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耐热性不同的“夏抗40”和“种都冬青”两个莴笋品种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以22℃/15℃(d/n)为对照,32℃/28℃(d/n)、37℃/30℃(d/n)高温胁迫期间以及随后的恢复过程中植株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高温胁迫条件下,莴笋幼苗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低于对照;MDA含量则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热敏品种上升幅度大,37℃/30℃(d/n)条件下差异显著;高温胁迫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高于对照,解除胁迫后,都能恢复对照水平;脯氨酸(Pro)含量在高温胁迫下比对照有明显增长,32℃/28℃(d/n)处理48h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ro含量的增加与耐热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江蔬14号(耐盐性较弱)和白果强丰(耐盐性较强)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亚精胺(Spd),共4个处理(营养液+0mmol/LNaCl+0mg/LSpd、营养液+0mmoI/LNaCl+100mg/LSpd、营养液+100mmol/LNaCl+0mg/LSod、营养液+100mmoL/LNaCl+100mg/LSod)下.研究了外源亚精胺对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pd能降低番茄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在盐胁迫下其降低作用更明显;两个品种相比较,Spd对盐胁迫下耐盐性较弱的江蔬14号作用效果更明显。Sod还能调节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使之在盐胁迫下变化更稳定;提高番茄幼苗的根冠比,对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a、b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因处理时间的累积和品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6个不同花色的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鉴定与测定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耐寒性,并测定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期6个品种寒害指数范围为1.20 ~ 3.65,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为﹣13.81 ~﹣5.73 ℃。耐寒性强的品种为‘Cherry Falls’和‘Bedtime Story’,其次为‘Brown Lasso’和‘Black Swan’,耐寒性弱的为‘China Dragon’和‘Caligula’。在自然降温过程中,6个德国鸢尾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均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下降幅度为1.46 ~ 6.51℃不等,并且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与青椒苗期和花期抗冷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冷性较强和较弱的6个青椒品种(系)为试材,分析青椒苗期和花期在8℃、12℃、15℃和25℃温度处理下叶片不同的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苗期还是花期,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值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而饱和肪酸正好相反,且其含量变化在8℃时与青椒品种(系)抗冷性有显或极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耐热大葱品种PSⅡ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章丘大葱’为对照,研究了25 ~ 50 ℃下耐热大葱品种‘春味’、‘吉叶晚抽’和‘长悦’叶片丙二醛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下耐热大葱品种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下降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幅度小于章丘大葱,说明耐热大葱品种PSⅡ和细胞膜热稳定性高于章丘大葱。高温下,3个耐热大葱品种和章丘大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上升,但耐热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章丘大葱,表明其叶片抗氧化能力较高。因此,耐热大葱品种叶片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是其耐热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色素万寿菊不同品种叶黄素含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色素万寿菊不同品种叶黄素含量综合评价研究,经2年3个地区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万寿菊叶黄素含量因品种及种植区域不同而不同,其中科丰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最高,为11.02%,其次为泛美万寿菊、气象万寿菊,分别为7.98%、6.00%,差异显著;而鲜花产量依次为泛美万寿菊、气象万寿菊、科丰万寿菊,分别为1.1t/667 m2、1.0t/667m2、0.6 t(吨)/667m2(平方米);3个品种均在赤峰喀旗表现最高,这与气候条件相关;综合评价认为泛美万寿菊最好;科丰万寿菊次之,可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应用;气象万寿菊较差,可作为抗虫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UFGT基因在观赏海棠叶片呈色过程中的作用,以观赏海棠常紫红色类品种‘王族’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ACE扩增,获得一个长度为2 186 bp的cDNA序列,其编码区共1 425 bp,编码475个氨基酸,命名为McUFGT。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个不同叶色的观赏海棠品种‘王族’(叶片常紫红色类)、‘绚丽’(新叶红色类)和‘火焰’(叶片常绿色类)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McUFGT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中矢车菊色素苷是主要的花色素苷物质,并且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不同叶色品种间矢车菊色素苷差异显著,其中以叶片常紫红色品种‘王族’矢车菊色素苷积累最多。同时矢车菊色素苷含量的变化与McUFGT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McUFGT在苹果属观赏海棠叶片花色素苷合成及色泽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甜菜品种H10466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NaCl和KCl胁迫(0mmol/L(CK)、NaCl和KCl分别为100mmol/L、200mmol/L、280mmol/L7个处理)时甜菜幼苗生物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和KCl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叶面积就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对甜菜幼苗生长和叶片膨大抑制更加严重.并且高浓度KCl胁迫导致甜菜幼苗33.3%的致死率,对甜菜根系伤害和叶面积降低亦甚为严重。低浓度NaCl和KCl以及中浓度NaCl胁迫未影响甜菜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中浓度KCI胁迫已经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高浓度NaCl和KCl胁迫均显著降低甜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KCl胁迫甚为严重。因此,随着NaCl和KCl胁迫浓度的升高.甜菜幼苗生长抑制作用不断加重。中高浓度胁迫下KCl比NaCl盐害更重。  相似文献   

9.
白菜品种叶片色泽参数相关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维信  娄艳 《中国蔬菜》2011,1(4):35-38
用色差计和叶绿素仪对白菜亚种3个变种(普通白菜、乌塌菜和薹菜)19个品种的叶片颜色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色泽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及色泽参数差异显著;色泽比(h)和饱和度(C)与叶绿素含量呈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叶色较浅和叶色较深两类;绿秀、PAK、矮脚黄、塌地乌3号、精品塌地乌与日本品种夏帝、华冠、冬赏味颜色相近。用色差计检测白菜叶片颜色方法可行,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时间短、无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温对北高丛越橘叶片结构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北高丛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 L.)‘蓝丰’、‘公爵’和‘布里吉他’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培养温度(25、30、35和40 ℃),研究高温对叶片叶绿体超显微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色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3个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但显著改变了3个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40 ℃对‘公爵’和‘蓝丰’的叶绿体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对‘布里吉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3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叶绿素b(Chl.a/b)、总叶绿素[Chl.(a + b)]及类胡萝卜素(Car.)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出现了相似的变化趋势,品种不同其最大值出现的温度也不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测定结果也间接地支持了上述结论,即30 ℃35 ℃高温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限,但40 ℃高温导致其受到严重损伤。抗高温能力‘布里吉他’最强,‘蓝丰’次之,‘公爵’最弱。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3个红掌品种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阿拉巴马’、‘大哥大’和‘粉冠军’3个红掌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叶片形态、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 ℃低温胁迫48 h后,‘阿拉巴马’新叶颜色稍有变红,基本没有冷害症状;‘粉冠军’冷害表现最重,温度回升后叶片大量枯死,导致整株死亡;‘大哥大’冷害表现居中,新叶萎蔫。在低温胁迫下,‘阿拉巴马’电解质渗透率缓慢升高,MDA含量增加,CAT、POD和SOD活性均较高,且CAT活性持续上升,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并趋于稳定,SOD活性较稳定,随着CAT活性的增强和POD、SOD酶活性的稳定,在低温胁迫36 h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开始下降;而‘大哥大’和‘粉冠军’在低温胁迫12 h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开始下降,低温胁迫24 h后CAT活性开始下降,POD活性急剧上升。从形态和生理指标综合来说,3个品种的抗寒性以‘阿拉巴马’最强,‘大哥大’次之,‘粉冠军’最差。  相似文献   

12.
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以未补光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功能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明显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提高了CAT和SOD活性,减慢了MDA、、H2O2的上升速率,推迟了H2O2出现最大含量的时间,延缓了叶片衰老;蓝光处理下,叶片衰老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进程,但在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两个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刘攀  耿兴敏  赵晖 《园艺学报》2020,47(5):916-926
为探讨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耐碱性机理,以3个杜鹃花园艺栽培品种‘胭脂蜜’(R. obtusum‘Yanzhimi’)、‘红珊瑚’(R. obtusum‘Hongshanhu’)及‘红月’(R. obtusum‘Hongyue’)为试验材料,对植株进行为期2个月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碱胁迫处理,观察植株在碱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叶片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质3个亚细胞部位中活性氧及抗氧化体系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据碱害指数,3个杜鹃花品种耐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胭脂蜜’>‘红珊瑚’>‘红月’。在碱胁迫下,3个品种的3个亚细胞部位中H2O2和超氧阴离子水平显著提高,导致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胭脂蜜’的3个亚细胞部位中SOD、POD、CAT和GR酶活性显著提高,APX在叶绿体和细胞溶质中的活性显著上升;而‘红珊瑚’仅叶绿体中的CAT和APX、线粒体中的SOD、POD和CAT以及细胞溶质中的SOD、GR活性显著提高;‘红月’的SOD活性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显著提高,CAT活性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显著提高,POD及APX活性显著下降,GR活性无显著变化。碱胁迫下,3个品种的非酶促抗氧化剂AsA和GSH含量在叶绿体中降低,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增加。抗碱性强的‘胭脂蜜’在碱胁迫后ROS水平较稳定,MDA含量较低,SOD、POD、APX和GR活性较高。3个亚细胞部位比较发现,细胞溶质中H2O2和超氧阴离子的水平显著高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SOD、POD和GR及抗氧化剂AsA和GSH也主要分布在细胞溶质中,活性氧与抗氧化系统的亚细胞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APX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CAT在线粒体活性最高。碱胁迫下不同亚细胞部位活性氧积累和过氧化损伤程度不同,相应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在各亚细胞的响应也不同,细胞溶质是杜鹃花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灌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褪黑素(MT)对硝酸盐胁迫下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MT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活性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硝酸盐胁迫3 d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6 d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在胁迫9 d时均达最高,之后又逐渐下降;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则持续降低。MT处理可有效抑制硝酸盐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中  的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的积累,提高AsA和GSH含量及活性,增强SOD、POD、CAT、APX、MDHAR、DHAR、GR活性,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这些结果说明,MT可减缓硝酸盐胁迫的危害,提高黄瓜幼苗对硝酸盐的耐性,且100 μmol · L-1 MT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百合花瓣抗氧化酶系统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诺宾’(Robina)、‘索蚌’(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3个云南产量较大的观赏百合品种切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花瓣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增强,花瓣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代表膜质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干旱胁迫下花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处理的前期、中期持续上升,后期下降,说明前中期有较高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之后抗氧化能力下降;抗氧化酶基因Cu-ZnSOD、MnSOD、CAT、APX和GR的表达先升后降,而Fe-SOD的表达一直下降,POD则一直保持升高的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百合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为:‘索蚌’>‘诺宾’>‘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6.
硒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硒是人体或动物抗氧化反应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研究硒在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将辣椒两个品种‘中椒7号’和‘耐湿椒’盆栽在不同含硒量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中, 现蕾后分次将植株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25℃ 2 h→35℃ 2 h→40℃ 2 h) , 然后取叶片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 施硒( ≤0.9 mg·kg- 1 ) 提高了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 同时, 可以分别使GPX和POD 活性提高11.5 倍和63.6% , 对SOD和CAT则表现为负效应。另外, 硒还使叶片MDA含量比不加硒对照降低36%。在不同品种的辣椒体内, 硒的作用存在一些差异, 但总体的趋势相同。以上结果说明硒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并有利于提高辣椒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7.
以百合品种‘索邦’为试材,以室温(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CK),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昼/夜温度8℃/2℃)对其胁迫处理3、7、10 d,随后立即增至室温,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等常规方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百合10叶期、20叶期及现蕾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冬季日光温室的调温及切花百合的种植管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温胁迫后各生长期百合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胁迫10 d后分别达到各期CK的0.97~2.33、2.05~5.26、1.84~2.14、2.40~2.49、0.87~1.87、1.77~5.33倍,增温处理后其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REC、Pro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增温10 d后趋于各处理,分别为CK的1.03~1.26、1.12~2.18、1.02~1.12、1.35~1.72、0.87~1.03、0.56~1.32倍。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百合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变化最为明显,且低温胁迫后增温可缓解‘索邦’百合不同生长期所遭受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山葡萄叶片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以抗寒性差异明显的‘双丰’(山葡萄种内杂交种)和‘左优红’(种间杂交种)为试材,对低温处理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加剧,两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a/b、Fv/Fm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qp值及MDA含量明显增加;整个胁迫过程中NPQ值较稳定的‘双丰’其叶片遭受低温伤害程度较轻,NPQ值一直下降的‘左优红’叶片伤害程度较重,‘双丰’的NPQ值始终显著高于‘左优红’。‘双丰’叶片的SOD和APX活性始终较‘左优红’高。说明低温使山葡萄叶片叶绿素分解,PSⅡ电子传递受阻,激发能增加,造成叶绿体膜脂过氧化损伤;热耗散及抗氧化酶共同作用减轻了活性氧对叶片PSⅡ的伤害程度。由此可见,热耗散NPQ值及活性氧清除酶SOD和APX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个山葡萄品种叶片低温伤害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外源硫化氢(H2S)对黄瓜耐冷性的调控机理,以‘津优3号’黄瓜为试材,叶面喷施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H2S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以及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内气温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黄瓜叶片的H2S含量及D–/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CDes)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以及暗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qP)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趋于升高。低温胁迫可使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NaHS处理叶片的H2S含量和CDes活性及Pn、Gs、Tr、RuBPCase活性、Fv/Fm、ΦPSII、ETR和qP明显升高,Ci、Fo和NPQ显著降低。低温下NaHS处理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SOD、POD、CAT、APX和GR活性明显高于对照。NaHS处理的黄瓜产量比对照增加15.3%。可见CDes催化合成H2S受低温胁迫诱导,外源H2S可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低温对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钙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津春2号’为材料,采用Hogland营养液栽培研究了Ca2+对盐(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下,黄瓜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产生速率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营养液中加入Ca2+(8 mmol • L-1)后,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进一步提高,而MDA含量和的产生速率降低;而营养液缺钙处理下幼苗体内MDA和产生速率进一步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盐胁迫降低。可见外源Ca2+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