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属硫蛋白对奶牛血液抗氧化酶GSH-Px和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奶牛抗氧化应激机能的调控效果及其机理,选取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均分为I、II、III、IV4组,分别按每头0(对照组),4.0,8.0和12.0mg静脉注射Zn-MT。每隔15d逐头采取血样,测定不同剂量的外源性MT和MT不同作用时间对奶牛抗氧化酶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给外源性MT后,3个试验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III组和IV组GSH-Px基因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有显著(P<0.05)提高。III组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IV组CAT基因表达水平又比对照组、II组和III组分别提高了22.88%(P<0.01),17.71%(P<0.05)和7.10%(P>0.05)。而II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正试期间不同时间看,补给外源性MT后,各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逐步升高,至30d时达最高,45d时又有下降。尤其是30d时的GSH-Px基因表达水平及15和30d时的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高于第1天。说明外源性MT能有效调控奶牛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2.
选取20头处于热应激环境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A、B、C和D组4组,分别按剂量0.0(对照),4.0,8.0和16.0 mg/头静脉注射金属硫蛋白(MT),以探讨外源性MT对奶牛淋巴细胞凋亡、坏死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T后,在51~60 d时,校正标准产奶量B、C和D组均显著性高于A组(P<0.05); 35 d时C组(8 mg/头)的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性低于B、D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16 mg/头)35 d时凋亡率达到最大,随后(50~60 d)显著性下降(P<0.05);细胞的坏死率A组50 d时较1 d时显著下降(P<0.05),C组(8 mg/头)35,50 d时显著下降(P<0.05),但60 d时开始呈上升趋势(P>0.05),而D组(16 mg/头)坏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50,60 d时均显著低于注射MT之前的血淋巴细胞坏死率;35 d时,A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值(ΔΨm)最高,但上升速度最快的是B组(4 mg/头),在35 d时显著高于20 d时的ΔΨm (P<0.05);50 d时A组和B组的ΔΨm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其中A组下降的速度更快,35~50 d C组(8 mg/头)保持基本恒定,60 d略有上升,D组(16 mg/头)1~35 d时逐步上升,50~60 d时保持恒定。在60 d时,ΔΨm与注射MT浓度呈正相关。说明外源性MT不仅能提高热应激状态动物的体质,还可让泌乳母牛从热应激状态平稳的过渡到热应激损伤修复状态,若注射8~16 mg/头,能抑制南方泌乳母牛夏季热应激引起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苜蓿青干草替代部分精料后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奶牛饲粮中合理利用苜蓿青干草和精料提供依据。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中高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日粮组成为全株玉米青贮料、花生秧和混合精料,精粗比为52∶48,试验A、B、C组分别用3 kg 苜蓿青干草替代1.5,2.0,3.0 kg精料,饲养期70 d。结果表明,试验A组、B组、C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A组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试验B组、C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B组、C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组的乳脂率极显著(P<0.01)和乳糖、干物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B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试验组与对照组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对照组低。试验B组、C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A组的纯增收益最高,为7.92元/d。由以上结果可知,用苜蓿青干草替代适量的精料补充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增加收益,其中用3.0 kg苜蓿青干草替代1.5 kg精料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选取2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均分为A、B、C、D、E 5组,分别按每头0(对照),16.0,24.0,32.0和40.0 mg颈静脉注射Zn-MT,于试验第1(注射Zn-MT之前),7和14天逐头采取血样,测定不同剂量的外源性MT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HSP70、Bcl-2、Baxp5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给外源性MT后,4个试验组奶牛的产奶性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B组奶牛的产奶量比A、C、D和E组分别高出20.94%(P<0.05),15.83%(P>0.05),10.94%(P>0.05)和8.85%(P>0.05);各试验组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所上升,其中D组比对照组高出130.00%,达到显著(P<0.05)水平;各试验组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组达到显著(P<0.05)水平;B、D组Bax基因的表达水平和C、E组p53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2.00%,13.00%和22.00%,34.00%,但均未达到显著(P>0.05)水平。说明外源性MT能改善热应激奶牛的产奶性能并有效调控奶牛血淋巴细胞HSP70、Bcl-2、Bax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 GPP)对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60只4周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 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gal)、阳性对照组(Vc)及绞股蓝多糖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GPP-L、GPP-M和GPP-H), 每组10只。采用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吸附及组织学技术等方法分别对各试验组小鼠的体重及增重变化、肝脏指数、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和肝索面积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各组小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 增重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GPP-M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 增重最少; GPP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T-AOC水平均高于D-gal组; GPP各剂量组的小鼠肝脏组织SOD水平与D-gal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GSH-Px、CAT活性水平与D-gal组相比均有所增强, 其中GPP-M组小鼠肝脏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D-gal组(P<0.05);GPP-L组小鼠肝脏中CAT活性显著高于D-gal组(P < 0.05), ROS、MDA含量均显著低于D-gal组(P<0.05)。HE染色发现, D-gal组胞浆嗜酸性增强, 肝细胞之间连接松散, 肝血窦扩张明显, 而GPP各组肝脏组织结构均有所改善, GPP-M与GPP-H组改善较明显; GPP-H组肝脏肝索面积占比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当, GPP-M和GPP-H组肝脏肝索面积占比与GPP-L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GPP可以有效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其中GPP-M(100 mg/kg)组对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丝兰提取物(YE)对奶牛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18头胎次相同、体质量、泌乳阶段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个日粮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头牛。3组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日粮)、100(低YE处理组)和200 mg/kg(高YE处理组)的YE配制而成,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YE处理组血清中IgG、IgM、IgA和s CD4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YE处理组血清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YE处理组血清Ig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E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CA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E处理组丙二醛(MDA)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YE能够改善奶牛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奶牛产奶量、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K)及APS20、APS55和APS90组,每组11头。所有试验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灌服温水200 mL,试验组分别灌服20、55、和90 g/d的APS溶液200 mL,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每10 d统计1次产奶量;于正试期的第0、30、6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中体细胞数(SCC);于正试期第0、30、60天晨饲前,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结果】在试验全期,各组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细胞数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和60天时,APS55组体细胞评分(SCS)均显著降低(P<0.05),APS20和APS90组SCS在各时间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APS90组极显著高于APS55组(P<0.01)。在免疫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天时,APS20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增加(P<0.05),APS55与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APS55与APS90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APS20组(P<0.01);第60天时,APS55组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SP9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增加(P<0.01),且显著高于APS20组(P<0.05)。【结论】55 g/d APS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结果为APS在奶牛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本试验将不同比例[10∶0(A),7∶3(B),5∶5(C),3∶7(D),0∶10(E)]的高丹草与黑麦草进行混合青贮,室温条件厌氧发酵60 d后测定了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黑麦草比例增加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A和E组青贮pH值为4.40,显著高于B,C,D组(P<0.05);D组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A,B,C组(P<0.05);E组乙酸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A组氨态氮含量最高,E组最低,差异显著(P <0.05)。B,C,D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A和E组(P<0.05);混合青贮中,D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B和C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高丹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适宜比例为3∶7。  相似文献   

9.
选择产前约20 d的干乳期奶牛48头,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每天补饲硫辛酸3、5、8 g/头,连续50 d,测定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Ⅲ和Ⅳ组血清GSH-Px活性第20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Ⅲ和Ⅳ组血清SOD活性第30天开始降低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血清CAT活性在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第30~5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血清MDA含量在第40天、Ⅳ组在第5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充硫辛酸可明显改善围产期奶牛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金属硫蛋白对奶牛血液抗氧化酶GSH-Px和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奶牛抗氧化应激机能的调控效果及其机理,选取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均分为I、II、III、IV 4组,分别按每头0(对照组),4.0,8.0和12.0 mg静脉注射Zn-MT.每隔15 d逐头采取血样,测定不同剂量的外源性MT和MT不同作用时间对奶牛抗氧化酶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给外源性MT后,3个试验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III组和IV组GSH-Px基因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有显著(P<0.05)提高.III组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IV组CAT基因表达水平又比对照组、II组和III组分别提高了22.88%(P<0.01),17.71%(P<0.05)和7.10%(P>0.05).而II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正试期间不同时间看,补给外源性MT后,各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逐步升高,至30 d时达最高,45 d时又有下降.尤其是30 d时的GSH-Px基因表达水平及15和30 d 时的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高于第1天.说明外源性MT能有效调控奶牛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选取24头泌乳奶牛,随机分成A、B、C和D,4组,分别按剂量0.0(对照),6.0,12.0和16.0 mg/头静脉注射金属硫蛋白(MT),以探讨外源性MT对奶牛产能性能和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1~30 d、C组1~45 d的标准产奶量显著高于A组,C组乳脂率在31~45 d较A组有显著改善;B组INS含量30 ...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热应激奶牛泌乳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产奶中后期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按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均分为A、B、C和D 4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分别在每头牛的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和150 g/d水平的复合中草药制剂。每天测定产奶量,在试验的第1(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之前)、20和40天逐头采集血样,测定不同剂量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血液抗氧化酶GSH-Px、CAT基因及血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B、C和D组的日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26%(P<0.05),24.20%(P<0.05)和16.98%(P>0.05);乳中体细胞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1.68%(P<0.05),29.88%(P<0.05)和24.22%(P<0.05);奶牛血液抗氧化酶GSH-Px、CAT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00%(P>0.05),13.00%(P<0.05),6.00%(P>0.05)和5.00%(P>0.05),16.00%(P<0.05),3.00%(P>0.05);奶牛血淋巴细胞平均凋亡率分别比A组降低了18.20%(P>0.05),17.86%(P>0.05)和12.51%(P>0.05);奶牛血淋巴细胞Bcl-2在20,40 d时均极显著高于A组,全期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5.00%(P>0.05),113.00%(P>0.05)和57.00%(P>0.05);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0,40 d时均极显著低于A组,全期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4.00%(P>0.05),28.00%(P>0.05)和20.00%(P>0.05)。试验组中,C组奶牛的日产奶量、体细胞数、血液抗氧化酶活性、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等指标要优于B、D组;而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指标为B组最好。说明复合中草药制剂能有效改善热应激奶牛的泌乳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头牛日粮中添加100 g/d水平的效果要优于50及150 g/d水平。  相似文献   

13.
"增奶灵"对奶牛产奶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添加剂量的“增奶灵”饲喂36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其中对照组12头,试验A组、B组和C组各8头。试验各组牛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占精料量的0.05%、0.1%和0.15%的“增奶灵”,经47天的饲喂试验,结果发现,和对照组比,试验A组产奶量增加了0.45%,试验B组增加0.70%,试验C组增加1.36%;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P<0.05)下降;各组受试牛的乳脂率没有变化;此外,试验组牛蹄的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饲喂含5%、10%和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试验28 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随着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奶牛的乳脂率和4%标准乳产量显著提高(P<0.01),但全棉籽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2)全棉籽对粗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含有全棉籽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C组比对照组提高了8.4%(P<0.05).3)全棉籽对奶牛血清中白蛋白、血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C组奶牛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B、C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组.4)随着饲粮中全棉籽比例的提高,血清和乳中游离棉酚含量也显著提高(P<0.01),乳中游离棉酚含量在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全棉籽在奶牛泌乳早期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5.
选择1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A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C和D组分别在A组基础上添加120、280和380 mg/kg蛋氨酸锌,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B、C和D组的日均泌乳量分别比A组提高了1.28kg(5.65%)、1.59 kg(7.02%)和1.66 kg(7.33%),均差异显著(P<0.05);4%标准乳量分别提高了0.98 kg(4.73%)、1.22 kg(5.89%)和1.16 kg(5.60%),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乳脂率、乳糖、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分别提高了4.56%、7.02%和7.72%,均差异显著(P<0.05);乳锌含量分别提高了1.05μg/mL(36.59%)、1.59μg/mL(55.40%)和2.08μg/mL(72.47%),均差异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1.64×104/mL(5.65%)、3.23×104/mL(11.12%)和3.89×104/mL(13.39%),均差异显著(P<0.05);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0.19 kg(0.98%)、0.29 kg(1.51%)和0.32 kg(1.66%),均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C组每牛日均比A组增收3.42元,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苜蓿干草不同添加量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明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3):20-21,23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生理状况、泌乳天数等相近的经产奶牛(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试验组B、C、D),每组4头,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试验组B、C、D组的日粮配制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5 kg、6.5 kg、9.5 kg的苜蓿干草替代部分精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产奶量分别提高1.1kg、2.58 kg和1.58 kg,分别提高了4.18%、9.72%和5.95%,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C与B、D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6.41%、13.92%、5.13%。  相似文献   

17.
在规模养殖户饲养的奶牛中选择年龄在4~6岁,体重、胎次、泌乳时间等基本一致的荷斯坦泌乳牛18头,根据农户的饲喂条件,分为三组,每组6头。试验A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和玉米秸秆青贮,试验B组饲喂混合饲料、粗饲料和玉米秸秆青贮,对照组C组采用一般的常规饲喂(有啥喂啥)方式,观察饲喂不同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试验A组奶牛头均日产奶量19.82kg,个体产奶量6045kg,试验B组头均日产奶量工17.27kg,个体产奶量5267kg,对照C组头均日产奶量12.41kg,个体产奶量3785kg;试验A组和B组头均日产奶量比对照C组增加7.41kg和4.86kg,个体产奶量分别增加2260kg和1482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