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对烟草(普通烟NC-89)生长的影响。【结果】云芝多糖、猪苓菌多糖、虫草多糖和蜜环菌多糖对TMV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1g/L云芝多糖对TMV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提前48h多糖处理的预防效果高达92.12%。云芝多糖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1g/L云芝多糖处理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最大叶面积增效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30.98%和19.74%。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经云芝多糖处理后,NC-89烟株健壮整齐,烟叶浓绿光滑,茎围、最顶部叶片面积、产量及上中等烟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1g/L云芝多糖处理烟株的最顶部叶面积、茎围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增加13.51%,9.88%和17.20%。【结论】云芝多糖能有效抑制TMV,并可促进烟苗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新发现的一种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活性,为该菌株在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和普通烟K326为材料,采用半叶枯斑法、叶圆片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抗TMV活性。【结果】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对TMV具有明显钝化作用,其中发酵液在对TMV钝化10,30和60 min后,抑制率分别为62.29%,75.46%和84.78%;接种TMV 6 h后,在普通烟K326上,ZX01菌株发酵液对TMV复制增殖的抑制率可达53.27%;并且ZX01菌株发酵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病寄主保护和治疗作用显著,其保护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48%和44.85%,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病毒A。【结论】放线菌ZX01菌株代谢产物对TMV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值得在菌种鉴定、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云建  吴晓形  蔡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18+9876-9818,9876
[目的]为鸡腿菇多糖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拓宽鸡腿菇的食品应用价值。[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温度、pH和水解时间3个因素对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水解时间〉pH,但差别不大。鸡腿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3.5 h,温度30℃,pH 3.0,纤维素酶1.0%。在该最佳方案下,鸡腿菇多糖提取率为17.1%。[结论]优化了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沈莉  朱凤妹  杜彬  张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2-5404
[目的]为鸡腿菇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鲜鸡腿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的粗酶液,研究pH值和温度对鸡腿菇PPO活性的影响,分析其热稳定性,并探讨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环境中,PPO都会失去活性。PPO酶活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说明PPO是一种热敏感性酶。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NaHSO3的抑制作用最强,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次之。[结论]在鸡腿菇的加工过程中,添加NaHSO3能有效降低PPO活性和防止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武陵山野生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种,并进行栽培试验,为其驯化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野生毛头鬼伞菌种,并对该菌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毛头鬼伞菌丝体白色,有锁状联合;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最适原种培养基是麦粒培养基。[结论]毛头鬼伞菌丝体生长速度快;用稻草栽培时,生物学效率为58.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酒糟菌糠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测定4种酒糟菌糠多糖的含量,为酒糟菌糠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茶树菇菌糠(未出菇)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水提醇沉法优选。根据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对茶树菇菌糠(出菇)、茶树菇菌糠(未出菇)、鸡腿菇菌糠(出菇)和鸡腿菇菌糠(未出菇)这4种酒糟菌糠进行粗多糖的提取,并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粗多糖中总糖含量和DNS法测定粗多糖中还原糖的含量。[结果]酒糟菌糠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测得上述4种酒糟菌糠中多糖含量分别为0.39%、0.70%、0.47%、0.99%。[结论]未出菇的酒糟菌糠多糖含量高于出菇的酒糟菌糠,培养鸡腿菇的酒糟菌糠多糖含量高于培养茶树菇的酒糟菌糠。  相似文献   

15.
将总状炭角菌分别与鸡腿菇、平菇、香菇、黄伞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并测定不同浓度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仅与鸡腿菇有很强的伴生关系,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在供试体积分数(10%-40%)范围内,随着鸡腿菇培养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状炭角菌的生物量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和邻苯二酚氧化酶(Pyrocatechase)的活性增高,对照及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和未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生物量分别是3.22,5.00和6.57 mg/mL;对照与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CMC酶、漆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分别为0.063和0.11 U,0.583和1.4 U,0.217和0.7 U。可见,鸡腿菇培养滤液中含有促进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胞外酶活性提高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凡军民  宋金耀  谢正林  周维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03-13604,13616
[目的]探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和鸡腿菇分类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来源不同的杏鲍菇和鸡腿菇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杏鲍菇电泳共检出18条迁移率不同谱带,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Pa1与Pa5酶谱相同归为1类;Pa2与Pa3酶谱相同归为1类;Pa4自成1类。鸡腿菇电泳共检出11条谱带,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Cc1与Cc3酶谱相同归为1类;Cc2与Cc4酶谱相同归为1类;Cc5另成1类。[结论]酯酶同工酶可作为杏鲍菇和鸡腿菇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对鸡腿蘑发育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料提供有效途径;【方法】设四个不同秸秆用量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分析秸秆对鸡腿蘑菌丝长速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在发菌时间,出菇时间,菇产量以及子实体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玉米秸秆含量为35%的配方菌丝长势旺,生长快,菇体生物学效率最高;【结论】鸡腿蘑可以利用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秸秆中添加适量的腐叶土栽培鸡腿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茗荷水溶性多糖体外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33-434,628
[目的]为多糖抗氧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浸提法从茗荷中提取多糖,通过测定茗荷水溶性多糖对有机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和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其对NO2-的清除作用以及分析其抗油脂氧化性能来研究茗荷水溶性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茗荷多糖对有机自由基DPPH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其清除率随多糖浓度增加而增大。茗荷多糖提取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动植物油脂的氧化作用。在模拟胃液的条件下,茗荷多糖对硝酸盐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茗荷多糖对NO2-的清除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多糖浓度达到5mg/ml时,其对NO2-的清除率达72.6%。[结论]茗荷多糖可通过清除NO2-而抑制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形成,从而减小患癌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杨梅叶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为供试病毒,对杨梅叶提取物抗病毒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杨梅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钝化和抗病毒侵染作用;通过系统预试和含量测定,初步确定杨梅叶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和鞣质2类成分,两者含量分别在水和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较高.  相似文献   

20.
谢强  林林  张永辉  何余勇  罗定棋  夏建华  谢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87-11688,11713
[目的]探讨“绿之侠”抗病毒营养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绿之侠”抗病毒营养液不同浓度及3种抗病毒药剂对云烟97的烟草花叶病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绿之侠”对烟草花叶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打顶期“绿之侠”450倍液与清水和以8%混脂·硫酸铜水乳剂500倍液相比,对烟株烟草花叶病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65.53%和37.06%,且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优势。[结论]‘‘绿之侠”对烟草花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烟株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烟叶产质量,其中“绿之侠”450倍液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