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利用屠宰黄牛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后的早期胚胎,与单层颗粒细胞(GC)、输卵管上皮细胞(BOEC)等体细胞共培养及在胎牛血清的胚胎培养液中的后续发育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筛选出最佳的体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使用GC和BOEC体外共培养牛体外受精后胚胎,均取得了较好的囊胚发育率;且牛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10%血清能有效地促进牛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共分 3组 :对照组为单独培养液 ;第 2组为单层颗粒细胞 ;第 3组为输卵管上皮细胞 ,将山羊体外受精胚胎随机放入以上 3组处理中。结果显示山羊体外受精胚胎在卵泡颗粒细胞中发育到囊胚的比率为 4 1.0 % ,在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发育到囊胚的比率为 5 8.1% ,而在M199培养液中为 5 .6 %。山羊体外受精胚胎分别与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和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同培养时 ,均可提高山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进程。且输卵管上皮细胞比颗粒细胞能显著提高山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进程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牛体外受精不同时间、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和培养方法等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包括:(1)牛体外受精不同时间(8h、20h)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2)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对奶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牛体外受精时间20h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78%)好于体外受精8h组(76%),但囊胚发育率前者不如后者好(20.51%VS23.68%),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2)作为早期胚胎的培养液IVD101、TCM199培养系的卵裂率分别为76%、74%,而囊胚率却分别为22.37%、22.97%,TCM199培养系好于IVD-101,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共培养细胞类型对绵羊孤雌生殖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经孤雌激活4 h后,分别在5种体细胞单层(成熟前颗粒细胞、成熟后颗粒细胞、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中进行共培养,比较其对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前后颗粒细胞对绵羊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27.5%)、子宫内膜细胞组囊胚率(27.7%)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17.7%、20.3%),且差异显著(P<0.05);壶腹部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细胞在囊胚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中,选择成熟前及成熟后的颗粒细胞都可达到相同的共培养效果;使用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共培养效果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可以得到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5.
从屠宰场收集黄牛卵巢,取皮质深层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分析了影响其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FSH(10IU/mL)、HCG(20IU/mL)和17β-E2(1mg/L)对卵母细胞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能力有极显著促进作用;等量牛卵泡液(BFF)与新生牛血清(NCS)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效果影响不显著,以15?F为宜;颗粒细胞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均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发育率,颗粒细胞 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克服胚胎阻滞现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将2469枚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2~8细胞阶段)随机放入7组不同日龄(分别预培养0~9天)的牛卵泡颗粒细胞单层细胞滴中进行“复合”培养,然后观察这些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至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能力的差异。结果随单层细胞预培养时间的延长(0~4天内),牛早期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囊胚胎孵化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尔后,培养效果又稍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间囊胚发育率(31.7~39.2%)和囊胚孵化率(61.1~72.6%)及7日龄囊胚发育比率(41.8~58.5%)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利用不同预培养时间(0~6天)的颗粒细胞单层与牛早期胚胎“复合”培养,都同样具有促进胚胎在体外条件下发育到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的能力,但以使用预培养2~4天单层细胞进行“复合”培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分离培养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的目的是克服体外受精中早期胚胎发育阻断,建立有利于牦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共培养体系.采集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同时从卵泡液中获取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培养过程中观察2种细胞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输卵管上皮细胞贴壁生长时,呈多边形,且呈单层成簇生长.培养144 h~216 h,可形成细胞单层.颗粒细胞贴壁生长时,呈现聚集生长特性,贴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呈放射状.培养72 h~96 h,形成颗粒细胞单层.  相似文献   

8.
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研究了精卵共育时间和培养液等因素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精卵共育6~12h能显著提高受精卵的囊胚发育率,受精卵的囊胚发育率为23.2%~25.3%,共育时间为24h时,囊胚发育率降低,但精卵共育6h时卵裂率较低;TCM199、mBECMaa、mSOFaa均能支持体外受精卵的发育,其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8%、30.7%和29.2%。试验结果表明:精卵于BM受精液中共育9h后,将其置于添加5%OCS的mBECMaa或mSOFaa中培养,能得到较高的体外生产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卵泡液、放线菌酮(CHX)对卵母细胞预成熟、囊胚滋养层细胞囊泡(TVS来源于体外受精培养14 d的滋养层细胞)、维生素对牛体外胚胎质量的影响。在B超仪下进行牛活体取卵(OPU),从牛活体卵巢采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0%小卵泡液及8%CHX的卵母细胞预成熟4 h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培养液CR1aa中添加10μg/m L维生素C组与TVS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体外胚胎与TVS共移植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活体采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预成熟处理,可以达到核质同期化的目的,早期胚胎的培育过程中加入TVS、抗氧化剂等可以克服早期胚胎的发育阻滞,提高体外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0.
共培养系统的体细胞类型和状态对猪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获得猪胚胎 ,采用体细胞共培养研究了体细胞类型和状态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取体外成熟的不同直径卵泡 (>5 m m,2~ 5 mm)卵母细胞的卵丘团 (颗粒细胞团 ) ,培养铺层后与猪受精卵共培养 ,组间受精卵的卵裂率和发育能力无显著差异 ;根据卵巢的状况对猪输卵管上皮细胞 (POECs)的状态进行分组 ,受精卵和卵巢表面布满卵泡的 POECs共培养 ,卵裂率显著低于卵巢表面有黄体和 /或红体的 POECs共培养组 (P<0 .0 5 ) ,虽然各组间 3~ 4-细胞的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但卵巢表面有红体和卵泡的 POECs共培养组的 >4-细胞的发育率显著高于卵巢表面布满卵泡的 POECs共培养组 (P<0 .0 5 ) ;受精卵在共培养系统和非共培养系统中的卵裂率无显著差异 ,受精卵非共培养系统中 3~ 4-细胞的发育能力显著低于颗粒细胞共培养组 (P<0 .0 5 ) ,极显著低于 POECs共培养组 (P<0 .0 1) ,无能力突破 4-细胞继续发育 ,与颗粒细胞单层、POECs单层共培养的受精卵 >4-细胞的发育率分别为 2 4.0 %、5 3.8% ,差异显著 (P<0 .0 5 )。结果表明 ,共培养系统对胚胎体外发育的作用 ,一方面与体细胞类型有关 ,另一方面也受输卵管上皮细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延边黄牛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1将卵子用 2种不同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TCM199组的卵裂率 (5 6 .3% )极显著高于 D- PBS组(33.6 % ) (P<0 .0 1) ;TCM199组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 (15 .1%、13.7% )虽高于 D- PBS组 (10 .5 %、8.7%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2以 TCM199作为基础培养液 ,分别用含激素培养液和不含激素培养液进行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添加激素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81.2 %、17.5 %、15 .3% )高于没有添加激素的对照组 (75 .8%、12 .1%、10 .5 %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3体外受精卵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78.0 %、11.5 %、9.9% )显著高于非共培养组 (6 8.1%、5 .4 %、3.6 % )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水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牛体外胚胎生产过程中,胚胎发育阻滞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体外生产胚胎的效率。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克服发育中的阻断现象,增加可以发育到囊胚期胚胎的数量,使胚胎能在更合适的时间移植,以提高移植后的着床率。水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培养技术,是随着对水牛的体外受精的研究而开展起来的,如何培养出适用于共培养的输卵管单层上皮细胞,在很多文章中都也只有过概述。本实验就如何培养水牛输卵管上皮细胞,摸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合适的水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的模型,为水牛的胚胎工程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奶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不同培养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屠宰场奶牛卵巢为试验材料,研究体外、体内培养法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1)体外受精胚胎在体外培养体系是否加输卵管上皮细胞单层(颗粒细胞单层)(2×106个/mL)的培养液中培养与临时受体绵羊体内培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培养的第8天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体外培养体系囊胚形成主要集中在第8天(受精日为第0天)。体内培养体系囊胚的形成多数在第7天。加体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与体内培养法囊胚生成率无显著差异,但却显著好于不加体细胞的简单体外培养法。(2)进行两种方法生产胚胎的程序冷冻、解冻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体内培养法和普通体外法生产的胚胎解冻后存活率(90%、60%)和囊胚孵化率(85.7%、44.4%)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奶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不同培养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屠宰场奶牛卵巢为试验材料,研究体外、体内培养法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①体外受精胚胎分别在加输卵管上皮细胞单层和颗粒细胞单层(2×106个/ml)的体外培养体系的培养液中培养与临时受体绵羊体内培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培养的第8 d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体外培养体系囊胚形成主要集中在第8 d(受精日为第0 d)。体内培养体系囊胚的形成多数在第7 d。加体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与体内培养法囊胚生成率无显著差异,但却显著好于不加体细胞的简单体外培养法。②进行2种方法生产的胚胎的程序冷冻、解冻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体内培养法和普通体外法生产的胚胎解冻后存活率(90%;60%)和囊胚孵化率(85.7%;44.4%)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牛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体外发育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卵巢采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经体外成熟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孤雌激活与体外受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比较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率和发育速度.结果表明将牛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分别置于mSOFaa和mBECMaa培养液中培养,卵裂率(89.3%vs.80.1%;83.2%vs.82.5%)、囊胚发育率(27.5%vs.24.0%;28.9%vs.21.9%)和孵化率(58.7%vs.56.7%;51.5%vs.53.3%),均无显著差异(P>0.05);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在体外发育的速度基本相同.对孤雌生殖胚胎进行培养可以代替体外受精胚胎筛选最佳体外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6.
兔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完善家兔体外生产胚胎技术,采用FSH+HCG法处理48只母兔,获得卵母细胞.采用获能的精子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使用TCM199为基础液进行受精卵的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平均每只供体兔可获得30.69枚可用卵母细胞.屠宰法获得的精子获能以后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卵裂率达65.51%,囊胚发育率18.04%.自然射出法获得的精子获能以后,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卵裂率达66.33%,囊胚发育率17.83%.屠宰法与自然射出法获得的精子获能以后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体系,实验研究了颗粒细胞单层体外培养时间、颗粒细胞单层的种属及更换培养单层时间对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培养0、2d和4d后的颗粒细胞单层用于胚胎的体外共培养,3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4.47%/40.23%、78.49%/36.99%和71.55%/25.30%;来自黄牛、小鼠和猪的颗粒细胞单层在支持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第4天更换培养单层的囊胚率最高(55.17%),与不更换单层的对照组(41.25%)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与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人工合成培养液CR1aa和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对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牛体外受精卵在CR1aa液中的卵裂率达76.2%,8细胞胚的比率达44.8%。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能够显著促进牛体外受精的早期囊胚以上胚胎的发育。牛体外受精后第5、6天的早期胚胎分别与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在受精后第7天发育至囊胚以上的比率分别达19.8%和24.6%;受精后第8天,孵化的囊胚比例分别达5.2%和7.5%。实验表明,受精后第5、6天的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与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显著提高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数量。小鼠成纤维细胞对胚胎发育的支持作用取决于胚胎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培养液对牦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将经过孤雌激活后的牦牛卵母细胞分别置于m SOF,G1/G2,CR1aa和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四种体外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四种培养液对胚胎的卵裂率影响差异不显著,CR1aa和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m SOF和G1/G2组,CR1aa和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囊胚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囊胚孵化率显著高于CR1aa组,说明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作为较为合适的牦牛早期胚胎培养液。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树鼩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体外受精等方法,生产树鼩的试管婴儿,期望通过此路径来实现生产转基因树鼩动物模型。使用促性腺激素进行树鼩超数排卵、TCM199完全培基对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卵母细胞与体外获能的附睾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至桑椹胚、囊胚的实验。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率A级76.7%、B级55.01%、C级17.39%。受精率52%,受精卵采用体细胞共培养与非共培养的分裂率分别为37.14%和9.6%。桑椹胚/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3.57%和0,(P<0.05)。树鼩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实验方法可行,受精卵在体外能发育到囊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