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珠海市淇澳岛天然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arniculatum)和人工红树林(3~5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群落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半年时间内,秋茄种群平均地径和胸径均显著增加,高度变化小;桐花树种群平均地径、胸径和高度变化均不显著;无瓣海桑生长快速,不同年龄段的地径、胸径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无瓣海桑人工林群落中,随着林龄的增长,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无瓣海桑作为先锋造林树种,可有效压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长,并促进乡土红树植物定居生长.  相似文献   

2.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海榄、老鼠簕、白骨壤均死亡。在0℃低温下,相对电导率较夏季增幅大小的顺序为:拉关木〉无瓣海桑〉桐花〉1年生秋茄〉8年生秋茄;SOD活性增幅最大的是桐花,比夏季增加了105%,秋茄、拉关木SOD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脯氨酸含量拉关木增幅最大,冬季比夏季增加了2 854%,而无瓣海桑和8年生秋茄脯氨酸含量则变化很小。综合分析,无瓣海棠、桐花、海漆和秋茄基本上可在浙南地区安全过冬,而其余红树林植物是否适宜在浙南栽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邱治军  王旭  杨怀  张永明  王旭  周光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6-11288,11339
通过研究热带风暴对海南岛东寨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红树林及角果木(Ceriops ta-ga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影响表明,热带风暴后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减少2.8%、14.3%、12.1%,枝下高增加60.0%;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的树高增加8.3%,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无变化,枝下高增加20.0%;热带风暴对人工林的影响比天然林大;热带风暴前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增长顺序为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海桑;对冠幅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对枝下高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凋落的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22t/hm2,干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13t/hm2;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生物量损失极小。总体而言,人工林中海桑的抗风性优于无瓣海桑,天然林中角果木的抗风性优于红海榄,天然林的抗风性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4.
以西宁市宁张公路的行道树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根据数据生成散点图,通过图可以看出,树高生长量与胸径生长量、胸径生长量与树冠生长量之间的线形关系,之后求出其相关系数。应用生长相关性分析理论,开展西宁市宁张公路小叶杨的生长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生长变量自身的数据序列,建立起小叶杨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冠幅生长与胸径生长的动态预测模型,建立线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叶杨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19.042 8x+4.147 233,求得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小叶杨胸径与树高相关极显著,可以用胸径生长预测到树高生长;小叶杨冠幅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44.095 699x+0.222 465 944,同样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小叶杨胸径与冠幅相关显著,可以用胸径生长预测冠幅生长;通过生长预测,能够准确地预测小叶杨的未来生长趋势,能够创造最佳的生长空间,保证树木生长,合理地安排公路绿化部门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漳浦县于2006年开始从广东引种无瓣海桑2万多株试种植,当年同时进行育苗试验,2007年采用当地培育的苗木种植20多万株,面积达33.3余hm^2。经过4 a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闽南漳浦县滩涂生长良好,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0m以上,能正常开花结果。无瓣海桑的大面积引种栽培成功,加快了当地红树林的恢复进度,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陈秀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1):105-107
该文利用2008年尤溪县一类资源调查样地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样地平均胸径对标准木胸径的回归方程:y?=1.594+0.905x,样地平均树高对标准木树高回归方程:y?=0.331+0.985x,样地平均胸径对标准木树高的回归方程:y?=2.800+1.026x,样地平均树高对样地平均胸径的回归方程:y?=-0.482+0.803x,样地平均树高对标准木胸径的回归方程:y?=0.555+0.748x,标准木树高对标准木胸径的回归方程:y?=0.191+0.762x,其方差检验F值分别为345.05、1 123.09、278.83、439.42、212.37和291.77,相关系数t值分别为18.589、34.065、16.695、20.942、14.590、17.091,主要调查因子间的相关性极显著,调查资料可靠性很强;以样地标准木的胸径、树高与样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为基础数据,建立样地标准木胸径与样地标准木立木材的回归关系,其幂函数回归方程为V=0.00016753D2.357595639,相关系数r值为0.892 9,具有极显著差异,可应用于杉木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利用样地蓄积量估算值推算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淇澳岛不同红树林修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集淇澳岛秋茄纯林、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以及木榄纯林3种修复模式土样,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pH值以及总氮、总磷含量,并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修复前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4.29、39.32μg/(g·d)。3种修复模式下,土壤磷酸酶活性平均值为17.16μg/(g·d),脲酶活性平均值为166.80μg/(g·d)。修复后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总氮和总磷较修复前均显著增高。修复后红树林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从大到小排序均为秋茄纯林>木榄纯林>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在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中,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均表现为秋茄纯林明显高于木榄纯林和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修复后土壤的总氮和总磷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种植红树林能有效增加土壤中氮、磷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柚木生长因子与冠幅的关系,准确反映各生长因子与冠幅之间的关系,建立冠幅预测模型,为柚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凭祥、云南德宏、云南景洪、海南乐东4个地区不同林龄阶段的柚木人工林中优势木为研究对象,以胸径、树高、冠长、林龄4个因子作为变量与冠幅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关键因子建立柚木冠幅生长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胸径(R=0.5342,P=0.0001)、树高(R=0.1798,P=0.0026)是影响柚木冠幅的关键因子;胸径、树高与冠幅的一元回归方程:冠幅与胸径y=15.7893x+1.84766(F=516.4180,P=0.0001),冠幅与树高y=0.3717x-0.60189(F=174.2954,P=0.0001)。并应用胸径、树高2个关键因子与冠幅建立回归模型:y=13.5658x1+0.1064x2+0.35866(F=279.5048,P=0.0001),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性较小(F=0.0140,P=0.9072)。可以根据目标树的培育目标胸径、树高因子,利用该模型来预测该目标树的冠幅,从而确定单位面积内保留目标树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对惠州市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群落调查,共布设7条调查断面,21 个100 m2调查样方。对红树林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密度尧、树型组成比例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以及多样性等常规的群落分析,判定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特征并研究其演替动态变化。调查数据表明,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内侧往外侧发展演替的趋势,同时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从陆缘往海缘发展演替的趋势。该红树林区域总体以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优势种,桐花树(Aegileras corniculaturn)、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以及秋茄(Kenaelia candel)也有一定分布优势,另外有卤蕨(Acrostichum aureum)以及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零星分布。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主要由白骨壤+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以及无瓣海桑群落3种群落构成。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中,本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具有自己原有的优势群落,在长期的群落发展中有各自向对方群落区域发展的趋势,最终形成本地物种-外来物种共同生长的群落。  相似文献   

11.
伐根适宜高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伐根过低给森林采运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阐述了伐根高度与根部形状的关系。为了研究伐木作业时伐根的适宜高度,引进了根形系数,并根据数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出白桦,红松,白杨,云杉和榆树5种树种的根形系数。由此得出结论,不同树种的根形系数不同;可根据具体树种的根形系数确定其伐根的适宜高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甘蒙锦鸡儿的容器育苗技术,观测了其出苗和生长节律为培育壮苗和苗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5—2014年沈阳探空站高空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近10年沈阳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全年各月均可观测到复合对流层顶,两类对流层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第1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夏季相对较高,冬季相对较低,第2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全年变化较为平稳。对于对流层顶的温度,夏季、冬季和年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呈弱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第1对流层顶温度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第2对流层顶温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杜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粗度和高度的砧木在距地面5cm处短截后对萌蘖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梨的粗度影响萌蘖数量,在一定范围内(试验中为4.64~10.18mm),萌蘖数量随粗度的增加而增多;粗度超过9mm,发枝量显著增多。随着杜梨高度增加,萌蘖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也有例外,说明植株高度有时还难以代表整株的营养水平,对萌蘖数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高生长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叶章为三江平原典型草甸的建群植物。为了探讨其高度与其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野外调查与测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种群的高度,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的极大值均出现7月末。分别为112.67cm,996.95g/m^2,571.48g=m^2,411.56g/m^2。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利夫看起来象一个无情的、冷酷的、充满了仇恨与敌意的魔鬼或 野兽。事实上,象其他人一样,他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出于对凯瑟琳不朽的爱情,而他的疯狂则是他那变得冷酷的被扭曲的心灵的反映。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小说揭开了资木主义的面纱,揭露了当时社会压迫和剥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机械化收获大豆底荚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宏 《农学学报》2017,7(9):62-67
针对山西和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大批育成品种品系难以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现状,通过种植密度调控,研究大豆底荚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密度与底荚高度、相关产量性状的动态关系,为育成的品种品系适合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OD=8.23处将18份种质分为3类:第一类为中等分枝类型;第二类为多分枝类型;第三类为寡分枝类型。不同分枝类型品种的底荚高度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变化趋势不同。底荚高度与产量最佳密度结合点:中等分枝类型为14万株/公顷和27万株/公顷;寡分枝类型12万株/公顷和27万株/公顷;多分枝类型为24万株/公顷。  相似文献   

18.
以江山娇实验林场的16块杂种落叶松密度对比标准地为研究对象,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4种常用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拟合优度进行比较,最终选择Schumacher 方程作为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考虑林分效应和林木效应,采用两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的方法,通过R软件进行不同参数混合作用的模拟,选择收敛的AIC、BIC和对数似然值最小的混合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最后将其与传统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比较。结果表明:胸径生长模型中将林分效应作用于参数a1、林木效应作用于参数a0和a1,树高生长方程中将林分效应和林木效应作用于参数a0时的混合模型最优,可将胸径和树高生长传统模型的确定系数从0.7510和0.9008提高到0.9463和0.9474,均方根误差也大幅缩小,并且较好地消除了异方差现象,说明通过构造方差协方差矩阵可以校正随机参数以反映树木之间生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红松自然分布区内对3个亚区、9个地点、108株优树的子代10年生幼树测定结果表明,高生长可作为优树表型遗传选择。亚区间和家系/地点/亚区间差异显著、极显著,北亚区带岭优树子代高生长表现最好;亚区、地点/亚区、家系/地点/亚区遗传力分别为0.836,0.537,0.365。  相似文献   

20.
蒋丽娟  吴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05-1907,2167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500hPa高度场在广西春季和夏季旱涝年的气候差异,找出了前期500hPa高度场与春夏季旱涝关系密切的关键区。分析结果表明,前一年9月大西洋副高活动区域和波弗特海地区是次年广西春季旱涝的关键区,前一年9月大西洋副高偏强,则次年广西春季偏旱,反之则偏涝;波弗特海地区位势高度大,则次年春季桂北偏涝桂南偏旱,反之则桂北偏旱桂南偏涝;前一年10月东西伯利亚海和大西洋低纬地区是次年广西夏季旱涝的关键区,这两个地区位势高度小,则来年夏季广西少雨,容易造成干旱,反之多雨,易造成洪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